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东西方管理哲学交融——访夏威夷大学哲学教授成中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夏威夷论文,哲学论文,东西方论文,教授论文,成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夏威夷大学哲学教授成中英先生首创的,意为“创造力理论”或“中国创造力理论”的C理论,是在成教授于1979年提出了“中国管理科学化,管理科学中国化”的理念基础上创立的,在西方引起了很大反响。日前,成教授来沪参加’97世界管理大会,记者采访了他。
成中英教授生于中国南京,长于美国,他对东西方文化都有相当的造诣。如何建立和开拓一门中西结合的管理哲学,是他10多年来最为关心的课题。在对中西文化哲学与管理制度及知识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他发现可以用周易哲学与中国人原有的宇宙自然观整合管理的根本功能,也因而能整合中外的管理知识与智慧。这个结构就是C理论。
成教授说,管理之道在统一的目标之下分化为五个基本重要功能,即计划与决策、组织与领导、通变与变通(调查与谋略)、生产与改造、沟通与协调。这五个功能可用古典中国哲学中的阴阳五行的自然宇宙观予以说明:五组功能依序分别形成了土、金、水、木、火的相生次序,对此五者及其组合的解说就是他所说的“创造力理论”,即C理论。由于此一理论是在中国传统的哲学基础上建构的,它也可称为“中国(China)创造力理论”。这个理论综合了中国古典哲学的五家之言:道家、法家、兵家、墨家和儒家。成教授特别提到墨家,他说,由于墨家的科学求知与逻辑思考的研究发明精神与成就未能继承下来,因而形成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大缺失。C理论特意把墨家提出,就是要继绝续亡,借以与西方的科技结合,达到科技兴国的目标。
成教授谈到,C理论的提出是在1985年。1988年,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与国际东西方大学联合召开的国际决策科学研讨会在北京香山举行,他在会上精细地阐述了C理论,受到国内外学者和企业界重视,此后得以进一步发展完善。中科大、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聘请成中英为兼职教授,主讲“中国管理哲学”和“C理论”等课程。
记者问:“C理论在西方影响如何?”
“非常好。我最初提出C理论,是用英文在美国发表的。”成教授说,“1987年,AT&T公司开设亚洲管理讲座,由我讲授这个理论,C理论在美国、欧洲的管理学界已有一定知名度。因为C理论既有‘体’,又有‘用’,西方的哲学家和管理学家都感兴趣。”他告诉记者,由他担任校董会总监的国际东西方大学,有50位专职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兼职教授,讲授管理科学课程,学员反应良好。以C理论为代表的东方管理哲学课程,已成为MBA工商管理专业的主修课。“西方人发现对东方文化了解太浅,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举例来说,对‘变’的机制,西方哲学的理解就远不如中国的周易,周易就是一套应变的哲学。中国人有很强的应变能力,既思变应变,又能变得适中。这正是西方要学习的。”
成教授于1972年创办了英文《中国哲学》季刊,1973年创立了国际中国哲学学会,1985年又组织国际易经学会,孜孜于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东西方哲学的互相了解、交融和整合。他告诉记者,到9月份,C理论就要进入国际互联网,中文版专著也即将在国内出版,更多的管理学者和企业家可以从中得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