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的党建理论体系_党建论文

论邓小平的党建理论体系_党建论文

论邓小平党建理论的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建论文,体系论文,理论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党建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着内容丰富的党的建设理论。”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从邓小平理论自身的结构看,其基本问题,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在讲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都没有也不可能离开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都把根本前提和最终选择落在“关键在党”上。如果没有邓小平在党建理论上的创新和成就,也就难以想象会产生体系完备的邓小平理论。没有邓小平党建理论,也就不可能有邓小平理论。本文试图就邓小平党建理论的体系作一初步探讨。

一、选择和确立党的建设的纲领

党的建设的纲领,也就是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建党目标、建党大纲或党建主题。“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就是邓小平选择和确立的党建纲领,也是贯穿邓小平党建理论并起主线作用的基本问题,是邓小平关于党的设计、党的思维的总出发点和归宿。

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基本原理,充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一般特征和属性,为党建纲领的答案奠定了的无产阶级党性基础和前提。概括起来,主要有五条:

1.执政党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党。这是讲党的世界观。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的立党之本。邓小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是我们党的老祖宗,我们搞改革没有丢老祖宗,老祖宗不能丢,丢了不得了。中青年干部最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他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2.执政党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党。这是讲党的宗旨。邓小平的思维、工作和人格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把人民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常说,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看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相信不相信、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公认不公认,人民不接受,谁也立不住。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把反腐败当大事来抓,腐败不除,确有失败的危险。

3.执政党应该是领导核心的党。这是讲党的社会地位和责任。邓小平提出必须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够改变的,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如果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就呜呼哀哉了。因此,要同一切否定共产党领导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势力和社会动乱进行长期的坚决的斗争,手软不得。

4.执政党应该是民主集中制的党。这是讲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邓小平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是党和国家最根本的制度,永远不能丢掉。民主集中制是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特点、优点和优势,能够使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民主集中制要制度化。

5.执政党应该是先锋队的党。这是讲党的自身素质。邓小平强调,党应该是一个战斗的队伍,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应该是统一的、有高度觉悟的、有纪律的队伍。党的建设要制度化、经常化。党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党员应是“四有”党员,应成为群众的核心和模范。

以上几方面的内容,表明邓小平对共产党基本性质的坚持和追求,表明他的党建理论的党性原则和立场。毫无疑问,它是邓小平党建纲领答案中不可缺少的极重要的内涵。然而,邓小平的答案并非仅限于此。把党的学说的基本原理具体化、时代化、个性化,是邓小平对党建纲领问题更本质的思考,也是他关于党建纲领探索的最重要、最具个性化的成果,那就是:“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抓住了这一条,才抓住了邓小平党建纲领的根本和真实内容。邓小平提出执政党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的党建纲领,是他的党建理论的集中表现,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邓小平的党建纲领不仅具有继承性、连续性,更具有改革、批判、创新精神。共产党执政以后要重视发展生产力,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包括邓小平本人,确实都曾讲过。但谁也未象邓小平这样,讲这么重,讲这么多,一讲就是十几年,并要求一百年不动摇,还把它变成了政策、体制、实践、风气和历史局面。

邓小平的党建纲领或党建观符合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邓小平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优越性归根到底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上,应比资本主义更高更快更好。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从历史看是最根本的革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的党建纲领符合中国的国情。我国今天和今后长期内都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落后,物质基础薄弱,人民生活水平不富裕,是制约一切方面的根本问题和主要矛盾,忽视发展生产力,就背离了中国最基本、最大的国情。

邓小平的党建纲领与60年代曾有过的建党大纲形成鲜明的历史对照。1967年,毛泽东曾对一份内部报告批示指出,党组织应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应能领导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后把这段话称为“五十字建党大纲”。这个建党的大纲是毛泽东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主义观在党建观上的合乎逻辑的表现,正如发展生产力的党建观是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观的合乎逻辑的反映一样。

邓小平的建党纲领,是党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党、为人民服务的党、领导核心的党、民主集中制的党、先锋队的党的中介、载体和道路。试想,一个是致力于阶级斗争,一个是致力于发展生产力,究竟哪一个能卓有成效地长久地使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为人民服务、巩固和发挥领导作用、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充当先锋队呢?逻辑和事实告诉人们,中介、载体、道路的区别,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排斥发展生产力,共产党难以生存和发展;排斥党的性质,发展生产力就失去了党性前提。邓小平的新贡献,不在于要不要或坚持不坚持党性前提,而在于如何坚持、如何在中国在当代找到坚持的具体历史中介、载体、道路上。实践证明,邓小平建党纲领解决了这个问题。邓小平的贡献在于此,伟大也在于此。

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邓小平党建理论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关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关于党的领导的思想也有很丰富的内容,本文只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作一个大致的归纳。

1.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想。在邓小平倡导下,四项基本原则已成为新时期一个基本的大概念、大范畴,成为边界清晰、完全能独立存在和运用的社会政治理念。作为立国之本,它具有无可估量的政治能量。邓小平认为,四项基本原则是四个现代化在思想政治上的“根本前提”,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根本方向,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是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是今天和今后识别是“左”是右的东西的主要标志,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所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就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2.提出了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的思想。邓小平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执政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是由中国历史(特别是1840年以来的历史)和中国国情决定的,是由党领导人民打天下、坐天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所证实的,是由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从根本上说,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现代中国的一切。党在领导中的失误不能成为要求削弱和取消党的领导的理由。我们党经历过多次错误,但每一次都依靠党而不是离开党纠正了了自己的错误。在今天的中国,稳定压倒一切,而坚持党的领导是保持政局稳定的关键。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这两点是相互联系的,是一个问题。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道路。“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我们的优越性”。(《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56页)

