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纪念“共产党宣言”150周年的“两个必然”理论的再思考_共产党宣言论文

关于纪念“共产党宣言”150周年的“两个必然”理论的再思考_共产党宣言论文

对“两个必然”理论的再思考——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产党宣言论文,周年论文,两个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第一章最后一句话中写道:“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一个半世纪以来,震撼全世界,给了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以极大鼓舞,经过逻辑概括的著名的政治命题:“两个必然”理论。150年来,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个必然”理论所揭示的真理经受了极其严峻的考验。今天“两个必然”理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课题,它给人们展示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前景,还行不行?“灵不灵”?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回答的问题。我们有必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从历史的视角,去审视、去思考、去接受这一空前的挑战。任何对旧制度的道德义愤和对新社会的善良向往,都不会改变严酷的现实,我们的理想、信仰和追求的实现,只能靠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实践的检验。

1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宣言》是无产阶级政党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宣言》阐述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和战略策略原则的学说。在这样一个严密的科学体系和丰富的内容中,“资产阶级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是其核心部分。

“两个必然”理论是决定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个时代发展方向的历史主题。马、恩的历史功绩就在于运用唯物辩证法、历史比较法、经济分析法,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石,深入研究社会基本矛盾、不同社会的阶级矛盾,提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在全面总结19世纪30-40年代工人运动经验的基础上,发现了从资本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找到了实现这一社会转变的道路、途径和力量。由此,“两个必然”才具备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扎实的实践基础,而不致成为天真幼稚的空想和僵化呆板的教条。

我们必须肯定“两个必然”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必须看到,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结论,在本世纪上半世纪一再为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所证明,并且在占世界三分之一人口、四分之一面积的广大范围内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马、恩在阐述“两个必然”学说时,在论证这个学说的合理性时,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遗痕。例如:马、恩认为1847年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力有了巨大进步,已经到了必须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时候了。他们在《宣言》第一章中写道:“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257页)事实上,1847年欧洲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经济状况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远没有达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容纳不了的程度,社会主义全面代替资本主义的时刻也没有到来。由于《宣言》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成熟程度估计过高,从而导致对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估计偏低。对于这样的问题,马、恩显示了博大的胸怀和科学的态度,他们只要意识到失误的存在,就能及时加以修正。恩格斯晚年在《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中的导言中,对过去著作中的论断,针对性极强地指出:“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经济发展的状况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597页)显然,马、恩这种尊重历史、认真求实的精神和学风,使“两个必然”的理论建立在更加坚实的基础之上,使这个学说更加成熟,不给攻击马克思主义“过时、僵化”的人以任何借口。

又如:马、恩在《宣言》中阐述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必然性和斗争形式时,仅仅指出了一种革命的道路,即暴力革命。《宣言》的第一章指出:“在叙述无产阶级发展的一般的阶段的时候,我们循序探讨了现存社会内部或多或少隐蔽着的国内战争,直到这个战争转变为公开的革命,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263页)1847年前后,欧洲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处于上升阶段,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异常残酷,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在这种情况下,暴力革命作为惟一可选的途径,不乏其科学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东剧变,冷战时期两极对抗的消失,世界进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历史时期,那么,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不是还只有暴力革命一种可选的道路呢?这种不同时代的社会历史条件造成的理论与现实的差距,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既要符合现实而又体现“两个必然”基本精神的必须回答的新课题。

研究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其实就是要弄清“两个必然”及其相关理论的真正历史坐标,并对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进行科学的定位。

第一,从历史的时限看,《宣言》所阐述的许多原理,包括“两个必然”的学说,“只包括到1847年为止。”马、恩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甚至说,根据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宣言》发表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起步阶段,1848年革命即将到来但还没有爆发,23年以后才爆发了巴黎公社革命,因此,无产阶级革命、尤其是巴黎公社无产阶级专政的原则、形式、结构、职能等具体实践经验,不能不影响马、恩对“两个必然”系统的研究和发展,而1847年的历史条件不可否认也限制了《宣言》的成熟程度。但马、恩认为《宣言》只是一个历史文件,他们从尊重文件的史学价值出发,没有权利,也不想事后加以修改。随着国际共运的发展和各国革命斗争经验的积累,实践中遇到越来越多的新问题需要回答,需要用新的科学理论去指导革命运动。为此,马、恩在后来的岁月中,总结革命斗争经验,站在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对这些原理研究的高度上,通过《宣言》再版的7篇序言和《法兰西阶级斗争》、《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资本论》等一系列著作,不断地补充、丰富和完善《宣言》中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思想,使“两个必然”学说真正成为经得起推敲和检验的真理。

