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逆止呕贴联合托烷司琼治疗化疗后呕吐的疗效观察论文_侯敏艳

(靖江市中医院 江苏 靖江 214500)

【摘要】目的:总结降逆止呕贴穴位贴敷+托烷司琼对化疗后呕吐的疗效观察。方法:将80例化疗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降逆止呕贴穴位贴敷+托烷司琼治疗,对照组给予托烷司琼治疗,化疗周期结束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为6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降逆止呕贴对化疗所致的呕吐反应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化疗;呕吐;降逆止呕贴;中药穴位贴敷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332-02

化疗药物使用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反应,在某些化疗方案如含铂类的化疗用药中,其发生率可高达90%。其中恶心呕吐为最常见的表现,严重影响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后续的治疗。因此,积极的预防和减轻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对于顺利地完成化疗的各个阶段的治疗,提高化疗患者的近期、远期疗效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降逆止呕贴+托烷司琼治疗化疗后呕吐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有病理证实的肿瘤患者;(2)化疗结束后出现恶心呕吐;(3)年龄18~75岁;(4)签署知情同意书;(5)预计生存期≥3个月。

1.2 排除标准

(1)存在其他导致呕吐的消化系统的基础疾病或者手术因素的患者;(2)伴有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者;(3)孕妇及精神病患者;(4)中途放弃治疗者;(5)治疗期间因副反应严重,被迫中断治疗的患者。

1.3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均为靖江市中医院肿瘤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1~69岁,平均57岁;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5~66岁,平均56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中药穴位贴敷+托烷司琼注射液4mg在化疗前半小时静脉滴注。中药穴位贴敷方法为:选择神阙穴,用温水清洁局部皮肤;旋复花60g,制半夏50g,郁金50g,砂仁50g,木香50g,生姜30g打碎成粉,黄酒适量,拌成糊状,分装成盒,每盒10g,取1g粉糊置于脐内并用宽胶布呈十字形固定,中药穴位贴敷膏贴在穴位上轻轻按压,从化疗前1天开始,每日早上7~9时施行,6h后取下,每日更换1次。对照组仅用托烷司琼注射液4mg在化疗前半小时静脉滴注。

1.5 疗效标准

标准按照WHO制定的“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判定其消化道反应程度:0级:化疗后未出现恶心呕吐;Ⅰ级:恶心、无呕吐;Ⅱ级:暂时性的恶心、呕吐;Ⅲ级:恶心、呕吐需要治疗;Ⅳ级:难以控制的恶心、呕吐。控制在0级和Ⅰ级为显效;Ⅱ级为有效;Ⅲ级、Ⅳ级为无效[1]。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法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消化道反应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化疗所致呕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化疗既可导致胃肠粘膜损伤,出现充血、炎症、溃疡等,继而引起胃肠动力障碍,及应激性溃疡,又能导致神经递质的释放,其将信号传导至催吐化学感受区或直接作用于呕吐中枢而引起呕吐。目前临床常用的预防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药物主要有甲氧氯普胺及托烷司琼,但其对恶心、呕吐,倦怠乏力,腹胀,口淡无味等消化道的延迟反应效果不甚理想。

呕吐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为人体消化食物水谷精微的主要脏腑。生理上胃主和降,脾主升清,二者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病理上胃失和降则胃不受纳,浊气上逆,引起食欲减退,嗳气呃逆,恶心呕吐,胃脘疼痛胀闷,脾失健运则脾气不升,水谷不化,神疲乏力,腹胀泄泻,故本病当为胃气上逆,脾气不升。胃以通降为顺,治胃勿忘通降胃腑,六腑以通为用,胃气阻滞,治宜通降胃气。中医内科学教材呕吐将呕吐分虚实两类,治法主要以降逆和胃为主。中药穴位贴敷属中医外治法范畴,从经络学来分析,神阙穴为机体经络的中枢,其位于任脉,总司人体的经脉,同时脐也为冲脉循行之所,与百脉相通。中药脐敷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调节阴阳,减少水肿,减少气血耗散,有效调节胃肠的功能紊乱,温阳降逆。综合起来,中药脐敷可和胃降逆、收敛止汗、通窍泄水、温通利尿、温阳行气。现代药理研究分析表明中药穴位敷贴除局部作用显著外,药物还可以通过渗透效应、刺激效应、应激效应达到止吐效果[2],避免了口服给药表现的“峰谷”现象,减少副作用的发生[3]。脐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处,与全身其他的结构相比较其表皮角质层最薄,局部皮下无脂肪组织,有利于诸药的吸收。降逆止呕贴由旋复花、半夏、郁金、砂仁、木香、生姜组成。其中旋复花辛温,降逆止呕,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吐消痞;郁金其性寒味苦,能散郁滞,降胃气又能透皮。砂仁化湿和胃,温脾止泻,《本草汇言》言砂仁为“温中和气之药也;若上焦之气梗逆而不下,下焦之气抑遏而不上,中焦之气凝聚而不舒,用砂仁治之,奏效最捷”;木香理气调中;生姜温中散寒止呕。诸药配伍,以达到降逆止呕之效。本观察提示降逆止呕贴在降低化疗后引起恶心呕吐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为肿瘤患者术后呕吐提供一条新方法。但是降逆止呕贴的确切临床疗效,有待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J].癌症,2002,8(3):18-20.

[2]张伟.半夏泻心汤加味研末脐敷对化疗后呕吐的作用[J].陕西中医,2013,34(6):754.

[3]廖荣叶.中西医结合防治化疗所致消化道延迟反应47例[J].河南中医,2016,36(4):658-659.

论文作者:侯敏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8

标签:;  ;  ;  ;  ;  ;  ;  ;  

降逆止呕贴联合托烷司琼治疗化疗后呕吐的疗效观察论文_侯敏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