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训练对跳高技术的影响论文_刘甜甜

核心力量训练对跳高技术的影响论文_刘甜甜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武汉)

摘要:背越式跳高发展至今已经有50年的历史,随着优秀学者的不断创新,新的运动理念的提出,使跳高的成绩不断刷新,整个跳高界的成绩普遍较高,同时也在一次次打破人类的极限。核心力量是一种能力,是由附着在腰椎、髋部和骨盆联合周围的肌肉和韧带产生的力量,它在大多数竞技运动项目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维持身体平衡,保证专项技术动作的稳定发挥,而且也是运动员发力的主要环节,是上下肢协同用力的枢纽,在力量传递的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初,一些欧美学者开始认识到躯干的重要性,将以往主要用于健康和康复的核心力量训练扩展到竞技体育领域。随着核心区域力量理论不断的发展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核心区力量的训练也逐渐被国内外运动训练方面的专家学者所接受,并且越来越多的项目也开始慢慢的接受核心力量训练也很大程度的提高运动成绩。基于核心力量训练对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影响,本文主要对背越式跳高的技术特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重点探讨的是核心力量对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影响。

关键词:核心力量训练 背越式跳高

1.前言

背越式跳高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最先进的跳高技术,纵览当前世界田径各类大赛,优秀的跳高运动员基本都是采用背越式跳高技术。如卡塔尔的巴尔希姆、我国的张国伟、王宇等等,他们都是采用背越式进行比赛。我国跳高成绩一度领先在世界水平,我国著名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在18岁时飞身越过2.30米的高度,这个成绩打破了倪志钦保持达十一年之久的2.29米的亚洲男子跳高纪录,相当于当年世界第五名的水平。1983年9月22日在第五届全运会预赛中,跳过2.37米的高度,首次打破世界纪录,事隔三个多月后的全运会决赛中,又以2.38米的成绩再次打破世界纪录。世界1984年在联邦德国埃伯斯塔特举行的国际跳高比赛中,以2.39米的优异成绩第三次打破他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中国跳高运动的整体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助跑、起跳、过杆、落地是背越式跳高技术过程中重要的四个步骤,将四个步骤和核心力量训练正确、合理、科学、有效的结合起来,使运动员得到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运动技能,对于背越式跳高成绩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核心力量训练对竞技体育运动产生着积极影响,结合背越式跳高的技术特点以及该项目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特殊要求,如何有效地加强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专业学者也在寻求更有效的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核心区力量、背越式跳高理论等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总结、分析和研究,结合自己对背越式跳高的认识,分析核心区力量对背越式跳高运动技术的影响。

2.研究的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知网、图书馆查阅大量与核心力量的定义、训练方法以及应用领域的相关文献与书籍。对这些资料进行阅读、理解、整理分析,领悟核心力量的重点以及特点。

2.2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教练员以及该领域的专家的访谈了解训练的核心和训练的方法以及重点,从而对核心训练做出更佳的诠释。

2.3逻辑归纳法与演绎

综合田径发展史、《田径运动高级教程》、《背越式跳高教学与训练》、《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等书籍的主流思想,对背越式跳高的发展、专项身体训练、核心力量训练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并结合自身的专项,提出了背越式跳高专项身体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3核心力量训练对跳高技术的影响

3.1核心力量对助跑的影响

3.1.1对助跑技术及助跑速度的分析

跑的技术是速度的基础,速度同时也是背越式跳高的一个重要保障。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是通过直线和弧线助跑来获得一定的水平速度,这种速度使运动员轻松获得向上的动力。速度能通过核心力量的训练使运动员跑的技术得到很大的提高。弧线助跑要求身体逐步内倾,加大外侧腿臂的摆动幅度,保持头、躯干成为一条直线向内倾。助跑的整个过程应有明显的加速性和较强的节奏感,尤其是最后几步逐渐加快,到最后一步,速度达到最快。上肢的动作指两臂是以躯干的肩带为支点的运动,而肩带运动又是以脊柱为中轴运动的,核心力量训练加强了躯干的稳定性,给胸大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背阔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等肌肉的运动提供了稳固支撑点,更好地将躯干的力量传递到手臂上,增大关节的运动幅度,延长肌肉持续工作时间,提高肩关节的灵活性,减少运动中内阻力。