第二,从历史的作用看,《宣言》最初的历史作用仅仅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创作的党纲。马、恩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两次强调,《宣言》是“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年11月在伦敦代表大会上委托马、恩起草的一个准备公布的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既然《宣言》写作的初衷是一部党的纲领,而不是在建构一个完善、系统、详实的涉及并概括当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所能遇到的全部实际问题。更不能把在此之后,时空条件都发生了变化而出现的新问题,再回到《宣言》中去寻找现成答案。否则,便求全责备,贬低《宣言》的历史地位。

第三,从历史的任务看,马、恩在《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指出:“《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完成这样的历史任务,即论述“两个必然”的科学性,必然具备雄厚、严谨的理论基础。然而,在《宣言》发表的时候,构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两大基石还没有最后形成。毫无疑问,《宣言》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但形成完善的历史科学,则是在马、恩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及其规律之后。对于这一点,马克思在1858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给予了明确的肯定。剩余价值学说是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完成的。马、恩多次强调,只有在《资本论》中,社会主义在这里才第一次得到科学的论述,科学社会主义从此开始,并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可见,《宣言》中的“两个必然”仅仅是作为党纲向旧世界宣战的第一声号角,至于“两个必然”的更周密、更科学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则是在《宣言》发表后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最后完成的。

第四,从历史原则看,马、恩认为,对《宣言》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必须“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个原则的含义不言自明,其一,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科学,允许补充、修改、完善。其二,原理的运用要同本国国情和革命实践相结合,不能僵化、教条地对待。其三,对《宣言》的研究,要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历史比较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每一个理论成果只能完成特定时期的特定历史任务,包治百病的“理论大会”只能是天真的幻想,我们的重点还是要放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上。

2

《宣言》发表已经150年,当今的世界、尤其是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许多新变化,特别是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使这些国家的经济获得了一个迅速发展的相对繁荣时期。社会主义国家在苏东剧变后数量减少,社会主义事业处于国际共运有史以来的低谷时期。如何看待这些变化?“两个必然”的学说还管不管用?我们必须给予回答。

第一,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众所周知,从50年代开始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为发达国家创造了更多的物质财富。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的呢?其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强有力地影响着生产力的诸要素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物质生活和经济结构,使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新特点、新趋势。其二是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变革。尤其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私人垄断的局限性,适应了现代科技和社会化大生产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成为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其三是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为西方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源。

资本主义发生的一系列新变化及相对稳定的发展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各种固有矛盾,也没有改变其必然灭亡的命运。其一,新技术的采用产生了巨大生产力,但却引发了结构性失业的增加,市场日益缩小,生产过剩更加严重,经济运行依然不能摆脱周期律的支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更加激化。其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是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否定,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十分有限。这种调整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会消除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相反,战后西方垄断资本的财产增长更快,更集中在少数大财团手中,这些财团对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权的控制更全面、更有效。其三,西方国家实行“高工资、高福利、高消费”的政策,没有改变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工人收入和消费水平虽有提高,但同资产者财富的增值相比差距惊人,剥削程度的提高和贫富悬殊的扩大是无法掩盖的。这一切不会克服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更不会改变严重的阶级对抗,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是不可抗拒的。

第二,低潮中的社会主义不会改变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趋势。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改变政权性质,无产阶级丧失统治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发生替换,其原因十分复杂。当代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道路、体制、本质和制度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在认识上是相同的,即苏东剧变不是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落后、腐朽和失败,而是这个制度的实现形式、运行机制、选择道路、指导方针上的失误造成的。

社会主义为什么必然胜利?其实道理十分简单,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劳动人民同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等,这一切可以解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更广泛的道路。

对于当前社会主义陷入低谷的状况,不必大惊小怪。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直线上升的,长期性、曲折性、复杂性是任何事物发展共同具有的性质,社会主义运动也是这样。其一,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还会保持着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相对优势。因为资本主义势力仍占据主要阵地,其政治、经济体制的运作机制相当成熟,资产阶级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其二,现存社会主义国家历史比较短,基础落后,各种社会体制不完善、不成熟,在经济、文化、科技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只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才能最后战胜资本主义。其三,无产阶级政党的失误,使社会主义处于不利的地位。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失误,社会主义初期建立的经济政治体制日益暴露出严重弊端,影响了经济、政治、文化的健康发展,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消极影响,被国内外敌对势力所利用,甚至导致苏东社会主义制度的瓦解。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受到历史和现实、民族和国际、物质和精神、传统和现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还不具备革命的形势,革命的道路是艰难的、曲折的。我们这种宏观的原则的分析,目的只有一个:把握“两个必然”理论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标签:;  ;  ;  ;  ;  ;  ;  ;  ;  ;  ;  

关于纪念“共产党宣言”150周年的“两个必然”理论的再思考_共产党宣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