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华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广东珠海 519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园林景观已经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们生活中的亮点。在园林景观中地被植物的运用也越来越多,地被植物在现代园林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是景观设计不可缺少的元素和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在乔木、灌木和草坪组成的自然群落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具有自己的特点。
关键词:地被植物 园林景观 应用与设计
1.概述
1.1 地被植物的定义
地被植物是指那些株丛密集、低矮,经简单管理即可用于代替草坪覆盖在地表、防止水土流失,能吸附尘土、净化空气、减弱噪音、消除污染并具有一定观赏和经济价值的的植物。它不仅包括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还有一些适应性较强的低矮、匍匐型的灌木和藤本植物。
1.2 地被植物的特征
地被植物通常为多年生植物,常绿或绿色期较长,以延长观赏和利用的时间。具有美丽的花朵或果实,而且花期越长,观赏价值越高。具有独特的株型、叶型、叶色和叶色的季节性变化,从而给人以绚丽多彩的感觉。具有匍匐性或良好的可塑性,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特殊的环境造型。植株相对较为低矮。具有较为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强的抗逆性,耐粗放管理,能够适应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具有发达的根系,有利于保持水土以及提高根系对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具有多种变态地下器官,保存营养繁殖体,从而具有更强的自然更新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植物学及其相关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二是与珍稀植物和特殊种质资源的人工保护相结合。
1.3 地被植物的作用
1.3.1 地被植物的生态作用
园林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CO2,放出O2,调节空气中CO2和O2的平衡。地被植物就像水库一样,它的根不仅能蓄存水分,而且能将土壤中的水分吸收输送排放到空间,据测定,1 hm2的地被,每年要蒸发 6~7 km3的水分,同一时间,湿度要比裸露地面低 2 ~ 3C,湿度增加 2.5%,所以,可以把它们称作“加湿器”和“天然散热器”。园林植物具有吸收有害气体和评价监测环境质量的作用。降低和消除噪音草坪及地被植物与乔木、灌木多层次布置,宽 40 m的绿地,一般可减低噪音 10~15 dB。草坪植物靠近根部的疏松土壤,又能吸收主要声流。因此,对消除城市和工矿区的空中噪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失草坪及地被植物的地下根部,与土壤纵横交错,紧密结合,许多坡地、河岸、高速路、沟渠等处,有了草坪及地被植物的覆盖,不但能截留降落的雨水,还能削弱暴雨落下的动力,减缓地表径流的流速。因此,对防止水土流失具有显著的功能。
1.3.2 地被植物的景观作用
园林地被植物是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造景的重要材料,在提高园
林绿化质量中具有重要作用。地被植物能够为人类创造舒适和优美的生活环境,绿化在改善人类生活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地被植物能缓和阳光的辐射,对减轻和消除眼睛疲劳很有益处。多数地被植物具有观花、观叶、观果、观形等多种观赏价值,在园林景观种植设计时,配置适当型、色、质地、高矮的地被植物,可以丰富园林绿地中的色彩和季相变化,增加园林景观。一般情况下,地被植物主要作为配景使用,衬托上部的乔、灌木.使植物群落层次分明,主体突出,也可作为主景应用,以单层种植构成各种装饰型地被。在人类生活环境中,只有高大的乔木和中层次花灌木还,不够完美,再配以最下层的地面覆盖物,才能形成色彩秀丽、景色如画的多层次植物群落,把裸露的地面覆盖起来。绿色、开畅、起伏或平坦的草坪地被,不仅能给人们提供休息活动场地,还能使人们透视周围多层次树丛的景观、色彩、起伏的线条,给人以美的享受。
2.应用形式
2.2.1 路旁
为了使游人欣赏到因时而变的各种景色,根据道路的宽窄与周围环境的差异,在道路两侧配置一些与立地环境相适应,花色鲜艳,枝、叶、果富于变化的地被植物,如沿阶草、吉祥草、蓝花三七、大花萱草、花叶蔓长春花、金边黄杨等,片植或丛植形成花径,配置时注重植物层次上高低错落,季相与色彩上的富于变化,从而使得原本比较单调、空旷的园路颇有生机和活力。
为了突出主景,采用整齐、规则的配置方式,在主干道两侧种植蓝花三七,与上层的红叶李、桂花以及水杉构成色彩对比强烈,且富有变化的季相景观,形成意境各异的园路景观。
