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大火”对小城镇图书配送网络建设的展望_小城镇论文

“草原大火”对小城镇图书配送网络建设的展望_小城镇论文

展望“燎原星火”——谈小城镇图书发行网点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星火论文,网点论文,小城镇论文,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12亿人口中有9亿在农村。中国的改革发展由农村的改革与发展所推动。面临新世纪经济全球化挑战和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农村的发展和农村市场的开拓,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如果排除对新华书店发行教学用书的偏见,那么新华书店图书发行总量,包括中国出版总量,主要市场还是在农村。20年来的中国出版经济的发展和新华书店的发展无不得益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购买力的提高。虽然农村人均图书购买力的增长仍低于城市增长,但农村图书购买力的绝对值增长则高于城市增长。这是县级新华书店发展快于城市店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这个趋势随着农村小城镇发展进程的加快将更加明显。能否清晰地看到这一点,并在人们轻视农村图书发行这块“鸡肋”的时候,加快农村小城镇网点布局,加强网点基础设施的建设,加紧实施网点管理的体制转换等则是新华书店面对21世纪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21世纪随着中国农村从温饱到小康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农村的需求将十分巨大。这一进程是恩格尔系数急剧下降的过程,是农村对文化需求紧迫上升的过程;是农业化向工业化变迁的过程,是农业人口城镇化的过程。顺应这一历史进程不仅是新华书店的社会责任,更主要是把握发展的机遇。

小城镇:未来农村图书发行的最佳驻地

改革开放20年来,农村的率先改革创造了巨大的劳动生产力,分离出大量剩余的农业劳动人口。同时,由于大城市发展与扩张的需求,大量农民尤其是年轻的知识农民不断流向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这种中国农业人口大迁移虽然带有一定盲目性,但在中国前20年改革中的积极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它带动了城市和农村的共同发展。这一迁徒对图书发行业也是一种促进。它使原有分散的农村文化需求相对集中,形成了都市的农村文化需求。这种文化需求具有长期性,但也有局限性。中国都市发展依然离不开数以千万计的年轻的知识农民,但由于接纳成本过高,都市容纳量有限。而且,随着城市改革的深化,城市劳动力的释放自然产生对来自农村劳动力的排斥。

小城镇是大部分中国农村“农转非”的最佳归宿,因为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发展将进一步调动农村生产的积极性并使其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农村劳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出来。同时,随着国家资本向社会基础设施如交通、能源、水利等的转移,社会资本尤其是加工业资本因都市成本的急剧上升而会迅速向小城镇转移。因此,小城镇将是中国21世纪走向现代化的“燎原星火”。小城镇是未来农村发展的中心。小城镇是乡镇企业的聚集地,是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未来农村人口聚集和流动的中心,也必然是交通枢纽。所以,作为服务行业,小城镇是农村图书发行工作的最佳驻地。

对几点顾虑的解释

1.“图书市场不在农村而在城市”

这往往是对目前门市纯零售而言。把新华书店发行教学用书作为“计划经济”而划在农村发行工作之外是一种偏见。农村教学用书需求是一个现实最大、未来最有开发潜力的市场。农村青年求学、求知、求职的愿望所带动的读书需求远远高于城市。目前这种需求的实现主要受制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随着农村温饱问题的解决,农村文教用书增长的绝对数量将是巨大的。

农村门市零售量小,除经济收入低以外主要缘于小城镇的人口密集度还不大的现状。这个问题将随着小城镇的迅速扩大而得以逐步解决。这就是未来市场的潜力所在。

2.“农村市场投资大、见效慢”

众所周知,图书发行业是微利行业,尤其在农村图书市场还没有非常明显地形成时,投资农村市场效益不一定很明显也是事实。正因如此,国家要对新华书店长期以来予以政策扶持,并要求新华书店增加农村网点投资,加强农村网点建设。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图书发行业要在黄金地段获得直接的优惠,困难将越来越大。在这些地段,书业开发投资成本巨大,见效很慢。相比之下,目前在小城镇,即便中心地段,投资于新华书店不但易于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而且地价和造价要低得多。

