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多功能下肢静脉血栓防治垫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黄丽 欧永强 苏若琼 钟瞻 黄媚

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血管内科二区 梧州市,543002

前言 我科设计了集按摩防血栓、保暖调温、可调节角度及高度的垫体、腘窝部位防受压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多功能下肢静脉血栓防治垫,用于辅助治疗DVT患者,取得显著效果,现在介绍如下。

1.设计与制作

垫体为长方形结构,大小约为44cm×30cm×21cm,含不锈钢内芯以及覆盖表面的软质材料层。采用了不锈钢内芯,使垫体具备了不易变形的特点,软质材料层又保证了患者的舒适。垫体上部为顶部,下部为底部,垫体的一侧带有一可调节角度斜面,倾角可调节30-70度左右。斜面顶部设计有一凹孔,目的是便于病人平卧抬腿膝关节放在上面时避免垫体压迫到腘窝动、静脉,影响血液循环。底部四角通过涡轮转轴设计调节脚垫的高度,高度调节范围16-30cm。斜面沿纵向有一个凹槽,凹槽设计成半圆柱形,患肢能自然抬高,无悬空感,平卧及侧卧时不向两边滑落。

腿套采用优质棉布材质制作而成,内置有六个压力气囊,主要通过主机的工作将六个压力气囊有顺序的反复充放气,形成了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对肢体的远端到近端进行均匀有序360度周期性的挤压,充气压力范围在30-60mmHg,且分组气囊,分组控制充、放气时间,形成阶梯递进压力变化,从而促进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及改善微循环,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有助于预防及治疗血栓的形成、预防肢体水肿。腿套表面设有一层贯通腿套的水管,内可注入纯净水,通过主机的温度调节功能,为患者腿部加温,起到保暖及促进循环作用。亦可在夏天等气温高时,起到降温作用,减少因热、汗导致的皮肤性疾病如热痱等。

主机为正方形结构,大小约33cm×30cm×18cm,设计有气囊充气压力调节键、气囊分组充气时间调节键、气囊充气量及放气时长调节键、温度调节键、气囊充气压力显示表、及供充放气、进出水、电源等管道。腿套及主机为一整体使用,垫体可单独使用,需要按摩及调节温度功能时可加腿套及主机一同使用。具体详见图1。

2. 使用方法

2.1 使用对象

使用范围:1.所有患者均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或者体征,如下肢疼痛、出现肿胀以及皮温变化等;2.血管彩超或者血管造影证实静脉血栓形成,病变位于下肢髂、股、腘及胫前、胫后静脉的患者。禁忌症:1.抗栓、抗凝禁忌证的患者;2.严重外周神经病变的患者;3.局部皮肤或软组织疾病的患者;4.不能配合或依从性差的患者。

2.2干预措施

采用普通下肢垫抬高患肢,研究组采用研制的新型多功能下肢静脉血栓防治垫抬高患肢,并根据患者的需要调节垫体角度及高度,在疾病缓解期配合腿套及主机,使用“阶梯递进式”压力抗栓腿套的按摩功能,患者每天上下午各使用1次,每次30min。同时还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需要使用保暖调温功能。应用自行设计的《患者下肢血液循环评估列表》对护理措施效果进行评价,每日测量患者双下肢的周径,同时观察、了解患肢有无肿胀、胀痛感及下肢皮肤颜色、温度的改变,定期进行彩超的检查,了解下肢栓塞情况。

2.3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肿胀、胀痛、舒适度、皮肤颜色、温度、下肢栓塞情况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肿胀、胀痛、舒适度、皮肤颜色、温度、下肢栓塞情况的具体评分标准如下。①肿胀:测量双下肢膝上(髌骨上缘以上)15cm和膝下(髌骨下缘以下)10 cm处,计算同一水平面肢体患肢与健肢周径差。0分:<2cm;1分:2-2.9cm;2分:3-3.9cm ;3分:4-4.9cm ;4分:≥5cm。②胀痛:0分:无胀痛(正常);1分:活动后胀痛;2分:有自发胀痛;3分:持续性胀痛;4分:明显胀痛。③皮肤颜色:0分:正常;1分:有时暗红或苍白;2分:持续性暗红或苍白;3分:持续性青紫。④温差:0分:双侧下肢皮温正常,相差≤1℃;1分:双侧下肢皮温相差>1℃;2分:双侧下肢皮温相差>2℃;3分:双侧下肢皮温相差>3℃。⑤彩色B超:0分: 超声显示静脉血流基本正常;1分:超声显示血栓较前减少,或由完全栓塞转变为不完全栓塞;2分: 超声无变化。⑥舒适度:0分:不舒适;1分:基本舒适;2分:舒适。

