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类节目《咱嘞河南话》的多模态语篇分析
高晓燕1,杨 扬2
(河南科技大学 1.外国语学院 2.人文学院,河南 洛阳471023)
摘 要: 运用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对方言类电视节目《咱嘞河南话》的多模态特征及其语言风格特征进行分析。该节目以视觉、听觉等模态相融合的方式,借助语言、静态图像、动态图像、音乐等符号系统作为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向广大观众传播知识。在语言风格上,整体呈现出幽默诙谐的语言特点。
关键词: 多模态语篇分析; 方言; 电视节目; 语言风格
方言在各种媒体上的曝光度越来越高,随着人们对方言的关注和重视,各地方台陆续推出了一些方言类电视节目。如济南电视台的《有么说么新闻大社区》、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湖南电视台的《越策越开心》、云南电视台的《大口马牙》,以及六大卫视联合制作的《多彩中国话》,等等。笔者以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村长开汇》栏目中的一个节目——《咱嘞河南话》为例,结合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来探讨方言类节目的多模态特征及其语言风格。
一、《咱嘞河南话》的多模态语篇分析
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社会交际功能,人类社会相互沟通的方式很多: 有听觉的,如语言、音乐、铃声、钟鼓声、哨声等; 有视觉的,如文字、图画、电报代码、统计图表、体态语等; 有触觉的,如盲文、握手、抚摸、拥抱等。但是,在分析人类交流表达方式的时候,我们通常把研究的重心放在语言上,而忽视其他交际手段,即以上所提及的副语言。人们感知和认识大千世界有赖于触摸、视听、嗅闻、舔尝等多种感觉方式的综合运用。即便是语言本身,也可以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模态。[1]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间于我院接受甲状腺癌手术101例cN0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1例,试验组男6例,女44例,年龄(50.20±4.30)岁;对照组男7例,女44例,年龄(51.50±3.7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克瑞斯和勒文以韩礼德功能语法理论中的概念、人际、语篇三大元功能为基础的社会符号学分析方法,建立起了与之相对的分析框架,分别为“再现的”“互动的”和“构成的”。[2]15该理论衍生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即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理论。这种分析理论将原本被看作副语言的声音、图像等也都视为各自独立又互相作用的符号系统,在分析语言特征的同时,也强调声音、图像、动作等听觉、视觉方面的模态的作用。这些非语言模态与语言模态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并传递信息。[3]
《咱嘞河南话》是一档解读河南方言的知识普及型电视文化节目,其宗旨是“把河南话宣传出去,做有特色的好栏目”[4]。该节目每期都围绕一个河南方言词语展开,通过文字文本、图片、视频、情景剧等方式来呈现。从字形、读音、词义及用法等角度对方言词语进行全面解读,该节目通俗易懂,幽默风趣,且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从而吸引了大批观众。
3.1构建与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交流平台。临床药师在参与药物治疗工作的过程中应注意通过和患者以及医护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来构建一种良好的医患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理念,对患者的用药隐私以及知情权进行保障。同时还要注意和所在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以此促进一种良好的专业关系的形成,对所有医护人员的工作予以充分尊重,学习他们优良的医德医风和医疗知识。此外还应在参与医疗活动的过程中对本科室药学监护工作的特点以及医疗规范等进行了解并掌握,和所有患者之间都尽量建立一种专业的医疗关系,并将其生成详细的记录。
表1 2016年7月23日节目镜头时长分配及占比
表2 2016年10月20日节目镜头时长分配及占比
表3 2016年11月24日节目镜头时长分配及占比
结合表1、2、3中各种模态在时间上的分配比例,以及该节目的一些惯例和程式化的表现方式,大致可以得出该栏目在多模态呈现上的三个特点。
郑远汉指出,风格是“对语言成分进行不同选择或处理的结果”,“对语言成分、语言单位作不同的选择或处理,也就是语言特点”[7]2-3。主持人在主持一档节目时,为了与其他主持人区分开来,必定会在节目中保持一种鲜明的个性,以保持其辨识度和稳定性。那么,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和语言特点就显得格外重要了。鲜活而独特的语言表达,能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提升节目收视率和主持人的知名度。这类知识普及型的方言类节目,相较于用普通话主持的节目而言,其主持人的语言独具特色。