3.提出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邓小平说,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我讲得最多,而且我最坚持。他指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核心就是否定共产党的领导。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后果极其严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和过程,要经常地教育,坚决地打击,最终还要靠经济发展的事实来说话,证明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

4.提出了坚持中国政党制度的思想。邓小平认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由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执政党要听取民主党派的不同意见,接受批评和监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一项长期不变的方针,中国决不搞西方的多党制。

5.提出了正确处理党政关系的思想。邓小平强调,必须坚持和保证党对国家政权的有效领导,同时,必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首先是党政要分开。1989年,他对第三代领导集体特别交待了正确处理党政关系的工作方法:“属于政策、方针的重大问题,国务院也好,全国人大也好,其他方面也好,都要由党员负责干部提到党中央常委会讨论,讨论决定之后再去多方商量,贯彻执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19页)

6.提出了维护中央权威的思想。邓小平认为,党中央、国务院应当是有权威的,有能力的,没有权威不行,有了权威,困难时也能做大事。不能否定权威,该集中的要集中,否则,局势控制不住,不可能解决问题,就各行其是,各顾各,相互打架,相互拆台,统一不起来。权威就是中央说话能够算数。中央行使权力,是在大的问题上,在方向问题上。

7.提出了加强党对军队领导的思想。邓小平认为,我们的军队能够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性质,这个性质就是党的军队。这与世界各国的军队不同,就是与别的社会主义国家军队也不同,因为他们的军队与我们的军队经历不同,我们的军队始终要忠于党。军队任何时候都要听中央的话,听党的话,选人也要选听党的话的人,军队不能打自己的旗帜。

8.提出了改善党的领导的思想。邓小平认为,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否则,党的领导既不能坚持,也不能加强。要改善党的组织状况,改善党的领导制度,改善党的领导作风,改善党的领导方法,要两手抓、两手硬,要学经济、学管理,当内行。

三、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邓小平的党建理论,另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的思想。邓小平在新时期,一直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一再强调,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党要管党,要从严治党,党要有战斗力,保证先锋队资格。

1.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邓小平重视和坚持实践标准,支持肯定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主张以“事实”作为思维的依据,提出了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改革成败的根本标准。他大力提倡解放思想,要求人们从“两个凡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本本中解放出来,从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左”的习惯思维中解放出来,要换脑筋,大胆地试、闯、冒。同时,解放思想又要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把思想统一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上来。他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指出,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但必须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要批判和抵制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影响;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可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要按辩证法办事,反对形而上学;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邓小平要求坚决纠正长期“左”的错误。他认为,“左”的时间,从57年开始,大约二十年;“左”的指导思想,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左”的主要形式,就是不停地发动政治运动;“左”的主要特点,就是急于求成,超越阶段;“左”的其他表现,就是“一大二公”,平均主义,把社会主义抽象化,忽略生产力发展,说到底,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领导人民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政治路线,它符合唯物史观,符合中国的国情。执行这条路线,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因为“左”有习惯性、欺骗性和现实性。“左”和右都可以葬送社会主义。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除非发生世界大战。实践证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是正确的,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3.加强党的制度建设。邓小平认为,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权力过分集中,成为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过去发生的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原因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中,其主要弊端是存在着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的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现象、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因此,要完善党规党法,实现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制度化,要严格监督、严格执法。总之,制度比人强,是长治久安的路子。

4.加强党的组织建设。邓小平认为,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永远不能丢。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优势。要坚决维护“四个服从”,与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他提出了“代论”:遵义会议前,我们党没有形成过稳定的成熟的有能力的党中央,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第二代是我们这一代,对第二代领导集体人民基本上是满意的;现在要建立起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现在中央的班子干得不错。他提出了“核心论”:任何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他提出了“危险论”:一个国家的命运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声望上面,是很不健康的,是很危险的,不出事没有问题,一出事就不可收拾。他提出了“条件论”:我们组成的这个新的领导机构,眼界要非常宽阔,胸襟要非常宽阔,这是对我们第三代领导的最根本的要求。邓小平要求正确开展党内斗争,主张不提路线斗争,不搞政治运动,要“合情合理”、“非常温和”地处理党内高层的政治斗争,可以采取教育和组织手段并用,面临大是大非决不让步。邓小平非常重视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他认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在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要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干部年轻化要当作体制改革的一个中心目标。在选人问题上,要注意社会公论,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要严格考核,赏罚分明。要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邓小平还对企业、农村、军队、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5.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邓小平认为,实现现代化,要有一股艰苦创业的精神,提倡艰苦奋斗,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改革开放以来,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这股风很猛,关系党和国家会不会改变面貌。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因此,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才能获得人心,才是社会主义。整个改革开放中都要反对腐败。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廉政建设要靠教育,要靠法制,法制靠得住些。要善于总结经验,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

总之,邓小平的党建理论,正确处理了党的建设与国情党情的关系,解决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问题,使党的建设全局有了“主心骨”;正确处理了党的建设与党的领导的关系,迎接了对党的领导的全面历史性挑战,使党的执政地位更加巩固;正确处理了党的建设的内部关系,开辟了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新局面,使党依然保持着工人阶级先锋队的面貌。对邓小平党建理论,称其为博大精深,是一个科学体系,一点也不为过。因此,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广泛宣传,努力实践邓小平党建理论,对于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自身建设,无疑将是十分重大而长期的战略任务。

标签:;  ;  ;  ;  ;  ;  ;  ;  ;  ;  ;  

论邓小平的党建理论体系_党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