3.1.2对身体内倾角度的分析

弧线助跑时的身体内倾是助跑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的动力学条件。若身体内倾角度太小则会造成最后2步摆动腿膝角太小,缓冲不充分,送髋不积极,造成蹬伸速度慢,直接影响水平度的发挥与利用,导致垂直速度偏小无法顺利的过杆。针对这个问题,运动员可以通过核心力量的训练使躯干的适时摆动能力加强,核心力量训练使右躯干适时摆动的稳定性得到提高,使肩轴和髋轴交叉扭紧使伸髋肌群预先拉长,为后面身体大幅度的摆动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还能加强摆动腿的推进速度和力量,可使摆动腿的时机提前保持适当的身体内倾进入起跳,对起跳脚迅速踏上起跳点和起跳时身体迅速由内倾转为竖直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垂直速度的获得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果起跳前身体没有内倾或过小,身体重心就会过早、过快通过起跳点,导致运动员的身体直接倒向横杆,也会导致垂直速度的减小,造成试跳的失败以至于没有较好的运动成绩。

3.1.3对倒一步身体后倾角度的分析

核心力量训练使背阔肌、腹外斜肌、竖脊肌及腰部的腰大肌等环绕躯干的肌肉在控制脊柱的运动中起到了发力器的作用,使得脊柱运动的稳定性更强,后倾角度增大的水平缓冲使运动员离地更加充分,使更多的伸肌参与起跳缓冲并使参与用力的肌肉得到更充分地“牵张”,获得更大的缓冲效果,这样才能快速地蹬伸。缓冲的肌肉越多,肌肉“牵张”强度越大缓冲力越大。从而在快速起跳中能够提高“垂直加速距离”,使起跳更充分,起跳效果更好。正是由于加强了伸髋肌群力量的训练,强化伸髋意识,使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和起跳效果都提高了一大块,从而提高运动成绩。运动成绩的提高与我们在选择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上重视起跳的快速伸髋和强化伸髋肌群的训练有着密切联系,教练员和老师应重视和加强核心力量的训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核心力量对起跳的影响

4.1核心力量对起跳阶段着地缓冲技术的影响

起跳阶段的缓冲技术是为后面的起跳做一个蓄力的过程,是背越式跳高中起跳阶段动作的中间环节,是控制外界物体、减少冲作用的动作,主要是为后面的起跳腿瞪伸动作做准备。人体在运动时脊椎所承载的负荷是平时的若干倍,背越式跳高起跳阶段的缓冲动作会压缩脊柱,从而起到缓冲震动的作用,这则需要附着在脊柱周围小肌肉力量的支撑。大量研究表明,借助核心力量训练,可以充分强化脊椎周围深层小肌群的力量,保证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躯干的稳定,从而更好地完成缓冲技术,为后面的起跳提供完美的助力。

4.2核心力量对起跳阶段起跳腿蹬伸技术的影响

背越式跳高要将助跑的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在蹬伸过程中,臀大肌、腹直肌、股四头肌等肌肉起到维持身体稳,以及带动身体快速启动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协调上肢参与摆动,从而获得更大的腾起初速度和更为适宜的腾起角度,为完美过杆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蹬伸阶段,运动员需要依靠膝关节和髋关节的肌群产生向心收缩来克服身体的惯性阻力,而通过核心力量的训练,可以提高末端肌肉的发力和不同肌群之间的协作能力,使运动员身体的各运动环节的力量能够有序参与到运动中去,增加蹬伸过程中的力量,从而获取更大的腾起初速度,为后面的过杆提供动力。

4.3核心力量对起跳阶段摆动技术的影响

背越式跳高起跳阶段的摆动动作是上下肢相互配合、协调摆动的结果,摆动动作直接影响到起跳效果,从而影响到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摆动能够增加身体各部位肌肉的协调性,有助于维持身体平衡,摆动所产生的惯性力加大地面对人体的支撑反作用力,提高各运动环节彼此之间协调配合产生的瞬间爆发力,以及起跳腿和摆动腿蹬摆配合的摆动制动力量。研究表明,核心肌肉影响摆动动作,核心肌群能够为四肢的发力建立支点,通过核心力量训练来增强核心肌群的力量,则可以有效提高起跳阶段的摆动角速度,增大摆动动作的反作用力,从而获取背向横杆的的转动动量,更好地完成起跳。

