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政治解读_政治论文

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政治解读_政治论文

当代中国中间阶层的政治学解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学论文,阶层论文,当代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社会阶层分化是个用来描述社会阶层结构动态变化的概念,是指原有社会阶层结构的 变化和社会成员在社会阶层间的移动现象。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是个总体性的社会, [1]总体性社会的特点表现在国家直接垄断大部分的社会资源,社会政治的横向分化程 度低,纵向结构简单,也就是说一种结构分化程度很低的社会,是一种高度一体的社会 。改革开放后,随着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在市场化的推动下,[2]中 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进入了一个社会阶层大分化的时代,正是在这种 历史和时代背景下,中国中间阶层浮出水面并迅速壮大。

所谓中间阶层是指以脑力劳动为主,靠工资和薪金谋生,具有谋取一份较高收入,较 好工作环境及条件的职业就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力,有一定的闲暇生活质量:对其 劳动工作对象有一定的支配权;具有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的社会地位分层群体。 [3]中间阶层的形成的基本条件是:首先,职业变迁的条件,中间阶层的形成过程实际 上是个职业变迁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现代职业结构取代了传统的职业结构,一 个庞大的不是直接从事操作性生产劳动的社会阶层才形成并扩张起来;其次,产业变迁 的条件,即中间阶层一般形成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再次,教育条件, 教育主要是大学教育能使社会成员具备现代公民素质和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知识和技能, 大学是造就中间阶层的机器,在知识社会时代尤其如此。

可以看出,我国中间阶层具有如下基本特征:第一,中国中间阶层是改革开放背景下 社会变迁的产物,有着共同的利益;第二,职业分布广泛而分散,既有脑力劳动者,又 有体力劳动者;第三,就其内部构成来说,他们并不处于同一个社会声望等级序列层次 上,彼此间的通感难以形成,但是,之所以他们能够被统称为中间阶层,乃是因为他们 具有相近的地位象征,即在收入、劳动方式、消费情趣方面给社会一种大致相近的印象 。第四,中国中间阶层的组织形成是网络组织结构,即阶层内部关系呈网络结构关系。 [4]中间阶层内部各个领域的成员间关系是相互联系,交互共生,互相依赖的一种横向 联系;第五,具有很强的变迁性和不稳定性,处于社会各阶层的中位,职业分布广泛,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中间阶层与其他阶层相比必然是个高度不稳定的

中国中间阶层目前仍处在壮大阶段,因为,第一,中国目前仍处在迅速的工业化和产 业结构调整阶段,随着技术的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阶层队伍必 将迅速扩大;第二,中国当前的城市化仍在加速推进的过程中,从阶层分化的角度看, 这必然会使大量的属于农民阶层的社会成员进入城镇,从而壮大我国中间阶层的队伍。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官员曾在深圳指出,未来五年,中国将有2亿人口进入“中产阶级” 消费群。他解释说,所谓“中产阶级”,指的是拥有稳定的收入,有能力自己买房买车 ,能够将收入用于旅游、教育等消费的人群。实际上,这里所谓“中产阶级”实际上就 是我们所称的中间阶层。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认为,加入WTO的5—10年内,中国会出现 一个中等收入阶层或中等收入群体。这都可以说明,随着阶层分化的进一步扩大,中国 社会的中间阶层必将迅速壮大,从而也必将对中国的政治与社会各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

(二)

亚里士多德最先从理论论及了社会中间阶层,他认为,惟有以中产阶级为基础才能组 成最好的政体:“中产阶级(小康之家)比任何其他阶级都较为稳定。他们既不象穷人那 样希图别人的财物,他们的资产也不象富人那样多得足以引起穷人觊觎,既不对别人抱 有任何阴谋,也不会自相残杀。他们过着无所忧惧的平安生活。”[5]明确地从社会特 性上说明了中间阶层和政治之间的关系。对社会中间阶层进行现代性理论研究的,首推 马克思的阶级理论,马克思在着重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基本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 阶级)的同时,还考察了处于这两大阶级之间的一些非基本阶级,马克思的一个基本判 断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些处于中间地带的阶层将分化并转入两大基本阶级。美 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则对中产阶级作了专门的研究,在《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书 中,区分了新旧中产阶级,并给出了以“白领”为基本符号识别标识的新中产阶级的特 征:“依附于庞大的机构,专事非直接生产性的行政管理与技术服务,无固定私产,亦 不对服务机构拥有财产分配权,较难以财产者论之,有自己的趣味与格调。”二战后, 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西方社会出现了一个庞大的介于巨富与赤贫间阶层的中等收入阶 层,引发了人们对中间阶层更多的理论思考,虽然学者们在中间阶层的阶级属性歧见很 多,但他们都一致认为:这样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缓和了资本社 会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并且强调这一阶层在政治上有着属于自己的特点。

