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商业银行信贷业定位研究_银行信贷论文

未来五年商业银行信贷业定位研究_银行信贷论文

未来五年商业银行信贷行业投向定位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年论文,投向论文,银行信贷论文,未来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续上期)

二、中国未来五年高增长行业预测

在总结上述10个因素对行业影响,参考国家权威机构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5年高增长行业做出预测。

表2 十大因素对未来行业走势起积极影响的行业

序号具体因素

积极影响的行业

1 消费经济发展 汽车行业群、房产行业群、消费品行业群

2

外商投资

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和轻工业以及出口、金融服务、信息服务;

3

民营投资

居民服务业、高新技术行业、某些垄断行业(航空、金融等)

4

国债投资

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水煤气、邮电等)

技改行业(冶金、纺织、石化、机械、信息、造纸)

5

 

十五规划

 高新技术业、制造业、服务业

6 入世 竞争性行业(外贸)、传统行业(纺织服装、食品、机电、钢铁、家电)

7 世界工厂

 电子产品制造业/纺织服装/家电/文体用品加工业的出口

8 城市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群、消费品行业群

9 信息化建设电子信息产品、电信、金融、基础行业

10西部开发战略 农业、特色区域产业

奥运 基建、城建、房地产;环保行业;传媒、信息行业;旅游、商业

世博 房地产业、建筑、建材业、旅游业、零售业、餐饮业

1、10大因素带来发展机遇的行业(见表2)

2、国家权威机构和专家对未来重点发展行业的预测

(1)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分析,未来有8个行业的增长潜力相对较大,可能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高增长行业。1)以电子政务为依托的电子信息产业;2)与投资拉动相关的原材料行业;3)入世后具有比较优势的机电、轻工、纺织行业;4)与居民消费升级相吻合的汽车行业;5)以规范带动发展的房地产业;6)以开放促发展的金融、保险、证券业;7)以中药现代化为发展契机的制药业;8)体现市场化程度的现代物流业。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对未来十年热点行业的预测结果是:1)医药行业;2)国内软件业;3)公共设施;4)连锁零售业;5)多媒体行业;6)旅游业;7)奥运经济;8)西部人才投资。

(3)证券业的专家预测近期高增长行业是:1)房地产;2)汽车;3)钢铁;4)建筑业;5)半导体;6)保险业,除了上述行业外,工程机械、有色金属、煤炭、水务环保、路桥收费、软件、化肥、医药、服装、零售、旅游等大部分行业的发展前景也值得看好。

(4)专家对中国未来五年支柱行业的预测。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支柱产业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自然形成的,其演变规律是:农业→轻纺工业→重加工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国家经历了5次支柱产业替代。第一代支柱产业部门是棉纺工业部门、食品工业部门,及与此相关的支柱产业群,如冶铁工业、采煤工业、早期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第二代支柱产业部门是钢铁工业部门和铁路修建业部门及相关支柱产业群,如采煤工业、机器制造、造船工业、铁路运输、轮船运输业、纺织工业等。第三代支柱产业部门是电力部门、汽车部门、化工部门和机械工业部门及相关支柱产业群。第四代支柱产业部门是汽车部门、石油部门、耐用消费品工业部门及相关支柱产业群。第五代支柱产业部门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及相关产业群,如新材料、新能源工业、生物医药工程、航天工业等。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支柱产业是不同的。在工业化起步阶段,经济发展的阶段目标是实现轻工业化,这时的支柱产业是轻纺工业,其特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工业化起飞阶段,经济发展的阶段目标是实现重工业化,这时的支柱产业是原材料类重化工业,其特征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在工业化加速阶段,经济发展的阶段目标是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这时的支柱产业是加工组装类重化工业,其特征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工业化成熟阶段,经济发展的阶段目标是实现高附加值化产业,其特征是知识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

从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来看,中国处于从低收入水平向中等收入水平转变的阶段,不少专家认为我国已步入重化工业阶段。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并从我国实际状况看,这一时期,中国的支柱产业是:机械、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建筑业和汽车工业。

