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职业素质教育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相融合,既是体现职业素养教育思想性、发展性、开放性要求,也是体现实践性、职业性的重要举措。本文将对职业素养教育融入第二课堂作为实践环节,以增强学生工作能力、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进行论述。
关键词:职业素养教育;第二课堂;就业能力;工作;融合
引言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作为公共必修课,在培养学生走进职场需要的基本素质的同时,引领学生的全面、终生发展。通过开展与之相应的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大学生提升职业能力的自主意识,促使大学生主动学习“专业能力之外的工作能力”中,进而提升就业能力,获得更多的成功和职业幸福感。
1高校职业素养教育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融合路径
1.1坚持职业性原则
高职教育旨在从思想意识上增强学生的职业认知,通过职业素养教育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及工作能力。职业素养教育是建立在职业教育活动基础上,围绕职业岗位来传授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围绕职业素养教育开展第二课堂主题活动,以职业性为原则,通过课后练习、比赛评选、成果展览等实践活动,完成就业素材准备、职业角色扮演、择业心态调整等重要就业环节预备,使第二课堂主题活动成为职业素养教育地有效延伸和扩展。
1.2坚持开放性原则
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以满足职业需求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其内容多元,涵盖课堂知识、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企业实习、自主创业等内容。职业素养教育课程因其内容的多元化,决定了需创建立体化、网络化的开放式职业素养教育平台和教育模式。例如:专业课教学与职业素养教学结合起来,使专业课教师在日常教研指导社团活动中加入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把职业素养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教学之中,实现教学相长;改变传统的填鸭式德育课堂教学,通过情景教学进行职业环境模拟、运用模拟仿真团队管理、举办专业技能大赛、参观观摩、企业管理等方式,营造职业素质教育氛围,让学生更直观、更真实地接受职业素质教育,增强教育效果。
1.3坚持实践性原则
职业素养教育离不开实践,就业能力的提升也以实践指导为实现手段。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有计划地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特别是从知行意辩证统一观念中,将思想教育、实践教育融于其中,从学生的认知自我、感知社会、熟知政策上来内化职业规范,提升职业心理品质。第二课堂活动中开设的日常养成、专项训练活动为职业素养教育理论知识的提供了课后练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机会。
1.4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原则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性的融入和延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第二课堂的深入开展,高职院校体会到它产生的效益已不单是活跃了业余生活、填补了精神空白,而是以它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在改善和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诸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例如,职业素养教育中重点培养的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协作沟通、创新开拓等职业素养,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岗位素质能力要求,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素质拓展训练达到预期效果。
2高校职业素养教育与就业能力提升的融合路径
2.1坚持课程设置融合的原则
职业素养教育分为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教育,具体课程内容与就业指导课程和德育教育课程内容相互穿插、映衬。通过课程学习指导学生就业技巧,建议先就业、后择业理念。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求职、面试等方面的指导、训练;另一方面,针对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出现的心理变化进行指导。对个性问题采取职业素养课程思想引导与个别谈心的形式与学生当面交流,做到思想教育、科学管理、真诚服务。
2.2坚持理实结合的原则
实践实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将职业素养教育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充分衔接,如就业行业认知—社会认知—职场认知—顶岗实习—实现就业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相互衔接匹配,明确教学要求和考核办法,建立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认清就业形势与政策、了解就业对大学生素质和专业学习的要求、调整择业心理、确定职业目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制作求职简历、准备求职面试、学习就业政策与相关制度,做到全方位、多渠道提升就业能力。
2.3坚持校企文化融合的原则
目前,高职学生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是用人单位反馈最多的问题之一,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培养学生的校园文化与管理学生的企业文化脱轨。结合我院校企文化融合的方法和成功经验,在办学过程中可全方位地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例如,注重宣传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及行业知名专家的事迹,把系部教学区域建成“企业文化园”,着重宣传与所开设专业练习紧密的知名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规范以及行业质量标准;按照企业生产场景布置实训室,并在实训室张贴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使学生踏进实训室就仿佛置身于企业生产车间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熏陶;创建模拟仿真管理团队,制定管理办法,充分融入企业元素,营造职场氛围。
3结语
创新职业素养教育模式,以实践环节方式融入第二课堂教育,实现学生就业能力地大幅提升,已逐步成为高职院校新时期职业素养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欧阳冬梅、张玉荣、焦江福.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及培育途径分析[J].职教通讯,2013,(11).
[2]孙媛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J].学园,2015,(6).
[3]蒋乃平.职业素养训练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
[4]刘莎.高职思政课与职业素养融合研究.新晨范文网,2016.9.22.
论文作者:郭君忻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4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