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1]2004年在《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体外反应系统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异常母胎免疫反应的机制。 【方法】 (1) 制备正常早孕和早期自然流产妇女滋养细胞抗原,分别与蜕膜淋巴细胞混合培养 (2) 依次提取第24、48、72、96小时培养上清液,以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因子IL-2、INF-γ、IL-4、IL-10水平。 【结果】 正常妊娠蜕膜淋巴细胞与滋养细胞混合组IL-2、INF-γ水平均低于自然流产蜕膜淋巴细胞与滋养细胞混合组;而IL-4、IL-10均高于自然流产蜕膜淋巴细胞与滋养细胞混合组。 【结论】 ①自然流产的母胎免疫异常可能以母体蜕膜局部免疫微环境功能紊乱为主,胚胎自身因素为辅。②自然流产可能与母体蜕膜免疫微环境细胞因子(Th1/Th2型)失调有关。
周英[2]2006年在《肾虚自然流产蜕膜Th1/Th2表达及助孕3号方对流产大鼠TCRγδT和细胞因子调控的研究》文中指出自然流产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不仅损害妇女的身心健康,甚至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家庭问题,而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所以寻找一种防止流产的有效方法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1.文献研究 目前大多数学者将Th1/Th2型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反应描述为Th1型免疫反应和Th2型免疫反应。细胞因子在病理妊娠丢失中有着重要作用。Th1细胞因子对妊娠有害,而Th2细胞因子却对维持妊娠起着积极作用。两者之间的平衡对维持正常妊娠起着重要的作用。平衡被打破,将导致疾病如自然流产的发生。 妊娠早期蜕膜中含大量淋巴细胞,γδT细胞数量较非妊娠期增加1倍。γδT细胞可根据不同的病原体刺激产生不同的细胞因子,进而影响Th1和Th2细胞的分化成熟,从而参与免疫调节。γδT细胞的许多生物学特点仍处于被探索阶段,但人们已发现γδT细胞的特性既与Th相似即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又与CTL相似即对多种细胞表现出细胞毒活性。已有资料显示TCRγδT细胞具有识别绒毛滋养细胞表达的人类白细胞抗原,参与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平衡偏移,对母胎免疫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2.临床研究:母胎界面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与肾虚自然流产相关性的研究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2005年3月至2005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妇科病人。所有受试病例必须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选择肾虚型早期自然流产的孕妇10例为实验组,正常早期妊娠的孕妇要求人工流产者10例为对照组。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蜕膜组织Th1型(IL-2、IFN-γ)/Th2型(IL-4、IL-10)细胞因子mRNA表达。 本研究再次证实妊娠期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偏移与SA发生具有相关性,结果提示肾虚型自然流产患者母胎界面细胞因子Th1(IL-2、IFN-γ)/Th2(IL-10、IL-4)平衡失调可能是自然流产肾虚证的本质之一。本研究进一步为“肾主生殖”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亦为健脾补肾法治疗该病提供了科学根据。
刘梦远[3]2018年在《小剂量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Th1/Th2/Treg细胞比例失衡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探讨小剂量淋巴细胞主动免疫对外周血Th1/Th2/Treg细胞比例失衡的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miscarriage,uRM)患者的治疗作用,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015年3月到2016年7月就诊于我院生殖医学中心的99例外周血中存在Th1/Th2/Treg细胞比例失衡的uRM患者分为2组,同意接受小剂量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的64例患者为治疗组,不同意接受本治疗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实时定量PCR(qPCR)分别对治疗组uRM患者小剂量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h1细胞、Th2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血清中TGF-β1的浓度,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IFN-y,IL-4和FOXP3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定期随访两组患者的妊娠情况。