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救护大队 内蒙古乌海 016000
摘要:本文研究的灾害现场智能指挥终端设备采用紧凑、高集成度的结构设计,可通过摄像机、录像机、气象站及主机等装备完成突发事件现场的信息采集(如音频、视频、照片、环境参数、地理信息等),根据灾害现场的网络环境选择4G网络或海事卫星与后方指挥平台建立连接,并将采集到的信息上传到指挥平台,为后方指挥人员的科学决策和现场人员的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手段,该技术实现“跨领域、跨层级、跨时空”的快速协同、综合协调和高效处置,提高了突发事件处置效率。
关键词:灾害现场 智能 指挥 终端设备
1 前言
突发事件具有发生时间及发生地点不确定的特点,准确、及时、全面的了解事发现场情况,是事件评估、预警及预案启动、应急决策指挥的重要依据。现场应急处置除需要获取应急救援现场信息之外,还应以应急技术和应急装备为支撑,形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实现“跨领域、跨层级、跨时空”的快速协同、综合协调和高效处置,以提高突发事件处置效率。
灾害现场智能指挥终端设备是一款满足上述条件的应急装备,其设计思想充分体现了 “中心下移、关口前移”的应急管理理念;采用紧凑、高集成度的结构设计;可由应急人员携带,在第一时间抵达突发事件现场;可通过摄像机、录像机、气象站及主机等装备完成突发事件现场的信息采集(如音频、视频、照片、环境参数、地理信息等);根据灾害现场的网络环境选择4G网络或海事卫星与后方指挥平台建立连接,并将采集到的信息上传到指挥平台,为后方指挥人员的科学决策和现场人员的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手段。
智能指挥终端设备具有在线会商功能,能够实现各方之间的音视频、标绘、文字等方式的多级方式异地会商,具有包括音视频会商、文字会商、会商控制及视野同步等功能。另外,智能指挥终端设备能够快速加载后方指挥平台的基础数据,接收后方指挥平台生成的预测预警、态势推演和智能辅助方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场-指挥中心”
一体化协同应急,有效解决应急处置中“最后几十米至几公里”的瓶颈问题,提高了应急管理的现代化技术水平,提高了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和效率,实现 “第一时间、第一现场” 事件处置与指挥决策。
2.系统架构
2.1总体架构
智能指挥终端设备的总体架构采用的是“客户端+中心端”架构模式,每个前段均可以认为是一个客户端,中心端支持多个客户端同时连接,如图1所示。所有的客户端可以与中心端建立连接,从而实现每个客户端之间及每个客户端与中心端之间的连接。
图1:智能指挥终端设备总体架构
2.2工作架构
智能指挥终端设备的工作架构采用多组工作架构,所有的客户端可以根据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作业,形成不同的工作组,而每个工作组完成一起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每个工作组均可由任意数量的客户端组成,每个客户端只能加入其中一个工作组。组与组之间彼此独立,工作互不干涉。
智能指挥终端设备采用用户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在使用中以用户为最小单位,中心端对用户进行权限设置,而不对前端或客户端等终端设备进行权限设置。
在中心端进行登记注册的用户可以使用任意端进行登录,不会因为使用终端的不同而权限不同;中心端对每个注册过的用户限制一条线登录,不能由两个终端设备同时登录。
2.3通信架构
在应急系统全面保障应急指挥调度的同时,还需要不受地域限制的卫星通信系统,保障在自然灾害发生的特殊条件下,不能通过有线网络传输信息,便可以通过海事卫星通信设备来传递灾害信息。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是一个全天候、无地域限制、全球无缝隙的宽带网络接入系统。始终保持全球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随机接入各种通信网络。功能上就是在灾害的特殊地点和现场第一时间的将图像、音频信号、传真、收发E-mail等,信息可以快速畅通的传输至灾害应急指挥中心。
智能终端设备具有公众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两种通信方式,前端通过公众移动通信或海事卫星接入互联网或专网,从而实现前端和中心端之间的通信。两种通信方式互为备份,在公众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内,前端可通过其和中心端建立连接,在公众移动网络未覆盖或信号不稳定的区域可通过卫星通信和中心端建立连接。
3.系统组成
3.1简介
智能指挥终端设备由前端、客户端和中心端构成。前端位于突发事件处理器现场,客户端部署在应急平台的指挥大厅,中心端安装在应急平台的机房,前端和客户端提供应用服务,前端与客户端建立应用连接,实现现场与指挥中心共同处置突发事件。
3.2前端
前端主要有主箱、外围设备和支架包组成。主箱内放置主机及配套附件,外围设备箱放置外围辅助设备,主要包括海事卫星终端、电话手柄、摄像机、照相机、相机专用定位模块、卫星无线图像发射机、便携式硬盘录像机、手持气象站等,支架包括放置主机支架和摄像机支架,为主机和摄像机野外工作提供操作平台。
3.3客户端
客户端是指挥中心和前端建立会商的组件,主要包括在线会商客户端、图像浏览客户端、指挥中心通过在线会商客户端和前端建立应急处置工作,共同处置突发事件,通过图像浏览客户端前端采集的图像及中心端接入的图像。
3.4中心端
中心端主要由应用服务器、图像服务器、视频编码器、交换机、应用服务器端软件、图像服务器端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操作系统、机柜及KVM切换器构成。中心端完成系统的应用服务支持、多级别用户登录及操控权限的管理与备份、用户权限管理、日志的存储和检索、系统音视频编解码设备的远程配置与集中管理、对前端与视频解码器访问权限管理等功能。
4.技术特点
4.1无缝对接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智能指挥终端设备采用与国务院应急平台在线会商系统相同的技术体制,前端和客户端均可在允许下接入国务院应急平台在线会商系统,实现在线会商和协同标绘。
4.2基于“应急一张图”的多级多方异地协同标绘。不同层级、不同地区的在线会商参与均可语音和视频沟通突发事件处置情况,且在底图上标绘,参与各方同步显示在地图上的标绘内容,形成基于“应急一张图”的“跨领域、跨层级、跨时空”的在线会商和系统标绘。
4.3用户管理模式摆脱了专用的限制,采用用户管理模式,中心端接收客户端登录,提供应用服务时以用户为最小单位,用户具有不同权限,可在任意的前端或客户端登录使用,进行事件处置,不受前端和客户端限制,且避免了不同用户使用前端和客户端时的误认,使用特发事件的“跨领域、跨层级、跨时空”的应急处置要求。
4.4具有同时处置两起或两起以上突发事件的能力。可建立多个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组,每个工作组可由任意数量的前端和客户端构成,各工作组彼此独立,多个工作组同时处置不同的突发事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5.结语
智能指挥终端设备有效解决应急处置中“最后几十米至几公里”的瓶颈问题,提高了应急管理的现代化技术水平,提高了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和效率,实现 “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事件处置与指挥决策。
论文作者:段瑞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9
标签:客户端论文; 终端设备论文; 突发事件论文; 在线论文; 现场论文; 智能论文; 中心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