3、中国未来5年高增长行业的预测

在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概括出行业的“簇群”特征,为此在下面预测中,提出今后五年中国重点发展的四大行业群。

(1)消费行业群

1)消费热点行业:汽车、房地产。

2)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增加休闲娱乐的行业:信息通信业、食品、医药、烟草、造纸、居民服务业、教育、旅游行业。

3)具有出口竞争优势的纺织服装、电器制造业(家电)、家具制造业。

(2)基础行业群

1)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作为其他行业前向相关的基础行业:机械、石化、化工、钢铁、建筑、建材。

(3)高科技行业群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新材料、光电子。

(4)新兴行业群

金融服务业、租赁商务服务业、物流仓储、环保、传播媒体。共计四大行业群,29个行业。

4、有关四大行业群的几点说明

(1)四大行业群的界定

四大行业群的提法是课题组根据对行业研究归纳而提出的,消费行业群大致是指生产和制造居民生活最终消费品的行业和为居民的最终需求服务的行业?基础行业群大致包括两类行业,一类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基础设施行业,另一类是在整个产业链中发挥基础作用的行业,它可能渗透到每个行业领域而发挥作用;我们所提及的高新技术行业主要参照了国家十五规划中提及的某些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行业?对新兴行业定义,目前尚没有非常统一的标准,我们在做界定时,主要对国家新旧行业分类标准进行了比较,对新列入行业标准的行业视为新兴行业群。

(2)供需链的角度看四大行业群

对行业进行归类的标准不是唯一的,从供需链的角度来看,四大行业群之间以及四大行业群内各行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度。从四大行业群来看,基础行业群处于整个供需链的前端,它或是作为其他行业群的原材料,或自身的发展潜力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他行业群的发展;高新技术行业群与基础行业群有一定的共性,它是其他行业群发展的技术条件?消费行业群和大部分新兴行业群位于产业供需链的末端,直接面向最终销售市场和消费者。

从四大行业群内部各行业来看,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度,比较明显的有两个群体,即汽车行业群和房地产行业群。

1)机械、钢铁→汽车→石化、交通运输服务业

2)钢铁、建筑、建材→房地产→居民、金融服务业。

(3)29个行业特征不尽相同

虽然均属于高增长行业,但29个行业的特征表现却不尽一致,大致归纳如下:房地产行业是受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大的行业;石化行业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较大;电子产品制造业、纺织服装、家电等行业受国际市场行情的影响较大;在我国经济增长受政府投资拉动因素影响较大的情况下,机械、钢铁、建筑、建材等行业受政府政策的影响十分明显;而金融服务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

三、未来5年适合商业银行介入的行业

不是所有快速增长的行业都是银行的目标行业,某个行业是否适合商业银行投入,有三个因素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行业对融资方式的要求(即它适合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还是适合通过银行实现间接融资);行业的风险度和盈利性。下面,对高增长行业的融资特点、风险度和盈利性进行分析,定位适合商业银行投入的行业。

1、行业对不同融资方式需求的分析

根据西方有关经济学家的分析,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方式)在推动新兴行业发展方面具有优势,而银行体系(间接融资方式)却在发展传统行业和成熟行业方面具有优势。

上述分析是针对成熟和完善的金融体系做出的,而我国长期以来企业的融资主要依靠银行来完成(即通过间接融资方式)。大多数行业的融资是通过间接融资渠道完成的,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许多行业的融资将逐渐转向直接融资方式。根据中国上市公司2002年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截至2002年底,我国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已经达到4.1万亿元,相当于当年全国GDP的40%,我国资本市场经过10多年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由于此课题专注于行业的研究,因此重点分析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状况。

(1)上市公司的规模来看,各行业的表现如下:(见表3)

