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民素质关系研究
边文婷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发展的生命之灵魂,不仅可以引领社会文化思潮,还对我国国民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树立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民素质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定历史时期核心价值观的普及水平作用影响着国民素质均衡发展水平。相反,国民素质均衡发展的水平,也反映着这一时期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的普及水平。为深入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民素质关系,笔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民素质关系研究》为课题,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概念解析入手,对影响国民素质提高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全方位、深层次地探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民素质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民素质;因素;关系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概念解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它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与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而且随着时代的不同以及人们思想境界的不断提高,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也在不断地被赋予,其生命力也越来越顽强[2]。随着全球政治一体化形态的不断发展,世界范围内国与国之间的思想文化价值观之间的较量呈现出新的态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作为语言的载体,情感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主持人的真情流露往往能获得良好的艺术效果。情感的表达要注重真实性,不能随意释放自己的情感,要考虑观众的感受,适当利用情感调节节目气氛,减轻观众的思想包袱。在情感表达时,主持人要把握好尺度,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从而为整体节目效果的提升做好准备。
二 影响国民素质提高的因素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浓厚的人文气息,这些都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条件。但是,由于影响国民素质提高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社会环境、教育水平、人们自身的道德修养等。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当每个国民都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严于律己、奉公守法,学会换位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我们国家的未来才会愈发地美好,才能开创出更多辉煌的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影响国民素质提高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民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
一般来讲,那些接受教育等级越高的国民,他们的素质都较高,对人彬彬有礼。而那些自小就“混社会”的人,他们经常出口成脏,自私自利心理严重,只会考虑自身的利益而忽视群体的利益。这也是国家大力发展教育、在教学领域投入的人力物力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教育是“教学”与“育人”两个目标的结合体,所以开展教育并不单单是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先做人后做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离不开每一个中国人共同的努力,只有当他们接受足够的教育以后,他们的个人素质才能得到提高,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安定和谐,人人安居乐业的社会情景才能形成。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事实上确实如此。如果每个家长都能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从小就教育他们如何做一个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给他们灌输正能量,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他们必然可以更加健康地成长。人生下来就像是一张白纸,而最先在这张纸上留下痕迹的往往是孩子的父母。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只有当他们的素质达到一定的标准以后,国民的素质才能得到保证。当前,我们可以看到有关未成年犯罪的报道,这就是家庭教育不到位的体现。如果孩子从小就没有教育好,试问,通过学校教育能保证他们成才吗?
(三)国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
BIM技术是一种以工程数据资料为基础,通过三维图形软件构建建筑仿真模型,从而将建筑建设过程可视化的模型技术[1]。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对BIM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也不断深入,使BIM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均发挥了较好的应用效果[2]。例如,在桥梁施工前期,BIM技术可以结合桥梁施工的相关数据信息向参建各方展示设计方案,并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从而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实现对设计方案的完善和优化[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是最能反映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的部分。如果想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提高国民素质工作中发挥出作用,就必须加强国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让他们不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洗礼[3]。如果他们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就很难意识到自己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什么,更不会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民素质之间的关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如果单纯地从人们生活水平来看,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国民素质状况仍然令人堪忧,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对国家、社会层面上有要求,同时对于每个中国国民都充满了期待,希望他们在享受富足的物质生活基础上能够加强对自身思想道德的修养,做一个“大写的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不仅给国家、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每个中国公民都能有意识地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做一名合格的中国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人层面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总结。爱国是国民行为的基本准则,也是他们愿意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的基础。在传承“工匠精神”的今天,敬业是实现这个目标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当他们产生爱岗敬业、尊重自己职业的这种意识,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在工作中培养素质。“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每个国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诚信不仅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同时也是当前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的重点考察内容之一。如果能够让诚实守信的观念深入身心,那么必然可以有效保障国民的素质得以提升。友善,是要求国民对待任何人都应该像对待朋友那样真心实意,用无微不至的关怀去温暖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他人的温暖。只有当每个国民都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上的内涵深入地理解,并且不断让自己的个人修养朝着这个方面发展,才能保证自己的素质稳步提升。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民素质提升的推动力。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民素质提升的推动力
3.2 家庭指导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经过家庭指导后,造口的自我护理能力有显著提高。对造口者来讲,造口要陪伴其余生,掌握造口自我护理方法是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关键,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与技能主要来源于护理人员的家庭教育与指导。本研究是根据患者疾病恢复情况,给予实施个性化的家庭生活护理指导及加强患者结肠造口相关知识教育及康复训练。患者在家庭护理干预下增强了对康复训练的信心,变被动康复训练为主动参与护理。
(二)国民素质提升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实现的关键
虽然中国的国际地位稳步上升,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是如果中国想跻身于世界的前列,除了要大力发展经济以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国民素养。这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国际竞争其实就是国民素质的竞争,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与每个国民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万众一心才能众志成城[4]。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才能成功,而提高国民素质就是其中最有效、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国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国家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能够达到的高度。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需要关注人,提升国民素质,让他们精神思想的高度始终与享有的物质高度保持一致。国民素质是国民在先天条件以及后天成长过程中自动形成的一种素质,而不同的人表现出来的国民素质也有较大的差异性。国民素质的提升能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一种道德意识,把满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当成是自身今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国民在意识领域追求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保证,而国民素质的提升则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因素。
(三)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国民素质的提升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社会核心价值观是对国民的要求,而国民素质的高低是国民的基本“属性”,所以,国民素质提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都以国民为主体,都需要依靠国民这个“媒介”来实现。因此,国民同时也是连接这两个内容的桥梁。国民素质的提升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是国民素质达到一定标准的外在体现,而这四个基本道德素养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上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能够为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奠定基础,而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会对国民素质的提升产生促进作用。因此,国民素质的提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5,6]。
四 结束语
一言以蔽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为实现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提供了条件。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础,国民素质的提升将举步维艰。而国民素质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彰显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具有的内在能量。
参考文献
[1] 虞崇胜,张建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的一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要素[J].东南学术,2013(01):13-21.
[2] 陈秉公.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铸魂工程──解读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国高等教育,2013(02):22-26.
[3] 顾海良,张岂之,靳诺等.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7).
[4] 徐贵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实证分析——基于对江苏省部分大中小学的调查[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02).
[5] 高秀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民素质关系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
[6] 孟宪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6,3(30):255-256.
本文引用格式: 边文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民素质关系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30):222-223.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30.101
作者简介 :边文婷,女,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国民素质论文; 因素论文; 关系论文; 吉林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