第二,节目中视觉模态的呈现是多元化的。这主要包括主持人和讲解人在镜头前的呈现,静态与动态图像的结合,以及字幕文本的补充说明。不论是主持人或讲解人,他们通常出现在屏幕正中央的位置,在整个图像中占1/3的比例,左上角留白位置通常会打出节目的徽标,并随着讲解内容的变化出现与之相关的文字表达,屏幕其余部分也会出现一些相关的词或文字解释,但通常显示时间较短,不会干扰讲解人的讲解,讲解人依然处于前景化,是整个语篇的焦点。在节目录制过程中,主持人、讲解人在语言表述的同时,还伴有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这些都是与观众的一种互动。讲解中穿插的文字字幕,有时占据整个屏幕,意在重点突出其内容。一些引自古书与方言词有关的表述,有时占据屏幕一隅。一些解释说明的话,或是主持人口中所说的内容,会用不同于同步字幕的字体和颜色呈现在屏幕留白处,以引起观众的注意。
第一,作为知识普及型节目,《咱嘞河南话》主要以听觉模态为主。主要包括主持人和讲解人的口头语言表达,以及视频、情景剧等动态图像中所配合使用的语言表述,它们占据了节目时长的一半左右。其中,讲解人的语言主要是同期声,而主持人的语言除了同期声,还会被用作画外音,以观众的立场和视角,与镜头中的讲解人进行互动交流。主持人通常会出现在开始和结束的镜头中,其语言表达的内容主要是介绍相关信息,通常采用提问题的方式为本期节目做导引,或为下期节目做预告。讲解人出现在节目的中间环节,与静态、动态图像穿插出现。讲解人通常以面对观众的近镜头方式出现,作为反应者和表征参与者,讲解人通过语言表述、身姿手势以及和电视机前的观众进行虚拟的视线接触等,明确表达讲解人对观众互动的索取,希望以此将观众拉入讲解人的讲解中来。与主持人不出镜时的画外音进行交流,正是这种索取的直观表现,主持人的语言表述都是站在观众这一第三方立场上发出的,在语言风格上多是口语化的流水句。在节目中,主持人是观众的“代言人”,以此缩短电视节目与镜头前观众的心理距离和社会距离,使观众更易于接纳讲解人所陈述的内容和观点。
第三,字幕文本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屏幕下方的同步字幕,它本身是对讲解人听觉模态的补充,使主讲人所传递的信息更加清晰明了[6],具有再现意义。通过添加同步字幕,可以有效地扩充信息量,增强信息的有效性、精确性和完整性。而不同于一般的电视节目,方言讲解类节目通常会在同步字幕的基础上,添加一些额外的字幕占据屏幕的空白位置,用以突出强调所要传递的信息,这样做一是人们对于方言的认知大多停留在会说会用上,很少有非专业研究人士可以准确地写出方言词语的字形。比如表示“拉、猛拉,使伸直或平整”义的“扽”(dèn): 刚洗的床单可皱,帮我扽扽。再如表示“去掉”义的“薅”(hāo): 你给我撒开!薅头发算啥能耐!这样做可以起到补充方言词语知识的作用。二是在通篇同步字幕中,所讲解的方言词语会使用不同颜色的加粗字体出现在字幕里,以突出主旨。
至于静态图像,编导通常选取的都是和方言词意义相关的图片。如节目在2016年7月23日讲方言词“阁气”时,穿插了一系列的静态图像,其中一些只选取了与该词意义相贴合的图片,只涉及视觉模态。另一些则是在图片的基础上,辅以文字表述,以静态图像和文字相结合进行信息传递,属于多模态的呈现。此外,动态图像通常是以多模态形式呈现的,这里主要指两类: 一类是从各种影像资料中剪辑出的与所讲方言词相关的视频,通常保留视频中的背景音乐和字幕; 另一类是以节目组人员编排的情景短剧的方式呈现,这里也会出现音乐,除了同步字幕,还会在留白处出现含有重要信息的字幕,以不同的字体和字号呈现,以起到强化中心、凸显意义的作用。
二、《咱嘞河南话》的语言风格分析
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了,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屋檐在白昼滴水了,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逢到寒夜,它又来了。不过来得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闪闪烁烁地隐现在窗子的边缘,看上去像是一树枝叶稀疏的梅。四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的时候,霜花才彻底丢失了魂儿。
节目中,主持人在做导引和下期预告时,选择使用河南方言进行表述,而在新书推介时,使用普通话。在这里,主持人的语码转换是为了“顺应社会规约”[8]。这里的社会规约,主要指的是语言受社会规范的约束和制约。通常情况下,普通话是作为规范用语出现在各类电视节目中的,尤其像《新闻联播》这样的全国性新闻播报节目,主持人用语的规范性具有示范作用,在此类场合,这就需要使用规范的普通话进行播报。而在《咱嘞河南话》节目中,主持人意识到,新书推介是方言词讲解以外的部分,使用普通话进行表述,显得郑重。而对节目本身的导入和预告是节目很重要的部分,需要契合节目主旨,因而使用方言进行表达。通常情况下,在阐释方言词词义时,讲解人会使用普通话,这里有规范的意味,而在举例时,更倾向于使用方言来表达,语言表达上兼顾了庄重与幽默。
以《咱嘞河南话》为例,主持人、讲解人不只使用河南方言来主持和讲解,还会交叉使用普通话,存在语码转换现象,即在同一交际过程中,变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或语言变体。言语交际人之所以要进行语码转换,其背后都隐藏着语言使用者的目的和动机,为了实现这种目的,他们选择语码转换这样一种交际策略。
“模态指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5]作为对方言知识进行普及的节目,《咱嘞河南话》以主持人的导引、讲解人的论述、情景剧的再现为主要环节。节目使用了语言、文字、静态/动态图像、音乐等多种模态,并将其融为有机整体。笔者通过一些统计数据来展现节目在交流渠道及媒介上的选择与取舍。(注: 背景音乐在节目中的作用多是烘托滑稽幽默的氛围,这里不作统计。)
