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学习迁移能力的调查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中生论文,能力论文,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迁移(transfer)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1]或者是指过去的学习经验对现在学习过程的影响;或是现在的学习对学生将来学习的影响[2].它的实质就是一种揭示新、旧课题共同本质、认知结构与新课题内容的同化过程.迁移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密切相关,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概括化和系统化,这种知识类化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迁移.有人甚至把迁移解释为能力的增加,把迁移看作一种能力.
对于迁移目前有两种研究方法:自主迁移和告知迁移.自主迁移指教师事先告诉源题和靶题的关系,让学生自行的产生迁移.告知迁移指教师测试前告诉学生源题和靶题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可以参考源题求解靶题.对于自主迁移的研究较多,比如喻平等人对具有抽象关系的数学迁移作了研究[3],奥苏贝尔和他的合作者研究了原有知识的巩固性对新知识的影响,章建跃等对中学生的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作了研究[4]等等,在这些研究中不难发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主要包括经验的概括程度、认知结构的特点、自我监控能力等等,本研究通过自编的测试题,研究在告知情况下,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迁移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影响迁移能力的形成的因素,希望能为教学上提供一些参考.
一、调查方法
1.被试的选择与实施
调查对象为南宁市一所示范性中学初三的2个平行班,总被试83人.发放试卷83份,收回有效试卷81份.
根据2011年元月期末考试成绩,将81名同学按考试成绩从高到低分成三个组,每组27个人,分别是学优生组,学中生组,学困生组.但是,施测时还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
测试得到的数据使用SPSS 17.0处理.
2.测试材料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初中数学迁移能力的测试题》,施测时命名为“数学测试题”.
试卷内容包括4道例题,还有相应的4道练习题,涉及的知识有2个是旧知识,2个是新知识.要求学生在做练习题之前先看相应的例题.
二、结果分析
1.初中生对新旧知识迁移能力的比较分析
我们先计算出每个同学在新旧知识点的平均分,然后对新旧知识平均得分进行整体的差异性比较,对得到的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的独立样本t检验来进行分析,得到在新、旧知识上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63、3.01,它们的t值是2.018*.(注:*表示p<0.05)
可以看出,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迁移能力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即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容易迁移,对于没学过的、陌生的知识相对不容易迁移.并且这种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2.不同水平学生对新旧知识迁移能力的对比研究
前面我们把学生分成了学优生组、学中生组、学困生组三个组,那么不同水平的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存在差异,为了进一步比较这种现象是否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我们同样对得到的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的独立样本t检验来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学中生在新旧知识上迁移能力上的差异很大,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性程度;对于学优生和学困生在这两方面虽然有差异,但没有达到显著差异.这其中的原因我们在下面将进一步的讨论.
3.典型试题分析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学生迁移的状况,我们对部分典型试题进一步分析.
辨析 因为本题是新知识,所以导致该生一开始就照搬例题的格式,但从第二步开始解答过程很正确,这表明该生已深入到本题,抓住了关键问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对数学对象的概括能力不错,但是由于原有认知结构的清晰性不够而导致的表达上的错误.
辨析 此题虽然已经考虑到换元的本质,但解题策略上仅仅套用例题中的格式,而没有深入到本题中,即从整体出发、从全局考虑问题,因此策略错了、方向不对,这样使问题的解决变得复杂,甚至不能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学生的概括能力,解题策略性有待加强.
辨析 此题注意到了换元的本质,但是由于学生马虎、粗心大意的习惯,从而造成了错误的产生.由此可见,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中反馈性上存在弱点,有待加强.
三、讨论
(1)初三学生在数学的旧知识的得分较高,在新知识上迁移题目的得分上较低.此实验结论体现了与Ausubel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一致性,即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包容性、连贯性等特性是迁移得以产生的重要中介.因此,初三学生在旧知识的迁移能力水平比在新知识上的高.
(2)优生与中等生相比,不仅基础知识牢固,自我监控能力高,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高,更重要的是在无形中形成了有利于迁移的认知结构.陆昌勤等采用解代数应用题的认知过程训练初中学生[5],其结果也表明,个体良好的认知结构对成功地解决问题至关重要.因此,优等生在新旧知识考查上差异不大.
(3)对于中等生而言,告知在形式上使他们产生了积极、主动的倾向,因此在旧知识方面产生了积极、稳定的迁移,这一点和莫雷、刘丽虹(1999)探讨的结果“对问题结构和内在类比的提示强调,能够提高问题解答的成绩是”一致的.由于新概念及原则等认知,只有当它们被充分地结合到认知系统中,才有可能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而学中生在认知结构、概括水平比学优生弱,他们往往更多地依赖教师的控制,自制力较弱,学习中缺乏计划性,缺乏必要的检验技能.因此中等生在新旧知识的迁移能力表现的差异很大,且达到了显著水平.
(4)差生的知识是贫乏的,认知结构是缺乏组织、甚至是混乱的.概括性更无从谈起.正如有的学者(Glaser,1991;Glaser & Bassok,1989)指出的那样,差生的头脑里不仅没装什么东西,而且还装错了许多东西.这样的知识结构不仅不能提取必要的知识,而且还会阻碍后继的学习.故迁移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论是在学过的知识还是没学过的知识方面,这都离实际水平相差太远,即使是告知的情况下也对他们帮助不大.
四、结论和建议
1.结论
(1)初中生在数学新旧知识的迁移能力方面表现出了显著差异,即:对于学过的知识比较容易迁移,未学过的知识方面相对不容易形成迁移.
(2)优、中、差生分别在新旧知识迁移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差异,其中优、差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是学中生表现的差异性达到了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水平.
2.建议
(1)老师在教学时,最好能改进教材呈现方式,注意知识的纵、横方向上的融会贯通.因为“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是认知组织的基本原则,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概括水平的提高.
(2)初三的学生,即使学优生可能也没有明确的学习策略.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将策略教学作为教学目标,可以通过:出声思考、写思考日记、计划和自我调节、报告思维过程和自我评价等手段加强学习策略.
(3)初中生尤其是学业不良的学生缺乏解题后的反思.而反思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检查答案的正确性,更在于知识的积累与扩充,完善认知结构.因此,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对解决问题所涉及的知识、思想方法,运用的方法,问题的结构、类型及变式进行反思、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