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论文_陈龙翊

术后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论文_陈龙翊

遵义医学院 536000

摘要:目的 总结术后炎性肠梗阻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合理保守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附子汤灌肠和新斯的明足三里注射治疗,平均治愈时间为7-8d。结论 术后炎性肠梗阻多发生于术后6-12天,经有效的保守治疗多数可以治愈,运用大黄附子汤灌肠和新斯的明足三里注射治疗可明显改善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消化系统功能恢复,效果较好。

关键词:术后炎性肠梗阻;大黄附子汤;新斯的明;足三里

术后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多发生在腹部手术后的2周左右,但大多数人往往注重的是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而对于早期炎性肠梗阻认识较浅。由于腹部手术的创伤、长时间暴露肠管以及腹腔内炎性反应等原因致使肠壁水肿和渗出,从而导致炎性肠梗阻的发生。为了缓解梗阻,进行手术治疗很难起到作用,而且很容易出现肠管的二次损伤,并发肠瘘或加重梗阻。因此,进行保守治疗多数可奏效[1]。笔者采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附子汤灌肠和新斯的明足三里注射治疗,效果较好。现分析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的诊治情况。

1 病例资料与方法

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4~70岁。30例均有腹部手术史,包括阑尾切除术10例,胆囊切除术8例,腹部外伤消化道破裂修补术后5例,胃十二指肠炎穿孔修补术后5例,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切除术后2例。

临床诊断:近2周内有明确腹部手术史;症状有典型肠梗阻表现,包括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腹部坚韧感,叩诊实音,肠鸣音减弱,无绞窄性肠梗阻体征;主要辅助检查为腹部立位X线,多提示肠管积液积气,可见多个气液平面。

治疗方法:常规禁饮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肠外营养支持、生长抑素,部分病人给予抗感染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大黄附子汤(组方:附子9g(先煎),生大黄9g(后下),细辛3g;每剂加水400ml煎至200ml,去渣备用)300ml,日2次保留灌肠(保留时间不低于30min)(保留时间不低于30min)治疗。同时用新斯的明1mg注射足三里。

治愈标准[2]:腹痛、腹胀症状缓解,肠鸣音恢复,肛门有排气、排便,并逐渐恢复正常,查体见肠梗阻症状消失,停止胃肠减压及生长抑素后再无恶心、呕吐症状,进食后症状无反复,立位腹平片见气液平面消失,腹部CT见肠管水肿消失。

2 结果

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方法,经过积极治疗后,症状基本得到控制,平均治疗7-8d后,均治愈出院,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严重用药不良反应发生,随访观察未见复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讨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在我国首先由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黎介寿[3]院士提出,其特点是肠壁水肿、伴有炎性渗出及肠袢间相互粘着致使肠蠕动功能障碍,肠腔有机械性不畅。术后炎性肠梗阻多发生于术后2周以内,术后多有一段肠功能恢复期,较少出现高热,患者腹痛不剧烈,一般伴有腹胀,停止排便排气,肠鸣音较弱,亦可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呕吐物多为消化道分泌物或食物残渣,查体时没有肠型及蠕动波,大部分没有触及到明显的肠袢或包块,腹部X线、CT检查存在多个气液平面,肠管积气,没有孤立的巨大的肠袢。应尽可能采用保守治疗方式,不建议轻易选择手术治疗。因此时肠管炎性水肿明显,肠壁营养和动力差。对于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一般并无困难,但应注意与粘连性肠梗阻鉴别,以免误诊导致治疗错误,延误手术时机,引起肠坏死,加重肠梗阻病情。

临床关于术后炎性肠梗阻多采用非手术治疗,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肠外营养、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等方法治疗,多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笔者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肠外营养支持较好,能抑制肠壁水肿和渗出,补充禁食状态下患者的机体能量需要,注意晶胶配合,可维持胶体渗透压,降低肠道水肿,尽早恢复肠道功能。使用生长抑素能有效抑制胃肠道激素的释放和消化液的分泌,使肠内压和腹腔压力降低,加强肠道血液供应,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预防性的使用抑酸药物保护胃黏膜。

大黄附子汤源自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其由大黄、附子、细辛组方,有效成分包括大黄素、乌头碱以及细辛醚等。大黄性味苦寒,味重浊,直降下行,入胃、大肠、肝、脾经,走而不守。具有泻热毒、破积滞、行淤血的功效;附子、细辛性温热,散寒止痛,温运脾胃。三药共伍具有辛开苦降,清热解毒,化瘀散结之功,可泻下热结,荡涤积滞,通畅腑气。中医认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由腹部手术创伤所致血滞血瘀,腑气不通,进而导致气滞湿阻,肠腑痞结,湿阻化热,肠道气机不畅,传化失司。大黄附子汤能增强肠动力,改善胃肠功能。王婧等[4]研究发现,大黄可影响胃肠激素,增加胃肠道动力,从而缓解患者腹胀及腹痛。

新斯的明为胆碱酯酶抑制剂,能够能加胃肠收缩,足三里[5]属足阳明胃经,具有调理脾胃之功,术后肠道气血淤滞,肠腑功能失调。采用针刺及局部药物注射的方法,能够起到刺激胃肠蠕动,缓解肠痉挛,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新斯的明足三里注射发挥了药物与穴位治疗的协同作用,增强并延续了穴位的功效,足三里注射新斯的明增加了对穴位的刺激,也促进了胃肠平滑肌的兴奋性,促进肛门排气、排便及胃肠道功能恢复。两者的结合,使疗程缩短,效果显著。

因此,术后出现肠道功能减低,粘膜水肿,出现梗阻现象,在排除绞窄性肠梗阻的前提下最好采用保守治疗,在常规治疗[6]的基础上运用大黄附子汤灌肠联合新斯的明足三里注射可明显缓解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的症状,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肠蠕动的恢复征象,若有恢复征象应适当减少生长抑素及其他药物用量,肠道功能基本恢复3-4天可拔除胃肠减压管,给予流质饮食,使用肠内营养,刺激胃肠道功能恢复。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变化[7],一旦出现肠坏死征象,要及时中转手术治疗。通过以上治疗措施,所有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严重用药不良反应发生,随访观察未见复发。因此采用非手术疗法,配合大黄附子汤灌肠和新斯的明足三里注射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是安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Stannard JP,Harris HW,Volgas DA,et al.Functional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femoral head fractures associated with hip dislocations[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0,8(377):44-56.

[2]张春.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24例.浙江中医杂志,2011,46(5):360.

[3]黎介寿.认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7):387-388.

[4]王婧,阴赪宏,张淑文,等.大黄类药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12:352-354.

[5]金香兰,尹岭,姚斌,等.针刺足三里穴中枢作用机制的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3):184-186.

[6]朱维铭,李宁,黎介寿,等.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4):219-220.

[7]高玲一,陈建红.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3例的护理.中国基层医药,2010,17(4):588.

论文作者:陈龙翊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0

标签:;  ;  ;  ;  ;  ;  ;  ;  

术后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论文_陈龙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