1)采掘业和电子信息技术业具有最高的行业地位,采掘业的行业地位突出体现在其对市场份额的控制上,电子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虽占有市场份额不是很高,但其集中的资产规模是绝对的。2)医药生物和钢铁板块具有较高的行业控制力,这两大板块在所属行业中的地位仅次于采掘和电子信息业。两大板块资产规模、市场份额和利润占行业的比重都较高,其中,钢铁板块更是以突出的利润贡献影响着行业的总体业绩水平。3)食品饮料、石化塑料塑胶和机械设备仪表板块上市公司在所属行业中的地位处于中等水平。4)纺织服装皮毛和造纸印刷板块在所属行业中地位偏弱。5)电力煤气及水板块规模虽小,贡献却大。6)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较小。

表3 2002年主要板块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行业占比(%)

上市公司 年末总 净资产

年末固定 主营业务 利润

所占比重 资产规模 规模 资产净值规模收入总额 总额

采掘业 38.17

36.85 41.1861.83 25.38

食品饮料

12.12

17.96 12.90 7.77 14.03

纺织服装皮毛9.30

13.87

9.18 5.13

7.98

造纸印刷9.43

10.58

9.75 5.93

1.67

石化塑料塑胶

13.41

17.25 19.8910.06 13.19

钢铁

21.43

26.52 30.9424.81 53.62

机械设备仪表

12.38

15.75 12.6710.52

5.82

其中:汽车 14.17

16.75 16.8712.79

0.99

医药生物制品

29.96

33.65 28.4030.82 20.34

电力煤气及水8.35

12.15 10.99 6.91 32.82

电子信息技术

38.71

45.76 61.7718.61 29.86

数据来源:中国上市公司2002年白皮书,摘自《上海证券报》2002/5/26

表4 2002年主要板块上市公司盈利指标与全行业对照表(%)

板块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

名称上市公司 全行业

差额 上市公司 全行业差额

采掘业 6.469.71 -3.25 6.45

11.37

-4.92

食品饮料

4.283.70.58 4.7 1.483.22

纺织服装皮毛

3.033.53 -0.5 3.362.410.95

造纸印刷

0.653.65 -3

-1.791.87

-3.66

石化塑料塑胶

2.592.63 -0.04 3.65

-0.834.48

钢铁

7.643.05

4.59 9.88

-0.83

10.71

机械设备仪表

2.014.27 -2.26 2.283.86

-1.58

其中:汽车   6.467.39 -0.93 9.098.320.77

医药生物制品

3.785.56 -1.78 5.243.451.79

电力煤气及水

8.262.16.1610.69

-1.63

12.32

电子信息技术

3.664.74 -1.08 4.757.45

-2.7

板块销售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

名称 上市公司 全行业

差额 上市公司 全行业差额

采掘业 7.6618.6 -10.94 9.2324.6 -15.37

食品饮料

6.86 3.8

3.06 9.12 4.03

5.09

纺织服装皮毛

5.06 3.37 1.69 6.4 3.49

2.91

造纸印刷

1.56 5.57 -4.01 1.76 5.91 -4.15

石化塑料塑胶

4.05 3.09 0.96 6.15 4.48

1.67

钢铁

9.84 4.55 5.2912.96 4.79

8.17

机械设备仪表

2.91 5.26 -2.35 3.66 5.56 -1.9

其中:汽车 7.28 7.9 -0.62 9.37 8.58

0.79

医药生物制品

5.98 9.05 -3.07 7.51 9.84 -2.33

电力煤气及水 25.6 5.39 20.2174.86 5.68 69.18

电子信息技术

6.77 4.21 2.56 2.56 4.42

7.08

数据来源:中国上市公司2002年白皮书摘自《上海证券报》2002/5/26

(2)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来看,各行业表现如下:(见表4)