4.4核心力量对过杆的影响

过杆阶段,身体在空中处于无支撑状态,无形中加大了身体控制平衡的难度。运动员以抬头、压肩、挺胸、挺髋,后伸大腿、屈小腿等动作形成良好的弧形背弓,最大限度地使人体重心越出体外,使身体重心处于横杆以下。在完成过杆的技术动作中,头、肩、腰、背的动作固然重要,但是下肢的放松下垂对于挺髋的充分是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于髋关节是虽然一个具有三个运动轴的球窝关节,但是由于大转子的存在使得大腿外展受到限制。而下肢的相对放松状态,有利于大腿后伸、小腿下垂,有助于充分挺髋。核心部位的肌肉的工作特征是两端无固定的工作,这就要求核心部位的肌肉能够控制身体的转动,从而保持一个良好的姿势让四肢解放出来更好的参与运动,提高了由核心部位向四肢及其它肌群的能量输出,提高上下肢和整个动作间的协调工作效率,从而降低能量的消耗,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使过杆技术动作更富有经济性和实效性。而且核心部位肌肉力量的加强可以提高运动员腰髋的肌肉力量和柔韧性,有益于运动员顺利地完成背弓动作,预防和减少运动员腰部的损伤。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1.核心区域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本体感觉。通过核心力量训练的静力性与动力性练习,有效地提高本体感觉对躯体运动进行的干预,使跳高运动员在练习中,更加准确的控制关节和肌肉,保证动作和姿势的准确,有助于运动员跳高技术的发挥,促进运动员跳高技术的完善。

2.核心区域力量训练有利于力量的精确控制。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可以发展跳高运动员的髋关节的肌肉和大腿前群肌,凭借瑞士球的轨迹判断运动员肌肉发力的方向,帮助运动员提高对肌肉发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控制。

3.核心区域肌群力量的提高可以保证跳高运动员有效地控制身体重心,保持身体平衡,提高起跳等阶段的力量传递效果,提高稳定性和运动员神经控制肌肉的能力,预防运动员运动损伤。

5.2建议

1.建议在安排核心力量训练内容时,应根据运动员的专项技术设计核心力量动作,如果条件允许可采取各种辅助器材,比如悬吊、震动仪等。

2.建议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时,严格控制动作的速度,精确发力的肌肉,提高训练对肌肉的负荷。

3.核心区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进行组合,均衡提高人体大肌群和小肌群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黎涌明,于洪军,资薇,曹春梅,陈小平. 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J].体育科学,2008

[2]赵佳. 核心区力量及其训练研究进展核心区力量[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6(24):219

[3]洪元州. 背越式跳高的快速助跑技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2(2):48

[4]韩敬,任健. 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技术改进的有效途径及相关的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16(4):65

[5]冯晓东,张建. 背越式跳高起跳多轴转动的生物力学机制[J].田径,1998,(4):21-22

[6]苏文革,李保安. 摆动技术对背越式跳高成绩影响因素的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18(54):74-76

[7]王林昆. 核心稳定力量训练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效果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8]熊瑛. 青少年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

[9]赵延敏. 核心力量训练在背越式跳高项目中的应用性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3,13:42-43.

[10]何向荣,李峰. 核心力量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的影响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2013,27:35+37.

[11]鄢羽,郭斌. 核心力量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的影响分析[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7:43.

[12]黄玉宝. 核心区力量对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影响分析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2.

[13]郭晓刚. 核心区力量对背越式跳高技术影响的分析[J]. 运动,2016,05:11-12.

[14]沈艳翎. 对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摆动腿力量训练与运动成绩关系的研究[J]. 少年体育训练,2009,04:34.

[15]黄超. 力量-速度因素对背越式跳高成绩影响的理论探究[J]. 商,2014,03:234.

[16]康喜来,李威. 核心力量训练在背越式跳高伤病防治中的应用[J]. 湖北体育科技,2014,10:871-873.

作者简介:刘甜甜(1993年—),女,汉族,江苏徐州人,学历为研究生,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体育教学专业,研究方向为田径。

论文作者:刘甜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  ;  ;  ;  ;  ;  ;  ;  

核心力量训练对跳高技术的影响论文_刘甜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