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贷款新分类的难点和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难点论文,对策论文,贷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8月, 以贷款风险分类为核心的全国性贷款清分工作将在我国行业全面展开,这是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又一重大举措,必将对农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制度产生重大影响。据此,很有必要对推行贷款新分类可能遇到的难点和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把问题说透一些,把困难想得全面一些,以便有利于我们正视矛盾,有的放矢,为实施新的贷款分类方法做好扎实的准备工作。
一、推行贷款新分类方法的难点
一是分类标准量化难度较大。从国外金融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信贷资产分类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金融监管当局确定分类标准,并要求各商业银行按照标准实行。在这一点上,各国所采用的标准不尽相同,如美联储采用五级分类法(也就是我国借鉴的新五类法)对商业银行贷款进行评估(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种),五级分类法的科学性在于它以借款人的偿还能力为分类标志。它认为,从一笔贷款的生命周期开始,随着借款人经营状况、宏观经济形势等条件的变化,这笔贷款的还款概率开始小于100%时, 也就是说这笔贷款的现值开始小于贷款时的帐面(或合同)价值时,随着借款人还款能力下降,贷款的现值可能下降至零,致使贷款完全损失。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则将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停止计息、重组、已经通过催收而收回的贷款四种;另一种是金融监管当局制定或不制定分类标准,即使制定的,也不要求各商业银行按其标准实行,可以按自身所确定的标准实施,但所实行的标准一定要与监管当局制定的标准衔接。不论是哪一种标准,基本上都要考虑到企业的经营状况、第一偿付能力、抵押品、管理层水平、市场分析等综合情况,所以分类标准没有实现完全的量化,而是综合的定性分析。制定我国的贷款分类标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的分类标准,对一笔贷款是否进行分割评估,难度较大,同时,由于目前所实行的“一逾两呆”分类所采用的标准是时间,是完全可以通过定量来进行的,而新的分类方向是一种评价,主观性很大,定量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二是信贷人员素质全面提高难度较大。全面推行贷款分类法,从目前农行信贷人员的素质来看,有一定的难度。“一逾两呆”分类经历了比较长的时间,管理也比较成型,因此旧的信贷管理体制和“一逾两呆”观念已印在信贷员脑中,要对他们进行“洗脑”,在信贷资产新分类法方面还没有进行专门研究、探讨,要求信贷人员对还款能力、风险、企业现金流量以及市场经营前景判断,完全是一种综合性的分析,这样一来就要求信贷人员必须具有综合性、全面性的素质和很强的工作能力,但是农行信贷人员相当部分并没有达到这种要求,教育培训的任务相当艰巨。
三是企业会计报表失真,信息可信度差。新的贷款分类法,一个重要依据就是要编制企业现金流量表,计算企业的现金流量,在计算现金流量时,要引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净收益、折旧、应收帐款等项目,要涉及到报表大部分项目,也就是要涉及到企业的大部分经营活动,农业银行存在贷款小户多、规范企业少、信贷档案不全等特殊情况和困难,相当部分信贷企业是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机制灵活,只要企业为了特定目的,如为了容易获得贷款而动“手脚”,就会使会计信息失真。从微观角度来看,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或者对贷款进行分类的基础就是对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分析,一旦企业篡改会计报表,银行就会计算出不准确的现金流量,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会作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可能导致银行的决策失误,最终将错误地对贷款进行分类,这不仅不利于贷款的风险管理,更达不到实行新贷款分类,提高资产质量的目的。
四是实施新分类法修订法规难度较大。当前《商业银行法》、《担保法》、《贷款通则》、《关于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信贷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指导原则》等相互配套的法律体系,已在商业银行实践中运用,与此同时,各商业银行也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方法,信贷管理方面的法规是比较健全的。实行新的分类法,就需要新分类方面的规定。但是法规的建立健全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结合业务的发展情况而逐步完善;另一方面,对现在信贷法规的修订难度较大,实行新的信贷资产质量分类法,不可能完全摒弃现有的各项信贷管理规定,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法规进行修订和补充,但是由于这些法规随着业务的发展,已经是比较完善了,修订起来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二、推行贷款新分类方法的对策