1)电力煤气及水行业板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大大超出行业平均水平;2)钢铁板块上市公司成为行业复苏的领头羊;3)食品饮料板块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稍好于所属行业综合水平;4)纺织服装皮毛、石化塑料塑胶和汽车(剔除几大ST类公司)板块与所属行业业绩平均水平相当;5)医药生物制品、机械设备仪表和电子信息技术板块上市公司平均盈利水平略低于行业综合水平;6)采掘业和造纸印刷板块上市公司与行业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资本市场对高新技术行业群(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和基础行业群中的钢铁行业的控制力比较大。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结合我国的现实状况,我们认为适合商业银行介入的是消费行业群、基础行业群、高新技术行业群和新兴行业群中发展相对成熟稳定的行业,刚刚起步处于初创阶段的高新技术行业和新兴行业则应以资本市场作为主要的融资渠道。根据此标准我们认为高新技术行业群中,商业银行不宜对“光电子和新材料行业”过多地投入。

2、行业风险度分析

行业风险与许多因素有关,根据世界银行专家的意见,影响行业风险的因素有行业的周期性、行业的成长性、行业的成本结构、行业依赖性、行业替代性、法律政策因素、经济技术环境、环保责任,其中行业的周期性和行业的成长性是两个最主要的因素。行业的周期性是指行业周期与预期的国家经济周期的吻合程度、滞后或相反的程度;行业的成长性是指行业平均增长速度以及所处的生命周期的阶段。下面,我们对预测中国未来5年高增长27个行业(融资方式分析中已经剔除了2个行业)进行行业的周期性和成长性分析,从而确定风险相对小、适合商业银行介入的行业。

(1)行业的周期性

未来中国宏观经济将受到三大周期的劲推,三大周期分别是“世界工厂—国际投资与出口周期”、”城市化—投资与消费周期”“新兴消费品—消费周期”。未来5年,三大周期将处于兴起和迅速发展阶段,这也势必带动一批行业的高速增长。我们在预测四大高增长行业群时已经从10个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因此从27个行业与宏观经济周期关系来看,风险度均相对较小。

(2)行业的成长性

分析一个行业的成长性应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行业自身在未来的增长速度;二是行业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

1)行业未来的平均增长速度。我们参考《中国证券市场投资决策》一书中对未来5年行业平均增长速度的预测以及国家经贸委对有关增长速度的预测,将27个行业的年均增长速度预测。(见表5)

表5 27个行业未来年均增长速度预测表

未来年均增长速度15-30% 未来年均增长速度8-14%

未来年均增长速度0-7%

交通运输(13%)

化工(12%)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设备制造业(20%) 旅游(11%)石化(8%)

医药(20%) 机械(11%)家具(3%)

房地产(18%)信息通信(10%)家电(1%)

环保(16%) 居民服务(10%)

汽车(15%) 钢铁(10%)

金融服务(15%) 教育(10%)

传播媒体(10%)

物流仓储(10%)

电力、水煤气生产供应(8%)

造纸(8%)

纺织服装(8%)

食品(8%)

烟草(8%)

建材(8%)

建筑(8%)

租赁商务服务业(8%)

表6 25个行业生命周期一览表

初创期

 成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

 

造纸

交道运输

 

医药

电力、水煤气生产

  教育

供应业

租赁、商务

 旅游

机械

服务业

  汽车

石化

 

房地产

化工

 信息通信业

建筑

  通讯设备、计算机及

钢铁

  其他设备制造业

居民服务

 

金融服务

纺织服装

 

传播媒体

建材

 

环保

食品

 

物流仓储

烟草

假定中国未来几年国民经济增长率基本稳定在7%,那么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行业有3个,石化、家电、家具,其中石化行业比较特殊,因为原油生产在我国属于短缺资源,长期以来生产受到资源可供量的制约,在不断加大投入的情况下,也只能保持缓慢增长,供需存在巨大缺口,每年需要大量进口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石化行业的成长性指标虽不尽令人满意,但整个行业的盈利状况以及企业竞争态势却有着良好表现。因此通过行业年均增长速度的预测我们只剔除家电和家具2个行业,保留其他25个行业。