结果在35例对照组uRM患者中有12例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比例异常增高(34.29%),14例患者Th2细胞比例异常降低(40.00%),18例患者Treg细胞比例异常降低(51.43%)。在64例治疗组uRM患者中,33例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比例异常增高(51.56%),14例患者Th2细胞比例异常降低(21.88%),39例患者Treg细胞比例异常降低(60.94%)。给予小剂量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比例显着降低,而Th2和Treg细胞比例显着升高。治疗组患者血清中TGF-β1的浓度相比治疗前也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的35例uRM患者有23例患者成功妊娠,其中8例患者再次发生早期自然流产(34.8%),治疗组中有43例uRM患者成功妊娠,5例患者发生早期自然流产(14.28%),与对照组相比,接受小剂量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后的治疗组uRM患者自然流产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uRM患者外周血中Th1/Th2/Treg细胞比例失衡不利于妊娠维持,小剂量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可以显着改善免疫失衡状态,降低uRM患者再次妊娠后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概率。
冯倩怡[4]2008年在《Th1/Th2型细胞因子与自然流产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与自然流产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中医防治自然流产提供微观的辨证依据。方法对61例自然流产患者进行严格中医辨证分型,并检测其血清IL-2、IL-4、IL-10、IFN-γ的含量,探讨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与自然流产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细胞因子比较中,肾虚组血清IL-2水平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5);血瘀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而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5)。Th1/Th2型细胞因子间比值的比较中,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证型与其自然流产病史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自然流产患者自然流产次数与IL-2、IL-2/IL4、IL-2/IL10、Th1/Th2比值呈正相关(r分别为0.265,0.276,0.314,0.291,p均<0.05)。孕酮(P)与IL-2、IL-2/IL-10、IFN-γ/IL-10、Th1/Th2比值呈负相关(r分别为-0.267,-0.252,-0.327,-0.274,p均<0.05)。结论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与自然流产中医证型中的肾虚证、血瘀证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自然流产肾虚证、血瘀证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之一。对自然流产患者特别是复发性流产与习惯性流产患者的辨证论治,重点在于补肾健脾但又不应拘泥于补肾健脾。随着Th1/Th2比值增加,患者机体免疫系统越表现Th1占主导位置,自然流产的次数越多,流产的机率越高。而且,Th1/Th2型细胞因子总体的平衡对自然流产更具有临床价值。孕酮可以抑制Th1细胞因子的产生,调节Th1/Th2平衡,从而利于妊娠时母胎的免疫耐受。
姜国均[5]2007年在《黄芩和石菖蒲及其成分的安胎作用及机理研究》文中指出流产的原因及机理非常复杂,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早期胚胎丢失与母胎界面的免疫状态和激素水平有很大关系。1953年,Medawar提出“胎儿同种移植”的概念来解释妊娠中母体与胎儿间的免疫相互关系,后来Wegmann等进一步提出了Th2细胞应答模式。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母胎界面存在复杂的免疫调控和内分泌激素作用网络,并且妊娠时母体出现独特的免疫调节规律,各种相关因素互相作用,构成复杂的免疫平衡网络,任一因素失衡都可能导致胚胎丢失、妊娠失败。