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及教学建议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及教学建议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及教学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生论文,特征论文,建议论文,信息技术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陆续开设,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分析小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所具有的特征。只有对学生特征进行深入准确的分析之后,才能保证教学过程具有针对性,使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下面就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特征对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1.基础性。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是基础文化教育。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信息素养的养成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这就决定了信息技术课应处于同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文化课同等重要的地位。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普及信息技术使学生初步培养信息文化的素质,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用性。小学信息技术课要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这一信息技术的主要工具进行信息的收集、利用、交换、共享、制作和发送。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贯彻从生活中选取实例,再回到生括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

3.简易性。我们知道小学生无论是在生理或心理上发育都没有成熟,所以小学信息技术课必须注意简单易懂,适合小学生的特点。教学方法上注重参与性、形象性、生动性,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

4.趣味性。由于小学生进行学习多数依赖于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基于这个规律,信息技术课必须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让“趣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二、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与教学建议

 1.动机、兴趣的特征与教学建议

小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由于现在各种传播媒体的发展和普及,使学生从小耳濡目染,对信息工具例如电视、录音机和计算机等都有或多或少的认识。也对它们产生了很浓烈的兴趣,渴望更深层次地了解它们,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等一系列信息处理工具。在他们的意识里认为能够拥有计算机和熟练使用计算机的人是神秘的,令人崇拜的。学生对直接动手操作计算机兴趣很大,而对原理学习兴趣较小。比如想在计算机上画一幅画或写一篇文章,想上网聊天等等。所以在教学中,利用他们这种好奇心去促使他们学习有关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让学生通过操作计算机来学习新知识,把计算机作为学习的工具。

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力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游戏软件,工具软件,优秀的辅助教学软件和作图方法等,让他们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情境中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程序。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表现形式上寻求一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他们认识特点的方法,比如让学生尝试着实现一些小的操作,这些操作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心理满足,以此激励他们更进一步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种教学形式的转换,可以边讲边让学生操作,也可以先讲再让学生操作,还可以让学生先操作再纠正学生的操作等等一系列的形式,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目的是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2.智力特征与教学建议

(1)观察力 由于小学生的知觉和动作是紧密联系的,往往是观察动作直接导致什么后果,而很少通过头脑中单纯的想象去得出结论。所以在讲述计算机方面的内容时,最好用演示法或让学生直接上机操作,让他们通过观察计算机屏幕的变化掌握所学内容,但学生所观察到的东西是表面的非本质的东西,所以在讲解内容时教师一定要从旁指导和讲解屏幕变化的原因。就像现在计算机安装的都是Windows界面,学生开机一般都是直接进入Windows,这时在他们的头脑中可能会以为所有的计算机开机后的状态都是如此,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纠正他们这种想法。

(2)记忆力和注意力 由于从小学中年级开始,学生的有意记忆不断发展,并且从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逐渐向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转化,而且词语的抽象记忆开始发展,但仍需要具体经验作支柱。况且,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并且注意力多与兴趣、情感有关,所以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一些简单的概念性的东西或一些操作步骤都可以通过教师的提示或讲解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如能在教授这些内容时辅以演示和让学生亲手演练效果会更好。此外,讲解时间不易太长,多种形式的转换将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转移与集中。在讲文字处理时可以先向学生讲解文字处理包括哪些具体处理方法,例如有删除、插入、复制等等,然后再让学生对某一种方法进行操作,让他们在操作过程中了解各种方法产生的后果并熟练掌握操作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意注意一些重要概念,告诉他们要想实现某种操作必须掌握哪些准备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他们注意的有意性和目的性。

(3)思维力 从四年级开始思维特点表现出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有很大程度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抓紧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如果在一开始就让他们学习程序设计,不但事倍功半,而且会使他们产生畏惧或厌恶计算机的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各科知识的深入学习,在四、五年级的时候可以让他们了解常用的DOS命令,简单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等。另外,也要注意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培养以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提高,因为小学阶段是这两种思维开始发展的关键时期。所谓创造思维就是指在面对问题时,努力用新颖独特,与众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当今日益重视的“创新教育”,也就是对创造力的培养和对创造思维的发展。所以,要使小学生从小就培养创造力,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想象力 从中年级起想象的有意性和目的性迅速发展,独立性、创造性、概括性和逻辑性也开始得到发展。此时想象更具有现实性,但想象的复杂性、概括性、逻辑性与创造性成分都不高。基于这些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应该给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开拓一定的空间,提供一定的条件。例如可以给学生提供一段景物描写,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去绘制一张图来表现所描写的内容,也可以给学生几个零散的几何图形,让他们在计算机上用这些几何图形组织成一幅优美的图画或进行一幅“手抄报”的版面设计。

3.情感的特征与教育建议

小学生情感丰富,容易动感情;情绪容易受感染,变化较快;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但中高年级要比低年级的控制力强一些;对事物的认识在多数情况下比较肤浅和不成熟。教师在教学中应时刻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了解学生的情绪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影响,并注意表现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趣味性和美感,让学生对它产生好感,愿意学习它,让学生进行愉快学习。在讲授知识时,抽象性不要太高,以致学生听不懂而导致厌恶情绪,而且内容难度不宜过大,如果太难会让学生备受挫折,以至灰心丧气,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此外,用各种信息工具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4.动作技能的特征与教学建议

(1)因为小学生有强烈的动手意愿,他们极想亲手触摸和操作这些信息工具,所以在进行信息技术课教学时应尽可能多的给他们提供亲力亲为的机会,让他们在做中学。

(2)由于小学生肌肉和骨骼的发展已经提供了进行动作技能训练的基本条件,尤其是手部肌肉正在发育而且已能进行一些精细的工作,在对键盘操作,鼠标移动时能运用自如。当然在此期间也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指法和坐姿,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3)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觉、听觉、视觉、触觉辨别能力,这有利于提高信息技术学习的效率和对信息技术工具操作的速度。所以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采取多种通道相结合的方法。比如既让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过程的同时进行讲解,再让学生进行操作,多种通道的综合运用可能会产生更优的教学效果,但使用时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小学生已能自由支配自己的身体,达到手眼协调和手脚协调及身体平衡和从事相当精细的活动,这为绘图及打字等一系列需要手眼并用及身体协调运动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5.学习准备特征与教学建议,在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特征,那就是由地区或受教育条件的差异而引起的学生学习准备特征的不同。根据我国国情,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导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进而影响教育条件的不同,在城市与农村或城市与城市、乡村与乡村之间都存在差异,其直接后果是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程度、掌握程度的差异,这些又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比如城市里的孩子可能很早就接触到计算机,而有的乡村里的孩子可能连计算机是什么都搞不清,这很大程度上将影响着信息技术课的普及程度以及信息技术课的起点应从何处着手的问题。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特别是在条件较差的地区,更应注意创造学习条件,帮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

标签:;  

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及教学建议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