开展宿舍英语活动提高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实证分析_英语论文

开展寝室英语活动对提高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英语论文,中学生论文,英语口语论文,寝室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和深入。随着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英语作为我国国际交往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熟练运用英语参与国际交往与对话成为新时代中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课标》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级别要求。值得注意的是,该《课标》将语言技能放在了首位,而语言技能标准又以学生在某个级别“做什么”为主要内容,强调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其中学生的口语能力是关键。那么,我国中学生的口语能力现状又如何呢?据笔者了解,尽管我国普通的公立学校在小学三年级就开设英语课(有的私立学校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英语教学),老师们教得很认真很辛苦,学生们学得也不轻松,但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依然是中学英语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至今依然存在一些奇怪的现象:如中学生经过中考和高考,分数很高,却不会说英语;平日里范文、例句背诵的不少,实际的口语交际能力却很弱。我们认为,中学生所具备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所掌握的词汇、语法,完全可以应付日常生活口语对话之需。之所以出现语言知识和口语交际能力之间的脱节,原因有很多:如国内的英语教学尚未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各地区发展不均衡、文化差异、心理因素等。

“寝室英语”活动即以学生寝室为单位,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使学生有效利用课外时间在寝室英语中进行口语活动,如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该活动以学生的口语实践为关注焦点,将英语课堂教学和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以期搭建一座连接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的桥梁。“寝室英语”作为一种课外口语训练的方式,完全可以应用到中学英语教育中,成为促进中学生口语能力的重要举措。下文将结合二语习得理论,探讨寝室英语活动在提高中学生口语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二、理论基础

寝室英语活动的创立首先受到“习得与学得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的启示。克拉申(Krashen,1983)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主要包括五个假设:习得与学得假设(The Acquisition-learning Distinction);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控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的基础是区分“习得”与“学得”。“学得”指通过对语言规则的学习,有意识地发展语言的显性知识。“习得”指学习者在自然语言环境中,无意识地将隐性知识内在化。如果把中学生在课堂上的英语学习归为“学得”部分,那么他们在寝室小范围内的口语练习就是一个“习得”的过程。克拉申十分重视“习得”的作用,认为只有潜意识习得的知识(隐性知识)才能使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达到自动化,才能自然地运用语言。《课标》课程基本理念(二)强调“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寝室英语”就能为中学生提供一个渐进的、持续的语言“习得”环境。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五大假设中的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认为,情感因素如学习动机、自信心、焦虑程度直接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效果。一般来说,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学得多,自信的学生学得好,焦虑度低的学生学得快。和课堂学习相比,“寝室英语”能为中学生创造一个“不设防”和低度情感过滤的氛围,学生在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语境中练习口语,效果更理想。

另外,对寝室英语活动有启示的还有朗格(Long)提出的“对话性互动”理论。朗格认为学习者必须通过“对话性互动”(Conversational Interaction)才能够习得语言,并认为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机制是“变化性互动”(Modified Interaction),其与语言习得的关系可用下列三段论表示:(1)变化性输入可使输入成为可理解性;(2)可理解性输入有利于语言习得;(3)变化性输入有利于语言习得(张俊英,2006)。寝室英语活动为中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对话性互动”机会,有效地弥补了课堂内因为时间不足而引起的对话互动的不足。活动中学生将接触到各种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社会、文化、政治、经济信息,这种输入既是“变化性输入”,又是“可理解性输入”,无疑大大有利于语言习得和语言输出。

输出是一次对语言的加工过程,输出反过来可以促进和激发输入。学生在参与寝室英语活动时会面临各种话题和信息,将需要调动自己所有的英语语言“内存”,从而拉动语言学习和运用的良性循环链,其关系如下:

三、寝室英语活动对中学生英语口语的促进作用

(一)寝室英语活动的优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Rogers)认为许多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进行的,只有当学习者感觉到所学内容与他个人相关并积极参与时,学习才是有意义的,这样的学习才能持久、深入(William & Burden,2000)。寝室在中学生活中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学生活有相当一部分的时间是在寝室里度过的。寝室是一个地方虽小、活动不少的场所,是学生们谈天说地、朝夕相处、畅谈人生理想的小世界。将寝室里的交流语言定时或不定时地转换成英语可以弥补英语课堂上时间不足、参与度不够(有时老师一言堂,无参与度)、话题兴趣不统一(教师感兴趣的,学生不一定感兴趣;学生之间感兴趣的程度也不同)、学生心理压力(怕丢面子等)等缺点,具有如下优点:

1.时间充裕

学生们在寝室里生活的时间比较多,每天平均在寝室活动时间有3个小时(除睡觉时间外),这个时间完全可以利用起来进行英语口语对话。

2.话题广泛

寝室里的话题大到国家大事,如International Issues,American Presidential Election等,小到个人生活趣事,如My Hobby,My Dream,My Role Model,My Favorite Teacher等。话题丰富且都是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老师指定的话题,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兴趣。

3.低焦虑度的语言输出环境

一个寝室的同学朝夕相处,互相比较了解、熟悉,相对而言不用担心被嘲笑,说错了同学们最多一笑了之,交谈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如有一次在口语交谈时,一位同学将light发成了night,大家一笑置之,后来这位同学自己就纠正了l与n不分的错误发音习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师生之间往往难以真正地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如果教师纠正学生发音或语法错误往往会伤害其自尊心。教师的个性差异也很大,课堂气氛有时难免比较沉闷、严肃,让有些学生感到压抑,如有少数学生在访谈中表示“与老师有代沟”、“老师的理念已经out了”等。