(一)改进现行“一逾两呆”资产分类方法。按《贷款通则》的规定分别统计正常、逾期、呆滞、呆帐的余额及所占的百分比,使我们对现行的不良资产一目了然。而在统计上,我们应对“一逾两呆”给予细化,贷款质量标准要计算资产总额与核心资本与贷款损失准备之和的比率。以加权分类比率(WCR)为例:WCR=分类资产(核心资本+贷款损失准备),于是以下5个等级:良好(0%〈WCR〈5%);满意(5 %≤WCR〈15%);一般(15%≤WCR〈30%);勉强合格(30%≤WCR 〈50%);不佳(50%≤WCR〈100%),可通过非现场监控系统定期收集数据,并提出分析报告。
(二)及时制定我国的贷款分类标准,明确贷款的分类依据,以使银行的贷款分类能准确反映风险。这就要求中央银行对每一类贷款的特征进行标准化,乃至量化,实行分类体系的有效对接。笔者认为,在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级中,后四级可称非正常贷款,后三级可称为不良贷款。各类贷款可能造成风险损失的比率分别是:正常(0—3%)、关注(3—7%)、次级(10—25%)、可疑(40—60%)、损失(100%)。计算不良贷款风险损失总额时要选定风险权重。如, 贷款损失额=次级类贷款×20%+可疑类贷款×50%+损失贷款× 100%。对现有逾期贷款,区分短期贷款和住房抵押贷款,按逾期90天、180 天、270天、360天和720 天五个期限档次分别归入从关注到损失的各类别中。
(三)要以贷款的分类为基础,改革和完善我国银行的贷款计息方法和贷款损失准备政策,以保证贷款分类办法的顺利实施。贷款利息的处理问题是影响我国银行财务核算的一个重大问题,国外银行是以抵押品的价值和逾期的时间等因素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贷款分类不同,其应收利息的计入也不同,分别为:计入损益帐、计入暂记帐和不再计息。因而我国也必须进行以贷款分类制度改革为基础的贷款利息处理方式的改革,解决银行利息收入确认不合理的问题,银行计入损益帐的应收利息,是银行确认的收入,需缴纳营业税。计入暂记帐的应收利息的确认的收入,不纳营业税,这就避免了银行因计入不确定或最终不能收到的应收利息而多缴税的问题,使银行的财务反映更为谨慎。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已不能保证收回本息,应停止计息,实际收到利息可计入损益帐。
与之相适应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也要进行改革。国家应给予银行一定的财政优惠政策,以促进银行财务状况的改善,并逐步消化不良贷款资产。在“一逾两呆法”下,普通呆帐准备金按商业银行年末贷款余额的1%提取。众所周知,这于事无补。 五级分类法下除了提取普通呆帐准备金1%以外,还要加提专项呆帐准备金和特别呆帐准备金。 专项呆帐准备金依贷款分类按不同比率计提,参考值正常贷款可定为2%,关注贷款5%,次级贷款20%,可疑贷款50%,损失贷款100%。特别呆帐准备金根据国家行业风险按一定比率提取。
(四)把新分类的前期工作做细。根据总行提出信贷资产清理分类是一个阶段性的重点工作,各级行要通过搞好清分,摸清资产底数,健全规章制度,培养信贷队伍,带动清理其它经营资产的工作;带动清收不良资产的工作;带动整章建制;带动人员素质全面提高的要求,各级行一要迅速组织学习文件,理解文件精神,对文件中的规定进行研究;二是要根据总行部署,尽快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抽调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熟悉、政策水平高的骨干人员组成,行长要亲自抓,班子要能够进行辖内的培训工作、清分组织工作和分类的审查工作;三是要着手制定辖内清分工作的实施方案,尽早做出清分工作计划;四是要提前做好信贷档案的整理和完善工作;五是对县级支行试点要早做安排,目前就要着手进行,摸索一套适合于农行实际的分类方法。
(五)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把握贷款新分类的要求特点和核心,熟悉信贷资产分类的原理与标准,培训以务实为原则,采取听课、办讲座、实务案例操作、电脑演示等多种形式,以促进贷款新分类办法的顺利实施。
(六)注重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促进分类工作顺利开展。由于清分是一个阶段性重点工作,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把开发配套电脑软件的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据《金融时报》报道,13家商业银行5月30 日至31日汇聚深圳,向专业性很强的中国人民银行汇报各自清分工作的前期准备情况,并就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交流。从中国银行反映的情况反馈中,他们清分软件开发采取业务人员边论证、提需求,电脑人员边开发的形式,在短短两周时间内初步完成了有关开发任务。开发出的清分软件以电子邮件为基础,凡是电子邮件通达的中行网点均可直接使用,充分利用已有的软硬件,避免了重复建设。软件具有功能全、速度快等特点。据测算,在按规定对一笔贷款进行分析、填报和分类之后,录入一笔贷款的清分资料仅需15分钟,完全可以满足试点工作的要求。农总行应统一成立清分软件开发项目组,调集最好的软件开发人员,集中力量进行软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