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产业集群的创新机制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集群论文,机制论文,物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激烈竞争的全球化时代,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国家和区域的竞争力,区域层面的创新开始备受关注。近年来,物流产业集群作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逐渐兴起,在区域物流系统中发挥着整合物流需求、集约物流资源、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作用。创新能力作为企业甚至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在物流产业集群这种社会经济网络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创新成为促进物流产业集群成长的重要机制。
一、物流产业集群的创新载体:创新网络
伴随着创新范式由线性过程演进为复杂的非线性过程,企业间的竞争方式由单个企业间的竞争演进为企业网络间的竞争,物流产业集群内创新活动呈现出明显的网络化特征,进而形成区域创新网络。区域创新网络的存在有利于物流企业创新资源的整合和物流企业创新成果的共享,从而有效地激发物流企业的创新活力,提高物流企业创新活动的效率。因此,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既是物流产业集群内物流企业间互动的创新活动所形成的结果,也是集群内企业实现创新的重要载体。
1.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内涵界定
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是指物流产业集群内物流企业,协同物流需求方、政府或其他机构等集群行为主体,以竞争合作和信任关系等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为基础形成的推动创新产生、传播、溢出和扩散的相对稳定系统。其内涵如下:
首先,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由结点、关系链与流动要素三大构件组成(见图1)。(1)结点是指创新网络中存在的各种行为主体,包括物流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科研机构、地方政府以及用户群等,正是结点间的交互作用促进了物流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2)关系链是指结点之间正式与非正式关系的集合,这些关系的基础可以是正式的契约和投入产出联系,也可以是非正式的交流与沟通以及相互间信任等。关系链是结点之间发生交互作用的重要表现方式,也正是通过关系链将结点联系起来,从而形成物流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3)结点间的流动要素主要包括资金、信息等,这些流动的要素是关系链形成的重要载体,也是完成协同创新所必需的投入。
图1 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构成
注:○代表结点,←→代表以企业为核心的关系链,△代表网络中活动的要素,□代表用户群
其次,现代物流企业是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的主体。物流企业是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中最重要,也是数量最多的经济活动主体,基于竞争的压力和市场需求的拉动,物流企业具有充足动力进行创新活动。尽管研发机构也能够促进创新,但创新是“新思想”和“实现市场价值”的结合,这不是在企业外的研究机构中所能发生的[1]。
再次,现代物流业属于第三产业,与一般工业相比,创新的内容具有独特性。Daniel J.Flint,Everth Larsson,Britta Gammelgaard,John T.Mentzer(2005)指出,创新不仅仅源于工程、尖端科学或制造领域;“创新是能够被某个个体或其他单位所察觉的一种新的理念、一种新的实践、一种新的目标”[2]。 物流产业集群创新既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非技术创新,主要涵盖物流服务功能创新、物流服务过程创新和物流服务技术创新三个方面。
2.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特征剖析
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可以在具有特定关系链的集群成员之间建立信息交流渠道,而且这种集群成员之间的控制更趋向于市场化,因此比一般网络形式控制成本更低,持续时间也较正式战略联盟更长久。具体而言,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呈现出如下特征:
