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谷城县人民医院妇产科,441700
【摘要】目的:通过对谷城县人民医院分娩的200例产后妇女进行盆底肌肉综合肌力检测及产妇盆底康复治疗,了解产后盆底肌功能情况,研究盆底康复治疗后盆底肌力改善情况。方法:(1)回顾性分析200例产妇的资料,其中剖宫产及阴道分娩各100例;于产后42 d进行盆底肌肉综合肌力检测,统计分析监测结果。(2)选择肌力为0~2级产妇,并进行盆底康复治疗,于产后6个月对其再次进行盆底肌力检测,评价康复治疗后效果。结果:(1)按评定标准将盆底肌力分5个级别,其中3级及其以上为盆底肌力正常,共25例(12.5%);0~2级为不正常,共175例(87.5%)。(2)其中剖宫产产妇正常率为17%,阴道分娩正常率为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康复治疗后盆底肌力复检正常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妊娠及分娩损伤是造成盆底松弛的最主要病因,产后盆底肌力测试是了解盆底功能损伤情况比较好的方法,值得广泛应用。(2)不管是经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对女性盆底功能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早期开展盆底康复治疗是降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产后;盆底肌力检测;盆底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近年来,国际上对女性生殖健康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各国已把妇女的健康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盆底功能障碍疾病防治是女性生殖健康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衡量女性健康的主要内容之一。妊娠和分娩是影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首要原因,分娩后产妇阴道壁松弛,盆底肌及筋膜因分娩过度扩张使弹性减弱,且伴有肌纤维部分断裂,以致产后女性步入围绝经期后可出现子宫脱垂、尿失禁等症状,从而影响其生活质量[1]。为达到早期预防并提出干预措施,现抽取我院200 例产妇产后 42 d 进行盆底肌肉综合肌力检测,选取肌力为 0 ~2 级者进行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初步了解产后盆底肌功能状况及对盆底功能康复治疗进行初步效果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我院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共分娩1345例,抽取无阴道出血的产后42 d初次分娩妇女200例,其中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各100例,
年龄20~38岁,平均(26.3±4.6)岁。入选条件:既往无妊娠期间泌尿生殖系瘘、泌尿生殖系手术史、神经肌肉病变。选择肌力为0~2级的产妇,产后6个月电话通知其再次进行盆底肌力检测,对比两组复测结果,评价康复治疗后效果。
1. 2 评定盆底肌肉综合肌力的指标
(1)盆底肌力手测分级 采用 Oxford 评分 ( modified Oxfordscale)。测试分 0 ~ 5 级,3 级及其以上为正常。(2)阴道最大收缩压通过放置气囊压力探头于阴道内,通过压力转换器测得阴道最大收缩压强,单位 cmH 2 O 或mmHg。
1.3 盆底康复治疗方法 选择康复治疗产妇采用法国PHENIX 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通过放置在腹壁和阴道内的电极,给予一定的电刺激,使盆底肌肉被动性收缩,经肌电图、压力曲线或其他形式把肌肉活动的信息转化成听觉和视觉信号反馈给患者,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自主的盆底肌肉训练,并形成条件反射,从而有效地控制不良的盆底肌肉收缩,并对这种收缩活动进行改进和纠正。治疗周期为 1 个疗程,共 5 周,每周 2 次,隔 3 天 1 次,25 分钟/次。
2. 1 产后 42 d 盆底肌肉综合肌力情况200 例产妇盆底肌力正常率为 12.5%,不正常率为 87.5%;其中阴道分娩 100 例,盆底肌力不正常为 92 例(92. 0%),正常者为 8 例(8.0%);剖宫产 100 例,盆底肌力不正常为 83 例(83.0%),正常者共 17 例(1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1。
表 1: 200 例产妇盆底肌肉综合肌力情况 例
3 讨论
3.1产后盆底肌力下降的原因
目前,公认的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高危因素是妊娠和阴道分娩。妊娠期间,由于雌、孕激素的影响,盆底的神经肌肉和胶原纤维会逐渐扩张伸展,发生张力性松弛,以适应阴道分娩的需要。所以经阴道分娩可引起骨盆底神经肌肉损伤和(或)耻骨宫颈筋膜撕裂损伤,导致盆底肌损伤和松弛,盆腔器官支撑薄弱,造成日后盆腔脏器脱垂[2]。而且,孕期不断增大的子宫压迫右侧髂静脉,也会引起血液回流障碍,使盆底组织缺氧、代谢失衡而受到损伤。所以,不管是经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对女性盆底功能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产后的女性都会或多或少地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盆底功能障碍的早期表现为盆底肌力松弛,收缩力及质量下降。但这不能作为选择性剖宫产的指征之一。
3.2产后42 d开展盆底肌力评估的意义
Oxford骨盆底肌力评分系统是目前最被普遍使用的方式,Oxford肌力分0~5级,是客观、经济、操作简易、广泛被接受及经常被使用来量化测量骨盆底肌力的方法,低于3级视为不正常[3]。故利用其来初步了解妇女产后盆底情况,及早发现盆底肌力不正常的产妇,并予以盆底肌运动指导及盆底康复治疗,对预防晚期发生不可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意义重大,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3. 3 早期开展盆底康复治疗是降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重要环节
在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普及了盆底肌肉评估、生物反馈训练和电刺激治疗,对产后42天的妇女常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从而大大的减少了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以肌电生物反馈指导下的盆底肌肉锻炼具有无痛、无创、无不良反应、疗效好的优点。研究结果显示:产后6个月复测盆底肌力情况,治疗后盆底肌力正常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产后进行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对预防和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有良好的效果,是降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综上所述,产后盆底松弛并盆底肌力下降,是一种常见而又易忽视的疾病。产后42 d行盆底肌力检查了解盆底肌功能异常程度很有必要。对盆底Oxford肌力测试低于3级的产妇,及早进行盆底康复治疗,从而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进一步改善产后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邵仙吉.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32):105-106
[2]葛玉琴.盆底康复治疗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与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488-489
[3]冼海燕,袁瑷芹,陈丽琼,等.产后妇女500例盆底肌力情况统计及康复治疗效果分析[J].广东医学,2011,(21):2810-2812
论文作者:秦婧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8
标签:产后论文; 肌力论文; 肌肉论文; 产妇论文; 阴道论文; 功能障碍论文; 妇女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