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通河县 150900
摘要: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加经皮分段缝扎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3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并进行数字化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各有患者1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进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则实施高位结扎加经皮分段缝扎术进行治疗。结果:两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对比表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开始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经皮分段缝扎术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且创伤小,疗效高。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经皮分段缝扎术
大隐静脉是位于下肢内侧的浅表静脉,从人体足部至大腿根部深静脉中。大隐静脉曲张发病的直接原因主要是由于静脉壁的弹性发育较差和静脉血管内过高的压力而造成的,其临床症状常表现为腿上出现弯曲的、高于皮肤表面的、如蚯蚓般突起的线条,在站立时尤为明显,而在平躺时则会消失,若不及时采取治疗,将会出现下肢皮肤营养不良,甚至会出现溃烂、溃疡、久治不愈等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1]。本文针对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加经皮分段缝扎术的治疗效果作了以下研究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接收的3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均在2012年1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进行数字化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各有患者15例。
观察组中:男6例,女9例;年龄在(31-64)岁,平均年龄为(42.35±13.64)岁;病程在(4.50-15.20)年,平均病程为(5.64±2.31)年。
对照组中:男5例,女10例;年龄在(30-65)岁,平均年龄为(41.97±13.45)岁;病程在(5.10-14.60)年,平均病程为(5.46±2.12)年。
两组患者对比其各项基线资料均差异不明显(P>0.05),能够进行一个科学的研究对比。
1.2 方法
观察组:该组患者采取高位结扎加经皮分段缝扎术进行治疗,其内容为:下肢曲张静脉以及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需在术前用记号笔描记;膝以上大隐静脉采取高位结扎加剥离的传统手术;采取7号不吸收丝线经皮穿过血管深层进行膝以下的大隐静脉以及分支曲张血管的缝扎,各缝扎的间距约3厘米。术后两天可鼓励患者进行下床活动,两周后可进行拆线。
对照组:该组患者则采取常规大隐静脉高位截肢加分段剥脱术进行治疗,其内容为:与观察组一样用记号笔描记下肢曲张静脉与功能不全的支静脉,其大隐静脉主干及五大属支均使用常规高位结扎术并切断大隐静脉主干;大隐静脉主干向远心端插入剥离期至膝上,进行切口并剥离大隐静脉主干;膝下大隐静脉以及分支曲张血管进行分段切口并剥离。术后用绷带包扎手术患肢,2周后可进行拆除。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开始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研究的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开始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进行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治疗的各项观察指标存在显性差异。
2 结果
两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在经过分别手术治疗后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21±0.21)小时,术中出血量为(15.64±7.46)ml,住院时间为(6.12±3.97)天,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16±0.64)小时,术中出血量为(70.46±35.44)ml,住院时间为(10.36±5.12)天,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P<0.05)。具体对比数据如表1:
3 讨论
大隐静脉曲张主要是由于静脉壁的弹性发育差和静脉血管内压力过高的两大直接原因所导致的,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导致静脉曲张,如遗传、长期腹压过高、体重超重、孕妇、长期站立或久坐不动以及患有深静脉血栓等人群也属于高发人群。早期患者会出现腿部酸胀、水肿等症状,但由于长期的血液瘀滞会造成下肢皮肤营养不良而出现棕褐色或褐色斑片,甚至会出现溃烂、溃疡以及久治不愈等严重症状。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最为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该手术是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进行的,主要治疗严重的下肢浅静脉曲张以及大隐静脉等患者,该手术治疗方法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由于手术时间长,需切口进行,创伤较大,愈合恢复时间长,且由于分段切口,术后会存在诸多瘢痕,影响腿部美观等一些列缺点,因此该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并不佳[2]。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经皮分段缝扎术主要适用于治疗大隐静脉和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等各种类型的大隐静脉曲张,主要是通过微创不开口的手术方法,通过采取7号不吸收丝线经皮穿过血管深层进行大隐静脉以及分支曲张血管的缝扎,使曲张的静脉闭塞、纤维化,且手术治疗的创伤小,无切口、无瘢痕,不会影响患者腿部的美观,且该手术治疗的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有效的治疗了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症状,且复发率极低[3]。
本次研究中表明,两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在经过分别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21±0.21)小时,术中出血量为(15.64±7.46)ml,住院时间为(6.12±3.97)天,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16±0.64)小时,术中出血量为(70.46±35.44)ml,住院时间为(10.36±5.12)天,对比可见,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明显差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P<0.05)。
综上所述,针对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经皮分段缝扎术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且创伤小,疗效高。
参考文献:
[1]廖懿.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最佳时机[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6,23(2):198-200.
[2]余涛,王建军,杨奋有.超声引导双尖缝合针高位连续环形缝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1):42-44.
[3]陈威,董剑云,唐桂琴等.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手术配合与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2016,23(1):92-93.
作者简介:杨坡民(1964-)男,汉族,黑龙江通河县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外科临床工作。
论文作者:杨坡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2
标签:静脉论文; 静脉曲张论文; 大隐论文; 患者论文; 高位论文; 手术论文; 术后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