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基层班组,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不懂风险评估,就搞不好安全生产,故风险评估与控制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介绍风险评估在巡维中心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辨识能力,启发员工对基于风险问题的持续评估和探索思维,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养成风险管理的工作模式。
关键词:风险评估与控制;设备风险;作业风险;风险联动
一、前言
风险评估是应用规范、动态、系统的方法去识别及评估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并将现有风险水平与规定的标准、目标风险水平进行比较,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实现风险的超前控制,将风险逐步降低或消除。在以前,员工的风险评估目的性不明确,理念不到位,对风险评估的参与性不高,未完全达到通过风险评估的辨识来消除、隔离、个人防护等控制措施消除风险,导致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介绍风险评估在巡维中心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系统、全面、科学地识别安全风险及其影响因素,以风险的管控为主线,将有限的精力应用到不可接受风险的管控中,进一步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辨识能力,启发员工对基于风险问题的持续评估和探索思维,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养成风险管理的工作模式。
二、风险评估及控制
风险的概念还没有公认的明确定义,电力系统通常认为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概率)和事件产生的后果的集合,通过公式:风险值=后果(S)×暴露(E)×可能性(P)进行计算。管控的五大风险或者叫做风险评估范围是指设备风险、作业风险、电网风险、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社会责任风险,其中电网、作业、设备风险与巡维中心强相关,环境风险为弱相关。风险评估模型如下图1所示。
1、存在的问题
1)部分员工不熟悉本岗位存在的风险,员工的风险意识有待提升;风险评估是部门个人识别及评估出来而不是全员参与;
2)对风险危害因素辨识不全面,存有一定局限性;
3)风险评估中需评估的任务不全面;
4)未能根据作业的实际情况动态更新风险库;
5)三大风险联动薄弱。
2、解决方案
一是风险评估意识、理念的灌输。整体上,管理模式已发生了转变,从被动(事后)、粗(只考虑事故)、运动式、应付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按下葫芦浮起瓢”),逐步向超前(风险预控)、精细化、常规化、系统化方向转变。但要做好风险评估在班组的推广应用,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所谓的思想问题,说白了也就是基层班组人员对“风险评估”的认识和态度问题,如果对它一开始就怀抵触心理,那应用效果肯定不会理想。只有使大家从内心真正认可并接受了它,才会主动去学习应用它,才具备用心做好的积极动力,转变“要我评估”为“我要评估”的理念。
二是全面辨识风险的危害因素。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工作步骤可以有不同的危害,而一个危害可能也有多个风险,在工作步骤中除了行为危害外,还要关注其他危害。故此,我巡维中心班长带领员工对那些可以由人的感官觉察得到、非常明显并且直接位于事故之前事物进行辨认识别,并运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补全风险危害因素。对辨识出的危害,在巡维中心范围内进行普查,确定其存在的数量、位置、时间以及相关的化学或物理特性,将其归类汇总,然后进行统一归类汇总汇编成表。
三是作业任务的辨识梳理并制定控制措施。在往年作业评估和一体化作业任务的基础上,组织技术骨干对作业任务进行班组层面的集中讨论分析,在实际操作中应用同类型归类的方法进行任务的梳理。班组对风险因素进行讨论分析,从组织、技术、警示、保护及预防上制定了控制措施,并且在描述现有措施时,尽量能让员工一看就知道要怎么做的措施,而不是一些什么制度。员工以后进行作业时,看到控制措施就明白自己要关注什么,落实什么,可操作的。同时,作业风险评估表格填写时相互对应,危害和产生危害对应起来,而且控制措施(不管是现有的,还是提建议的)也对应起来。比如说是行为危害的话,现有的控制措施以及建议采取的控制措施就是要从控制行为上的措施。不要写什么“执行什么制度规程”,尽量写现场具体要怎么做的就行了,而且也要优先考虑工程或是技术手段来进行控制。
3、具体实施
1)本班组对员工进行风险体系知识抽查和普考,进一步灌输风险管控的意义,进一步端正员工评估的态度,激发和鼓励员工自觉地参与风险评估。在风险评估前开展全员参与安全讨论,深层次挖掘在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讨论分析风险的过程也是安全意识不断提高的过程基本形成了“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安全工作氛围,安全管理工作由原来的“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目前我巡维中心已将强相关的风险编制成PPT课件,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存在的风险及控制措施进行了详细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只要按照当中的具体要求,并结合现场情况,即可落实到位。
2)主动积累数据,持续修正评估结果。根据风险评估的要求,主动积累历史数据,同时加强各部门对评估结果的信息沟通,形成更加准确、有指导价值的风险评估结果,推动风险评估的持续改进和应用。按贴近实际和简化任务的原则,从作业任务名称、种类、关联性整合优化作业任务。得出讨论结果后,再由技术骨干带领班组员工对集中讨论的结果进行班组层面新一轮讨论分析,最终确定本班十大作业风险和19个关键任务,其中十大作业风险为:电气一次设备倒闸操作、二次设备操作、防小动物封堵及电缆检查、端子箱、机构箱、汇控柜清扫、10kV电压互感器高压熔断器更换、设备巡视、继电保护压板及转换开关投退位置检查、事故处理、二次设备清扫。
3)应用于班前班后会。在班前会时,班长把当天执行的作业任务的风险评估结果告知各位员工;应用于现场作业。每天根据作业风险评估结果对重要的作业任务编制风险管控表并发布,现场作业人员按照风险管控表要求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并上报职能部门,职能部门确认风险控制措施得到落实后允许其开工。对不可接受的作业风险的作业步骤,应标注作业指导书、三措、作业表单、两票是否采用,使员工清楚风险的控制措施以何种方式得到执行,杜绝控制措施与作业流程或步骤分离的传统管理习惯。
4)推动三大风险联动机制。一抓电网风险管控。根据新调规充分辨识、评估电网存在的事故、事件风险,优化电网风险的执行表单,重点监督四级以上电网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二抓设备风险管控。完成设备风险评估标准与模型的出台,在评估标准中充分考虑设备在电网中所处的地位。进一步细化危害辨识,并量化到设备的具体构件及部位,提升设备风险评估质量。三抓作业风险管控。根据一体化制度,持续改进作业风险评估及管控措施。组织学习人身事故安全警示动漫教育片,提高班组作业人员的风险意识和作业技能。
三、结束语
在这里,设备是孩子,班站是家。通过不断的强化风险评估管理,班组的安全生产从“强制监督”到“风险管理”,将安全管理的方式进行了变革,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处理为事前监控,将安全生产从难控转为在控、受控。通过对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运转,规范了员工的作业行为,逐渐地提高了员工的风险辨识能力,提升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了风险管控。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建立了“传、帮、带”的机制,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充分体现了风险评估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现在,风险评估在本班的日常工作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度、流程、作业表单的细化项目上滚动修编、持续改进并不断经过实践检验!
参考文献:
[1]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3]深圳电网 4•10 大停电事件的处理及启示[J].南方电网技术. 2014 年 第 8 卷 第 1 期,2014.
论文作者:麦卫华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3
标签:风险论文; 作业论文; 风险评估论文; 措施论文; 员工论文; 班组论文; 电网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