从节目中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语码转换现象,我们可以看出方言与普通话在语言风格上的迥异。总体来说,方言是普通话的地域变体,是共同语的地域变异风格。在具体使用中,方言较之普通话而言更为幽默诙谐,这也是近年来方言类电影、电视节目层出不穷、热度不减的原因。与普通话相比,方言更彰显个性和区域特性,方言词语言简意丰,在特定语境下的韵味是普通话难以比拟的。节目中,演员们都使用方言来演出情景剧,配上欢快明朗的背景音乐,方言词语的意思放在具体语境中,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综上,方言类节目《咱嘞河南话》使用语言、静态图像、动态图像、音乐等符号系统作为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并将其融为有机整体,以多模态语篇的方式呈现,向观众传播信息和知识,能够很好地做到和观众的互动和沟通。情景剧演员使用方言来演出,以此彰显个性和区域特征,语言风格幽默风趣。主讲人、讲解人在普通话和方言间进行语码转换,更好地解释方言词,语言风格形简意丰。
2.1.3 建立专科特色的随访方式包括(1)定期随访:建立随访登记本,根据患者的病情,预约复诊的时间,通过复诊,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给于相关的治疗和疾病相关知识指导。(2)电话随访:针对病情,按时电话随访,了解病情并给于相关指导(3)网络随访:通过QQ或微信,回复患者的相关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为实现电视文化节目的整体意图,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视觉模态的功能,意识到图像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多用图像叙事,用画面营造意境,潜移默化地传递知识和信息[9],传播方言文化,营造欢快的学习气氛。
盾构隧道管片背后状态的几种检测手段试验效果分析……………………………………………………… 向亮星(7-121)
[参 考 文 献]
[1] 胡壮麟.谈多模态小品中的主体模态[J].外语教学,2011(4):1-5.
[2] 克瑞斯,勒文.读图:视觉设计的语法[M].伦敦:劳特利奇,1996.
[3] 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1-10.
[4] 牛振.河南省内方言电视节目发展路径探究:以《咱嘞河南话》为例[J].声屏世界,2017(1):53-55.
[5] 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6] 杨晓红.从《百家讲坛》谈讲坛类电视节目的多模态语篇分析[J].当代电视,2014(4):104-105.
[7] 郑远汉.言语风格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8] 于国栋.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6):22-27.
[9] 蔡丹.少数民族电视文化节目多模态话语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5(8):86-89.
A Multi 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Dialect TV Program “Our Henan Dialect ”
Gao Xiao-yan1, Yang Yang2
(1.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03,China ;2.Faculty of Humanities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03,China )
Abstract :Using the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the multi-modal features and language style of the dialect TV program “Our Henan Dialect” is examined. The program uses visual, auditory, and other modes as means of fusion. It uses language, static images, dynamic images, music, and other symbol systems as media of communication to disseminate information to the audience. In language style, it is humorous and witty.
Key Words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dialect; TV program; language style
收稿日期: 2018-12-10
基金项目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5BYY005)
作者简介 :高晓燕(1980—), 女, 河南汝州人, 副教授; 杨扬(1988—), 女, 河南新乡人, 讲师。
中图分类号: H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970( 2019) 04-0037-04
[责任编辑 刘 淼]
标签:多模态语篇分析论文; 方言论文; 电视节目论文; 语言风格论文; 河南科技大学论文; 外国语学院论文; 人文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