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由于大脑器质性损害或脑发育不全,造成认识活动障碍及心理活动障碍,同时伴有运动功能方面的障碍,表现为肢体不灵活、反应迟钝、运动能力差,这些都对智障儿童的正常活动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此,特殊教育学校都专门开设了康复训练课,以促进智障儿童身心发展,补偿缺陷,挖掘潜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进行科学化初期评估
我们把康复训练的内容分解为可以观察测评的六个部分,即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互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每个部分称为一个领域,形成系统的康复训练的内容。
针对进行康复训练的所有智障儿童,一是根据《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进行测评;二是根据《智障儿童康复训练档案》中的6大领域60个项目进行具体评估,从中发现儿童各种功能和能力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分析出康复训练的需求和发展可能,确定康复训练的长期目标、细化短期目标,选择、设计康复训练活动形式和训练方案,为制定个别康复训练计划做准备。
二、建立个别化教育档案
由于智障儿童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每一个智障儿童在上述六个领域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各有自已的特殊需要,因此需要为每个儿童制定个别训练计划来指导康复训练进程。根据初评结果,为每个儿童量身打造一套长期训练计划和具体、详实的可行性短期训练方案,然后在训练过程中针对训练内容做好详细记录,便于随时调整。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中期评估与总结,查看训练计划的执行情况,为下一步开展训练工作提供依据。学年末再进行一次末期评估与总结,形成个别化教育档案,提高康复训练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训练效果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三、探索生本化训练模式
1.训练情节趣味化。智障儿童的天性也和正常孩子一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竞争、比较、合作或支持。恰当地运用比赛或合作的方式及趣味化训练能增强训练的娱乐性,建立他们互相仿效、互相激励的态度,增加“我要做得更好”的动机,激起儿童良好的情绪和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注意力集中、记忆清晰、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如趴地推球,仿佛在给小动物喂食;平衡台训练,两两相对拉大锯;滑板训练,学做小乌龟爬来爬去,和小鱼小虾做游戏……轻松的游戏氛围,使孩子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产生愉悦的情绪,训练效果倍增。
2.训练过程人本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每个智障儿童的能力水平,综合考虑训练环境与条件,我们常用“工作分析法”小步子、多循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使其多种感官参与训练。以教学“穿裤子”为例,我们采取“演示示范——讲解方法——指导训练——个别辅导——强化提高”的训练模式。对于能力较好的儿童,采用顺序法:第一步儿童坐着,从椅子上拿起裤子;第二步穿进一条裤腿;第三步再穿进第二条裤腿;第四步站起来,把裤子拉到膝盖;第五步把裤子拉到腰上;第六步扣上扣子,完全穿好。对于能力较差的儿童,我们采用倒序法,先由教师做好前几步,孩子只需做好第五、六步,以此类推,直至达到训练目标。训练过程分解步骤越详细,越利于儿童接受。训练时,力求活动设计难度与训练强度适中,使孩子们“抬一抬脚,就能吃到苹果”,训练梯度呈螺旋化上升。
3.训练评价科学化。评价在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既是对训练任务完成情况及儿童训练效果的评估,也有利于对训练目标及时调整。我们本着“人人进步一点点,天天进步一点点”的原则,每学年对儿童进行三次综合评估,主要从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六大领域对学生进行评估。其特点:一是不同儿童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即基础好的学生标准高一点,基础差的学生标准低一点;二是不同方面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即同一儿童发展快的方面标准高一点,发展慢的方面标准低一点;三是不同发展阶段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即训练时间长的标准高一点,训练时间短的标准低一点。这种“一对一”的评价方式更具科学性、全面性、规范性。教师定期与家长联系,进行家长意见反馈(每学期每生一次),并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解决,家长满意率达100%,持续参加训练一年以上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90%左右。
四、带动家长社区共同参与
智障儿童个性和品质的形成受到家庭教育的直接影响,而家庭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面对现实,尊重和欣赏自己的孩子。为了使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我们定期开展家长培训、亲子同训、家访等活动,传授康复训练知识,主动教给家长教育康复知识、方法,倾听家长心声,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康复训练指导服务,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康复训练格局。每年度我们开展24次知识宣传活动、6次社会融入活动,每周一次家庭康复训练指导,为更好地实现家校训练、社区融合、提高训练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长期的家校结合训练,孩子悄悄发生着蜕变,有的行动麻利了,有的讲话清晰了,有的生活自理了,有的自食其力了。家长开放日上,当看到孩子们用笨拙的小手流畅地写下“人、口、手……”;看到孩子们摆着小棒数起“1、2、3……”;听到孩子们快乐地唱起“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有的家长默默不语却泪流满面,有的妈妈走上前温暖地拥抱着孩子。
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是个长期坚持的过程,训练效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我们坚信:只要以爱心和耐心接纳智障儿童,循序渐进,科学训练,每一个智障儿童都能够拥有灿烂的明天!
论文作者:李军 王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儿童论文; 智障论文; 康复训练论文; 家长论文; 能力论文; 孩子论文; 孩子们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