(1)根植性与本地化特征。在物流产业集群中, 物流企业等行为主体与当地社会、文化历史相互融合,形成共同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企业之间就容易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产业文化,从而加快了新思想、新观念和新信息的扩散速度,这就是植根性。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根植性有利于集群成员关系的稳固和控制成本的下降,物流企业在本地扎根和结网所形成的地方聚集可以使物流企业构筑起交流与合作的系统,从而增强技术创新的能力和竞争力。
(2)互惠互生特征。在生物群落中,互惠共生是指两物种相互有利的共居关系,彼此之间有直接营养物质的交流,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双方获利[3],在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中的互惠共生是指创新活动的参与主体能够独立生存,但是创新主体之间能够以创新网络为载体实现创新活动的紧密结合,通过创新资源共享与互补等多种途径为双方(或多方)创新主体创新经济利益,强化双方(或多方)创新主体的竞争力。
(3)创新资源互补性特性。人才、 资金和技术等创新资源不足是制约物流企业创新的一个关键因素,物流产业集群中的物流企业通过结网形成创新网络,可以基于功能互补性从多种渠道、以较低的成本获取互补性创新资源;此外,创新网络的形成有利于专业化资源的集聚,呈现出资源易得性特征。
(4)分散创新风险与低创新成本特征。 在物流企业个体创新演进为网络化创新的过程中,个体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带入网络环境下,由网络承担了创新的组织功能,通过企业间分工协作,减少了创新的不确定性,降低了企业参与创新过程的风险[4]。此外,由于专业化分工、资源共享等集群优势的存在,与空间分散的物流企业相比,物流产业集群内的物流企业创新活动成本也相对较低。
二、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发展动因
物流产业创新网络的发展并不是偶然的、随机的,而是具有其内在规律和形成机理的,本文将从集群创新环境的孕育、持续竞争的压力、市场需求的拉力和创新积累的推动等四个研究视角剖析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发展动因。
1.创新环境的孕育
马歇尔在研究工业聚集时就曾揭示了区域创新空气的重要性:“行业的秘密不再是秘密……。如果一个人有了一种新思想就会被别人所采纳,并与别人的意见结合起来,又成为更新思想的源泉。[5]”马歇尔所说的“空气”就是创新环境,正是这种创新环境有力地促进了物流产业集群创新活动的产生。物流企业的隐性知识根植于员工的心智,Lundvall(1992)假设知识隐性水平与空间距离的重要性正相关[6]。因此,物流产业集群内的企业空间集聚有利于隐性知识的迅速传播,进而形成区域性隐性知识。这种隐性知识具有明显的根植性和本地化特征,集群外的企业不易模仿,成为集群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成因。区域性隐性知识与企业家精神、制度环境相结合形成了物流产业集群的创新文化,进而有效地激励集群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
2.持续竞争的压力
波特在《竞争优势》中指出:“竞争对手的确会带来威胁,然而许多行业中合适的竞争对手能够加强而不是削弱企业的竞争地位。好的竞争对手能够有助于企业增加持久的竞争优势以及改善所处产业的结构。[7]”一般认为, 面对面的竞争比信息不对称情形下的竞争更为激烈,激励效果也更好[8]。物流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具有空间接近性,信息传递不但迅速而且失真小,与空间分散的物流企业相比,集群内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为了生存企业只有通过创新获取竞争优势,否则只有遭到淘汰。此外,集群内的竞争效应促使企业进行模仿创新或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从而达到集群的整体创新[9],使物流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与非集群企业相比,具有了更强的竞争优势,更容易进入现代物流业的前沿地带。
3.市场需求的拉力
市场需求是企业创新的原动力,既是创新活动的起点,也是创新活动价值得以实现的最终场所。因此,物流企业的创新应该以市场需求为起点,从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寻求新的市场机会和创新灵感。波特从技术创新维度探讨了集群经济的竞争优势,并指出集群中的企业拥有认识创新机会的良好“窗口”,有助于企业抓住市场机会并采取创新行动。物流产业集群内的物流企业面对巨大的客户群,会给企业预告一个清楚的客户需求图像,挑剔型的客户会给企业带来压力和动力,迫使企业不断创新。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以及物流企业之间的频繁互动,例如,正式的业务交流或是非正式的聊天,都有利于物流企业更加准确地把握客户需求的变化,及时捕捉创新的灵感。
4.创新积累的推动