中药安胎已应用了上千年,但安胎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已有的研究多侧重传统中药复方的机理,而对发挥安胎作用有效成分的确定及其机理的研究甚少,另外,中药复方成份复杂,没有统一的国家(国际)标准,是中药难以推向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依据中药传统理论,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筛选出黄芩、石菖蒲等的有效成分黄芩苷、黄芩素、槲皮素和乙酸龙脑酯用于安胎试验。于妊娠的第4、5、6、7d,每只小鼠每天分别灌服中药黄芩、石菖蒲及其单体成分各0.4mL,受孕第7d用细菌脂多糖(LPS)或米非司酮(RU486)诱导小鼠流产,同时设P(progesterone,孕酮)、PXF(pentoxifylline,己酮可可碱)保胎对照组及PBS正常对照组,所有试验鼠均于受孕第9d眼球摘除放血,制成血清,颈椎脱臼处死。然后,剖开腹腔观察子宫和胚胎生长情况,记录胚胎着床数和死胚数;取左侧子宫用光镜、透射电镜观察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子宫内膜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分布和含量,探讨子宫组织局部变化与妊娠的关系;取右侧子宫制成子宫组织匀浆,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检测子宫组织和血清中P水平,分析中药有效成分对子宫组织中生殖激素的影响,研究中药有效成分通过内分泌调节胚胎着床的作用及机理;取子宫组织匀浆和血清用ELISA检测IL-2、INF-γ、IL-4、IL-10的含量,探讨免疫与流产的关系,以及中药有效成分对Thl/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取脾脏,流式细胞仪检测CD80/CD86的含量,研究中药对CD80/CD86协同刺激分子表达量的影响,以及与母胎界面局部Thl/Th2型细胞因子的关系,期望通过中药成分干预CD80/CD86协同刺激信号,调整母胎界面局部Thl/Th2型细胞因子的平衡,形成维持正常妊娠所需的Th2型反应偏倚,诱导母胎免疫耐受,从而阐明中药调节胚胎着床的免疫学机制。结果表明:1.用RU486和LPS诱导小鼠流产,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强,流产率和胚胎丢失率逐渐增高,使小鼠大部分发生流产,胚胎吸收率上升。受孕第7d皮下注射RU486 80μg、第9d剖检,确定为RU486流产模型的试验用药剂量和剖检时间;受孕第7d皮下注射LPS 0.10μg、第9d剖检,确定为LPS流产模型的试验用药剂量和剖检时间。2.在受孕第4~7d使用黄芩苷、黄芩素和黄芩煎液预防,黄芩及成分对RU486的流产作用有良好的抑制效果,黄芩及其成分黄芩苷和黄芩素各组,流产率和胚胎吸收率显着低于RU486组(p<0.05或p<0.01),CD4+T淋巴细胞数量极显着低于RU486组(p<0.01),CD8+ T淋巴细胞数量与RU486组相近(p>0.05)。RU486诱导流产小鼠子宫组织的炎性症状明显,滞后于胚胎发育;超微结构病理变化显着,线粒体变性,溶酶体增多,无分泌颗粒。黄芩及成分各组与RU486组相比,子宫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损伤轻微,脾脏中CD80表达量有下降趋势,显着低于RU486组(p<0.05);CD86表达量有上升趋势,显着高于RU486组(p<0.05或p<0.01)。RU486组子宫组织中游离孕酮含量升高,IL-2含量降低,IFN-γ浓度升高,IL-4、IL-10含量低于正常水平;黄芩苷、黄芩素和黄芩煎液组子宫组织中IL-4、IL-10含量显着高于RU486组(p<0.05)。3.在受孕第4~7d使用黄芩苷、黄芩素和黄芩煎液预防,黄芩及成分对LPS诱导的流产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黄芩及成分各组小鼠子宫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损伤较LPS组轻微,小鼠的流产率由100.0%分别降为33.3%、37.5%和40.0%,胚胎吸收率由100.0%分别降为29.4%、33.3%和31.6%。小鼠子宫IL-2的含量各组相近(p>0.05)。子宫组织中IFN-γ含量,细菌脂多糖组高于其它各组(p<0.01或p<0.05);细菌脂多糖组、PXF组子宫组织IL-4和IL-10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近。4.在受孕第4~7d使用槲皮素、乙酸龙脑酯、槲皮素+乙酸龙脑酯药液和石菖蒲煎剂预防,石菖蒲及成分对LPS的流产作用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小鼠的流产率由100.0%分别降为50.0%、60.0%、30.0%和40.0%,胚胎吸收率由100.0%分别降为53.2%、60.4%、28.6%和36.7%。试验中Th1/Th2细胞因子含量与胚胎吸收率关系密切,槲皮素+乙酸龙脑酯、石菖蒲煎剂组中IFN-γ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近(p>0.05),且极显着低于细菌脂多糖组(p<0.01);槲皮素药液组中IFN-γ含量低于细菌脂多糖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细菌脂多糖组的子宫组织中IFN-γ含量最高,流产率、胚胎吸收率最高。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RU486是一种P4的受体拮抗剂,且能诱使机体Th1/Th2平衡偏向Th1型反应,导致免疫排斥而诱发小鼠胚胎吸收、流产,对生产中常见的内分泌失调、免疫失调等造成的妊娠失败而言,是良好的实验模型。