一般而言,随着园路系统的自然式布局,园路两侧的植物配置也多采用自然式。比如园路一侧为常春藤,而另一侧为沿阶草和杜鹃,使得不同程度的绿色彼此间搭配协调,而且春季成片的粉红色杜鹃花,艳丽动人,季相景观丰富,使单调的园路充满生机和情趣。
2.2.2 林下和林缘
林下大多为浓荫,半荫且湿润的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疏林下配置耐荫地被植物和藤本植物,不仅能保持水土,而且能增强林相层次,拓宽景深,体现出亚热带地区自然群落的分层结构和植物配置的自然美。
在林缘配置不同高度的地被植物,可以使景观更趋自然。如在林缘混合种植红花酢浆草、蓝花三七,沿阶草、吉祥草、杜鹃,形成层次丰富,色彩多样、季相明显的地被植物景观,使得处处生机盎然,既得自然之趣,又添林内深度感。
2.2.3 树坛、树穴
在种植乔、灌木的树坛和树穴内配置地被植物时,在树坛内乔、灌木数量多,遮荫面积大,形成半荫环境,因而宜选用一些耐半阴的地被植物,采用同种地被植物片植或两种以上的地被植物混合配置。
在一些自然种植的孤立木下配置地被植物,通常是自然种植于树干基部周围。在地被植物种类的选择上,应求得与上层乔木的色彩、姿态相得益彰,才能显盎然之生机,得自然之野趣。在水杉树穴内,种植半荫性的细叶十大功劳,水杉古朴、挺拔、安静,且冬季落叶,而细叶十大功劳活泼、常绿,秋冬季叶子变为绛红色、黄色,春季开黄花,二者搭配得当,动中有静,颇具情趣,季相景观丰富。
2.2.4 其他
在小桥的山石驳岸,配置吉祥草、阔叶麦冬、沿阶草,再点缀几棵云南黄馨,拱枝从岸上沿驳岸垂于水面,形成倒影,呈现出青枝、绿叶、黄花,摇曳水中,饶有趣味。同样地,在运用间株桃花、间株垂柳的传统手法配置的小桥景观中,配置沿阶草,则使得碧桃、垂柳组成的滨水景观更富有生机和活力。在路旁与建筑物前的银杏下方,配植花叶蔓长春花、金丝桃、沿阶草等,则可实现与建筑物的墙基和铺装地面的自然衔接,层次富于变化、色彩对比强烈、娇艳,景观效果好。在藤架旁配置红花酢浆草、沿阶草、吉祥草等,与藤架上的紫藤上下呼应,显得活泼可爱,既烘托了气氛,又增添了情趣。
3.地被植物在景观中的配置
3.1 路缘的地被植物配置
路缘是与游人最接近的游览点,故对植物的形、色及种植形式和种植要求均较高。其处理手法通常是以植物的色彩或形式,与周围环境形成对比,将游人牵引至此。现代园林中路缘通常的种植形式可分为花境、花坛式及片植。
园林的垂柳及碧桃下种植一片大花营草,盛花期时,橙色的花丛与周围的绿色形成对比,引起色彩上的变化,吸引游园人的目光;在游路路缘大片种植常绿的桂花及麦冬,在边缘则点缀低矮的金山绣线菊,金色的叶片及细密的枝条与麦冬的形色形成对比,消除游人因过多的绿色引起的审美疲劳;在公园的游路边,也可以细叶美女樱镶边。葱兰、菲白竹、蝴蝶花等,也常作为路缘美化材料,增加园路的景致。
3.2 与山石的配置
与山石配置的植物,可以是藤本,也可以是姿色俱佳的草本、灌木等。置于阳性环境中的山石,除要求植物对全光照的适应之外,还有耐旱、耐碱性的要求。常与山石配置的植物有中华常春藤、薛荔、络石、凌霄、蝴蝶花、营草、杜鹃等。
藤本作地被植物与山石的配置,一般是为掩盖其斧凿之痕,增加山石的层次及景观,表现山石的形态美。通常,假山基部常以鸢尾或沿阶草种植于石缝,置石则常以络石、薛荔覆盖之,增添小景的自然之态。
古典园林中向来有萱草、玉簪、蝴蝶花等与山石配置,以体现置石及植物之美,这种例子在现代园林中也多见。如在竹丛下以石镶边,内侧丛植蝴蝶花,可以柔化石块的坚硬,同时也遮掩了竹丛裸露的根部。萱草与石的组合,有时置
于墙角,丰富角隅景观。红花酢浆草由于其显著的耐旱性和盛花期的整体效果,也常植于石上。
3.3 滨水地被植物配置
配置于滨水的地被植物,必然要求能耐水湿。常见配置于水边的地被植物有石菖蒲、鸢尾、燕子花、迎春、洋水仙等。滨水地被植物通常直接配置于水坡岸,或与山石驳岸相搭配,上层也可种植鸡爪槭、垂柳、水杉、竹丛等耐水湿树种。从观赏期来看,石菖蒲、十姊妹等为常绿型;金钟花的黄色花系给早春带来了春的信息;暮春至初夏,黄菖蒲、莺尾、燕子花、十姊妹、野蔷薇是水体美化的重要选择材料。紫萼宽大的叶片及紫色的钟状花,也是水坡绿化的良好材料。水仙是水体边坡早春优良的观花地被植物,但在现代园林中,洋水仙反而独占鳌头。蝴蝶花也常做为坡体绿化美化的选材之一。
4.结语
中国正在处于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时期,未来几十年是园林行业的黄金时期,在这种背景下,对于充分掌握对于植物的应用,包括园林地被植物的应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当前,人们对生态景观越来越重视,对于植物的需求越来越急切,在园林景观中很好的配置地被植物显得十分重要。同时园林地被也是一门高深的学科,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杨秀珍,王兆龙主编.园林草坪与地被.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4
[2]许浩编著.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
[3]李作文,刘家桢.园林地被植物的选择与应用.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
[4]谭继清,刘建秀,谭志坚.草坪地被景观设计与应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
论文作者:代洪俊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植物论文; 园林论文; 景观论文; 自然论文; 山石论文; 草坪论文; 灌木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