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社保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保论文,对策研究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信息化环境下社保审计面临的问题
(一)社保审计的环境发生变化,审计风险增大
1.在计算机审计模式下,信息资料是以磁盘、磁带、光盘等为载体记录,会计和业务信息变得更加隐蔽和复杂,审计的主要资料来源于被审计单位的原始数据库。如果被审计单位由于各种原因不提供或拖延提供电子数据以及相关的数据字典等技术文档,会使审计工作陷入被动,而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主要依赖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质量,换言之,如果没有准确、完整、及时的数据信息,审计工作将面临极大的风险。
2.在信息化环境下,审计人员不再需要从报表开始确定审计重点,而是运用计算机对被审计单位的原始电子数据进行采集、分析、筛选、整理和转换汇总出来的,是一种间接数据。同时这些数据相对纸质资料而言容易消失和改动,目前绝大多数商品化的财务软件都设有反向操作功能,它可以进行“反审核”,被审计单位可以人为篡改数据而不留痕迹,取证失实和不确定性更大,加之审计取证记录核实困难、复核工作量巨大,增加了审计风险。
3.由于计算机硬件设备存在差异,可能会使社保联网审计系统运行过慢或者不能运行,审计人员可能因此减少审计项目,导致审计效率低下。另外,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功能设计上没有很好地考虑审计需要,没有为计算机审计留下足够的审计线索、保留足够的操作日志和经济业务的详细记录,而仅保留了更新后的当前余额等,这给审计带来了风险。
4.会计软件在不断升级,而审计软件却跟不上形势,实用性不强,数据分析功能较差,有的软件无法与被审计单位数据连接,运行容易出差错。加之国内审计软件采取的相应升级措施相对滞后,使用效果不够理想,影响了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导致社保审计活动的检查风险增加。
(二)社保信息系统不健全
一是目前社保信息系统尚不完善,缺乏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统一的技术平台,各环节比较孤立,不同区域由于执行的社保实施细则各不相同,存在较大差异,缺乏系统性。二是社会保障涉及劳动保障行政管理、财政、税务、社保经办机构等多个部门,各部门对社保政策的理解、管理手段、人员素质存在差异,极易造成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共享和信息不沟通,不能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在业务管理上的优势,致使参保、审核、财务和监管之间关联度较低。三是由于社保信息系统设计缺陷导致主表与附表之间没有关联,附表中的信息在主表中没有反映,致使主表信息失真。这是因为社保信息系统和外部软件系统是委托外单位开发,不同开发商的设计不同导致社保外部软件系统不一致,因此在进行审计时采集转换存在误差,影响审计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四是社保管理单位、网络公司和定点机构信息系统各自为政,水平参差不齐,造成数据传输不及时、不完整、不规范。
(三)审计人员无法满足审计工作需要
在进行计算机社保审计时,审计人员不但要熟悉社保知识和有关政策法规,还需要对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处理系统有充分的了解,并且要了解电子数据如何影响内部控制和审计程序,这对社保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目前不少基层审计人员仍习惯于传统审计,不能适应计算机审计的需要。另外,由于审计对象和内容的改变,审计人员需要对软件开发商在设计时嵌入到程序中的内部控制软件方面的内容进行测试,而这些对审计人员而言是一件难度极大的任务。
(四)缺乏专门针对社保审计领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技术规范
由于在社保资金审计领域中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还处于初始阶段,目前尚未有专门针对社保审计领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技术规范出台。另外,社保资金审计软件存在差异,相应技术规范、操作流程、分析模型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审计人员无法根据相对统一的标准进行审计活动,造成了不同地区不同人员使用的方式方法以及技术等各不相同,审计效果不能得到保证。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树立民本审计理念,建立绩效审计目标
民本审计要求审计机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国家利益与群众利益高度统一的责任感,推进社保审计目标的转变,在搞好基金财务收支审计监督的基础上,在审计内容上努力向管理和效益方面延伸,逐步探索基金管理效益审计的路子,树立绩效审计目标。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目标是要规范社保基金运行秩序、提高社保基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揭露社保制度的缺陷、检查社保政策的效应、从管理制度上发现和揭露问题、向政府有关决策部门提出可行性建议,监督社保部门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及财政部门对社保基金预算补助是否按照有关政策、法规制度执行。开展社保资金绩效审计是国家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创新方法,拓宽社保审计内容
1.审计机关应积极探索现行社保审计体制下审计方法的创新,改进审计方式,提高审计成效。社保基金的运行包括多个环节,每一环节又牵涉到多方利益主体,不可能对每一个具体环节都进行细致深入的审计,应重点关注社保基金管理过程中最重要、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从审计数据上寻找突破口,探索推进联网审计,切实解决现代社保审计的瓶颈问题。在具体实施中应将传统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相结合,核实社保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及时发现审计线索,突出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成果和审计效率;将经办机构审计和延伸审计相结合;将报表审计与专项审计相结合,使审计机关形成合力,保证社保资金审计得以顺利进行。
2.社保审计应改变单一的审计模式,进一步与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相结合以发挥更大的效用。在社保审计中应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审查社保基金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包括:基金预算编制是否坚持政策性、全面性、真实性、合理性的原则;经批准的社保基金预算是否被严格执行,有无超出预算的问题;预算的调整是否按照法定的程序报经批准,年度预算和决算是否报经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审批。二是审查社保基金的筹集。如:社保经办机构基金征收范围、基金征收比例、征集手段等。三是审查社保基金的使用。社保基金应按社保的筹资范围、国家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支出。其审计内容和重点为: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及社保经办机构是否依法及时、足额支付社保基金,有无拖欠、截留和任意扩大或缩小开支范围;社保基金支出是否按规定编制预算、计划,是否做到专款专用、合理合法;社保基金支付是否严格遵循统筹范围内支付原则、专款专用原则、统一性原则、适度性原则等。四是审查社保基金的管理,如社保基金经办机构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社保基金是否安全、完整,其保值增值是否合法、合规;结余基金收益状况,是否合理安排存期以追求收益最大化等。
3.审计手段和运行机制必须更新。审计手段的更新就是要适应信息化的需要,构建社保资金审计综合信息平台,与社保、财政等部门构建实施互通的审计平台。社保审计运行机制也必须建立在计算机审计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与相关部门协同合作的联运机制。
(三)逐步完善社保监管政策体制
为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现代审计技术的变迁,充分发挥社保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必须统筹规划、积极探索、逐步完善现行监管政策体制。首先,应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保基金监管法律体制。现行社保基金监管立法的滞后直接影响社保基金的透明化程度,也直接影响到社保基金的充实壮大,国家应尽快出台有关社保基金审计的法律及配套法规制度,提高违规成本。其次,建立一系列与新情况相适应的审计准则及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计算机审计业务的发展,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再次,要加强社会监督,维护社会保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使审计信息公开化,接受公众的监督,有效起到问责的作用。
(四)全面提高社保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要发挥社保审计作用,高素质的审计人员是关键。因为无论审计环境如何变化,社保审计工作程序制定得周密与否,最后都需要审计人员来操作落实,因此,应强化基层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建立经常性培训制度,使其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及时了解社会保障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和发展方向,关注国外在监督社会保障问题上的成功做法,拓宽视野,综合了解各项与工作相关的知识,不断提升理论水平,把学与用统一起来,通过实践,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
标签:社保基金论文; 审计软件论文; 综合日志审计平台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社会保险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