根据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评分的不同,将治疗后的效果分为效果显著、有效果和无效果。效果显著:水平面肢体患肢与健肢周径差<2cm,患肢无胀痛(正常),皮肤颜色正常,双侧下肢皮温正常,相差≤1℃,彩色B超检查显示治疗后静脉血流基本正常,患者自觉下肢舒适。有效果:水平面肢体患肢与健肢周径差2 cm-3.9cm,患肢可出现活动后肿胀,或自发胀痛,或持续性胀痛,皮肤颜色有时暗红或苍白,或者呈现出持续性暗红或苍白,双侧下肢皮温相差1℃-2.9℃,彩色B超检查显示治疗后血栓较前减少,或由完全栓塞转变为不完全栓塞,患者自觉基本舒适。无效果:水平面肢体患肢与健肢周径差≥5cm,患肢肿胀明显,皮肤颜色持续青紫,双侧下肢皮温相差>3℃,彩色B超检查显示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患者自觉下肢不舒适。

3.效果与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如髂静脉、腘静脉、股静脉、胫前静脉以及胫后静脉)血管腔中不正常的凝结,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较为严重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较为复杂。临床上,静脉血管壁的损伤、血流变缓慢以及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是公认的3大病理基础,而其具体的诱因较多[1-3]。可分为原发性危险因素和获得性危险因素。原发性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血型、地域及民族差异、季节、解剖学因素及遗传学因素等[4];获得性危险因素主要继发于某种疾病或者医疗操作,如手术与创伤,肢体制动、瘫痪及麻痹,静脉内留置导管,恶性肿瘤,内科疾病,血管相关性疾病和DVT既往史等[1, 5-8]。急性DVT形成主要表现有下肢肿胀和浅静脉扩张,部分患者伴有典型的全身反应,主要包括体温升高、率加速(股白肿),病情严重者甚至可引起动脉痉挛而导致股青肿[9]。

为此,本研究专门设计了新型的多功能下肢静脉血栓防治垫,集按摩防血栓、保暖调温、可调垫体角度及高度、腘窝部位防受压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大大改善了患者治疗的效果。通过本装置的治疗,患者在患肢肿胀、胀痛、皮肤颜色、温差、B超检查结果及舒适度评分上均明显好于治疗前,同时较使用一般的血栓防治垫患者改善更加明显,且最终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也大大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这主要来源于该装置与传统的血栓防治垫在设计上的差别。该装置主要结构包括腿套、垫体和主机。首先,腿套使用的材质为优质棉布,内置有六个压力气囊,主要通过主机的工作将六个压力气囊有顺序的反复充放气,形成了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对肢体的远端到近端进行均匀有序360度周期性的挤压,且设计为分组气囊,可分组控制充、放气时间,形成阶梯递进压力变化,从而促进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及改善微循环,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有助于预防及治疗血栓的形成、预防肢体水肿;腿套表面还设有一层贯通腿套的水管,可注入纯净水,通过主机进行温度调节,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可加温,起到保暖及促进循环作用,而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时具有降温作用,减少因热、汗导致的皮肤性疾病如热痱。(1)解决普通下肢垫角度固定,不能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随意调节,患者使用时舒适度低的问题;(2)解决普通下肢垫腘窝部位长期使用易压迫腘窝血管,不利于血液循环的问题;(3)解决压力抗栓泵压力充、放气时间恒定,不能随个人耐受力调节,患者耐受性差的问题。(4)解决下肢垫、弹力袜、压力抗栓泵等产品无保暖调温功能,不利于患肢的保暖及血液循环的问题。

综上所述,运用新型的多功能下肢静脉血栓防治垫作为DVT患者的辅助治疗,可明显改善了患者患肢肿胀、胀痛、皮肤颜色、温差及舒适度状况,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方一芳, 阎成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干预进展[J]. 护理学报,2009(04):4-7.

[2] 韦艳芬.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J]. 医学综述,2008(03):390-392.

[3] 侯玉芬, 郝清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问题的探讨[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0(02):251-253.

[4] 周斌, 尚丹, 李毅清, et al.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季节性分析[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02):273-276.

[5] 侯玉芬, 张玥, 程志新, et al.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20例病因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6(03):214-216.

[6] 万圣云, 徐周纬, 潘升权, et al.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诊断的研究进展[J]. 当代医学,2009(34):25-27.

[7] 黄敏捷.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 福建医科大学,2009.

[8] 张永春, 江智霞, 张振东, et al.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2(29):3357-3359.

[9] 李文东, 李晓强, 钱爱民, et al.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进展[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4(12):1190-1193.

论文作者:黄丽 欧永强 苏若琼 钟瞻 黄媚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  ;  ;  ;  ;  ;  ;  ;  

新型多功能下肢静脉血栓防治垫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黄丽 欧永强 苏若琼 钟瞻 黄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