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县农牧局
摘要:我国作业农业大国,第一产业的发展关系从根本上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发展,与人们的实际生活与切身利益直接相关。随着农业产量及相应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种植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日益突显。本文分析了粗放型农业种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了如何将粗放型农业种植向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的措施。
关键词:种植业;粗放型;农业发展;生态环境
农业种植是一项相对古老的产业,其维持着生命活动的基础。而早期的农业种植,由于人口少,对农产品的需求小,生产手段落后,并没有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但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为了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开始采取了粗放型和掠夺型的生产手段,农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大。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严重后果,寻求一条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促进农业增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十分必要的。
一、粗放型农业种植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分析
(一)植被破坏,生态功能下降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以粮为纲”的指导思想下,开始了“全面砍光”的开荒造田行动,使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地表大面积裸露。农民形象地形容“山顶和尚头,山腰罗汉肚,山下黑水流”。生态系统失去了自我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深林固沙防风、水源涵养、气温调节等多项生态功能遭到破坏。
(二)耕作形式过于粗放,致使生活环境被破坏
粗放式的耕作方式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裸露、干旱、细碎。一旦刮起大风,大量的细小干燥土粒被带到空气当中,容易形成沙尘暴天气。下暴雨时,洪水从裸露的地表冲走了肥沃的土壤,沟壑纵横、耕地贫瘠,水土流失愈发严重。当干旱少雨时,裸露土壤风蚀严重,耕地沙漠化趋势逐步加强。
(三)焚烧作物,污染空气环境
种植业产生的农作物秸秆等,每个农户都数量较大,这些秸秆除了少部分用于牲畜饲料之外,绝大部分都用作生活燃料被消耗掉,或者被丢弃在地头田间及路旁当做废弃物被烧掉。焚烧秸秆导致了温室效应的增加和环境及大气的污染,在公路和飞机场周边焚烧,所产生的大量浓烟容易影响到飞机和车辆的正常行驶,增加了安全隐患。
(四)化肥农药的不当使用,致使生活环境被污染
第一,在传统的种植业当中,农民只知道化肥具有肥效高、运输使用方便等优点,并不知道化肥的长期使用容易导致土壤硬化板结的后果;第二,随着农村劳动力逐渐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较少,大量应用农药除草和灭虫。而化肥和农药使用过量,甚至使用不当,会让农药及化肥在农作物的颗粒和秸秆中残留,对人畜造成危害。农药在毒死病虫的同时,也毒死了益虫益鸟。当出现暴雨时,部分化肥及牲畜粪便随地表径流到受纳水体,使人畜饮用水源受到污染,粪便中的氨气等气体散发到空中,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二、粗放型农业种植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的措施
(一)加强土地质量管理,切实提高耕地质量
注重耕地生态质量和耕地环境质量,对于加强耕地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耕地保护要由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管理模式转变,坚持数质并重,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建设促保护,在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上下功夫,为稳定粮食生产奠定坚实基础。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对中低产田改造力度,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养地作物,增施有机肥,并进行生态农业建设,提高土地可持续生产能力。
(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加强研究与推广配套技术措施。积极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应用;加强研发推广,积极探索集污染防治与耕作制度改革、水肥管理于一体的可持续种养模式及配套技术体系;加强农机农艺结合,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精准化施肥等控源节能减排及低碳农业技术,推进畜禽粪便等有机物的资源化、循环化利用。大力倡导物理和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技术的应用,鼓励使用农家肥和复合有机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和科学施药,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减轻环境污染。
(三)坚持政策扶持,为可持续发展营造更有利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政府应继续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巩固完善有利于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包括耕地使用政策、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农民贷款和农业保险、农资综合补贴政策、良种补贴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重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和旨在提高综合生产力的政策。
(四)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生态农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多种多样的模式,但生态环境具有区域性,发展生态农业必须宜农则农、宜副则副、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切记一刀切、一哄而上。应搞好发展生态农业示范点建设,综合利用生态环境系统各种资源,大力发展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创造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优质产品,实现农产品价值的多次增值,进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达到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让农民从生态农业的实践中切身体会到发展生态农业的优越性,以提高其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自主性,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农业。
(五)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化肥的使用应遵循“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有机肥与无机非相结合”的原则。一是要做到配方施肥,根据养分平衡原理,使土壤、作物、肥料得到合理、经济的搭配。二是要做到化肥深施。用分层施肥播种机,将化肥深施于农作物根部,提高肥效、减少污染。三是要多施有机肥和应用秸秆还田技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促进土壤的疏松透气和有机质含量的增产,促进耕地持续增产。病虫杂草防治时,要以生态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选用抗病品种、调节植株营养、提高生理抗病性,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使用农药时,应注意对症、适量用药,选择效果好、毒性低、残留少的农药,减少对人畜、鸟类和林木的危险。
三、环保意识需进一步增强
人来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它既为人类活动提供了空间和载体,又为人类提供了资源和容纳废弃物。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管开发利用,不管保护建设,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因此,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一是要用生态环境恶化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危害的事实说服教育;二是要用分析预测的方法,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子孙后代无法生存的严重性说服教育。尽快扭转“重生产轻环保:重粮食轻林草;重城镇轻乡村: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思想,增强环保意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四、结束语
农业种植这一古老的产业,是人类获取物质产品,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而早期的农业种植,由于人口少,对农产品的需求小,生产手段落后,并没有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但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为了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开始采取了粗放型和掠夺型的生产手段,农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大。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严重后果,寻求一条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促进农业增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春蕾.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生猪养殖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S2)
[2]张明.氮肥施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5(07)
[3]华涛.论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建设的促进[J].珠江水运.2012(06)
[4]范娜娜.控制水土流失改善三门峡山区生态环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2)
[5]魏华.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关系的探讨[J].北京农业.2011(09)
论文作者:敖维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3
标签:农业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耕地论文; 化肥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农药论文; 政策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