所以中间阶层最显著的功能是稳定社会,主要原因在于:第一,中间阶层是介于社会 高层和底层之间的缓冲,当它成为社会主体时,社会高层与底层之间的冲突就会受到阻 止,社会矛盾就会大大缓和,这是社会稳定的政治原因:第二,中间阶层在社会上代表 温和保守的意识形态,当这种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时,极端的思想和冲突的观念就难 有市场,这是社会稳定的思想原因;第三,中间阶层也是引导消费的最主要群体,当中 间阶层占社会多数时,就保证了社会庞大稳定的消费市场,这种社会稳定的经济原因。 关于中国的中间阶层,我们还可说:首先,中间阶层的形成标志着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 瓦解,是推动社会结构转向菱形结构的决定性因素;其次,中间阶层的收入稳定并呈刚 性结构特征,边际消费倾向明显,能有效地促进国内需求的稳定增长。

中间阶层所处的地位和所具有的特征就决定了现阶段中国中间阶层的参政特点:首先 ,由于中间阶层基本上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壮大起来的,是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普遍 受益群体,所以,他们普遍都有一种强烈拥护既有政治体系的倾向,这是他们所共同持 有的一种政治心理;其次,阶级分化所带来的是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由于政治在利益分 配和调整中的至关重要的地位以及中间阶层因其地位相对优越而所具有的自我实现的需 要,我国中间阶层具有相当强烈的参政意识;再次,由于中间阶层的内部构成特点,决 定了其政治参与方式主要以个体的、体制内参与为主,[6]组织性的参与不多;最后, 就政治影响力而言,目前中间阶层的政治影响力还不是很大,但是由于他们参政意识较 为强烈,参与方式较为适当,因而实际上其政治影响力已大大超过其在总人口中所占的 比例。

(三)

如何从政治角度理解崛起中的中国中产阶层呢?笔者认为,其对中国的政治也有着极有 利的作用。

(1)中产阶层与政治稳定

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系统的连续性和有序性。[7]中间阶层的崛起有利于政治稳定, 其原因在于:首先,中间阶层在经济和社会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为一国政治系统的连续 性和有序性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有利于政治系统的稳定;其次,中间阶层的出 现有利于作为一国政治根本的基础阶级关系的均衡,从而有利于政治稳定。任一社会都 必有基础性的阶级关系为支撑,而基础阶级关系的均衡是社会稳定的政治基础,我国阶 层分化后,主导性的基础阶级关系虽然存在,但已受到严重侵蚀,并有向两极分化的可 能。在这种情况下,中间阶层的崛起,正可以填补两极间的真空,从而使社会的基础阶 级关系不至于过分张裂,保持一种均衡态。再次,就各阶层与政治系统的关系来说,我 国改革开放后的社会阶层大分化所带来的一个重要的结果就是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人们 的需求的多样化,而且由于各阶层的利益要求和需求指向并不完全一致,所以这些导向 政治领域对我国政治系统的运作构成了莫大的压力;但是,中间阶层由于处于社会各阶 层的中位,这一阶层的利益要求和需求指向相对来说与其他各阶层的异质性不是很强, 从而能有效地缓冲社会阶层政体性导向政治系统的压力,使政府得以从容应对;最后, 由于社会各阶层所处的地位、所掌控的资源和主观感受不一样,处于两极的阶层往往容 易采取种种过激的形式来进行政治表达和政治参与,显然这是极不利于政治稳定的,但 是中间阶层一方面拥有相当的政治影响力,另一方面他们一般会采取合法的体制内的政 治参与方式来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对其他阶层的政治参与起到良性示范作用。从根本 上说,中间阶层之所以有利于政治稳定,乃是其行为特质与我国的政治发展主导气质相 合拍。