4.趣味性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语言思维与表达机制,如谈到美国的NBA球赛,男孩子们一般都很兴奋;而说起巴黎的时装秀,女孩子们就比较感兴趣。寝室英语活动可使学生体会到说英语的愉快,增加兴趣,改变“英语难”的印象(“英语难”其实是有些老师把英语讲得“很难”)。《课标》强调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合理引导下的寝室英语活动,如排演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仲夏夜之梦》等,不仅促进学生练习了英语口语,还增加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可谓双重性质兼顾。

(二)寝室英语活动的实施策略

1.有效引导,学生自主活动

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一定数量的话题和情境,学生以寝室为单位,选择某个话题或情境进行练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话题,使之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范围,适合中学生的口语话题如:“假如我只有一天光明”、“理想与未来”、“把握今天”、“自信但不能自负”、“远离诱惑,好好学习”等。

教师也可以“真”、“美”、“爱”、“善”、“希望”为主题词,鼓励学生通过书本或网络寻找其中一个主题的英语短诗,在寝室开展英语诗歌朗诵会。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同学们在诵读诗歌的过程中,既领略了英语的优美,也开阔了学习的视野。

“故事会”是寝室英语活动的一种有效模式。所谓“故事会”,顾名思义,就是大家一起讲故事。当然,在寝室英语氛围中,学生必须用英语来讲故事。中外故事、古今故事、神话传说、名人传记、励志故事、市井笑话等等都可归入寝室故事会。

《课标》强调要“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寝室故事会是一个雅俗共赏的活动,不同性格的学生通过讲风格迥异的故事,既锻炼了口语,又表达了自己的认知方式和个性。

2.多元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每周抽出一节英语课进行检查,让学生以寝室为单位进行展示,并由教师点评,对学生口语交际中表现出的成功之处进行重点点评和鼓励。同时为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进行指导,如倾听技巧、尊重不同意见技巧、提出建设性批评技巧和肢体语言的运用技巧等。对那些不影响理解的语言错误,教师不应当场指出,只有那些比较严重的语言错误和交际问题,教师才通过单独指导的方式指出,以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改变过去教师一元评价体系,形成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形成“寝室内合作、寝室间竞争”的良好气氛。学生在准备寝室英语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研究性学习,形成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寝室英语活动对口语能力的提高:一个实证

杭州某中学高中一、二、三年级平均每周有30、32、35学时。其中英语课每班每周4~5节(50分钟每节),占总课时的15% ~16%,而一学期平均一周的课程门类有7门,平均每门课程占总课时比为12.5%。可见英语课时所占的比重高于其他课程课时,而学生平均每天用来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时间(包括晨读、自习、其他英语活动)不少于1.5小时。然而,学生用来提高语言技能的时间,即用英语交流的时间(如课外英语对话、辩论、讨论等),所占学习英语总时间的比例多大呢?对三个班级同学进行抽查显示平均比例为0.43%。学生用来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时间并不少,而用来培养英语口语技能的时间明显太少。

笔者于2011~2012年第一学期对杭州某中学的两个班进行了实验。一般来说,高三年级因为面临高考,学生主要集中精力准备考试,学校一般不会组织定期的英语口语活动,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安排活动。我们在高三(1)班进行一个学期的寝室英语口语讨论活动,要求每个寝室每天晚上练习40分钟英语口语,就某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另外再配套一些其他的口语活动,如英语辩论、英语演讲、英语故事会、戏剧表演、电影配音等,而高三(6)班则像其他毕业班一样没有组织专门的课外英语口语活动。学期末笔者邀请了三位外教对这两个班进行口语考试,并参考雅思口语评分标准对其打分,实行百分制。数据统计如下:

由上表数据可以看出,经过一个学期,高三(1)班英语卷面成绩提高了8.5%,高三(6)班英语卷面成绩提高了0.6%。高三(1)班英语口语成绩提高了8.5%,高三(6)班英语口语考试成绩提高了1.0%。两个班实验后(高中毕业)的雅思口语成绩最有说服力,高三(1)班平均分为7.47,高三(6)班平均分为7.15。当然,实验中有不少不可控因子,如高三(6)班学生虽然没有进行寝室英语口语讨论活动,但也会偶尔参加英语辩论、英语戏剧等活动,周末在家也可能自己参加英语口语交际活动。不过,我们依然可以看出,有组织地定期参加寝室英语口语讨论和其他配套活动的高三(1)班学生明显在英语口语提高的速度上快于没有有意识地组织寝室英语活动的高三(6)班。

提高中学生真正开口说英语的时间比率是长期以来被忽视的问题,应得到英语教育者的重视。2011年版《课标》对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提出明确要求:活动不仅限于课堂,还可延伸到课堂之外。寝室既是中学生生活起居的重要空间,也是一个宽松、自由、无外加压力、无讥讽的良好学习场所。实践证明,开展丰富多彩的寝室英语活动,与英语课堂形成互动,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标签:;  ;  ;  ;  ;  ;  

开展宿舍英语活动提高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实证分析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