创新是个累进的过程,在今天技术领先的企业,在未来拥有技术优势的可能性更高[4]。由于技术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性特征, 每一个新的技术创新都是在前期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因而积累了许多创新经验的地区拥有更多的储备信息和技术,从而有利于下一轮创新,而这一点更加保证了集群联结的持久性,因为具有途径依赖的技术积累过程会吸引更多的成员进入集群,并使该区域日益成为某一产业的中心[10]。在物流产业集群中,不管每一次物流企业的创新成功与否,都会形成宝贵的创新积累,这种积累以隐性知识的方式存在,逐渐形成并优化物流产业集群内部的技术平台,为集群内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供有利条件,这充分体现了创新积累对于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
三、基于创新网络的物流产业集群创新机制
1.物流产业集群特征与地方化知识积累机制的契合
“企业是一个知识的集合体,企业的知识存量决定了企业配置资源等创新活动的能力,从而最终在企业产出及市场力量中体现出竞争优势……知识,也只有知识,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11]。由此可见,知识是企业创新活动的基础和源泉。里尚尼指出,集群内存在两类知识,一类是编码化知识,一类是隐含经验类知识[12]。第一类知识可通过书本、媒体、网络等手段获得,基于这类知识的技术创新活动对区位选择的要求并不严格;占据整个集群知识的绝大部分且对创新极为重要的是第二类知识,它们通常隐藏在专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脑中,个人属性极强[13]。因此,对物流企业的创新活动而言,除了编码化知识在发生作用外,更多的是隐性知识在发生作用。物流产业集群的诸多特征都有利于地方化知识的积累,具体如下:
(1)物流产业集群分工专业化的特征有利于地方化知识积累
分工专业化是物流产业集群的重要特征之一。假设:(1)有A、B、C、D 四家物流企业;(2)空间分散布局时,四家物流企业均从事运输、仓储、库存管理、 流通加工四种物流业务;(3)进入物流产业集群并经过进一步专业化分工后,从事运输、从事仓储、从事库存管理、从事流通加工。可以证明,物流产业集群内部分工专业化的深入,能够促进个体和社会知识总量的积累。
首先,物流产业集群中A、B、C、D四家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协作,可以降低每个物流企业所需要学习的技能数量,避免企业资源的分散和企业间的重复学习,使物流企业的实践经验创造出显著的熟能生巧的动态效果,在短时间内积累非专业化时要花很长时间才能积累的经验。知识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性,也就是知识可以低成本地复制、传播,可以无限次地使用,每一次不但不会损耗知识的价值,反而有可能在使用中领悟出该知识的改进方法或者新的知识,从而增加知识的价值。因此,专业化分工使得每个物流企业更加专心地从事某一领域的知识学习,并不断重复应用这个领域的知识,因此更加有可能产生创新的灵感和思想火花。
其次,A、B、C、D四家物流企业尚未实现专业化分工合作时,每个物流企业都要掌握运输、仓储、库存管理、流通加工四项物流业务的相关知识,假设每个物流企业掌握的知识总量为1,即四种物流业务知识量分别为1/4, 由于企业间重复学习的存在,四家物流企业所掌握的知识总量与个体企业所掌握的知识量相同,即知识总量为1。若四家物流企业在物流产业集群中实现专业化分工合作,每个物流企业专心于一项物流业务相关知识的学习,每家物流企业的知识总量仍为1, 但是基于企业间知识学习的互补性,四家企业的知识总量明显增加为4, 大大超过了个体企业所掌握的知识量。由此可见,物流产业集群内部专业化分工的深入有效地促进了物流产业集群知识总量的积累。
(2)物流产业集群信任网络特征能够促进物流企业间知识共享风险降低
知识是物流企业创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资源的不足是制约企业创新的一个关键因素。物流产业集群内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性知识,即与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相关的信息;另一类是市场性知识,即与物流市场需求相关的信息。从理论上讲,物流企业间知识共享能够取得双赢或多赢的结果,但是由于物流企业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很有可能导致知识共享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因此企业间的知识共享必须要有充分的信任作为保障才能够实现。
由于物流产业集群内的企业间具有区位接近性,与空间散落分布相比,集群内信息传播的速度快、成本低。任何采取背叛行为的物流企业,在物流产业集群中将更加容易被识别,一旦被识别所有企业对其信誉产生疑虑,不再轻易与其发生交易行为,该企业将失去诸多交易机会。因此,基于这种“声誉约束机制”,物流产业集群中形成了信任网络。从学习的角度讲,信任的氛围对于参与者之间自由交换信息有很大的贡献,信任机制的建立减少了投机行为,参与者就不会分散过多的精力来保护自己[14]。因此,物流产业集群内信任网络的存在有效地降低了知识共享的风险,促进了集群内知识共享的顺利实现。
(3)物流产业集群的地理空间集聚特征有利于企业间知识溢出
地方化知识积累的重要源泉在于知识溢出的空间局限性,物流产业集群的地理空间集聚特征有利于企业间知识溢出,形成地方化知识积累。梁琦(2002)[15] 曾经系统分析了知识溢出的空间局限性,指出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具有某种地理效果,他认为,信息在传送过程中会有扭曲和失真现象,传送路径越长,扭曲和失真现象越多。Lundvall(1992)在国家创新系统框架内研究了创新与空间的关系,认为知识需求的程度与空间相邻的重要性正相关,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知识溢出具有空间局限性。物流产业集群具有强烈的地理聚集特征,企业间具有空间接近性,有利于集群内企业间共享知识溢出效应。但是,由于知识溢出空间局限性的存在,集群内的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不易为集群外企业所获得,从而形成物流产业集群知识的地方化积累。