(2)中间阶层与政治民主化

民主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最根本价值取向。但是,毋庸讳言,我们离全面 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民主还有一定的距离。就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推动力量而言,现阶段 主要是以体制内推动为主,所以面临着一个如何从体制外开发动力资源的紧迫问题。阶 层分化的社会实际说明,我国的阶层结构实际上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占社会少数的富 有阶层控制着与合理的社会财富分布原则不相符合的大量社会资源,这些利益的取得与 现阶段民主程度不高有相当大的关联,因此这些阶层可能会利用其政治和社会影响来抵 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从而使我国民主化面临阻力;而占社会多数的处于底层的阶 层,他们可能有向往民主的强烈政治欲求,但是在促动民主化的过程中又易采取不适当 的、非理性的甚至过激的方式,结果却只能适得其反。中间阶层既不会成为民主化的动 力,其追求又是冷静而务实的,“教育良好的中间阶层,更富有民主精神,更富有理性 思考,……对矛盾的处理更倾向于诉诸于法律。”[8]所以中间阶层将成为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建设的主导社会推动力量。我国现阶段的一个基本国情是,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仍然是个发展中国家,而中间阶层,则是发展中国家实现法制民主的核心力 量。[9]原因不仅在于其作为推动力量上,还在于中间阶层的自身素质和政治要求:教 育良好的中间阶层向往现代法治民主;他们会积极寻求法律的保护;他们的社会地位决 定了他们的积极追求平等;他们的自立性使他们有更多的对自由的渴求,这些需求表现 在思想和社会实践上,使他们成为民主化的中坚社会力量。

(3)中间阶层与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社会成员对政治系统合法性的拥护和支持。在总体性社会时代,依靠国家 对社会资源的垄断性控制,国家政权的政治力量以及民众的革命热情,中国的社会政治 认同程度是相当高的,但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控制的收缩,我国的政治认同资源的 供给开始出现不足现象,特别是随着社会各阶层的分化所带来的是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人们的可选择性增加,这就更增大了政治认同的压力,而且,伴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 各阶层在认同意识出现了我们称之为“认同收缩”现象,于是我国政治认同方面出现了 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常常碰到的“认同危机”的些许征兆,所以,如何在新的社 会条件下强化已有的政治认同,发掘新的政治认同生长点就成了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 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了中间阶层对促进政治认同的积极作用。中间阶层有助 于增强政治认同是因为:首先,中间阶层的认同收缩度较小,他们稳定的收入和良好的 素质造就了他们的现代公民观,这种公民观使他们不再仅仅关注于自身周围的事务,从 而比其他阶层更积极关心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他们的政治认同收缩度较小;其 次中国的中间阶层是改革开放所造就的一个群体,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而且 目前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向深入方向发展更加合乎他们的利益要求,所以这一阶层对政治 系统的拥护是相当高的;第三,中间阶层位处社会各阶层的中位,观念温和,在一定程 度上能够平衡各阶层的政治要求,成为社会各阶层观念价值的代表。这种温和的观念也 有助于获得政治系统的认可和支持,从而造就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认同态。

社会分层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其政治意义的关键在于:社会分层如何既能保证一个 社会的政治稳定,又能促进其政治发展。我们已经看到了中间阶层对我国政治稳定和政 治发展的积极有利的作用及其原因,但是,也要看到中间阶层的另一面,正如亨廷顿所 言:“在大多数现代社会中,真正具有革命性的阶级显然是中间阶级,他们是都市中反 政府活动的主要源泉,恰恰是该集团的政治观念支配都市政治。”这就提醒我们,中间 阶层的积极政治作用不会自动的发挥出来,政治系统还必须要加强对中间阶层的整合与 指导,充分发挥政治系统的引导作用,使之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作出自己应 有的贡献,江泽民同志提出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从而更好的巩固党的社会基础,实际上就明确地向我们指出了一个整合新的社会阶层 特别是中间阶层的重大方略。还应该看到,目前我国中间阶层所占的比重与其所应当占 的比重有相当大的差距,中间阶层的积极政治作用还未充分体现出来,培育一个强大的 中间阶层,也是我们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标签:;  ;  ;  ;  ;  ;  ;  ;  ;  ;  

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政治解读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