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管理模式探索_高校辅导员论文

我国大学生管理模式探索_高校辅导员论文

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模式论文,高校学生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校是培养、孕育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它给学生传授知识,肩负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各类人才的任务;同时还是理论和思想阵地,承载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使命。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政治观念形成、确立的重要时期,所以在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大学教育不同阶段的差异性,采用不同教育手段,使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开展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帮助广大高校学生树立起共产主义道德观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正确的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开展大学学习和生活,成长为综合素质好、思想健康、有良好政治观念的现代人才。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

现代大学教育可划分为三阶段:入学教育阶段、日常教育阶段、毕业教育阶段。入学教育阶段的工作主要针对大一新生,为他们解决步入大学校门后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与困惑。日常教育阶段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部分,这一时期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的道德观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毕业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学生在就业方面所遇到的问题为重点,着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为他们提供一些正确求职方法和技巧,让广大毕业生以一个好的心态走向社会。

二、开创“人格化”的管理模式

(一)“人格化”的管理模式的基本定义

同一所大学的学生往往有着一定的共性。例如,清华大学的学生务实严谨、北京大学的学生浪漫民主,很多大学的学生因其大学的底蕴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学校人格化”。同一班的学生也会有一定的共性,呈现出各个班级不同的风貌,形成不同的“班级人格化”。这种状况也出现在大学宿舍里,形成“宿舍人格化”。大学校园还存在其他很多方面的“人格化”,这些“人格”都是从心理学角度定义的,指的是这一类人的内涵。这一系列的“人格化”与大学生能否顺利步入社会,积极参与竞争,收获事业、生活有很大关系。

(二)“人格化”的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综合各国对于新时期人才的要求,我们可以发现,现代的人才需要更多的能力和素质,肩负了更多的使命。例如,要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要树立明确可行的生活目标,要具有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具有不断适应时代需求的能力等。上述一系列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一种现代的、注重学生内涵培养的管理模式。“人格化”的管理模式注重对大学生内涵的培养,巩固、发扬已形成的良好的内涵,革除不好的甚至是劣质的品质,开创新的精神,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对于大学文化的繁荣都有重要意义。

(三)“学校人格化”管理的具体实施

“学校人格化”的管理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一、强化规章制度的管理。二、确保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三、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学校人格化”管理属于学生管理的高级层面,掌握着整体的动态,起着统筹、规划、指导的宏观作用。这类管理要从领导层面出发,在学校的基础设施、师资力量、学术建设等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制定相关的工作计划,树立长远目标,要务实求真,不可急功近利只图表面功夫。

(四)班级、宿舍“人格化”的具体实施

班级、宿舍作为学校管理的基层单位,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基层“人格化”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第一,教师、辅导员等教育工作者发挥人格魅力。对学生尤其是新生而言,教师、辅导员等教育工作者代表了权威,在他们心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地位。学生对他们崇拜的教师、辅导员会特别的尊敬并存在模仿的现象。辅导员是“班级人格化”管理的组织者、策划者、调控者和实施者,教师则是管理最主要的辅助者,这两者在“班级人格化”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辅导员要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生活态度和办事作风,以便更好地感染学生;教师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感染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教师和辅导员要给学生树立榜样,促使“班级人格化”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第二,个别学生发挥人格力量。在一个班级中,总会有在领导方面有突出能力的学生,这些学生的人格力量影响着“班级人格化”。个别学生人格力量的发挥会引导、带动其他学生,对“班级人格化”起到调动作用。但个别学生的人格力量又有积极、消极之分,积极的人格力量会对班级和其他学生起积极作用;反之,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学生人格力量的发挥需要辅导员的控制,辅导员要把握力度,引导、鼓励积极人格力量的传播,化解消极人格带来的不良影响。

第三,“宿舍人格化”管理要注重细节。辅导员要选那些热心、负责任、宽容大度、积极为同学办事的学生担任宿舍长,用他们的能力管理宿舍,用他们行动感染宿舍的其他学生;还要建立良好的宿舍环境、搞好宿舍卫生、形成和谐的舍友关系、创建多彩的宿舍文化等。“宿舍人格化”的形成为其他方面的“人格化”奠定基础,为学生的生活创造良好环境。

三、革新高校人才培养管理模式

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所以应将人才培养管理模式作为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一个重点。为适应时代的变化,人才培养管理应革新传统的模式,建立新的将素质和特长放在同等地位的人才培养管理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一)强调通识教育,重视学术氛围

