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对预防结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对比研究论文_段景芝

长沙市第四医院普外科 湖南长沙 410006

【摘 要】目的:通过对比传统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对预防结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旨在选择一种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4例。分别采用传统护理与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P<0.05),观察组患者PLT及FIB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T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5%(P<0.05)。结论:与传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针对性护理对结直肠癌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更加显著,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传统护理;针对性护理;预防

引言

由于结直肠癌患者需要一定时期的卧床休息,会使得下肢静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血液流动不通畅,从而导致血栓的产生,该病是结直肠癌术后较为隐匿的一种并发症[1]。下肢深静脉血栓很容易导致心肺以及大脑等处出现栓塞现象,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需要较长一段时间进行卧床休息,使得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变化趋势[2]。本研究主要通过对比分析传统护理与针对性护理在预防结直肠癌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从而选择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4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7:17;年龄37~69岁,平均(52.29±10.21)岁;疾病分类:左半结肠癌、右半结肠癌、直肠癌例数分别为15例、19例以及10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8:16;年龄38~68岁,平均(52.45±10.38)岁;疾病分类:左半结肠癌、右半结肠癌、直肠癌例数分别为14例、19例以及11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1)药物方面。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加以预防,且告知患者正确的药物使用方法,并注意对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各种不良反应进行仔细观察。(2)日常生活方面。为患者积极的打造一个舒适、安逸的治疗氛围,且强化对患者给予必要的指导。(3)观察病情。护理工作人员应注意对患者病情进行定期观察,若发生不良反应,则应及时向临床医师报告。

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预防,具体方法如下:(1)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地讲述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产生的具体原因与可能产生的后果等,应该引起高度地重视,让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2)一般护理。让患者多饮水,多进食清淡、易于消化的饮食,以有效规避油腻以及脂肪高的食物,确保大便的畅通性;患者应注意禁止吸烟、饮酒等刺激血管的物质。(3)体位干预。强化下肢适当活动,以对受压侧肢体的血液循环状况加以改善,有效缓解下肢静脉的压力水平,促进静脉回流。促使下肢活动频率增大,抬高卧床患者双下肢,且高于心脏平面约25cm,在重力的作用之下,加快静脉回流速度。每天开展相关的肢体活动,如踝泵运动与腓肠肌挤压运动等。(4)穿弹力袜。对于一些年龄较大、卧床时间较长、恢复速度慢,且不愿开展主动活动的患者而言,可选取穿小腿粗细适合尺寸的弹力袜,白天穿晚上脱。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适度将患者穿袜时间进行延长,这样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主要包括:观察患者一个月,统计2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判定方法: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双下肢周径,测量范围为患者膝关节向上及向下各10cm及踝关节向上10cm。(2)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3]。(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及“n(%)”的形式加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

率为[0%(0/44)],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4.5%(2/44)],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2.2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水平对比 观察组患者PLT及FIB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T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5%(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结直肠癌术后一种危险并且发病隐匿的疾病,由于深静脉血栓很容易导致脱落现象的产生,导致肺、心脏与大脑发生栓塞反应,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损伤与隐患。所以说,临床上应该注意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给予高度地重视,尤其是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给予高度地重视与关注。对此,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4]。相关文献资料报道称: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包括如下3个方面的影响因素[5]:(1)肿瘤手术出血较多导致血流量显著下降,患者的血液黏稠度显著提高;(2)结直肠癌手术切口大,腹部风险张力高,患者会出现疼痛症状,肢体活动度明显变小,需要长时间进行卧床休息,导致静脉血流驱动水平显著下降,血液回流变慢,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显著升高;(3)长时间卧床后,肌力水平随之而下降,对血管的支撑水平下降,血管受到一定程度地压迫,导致回流不畅。同时,肥胖、高龄、吸烟、糖尿病等也是造成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原因,在结直肠癌术后护理过程中,给予针对性地干预能够起到显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0/44)],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4.5%(2/44)],观察组患者PLT及FIB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T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5%(P<0.05),上述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相符[6-7]。

综上所述,与传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针对性护理对预防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更加显著,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毕春娟,张巧红,醋爱英,杨欣萍,李春红.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6,23(04):30-33.

[2]孔炜,胡敏.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6,14(01):16-18.

[3]周静,王琼,苏瑜,贾仙群.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02):10-12.

[4]孙爱静.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J].中外医疗,2015,34(03):138-139+141.

[5]蒋莹莹,覃梦萍,麻新灵.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6(05):790-792.

[6]龚桂芳,胡翠月,何小倩,帅文君.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J].广东医学,2012,33(11):1688-1690.

[7]孙雪枫.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护理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3):153-154.

论文作者:段景芝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传统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对预防结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对比研究论文_段景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