2)行业所处生命周期的阶段按行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初创、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一般来讲银行应选择处于成长和成熟期的行业,而回避处于初创和衰退期的行业,因为处于成长期的行业有较大发展潜力,投资回报率高,处于成熟期的行业,盈利水平和投资回报率相对稳定,处于初创和衰退期的行业风险度较大。下面参考《中国证券市场投资决策》中的分类标准,对25个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的阶段进行划分。(见表6)

表7 24个行业盈利性一览表

行业群行业名称2002利润2002利润 2002资产2002销售 2003/3行业

总额亿元总额增幅

利润率 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

汽车

444.39

71.2%7.39%

7.90%

2.47%

房地产 NA NANA NA NA

食品75.59

40.03%

4.70%

4.28%

1.3%

造纸92.43

43.87%

3.15%

4.77%

烟草

214.85

20.38%

8.38% 10.78%

3.27%

纺织服装

182.37

19.08%

4.59%

3.58%

0.55%

医药

197.03

23.40%

5.54%

9.08%

1.37%

居民服务业 NA NANA NA

信息通信 NA NANA NA

教育 NA NANA NA

旅游 NA NA ※3.824% NA

电力

508.064.26% 2.39%5.84%0.92%/0.29%

交通运输 NA NANA NA

10.30%

基煤气生产供应业 0.97 -50.90% 0.18%0.79%

自来水生产供应业 6.00 -35.55% 0.32%1.67%

行 机械

NA NANA NA

0.75%

业 石化 915.76

-5.96% 18.39%

30.75%

4.66%

群 化工 181.31

50.25% 2.51%3.66%

建筑NA NANA NA

建材 118.20

21.31% 2.06%3.40%

0.093%

钢铁 292.69

43.57% 3.20%4.76%

1.1%

高新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

新兴

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71.62 -24.42% 4.54%4.96%

0.988%

技行

物流仓储 NA

NA NA NA

术业

金融服务 NA

NA NA NA

群 传播媒体 NA

NA NA NA

环保NA

NA NA NA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经贸委网站以及交行经济预测数据库有关数据计算获得。

注:因只可获得制造业的数据,而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的数据无法获得,因此表格中某些行业的数据空缺。旅游行业2002年末的数据是上市公司的利润率水平,电力行业2003年第一季度的两个数字,前者是电力生产业的数据,后者是电力供应业的数据.

从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我们将进一步剔除处于初创期的租赁、商务服务业,至此我们保留了24个行业。

3、行业盈利性分析

在风险度可以控制的基础上,借助2002年末的有关财务指标(参见表7)对行业的盈利性进行分析,对24个行业做进一步筛选,确定适合商业银行介入的行业。

从行业的利润总额的增幅来看,消费行业群盈利能力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基础行业群中化工、钢铁、建材行业的盈利能力增长势头良好,但煤气生产供应业、自来水生产供应业、石化的利润总额呈现下降趋势,石化行业利润总额下降主要原因是受国际市场价格因素的影响较大,但其资产利润率水平和销售利润率水平尚令人满意,因此我们保留石化行业,剔除煤气生产供应业和自来水生产供应业。在高新技术和新兴行业群中大部分数据无法获取,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受全球电子行业不景气的影响,利润总额有下降趋势,但其他指标尚令人满意,所以将其保留。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适合商业银行介入的行业是:

消费经济行业群:汽车、房地产、纺织服装、食品、烟草、医药、造纸、信息通信、居民服务、教育、旅游行业。

基础行业群:电力、交通运输、机械、钢铁、石化、化工、建筑、建材行业。

高新技术行业群: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新兴行业群:物流仓储、金融服务、传播媒体、环保行业。

上述定位的24个行业只是大致划定了适合商业银行进入的行业范围,至于各家商业银行具体的行业组合政策,还应结合各行自身的实际情况(如:战略目标、信贷资源的规模、网点的布局、人力资源的现状等)作更详细的定位和分析。

标签:;  ;  ;  ;  

未来五年商业银行信贷业定位研究_银行信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