(4)物流产业集群的开放性特征有利于外部知识的流入
物流产业集群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集群中每个物流企业都有着对外联系的网络,与外部的物流企业、客户、供应商以及公共技术部门等大量利益相关者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与互动,这种开放性的特征有利于外部知识的流入,为地方化知识积累注入新鲜血液。
如果集群中企业纯粹地在集群圈子内进行封闭的“自产自销”式学习,由于长期接触相同来源,从而具有相同基本思想的技术知识,会造成学习的途径依赖效应而被一条陈旧的技术轨道所锁定,从而使企业缺乏“创造性毁灭”的潜力而只能在原有轨道内做边际效应递减的渐进改善,整个集群就很有可能陷入缺乏活力的泥沼,整个集群就成为一个“技术孤岛”,在产业技术发展不连续的情况下,它极有可能被外界抛弃[16]。因此,外围网络向物流产业集群网络的知识流入对于物流产业集群技术能力的更新和增长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环境的孕育,集群环境对外部资源的吸引力加强,吸引集群外部新的人员、技术和企业进入,从而引发新一轮的知识积累过程。吸引到地方环境中外部的参与者和试图利用外部知识的地方参与者共同推动知识的流入[17]。
2.地方化学习与物流产业集群创新
集体学习是物流产业集群创新实现的重要机制。凯伯等(1999)和劳森(1999)通过对剑桥地区产业集群的实证分析,总结了产业集群技术学习的三种机制:显性技术和管理专长以企业家形式在本地的流动与企业衍生;企业网络交互活动;研发人员在当地企业间流动。洛伦茨(1999)认为,产业集群技术学习的实现通过以下四种机制:该地区员工从大公司或学校获得共同的工作或者培训经历;当地劳动力市场对本地中小企业间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当地学校或大企业对创建知识共享基础的影响;各种技术联盟以及客户/制造商之间的交互关系对产业集群技术学习过程的促进[18]。本文认为,物流产业集群集体学习的路径主要包括两种:正式网络与非正式网络。
(1)基于正式网络的物流产业集群学习机制
首先,隐性知识对物流产业集群的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部分知识具有较强的个人属性,不易被编码,通常隐藏在专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头脑中,因此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成为知识溢出和集群学习的重要途径。劳动力在物流企业之间的流动促进了知识的扩散,而且外部劳动力的流入为外部知识传入及其与集群创新系统内部原有知识的重新组织提供可能。通过劳动力要素的流动为企业带来了新的思想、知识、诀窍和技能,从而促进了企业知识基础的更新和增强,从集群层面看,人才流动驱动了集群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集群劳动力要素流动一般发生在:(1)物流企业之间;(2)物流企业与物流需求企业之间;(3)物流企业与其他服务机构之间。
其次,物流产业集群中物流企业、技术中介机构、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物流需求企业等要素主体之间的合作互动能够加速物流企业的学习。物流产业集群内要素主体间的合作分为两大类:(1)物流企业间的合作互动:功能相同的物流企业之间横向互动,有利于激励他们基于降低创新成本与创新风险的目的,实现创新合作的横向集成;(2)功能互补的物流企业之间纵向互动, 有助于它们认识到存在于彼此间的创新缝隙,从而提出创新集成的方向。
再次,物流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衍生可以加速创新网络的人才和知识流动,促进当地企业间正式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维持,进而推动物流企业间的创新协同。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存在为企业衍生创造了条件:从社会条件看,处于同一文化背景下的高度信任和共同意识,使企业分孽成为一种普遍可以接受的正常现象;从经济条件看,由于原来工作过程所积累的对当地供求市场的充分了解,对特殊产品开发的需求特点把握,以及外部经济性的存在,为分孽出来的企业实现盈利提供了基础[18]。衍生活动包括:(1)由以前属于另一个企业的员工新成立的企业;(2)由于经营观点的分裂导致了从创业初期的企业里分离出来的新企业;(3)公共研究机构或教育机构成立的企业属于公共机构衍生企业的行为;(4)由多家企业共同发起建立公共机构,产生的知识信息由大家共享等[19]。
(2)基于非正式网络的物流产业集群学习机制
安吉尔(1989)、达文波特与普卢塞克(1998)认为,企业的成长依赖于通过非正式渠道产生的信息——员工个人之间面对面交流。Ellison等(1997)认为,地理临近有利于企业通过正式或非正式渠道分享集群内部知识,即分享智力溢出[18]。由于物流产业集群具有空间地理集聚的特征,因而为企业员工之间的高频率非正式沟通提供了可能性,这有利于集群企业通过非正式网络分享知识,为物流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学习提供有效的途径。