高校在人才培养管理模式上,要强调通识教育,重视学术氛围的营造。为解决目前我国高校本科教育存在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学科专业分工细、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牢固把握住一个明确的高校教育目标,那就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可以创造新世界的一流人才。二、加强各学科间和交流与融合,为交叉学科建立专门实验室等研究机构,以促进某些边缘学科的前沿科技的综合发展。三、提高对基础科学的重视度,加强对冷门基础科学的教学研究,注重学生创新力、创造力开发。四、以教师为主力,进行学术管理与决策,锐意开展教学改革等活动。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在培养上提倡个性化培养,并鼓励各学院发展个性、拥有自己的办学特色。除此之外,在改革道路上还应注意调整专业的设置;支持学生跨专业选学、读取第二学位,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并接受过多个领域的专业教育的综合型人才;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等。学校还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名家大师和专业人士来校讲学,让学生能够体验到一种更加真实的学术氛围,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调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开展思考与讨论并提出问题,培养他们探索、创新的精神。教师为满足学生的要求也要不断地进行学习研究,并积极与学生互动,共同建立良好的学术氛围。

(二)尊重个性化,因材施教

教师和辅导员要树立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的管理理念,巧妙地利用专业知识,发挥爱心,给学生关怀与辅导。

教师的具体做法如下: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并明确学习目的;帮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订学习计划和选择学习材料。大部分的学生都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于那些悟性好、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加以引导;而对于那些悟性较差、自学能力不好的学生,教师更要投入更多的关心与照顾。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并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可以对学生随意批评、妄加指责、压制兴趣。鼓励学生自己安排时间,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兴趣,参加学校、学院学生组织的各项工作及学校各社团的课外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发展特长,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辅导员具体做法有:一、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二、充分理解学生,多为学生着想,尽力满足他们合理的需求;三、学会换位思考,平等的对待学生,不摆架子;四、善于观察,抓住好的教育时机。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要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不同的学生,欣赏学生的个性与独特,并为他们特长的发展扩宽空间。让学生能够各有所长,而不是培养出一群什么都一致的缺乏个性的学生。

四、坚持以人为本、德法兼治

(一)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第一、实现学校各类主体间的良性运行,如领导之间、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的顺利开展,再如教育部门与学生工作部门、学生工作部门与后勤部门之间分工与配合的良好运行。这样才有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自然、人文、社会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从而确保学校的全方位发展。管理层面的工作者要有意识地创造符合学生成才的需要的良好教育条件,使学生可以在一个健康、和谐、充满活力的校园环境中开展学习、提升自我。

第二、管理者要走正确的育人道路,结合实际制定教育管理措施。要破除陈旧落后的教学管理方式,及时革新育人措施,采用量化管理的模式,创新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学校各部门的管理工作都要符合其自身的规律和本部门的职责。管理者要不断学习和深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和政治素质。管理者还要时刻关注形势的变化,审时度势,制定符合社会需要的可行的相关政策;更要努力学习现代的管理知识,掌握一定的管理技术手段,为创造和谐的育人条件,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努力。

(二)坚持德法兼治,加强“做人”教育

学生管理本质上是一种有关“做人”的教育,它既包括对学生思想品质、政治素养、学习风气和能力、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教育,还包括对学生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以及毅力、耐性、坚强等品格的培养教育。要管理好学生,必须坚持德法兼治,即依法治理和以德引导相结合。

第一、规章制度的制定要遵循可操作的原则。规章制度的执行要创造性地结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中的细则。要创建科学、民主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以管理机制来维护公平正义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学生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也不能仅仅依据某一条款来实施单调的管理,降低学生的配合度。

第二、学生管理者要提高对德育的重视度,加强以德育人。以德育人是构建和谐校园秩序的重要保障。以德育人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完善德育机制,成立专门负责德育管理团队,明确德育目标,制定德育计划,监督德育实施。其次,要找准德育的关键点,从学生感兴趣、易于接受的方面入手,扎扎实实地开展德育工作。管理者还要帮助学生拥有健康和谐的思想。在个人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人际关系在生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再次,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和谐的心理环境。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心理和谐,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的树立,需要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最后,引导学生使用和谐的语言。倡导学生的言语要尊重、关怀、鼓励他人,避免说责备、命令、挖苦他人的话,掌握一定的交流技巧和语言艺术。

结束语:高校是为国家提供人才,增强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主力。为了民族振兴和国家的强大,高校必须将培养人才放在第一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工作中的重点,是高校工作者们探索的永恒课题。当下社会所需要的是创造性强、实践力高的综合能力强的全方位人才。为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和人才需求,高校的管理工作者们需要革新落后的管理模式。创新学生管理模式需要广大学生管理者完善知识结构,把握时代动态,坚持总结锐意创新,革新工作机制,满足学生成才的需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管理工作者们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管理者的引导教育作用,担负起管理职责,执行好学校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综合素质的现代型人才。

标签:;  ;  ;  ;  ;  ;  

我国大学生管理模式探索_高校辅导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