小城镇文化设施总体缺乏。新华书店若以图书为中心围绕文化事业多元化发展,则不仅投资见效相对较快,而且对培育和占领未来的图书市场也都是极为有利的。

3.“管理困难”

在农村网点管理中往往有两个极端,一种是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弊端较多,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另一种是放权让利承包,进货、推销、资金使用全放开,致使教材打破区域、现金不入账、门市搞出租,赚了钱是个人的,债务、库存是企业的,破产后一走了之等等现象的发生。以上情况目前比较普遍,故业内都感到农村网点鞭长莫及,难以管理。

管理受制于体制、机制,管理同时也是一种企业文化。管理难是建立在现有体制、机制和企业文化之下的,一管则死,一放则乱。如若换一种思路,比如,经理和职工全部实行聘用制,个人利益与企业效益挂钩;干部则任用有连锁管理能力,能把网点人工成本、图书成本降到最低,使地域市场占有最大的人才,那么管理几个网点并产生效益,则不是一件难事。这样的实例已有不少。

四点建议

小城镇图书发行网点的建设,既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具体工程,又是一种目标性和规划性工程。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单一的企业行为,它是政府、企业和公众行为的结合,所以需要由全社会来关心和扶持。为了把这一设想落到实处,特建议:

1.稳定政策,落实资金,加强管理,专款专用

建议在“九五”期间及“九五”以后进一步稳定县及县以下新华书店增值税先交后返政策。明确文化系统所得税返还用于新华书店网点建设的资金总额应不低于新华书店上交部分。以此,建立以省为单位的“新华书店网点建设专项资金”,由省财政、省新闻出版局监督,由省新华书店建立“新华书店网点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经报批后统一调用。

根据各店实力,在保证年利润完成增长一定比例的前提下,经主管部门和财政税务审批同意,可在当年税前提取“新华书店网点建设费”,并实行专款专用,接受审计。

2.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建筑及使用管理

各基层店应对当地小城镇图书发行网点作出可行性发展规划,并报经地市、省店审批,审批内容包括土地征用、房屋设计、建筑造价、装修费用、功能分布、效益分析等。省、地市两级要加强基层网点建设的前期审定、资金调动、档案管理以及网点的使用效益分析,并严格将生产性投资与生活性投资分开,严禁以生产性投资为名行生活性投资之实。

3.实施连锁经营

新华书店小城镇图书发行网点原则上都应建成和改造成新华书店连锁店,不独立进货,图书由总部配供,逐步以现代化手段加快市场和货源信息沟通,就地聘用人员进行抵押合同管理,实行基本收入加销售提奖。实行资金损失和实物盘亏负全责,并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以维护新华书店企业形象并保护和规范新华书店特有功能。

连锁经营将教材和一般图书、文化音像制品等统一管理,分开核算,有利于多元经营互促共荣。

4.探索与其他经济成分联合经营

在一些尚无能力或无必要自建门市的小城镇下伸网点需要探索一条与其他经济成分联合经营图书零售点,如与供销社、学校、文化站、图书馆等,或与一些经营规范的个体图书经营者联合的道路。我们利用他们的物业和劳动,他们利用我们的货源、资金、信誉等,在严格的合同管理下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这样的联合有利于发挥主渠道的辐射作用和管理作用。虽然开始时新华书店可能利益不大,麻烦不少,但对于防止和削弱非法出版物和非法经营的扩张会有积极作用。可以肯定,这种联合对规范、培育健康有序的繁荣的图书市场是有积极意义的,对新华书店实现市场的扩张也是有利的。

农村图书发行是个老话题,新华书店曾经有过“背篓精神”、“扁担精神”的辉煌。面对21世纪的到来,农村图书发行又是个新课题。它不仅涉及单纯的社会效益,而且还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体系。所以,要把新华书店的社会责任与经济规律、科学管理结合起来,农村图书发行才有勃勃生机。为此,加强小城镇图书发行网点建设是农村图书发行的基础,也是一个突破口。

标签:;  ;  ;  

“草原大火”对小城镇图书配送网络建设的展望_小城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