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探析论文_胡晓娟

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探析论文_胡晓娟

克拉玛依市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新疆克拉玛依市 834000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持续发展,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社会群众愈加重视环境的破坏问题,同时对城市园林景观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海绵城市理论的使用可以进一步优化城市园林设计,提高园林景观功能,美化城市。因而,本文客观分析了城市园林设计中构建海绵城市需要遵从的准则,详细探讨了海绵城市理论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城市园林设计;海绵城市理论;运用;分析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至关重要,而园林绿地建设是优化利用海绵城市理论,打造海绵城市的重要渠道。在新形势下,园林景观是“放松、交流、观赏”的关键性场所,在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城市化进程日渐加快,海绵城市理论被广泛应用到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海绵城市的构建,有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轻城市径流污染负荷,净化城市空气,改善、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一、海绵城市理论概述

所谓海绵城市理论,顾名思义,就是将城市当作海绵,洪涝时吸水,干旱时释水,使其面对雨水资源时展现出良好的弹性,从而促进雨水资源利用的科学合理化,并有效解决雨水带来的洪涝灾害。海绵城市的实现是自然排水系统与生态排水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最终目的在于打造出环保型的宜居城市。

将城市园林设计与海绵城市理论相结合,是由于城市园林所处的位置往往都是生态较为敏感的地带,同时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是海绵城市理论实现的重要途径。通过充分结合城市的水文地质环境,将海绵城市理论科学合理地应用于城市园林设计,不仅可以打造出适合人们养老及休闲的最佳场所,还能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实现对雨水的吸纳与渗透,并通过湿地、自然水体、池塘等对雨水加以利用调蓄,从而有效降低城市的径流系数,缓解城市排水压力,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二、海绵城市理论下的城市园林设计

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转变了城市排水蓄水的思路,实现了城市园林功能的最大化。在具体的城市园林设计中,要重视园林绿地的“海绵”功能,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存储和净化,建设生态型的城市园林。

1.加强城市园林设计规划,实现因地制宜

城市园林设计需要因地制宜,不同城市所处地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尤其是在土壤性质、降水条件、植被覆盖等方面具有不同的情况,因此,在进行城市园林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在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下,对不同城市的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以确保园林设计的有效性。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进行城市园林雨水收集、存储、净化系统的合理设计,并依托当地城市山水格局来进行,坚持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性,按照地势情况和水流汇集情况来进行园林汇水方面的设计。

2.雨水收集系统的合理设计

(1)道路渗滤沟。在城市园林设计中,雨水较大时,土地的渗透性能会受到阻碍,因此为了实现雨水的收集,可以在园林内建立道路渗滤沟。渗滤沟的设计应结合园林绿地的坡度情况,尽量在符合坡度效应的情况下建设。如果遇到水泥地面的话,就要每隔20m左右设计想要的渗滤沟,但是在铺装地面则不需要进行专门的设计。

(2)渗透性铺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城市园林的铺装设计更能够有效地实现渗水、排水,相比水泥地面的设计来说,一是节省物料投资,二是符合园林的生态化设计,使园林更加切合自然环境。一般来说,铺装设计需要在土地上线铺设砂砾垫层,以增加稳定性和透水性。在主路上大都是在垫层上铺设砖层,以方便行走;但在辅道或者是主路两侧,可以铺设石子路,以更好地实现雨水渗透。

(3)园林生态水渠和雨水缓坡。园林内部可根据地形地势条件来建设相应的生态水渠,既可作为园林景观的一部分,又能实现雨水汇水的作用。水渠的建设可以有明渠和暗渠。暗渠通常在进行园林建设时在地下留有一定的排水沟,顺势而下。明渠则需要采用沙拉石子和透水土工布进行铺设,以便形成一定的渗透吸储功能,再顺势实现导流。另外,在园林设计中,还可以设计一定的雨水缓坡,让雨水在下坡的过程中逐渐被吸收,而剩下的则导流到下坡处的储水地。

3.雨水储蓄系统的合理设计

(1)集雨型绿地。在园林雨水储蓄系统的设计中,可以设计相应的集雨型绿地,这类绿地的植物配置为不怕湿涝的植物。在多余的雨水导入集雨型绿地时,这里的植物可以起到储水的功能,并且仍可成为园林景观的一部分,或者是暂时以湿地的形态存在。而对一些南方雨季持续时间长的地区园林建设来说,小型湿地的打造更是必不可少。

(2)人工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人工湖的设计可以增加园林意趣,同时,人工湖还可以担负起园林雨水储蓄功能。人工湖的日常水位要控制在合理高度,以便在下雨时能够留有足够的空间作雨水储蓄。在人工湖的设计中,还应注意水生植物的合理配置,这样在雨水冲刷泥沙进入人工湖后,还可以尽量保持湖水的清洁,减少人力的投入。

(3)地下储水池。在园林内可以设置专门的地下储水池,使得园林中生态水渠、道路渗滤沟、雨水缓坡的水都可以达到地下储水池。地下储水池的功能一般是对雨水的二次利用,对绿地进行灌溉或者是收集来冲厕所等。结合就近原则,可以在园林中设置多个地下储水池。

4.雨水净化系统的合理设计

(1)土壤渗透净化。雨水的净化可以直接通过土壤渗透来实现,比如通过草坪就可实现雨水的渗透净化,再将渗透过的水收集起来。大部分的雨水都是在收集的同时进行土壤的渗滤净化,渗滤过的雨水会被排入次级净化池或者渗滤池中。然后将这些净化过的雨水收集起来,可以实现浇灌、冲厕等作用。

(2)生物处理净化。生物处理净化主要是利用生物所带有的净化功能来分解雨水中的污染物,在城市园林中,大多是通过植物来完成雨水的初步净化的。植物对于水体的净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植物的富集作用,植物对元素的富集浓度是水中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因此可以吸收雨水中存在的各种元素以及杂质,实现对雨水的净化。二是植物具有代谢解毒的作用,可以将雨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吸收,这方面来说,多年生牧草在雨水净化处理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加上缓坡的话可以让雨水在向下缓慢流动的过程中得到净化。另外,一些微生物构成的水塘也具有净水功能和二次过滤的功能,而且生物净化后的雨水还可以形成雨水再利用的净化系统。

5.利用植物配置实现绿地微循环

在海绵城市理论下,城市园林植物的种植应尽量符合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多利用当地植物,少移植一些外地难以生存的植物,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繁茂。对植物进行种类的合理配置,塑造高低有序、品种多样的植物环境。而且为了实现雨水的收集、存储和净化功能,应建立必要的湿地部分,并种植一些干湿适宜的植物或者是水生植物,以最终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来实现园林绿地微循环。

总而言之,在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减少城市园林建设成本,降低园林运行管理难度,促使所设计的城市园林更加自然、美观,充分展现城市园林具有的多元化功能。但在应用海绵城市理论的过程中,应结合建设地区各方面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海绵城市理论,更好地发挥其具有的作用,促使所建设的城市园林具有较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促进城市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凌,刘志军,孟南.宜居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及其方法分析[J].江西建材,2015(02).

[2]刘书影.园林生态学研究进展---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农技服务,2016(5).

论文作者:胡晓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  ;  ;  ;  ;  ;  ;  ;  

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探析论文_胡晓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