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乃至国力竞争的基础。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可见,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接受并用于教学实践。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结合自己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感想与体会:
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首先,要重视让内向的学生打开话盒子。教师往往喜欢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给学生组队,其结果有的学生由于思维敏捷,言语流利,因此更乐于表达;而有的学生反应较慢,羞于开口,久而久之,只听不言,这样就达不到通过合作学习,使生生互动、互帮互学的目的。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内向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如,在提出问题后,可先不急于讨论,允许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又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
其次,小组的人员分工合理,明确任务职责。小组成员要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内容必须让学生有各自承担的任务。在平时的公开课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合作学习方式,当老师宣布小组合作学习开始时,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其实仔细一看,有人滔滔不绝,有人呆若木鸡,有时无一人动笔墨,这样的合作学习纯属走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所以在建立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小组内要设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记录员要负责将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这种角色分工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再次,定期对小组成员流动,实行动态编排。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比如半个学期,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会有很大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应根据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及时地进行人员调整或重新搭配,改变学生的合作对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不断地有机会了解更多同学的观点,也可以打破组内长期形成的有的学生在组内起控制作用,有的学生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让学生有在新组内重新树立形象的机会,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选择合适的合作内容,激发共同探索的合作欲望
“学源于思,而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 常有探索、常有创新。数学学习的合作,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公式、原理、法则、性质的形成过程,在相互合作中彼此进行交谈、倾听、解释、思考、反思,在观点分享和协商中,学生自己在几分钟之内“畅游”科学家几十年的经历,由然而然产生一种“我也能行”的积极情感,也发现自身的价值和潜能。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应该是学生“跳一跳能够摘下的果子”。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如果合作要完成的问题过于简单,不加思索、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这样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合作交流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讨论价值,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否则,合作就是一种无谓的劳动。
三、培养学生“三会”, 实现“有效合作”
要想实现“有效合作”,小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小组合作如果缺乏交流或交流不畅,合作过程中就容易产生问题。因而老师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
四、要运用教育评价鼓励合作
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参与热情,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讨论结束时,不仅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比如,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沟通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等。这样,使小组合作学习更积极向上,使学生更乐于参与。
五、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引导作用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参与是分不开的,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过程的把握。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作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一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一参与”的关系。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论文作者:许红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6月总第17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2
标签:合作学习论文; 小组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记录员论文; 思维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4年6月总第17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