非正式交流是传播隐性知识的重要途径。在物流产业集群中,许多最新的、超前性的物流技术或物流操作知识、一些关键的物流实践经验、一些对于未来市场需求趋势的认识以及经营诀窍都以隐性知识形式存在。这些知识不易编码,难以转化或尚未转化成一系列容易交流的、可以辨别的规则、关系与信息,很难从正式渠道获得。但是,这类知识由于具有先进性、实用性等特点,因此成为物流产业集群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知识往往依赖“面对面的交流”等非正式网络得以快速有效的传播。
因此,非正式网络对于物流产业集群技术学习的重要性源于其对隐性知识的有效传递。隐性知识曾被认为是知识传递与扩散的障碍,但这只是相对于个体层面而言。在组织层面,田中郁次郎在《知识创新型企业》一文中指出了隐性知识在认知和创新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隐性知识根植于组织路径和流程中,协调着成员共同的行为,使沟通与协作更具效率。”在集群背景下,特定的机制使得隐性知识的传递与扩散构成了学习的主要方面,这种知识的存量及其整合成为影响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20]。更进一步说,隐性知识在本地更容易传递,在构成集群能力方面显得更为重要。弗里曼(1991)研究集群内部知识溢出机理时,发现集群内部存在正式与非正式网络,其中非正式网络对集群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因为隐性知识的溢出主要通过非正式网络实现[18]。因此,非正式交流既是物流产业集群创新扩散的主渠道,又是创新的主要源泉。
四、启示与政策建议
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重要经济现象,也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必然路径。创新是物流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这说明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其自身的规律,不是依靠外力的强制,而是靠市场机制作用形成的。因此,各级政府在推动物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着重通过宏观调控与政策制定对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创新机制在物流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促进与激励物流产业集群创新,保障物流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基于对物流产业集群创新机制的相关理论分析,得到如下启示并提出政策建议:
第一,政府应该积极制定相关配套产业政策,引导物流产业集群内企业进行创新。相关产业政策主要涵盖人才引进、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企业融资等方面,从人才、资金、技术等多个层面为集群创新提供政策保障,为物流产业集群创新创造较为完善的政策平台。
第二,政府应委托相关机构负责制定物流产业集群内信用标准,开展物流企业信誉记录与评定工作,定期向外界披露集群内企业的相关信用信息,建立与完善物流产业集群的信用机制和诚信体系,促进集群内信任网络的形成,从而降低集群内企业间的知识溢出与共享的成本与风险。
第三,政府应该通过相关政策支持,鼓励科研机构以及相关服务中介进入物流产业集群,完善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的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为集群内企业培养专业化人才,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支持,加快技术创新的产业化;另一方面,推动相关中介与物流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为捕捉新的创新灵感、识别创新机会提供有效途径。
第四,政府应鼓励在物流产业集群内建立物流协会。一方面,为集群内物流产业集群内要素主体提供互动、沟通与合作的平台,促进企业间建立正式与非正式的交流网络,强化地方化知识积累与地方化学习;另一方面,通过物流协会组织学习研讨、组织观摩等活动向集群内物流企业宣传先进的物流理念、介绍企业创新的成功案例,鼓励企业间建立长期的、联盟合作关系,为协同创新创造条件。
第五,政府应积极促进良好区域创新环境的形成。事实上,政府制定配套产业政策、完善信用体系、鼓励引进科研机构以及建立物流行业协会,都是立足于打破本地创新主体间的联系障碍、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引导企业积极创新,激励物流产业集群内形成具有根植性与本地化特征的区域创新文化,从而营造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
标签:隐性知识论文; 物流产业论文; 集群技术论文; 集群效应论文; 物流网络论文; 企业特征论文; 物流信息论文; 企业空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