LPS可以诱导子宫产生炎症变化,改变母体正常的Th1/Th2免疫的平衡,使子宫局部免疫平衡偏向不利于妊娠维持的Th1型优势,导致免疫排斥而诱发小鼠胚胎吸收、流产,对生产中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免疫因素等造成的妊娠失败而言,是良好的实验模型。2.在受孕第4~7d使用黄芩苷、黄芩素和黄芩煎液预防,黄芩及成分黄芩苷和黄芩素对RU486、LPS的流产作用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其安胎机理主要是:一方面黄芩及单体成分具有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拮抗LPS诱导子宫内膜产生的炎症反应;另一方面黄芩及单体成分通过影响抗原呈递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影响子宫内膜CD4+和CD8+ T淋巴细胞的分布和含量,影响子宫局部孕激素的含量变化,从而调整母-胎界面局部Thl/Th2型细胞因子的平衡,形成维持正常妊娠所需的Th2型反应偏倚,表明中药可能通过免疫调控和内分泌激素作用网络,使Th1/Th2型细胞因子保持动态平衡,恢复各生殖激素的动态平衡,恢复正常的妊娠微环境而起到安胎作用。3.在受孕第4~7d使用石菖蒲及成分槲皮素和乙酸龙脑酯煎液预防,石菖蒲及成分槲皮素和乙酸龙脑酯对LPS的流产作用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其安胎机理主要与石菖蒲及单体成分具有镇静安神、具有抗炎、抗过敏、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学效应有关。另外,石菖蒲及成分可能还通过调整母-胎界面局部Thl/Th2型细胞因子的平衡,形成维持正常妊娠所需的Th2型反应偏倚。表明中药可能通过调节机体神经功能和免疫功能的状态,恢复正常的妊娠微环境而起到安胎作用。
苏贞文[6]2016年在《维生素D及其受体与稽留流产的免疫学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背景和目的1、维生素D(Vitamin D)是人体一种必需的维生素,其活化代谢物为1,25—(OH)2D3。维生素D缺乏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约为30-50%。以维生素D3<20 ng/mL定义为维生素D缺乏,以维生素D3在20-30ng/mL之间定义为维生素D不足,以维生素D3大于30ng/mL定义为维生素D正常。多年来,人们对维生素D的研究仅集中在对钙磷、骨代谢的调节。但近20年来,国内外多个研究发现活性维生素D具有免疫调节功能,是一种新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激素,对细胞免疫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以及胸腺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和这些细胞功能的影响。2、维生素D受体(VDR)是类固醇—甲状腺激素的核受体超家族的成员,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多种组织细胞中,子宫、卵巢、胎盘等部位也发现了VDR,主要介导维生素D对靶细胞的生物效应。除经典的调节肾、肠管钙—磷代谢外,还在促进胚胎发育和成熟,免疫系统调节,抑制细胞坏死、肿瘤浸润和转移,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等方面起重要作用。3、稽留流产是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宫腔内未能及时自然排出者,是流产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妇产科常见疾病。国内稽留流产的发生率大约13.4%,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代生殖免疫学研究表明,稽留流产除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环境因素、内分泌异常、感染因素外,还与免疫因素有关。免疫因素包括自身免疫型和同种免疫型。同种免疫型即排除了染色体异常、解剖结构异常、内分泌失调、生殖道感染、自身免疫疾病等病因的流产,临床上称为不明原因流产。从免疫学角度看,妊娠过程如下:带有父方异性抗体的胚胎对母体而言是一种移植物,母体免疫系统识别并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直至胎儿娩出。4、不明原因稽留流产的发生与CD4+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增强有关,已知CD4+T细胞又可分为Thl和Th2两类亚群细胞,Thl细胞分泌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等,以IFN-γ为主,它们的功能主要是促进细胞免疫,参与细胞免疫为主的免疫性疾病。Th2细胞分泌IL-4、IL-5、IL-9、IL-10和IL—13等,以IL—4为主,它们的功能主要是促进体液免疫,在以抗体形成为主的体液免疫中起重要作用。Th1、Th2细胞亚型相互制约,决定着机体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间的平衡,这种平衡一旦打破,将导致疾病的发生,即妊娠失败该病的发生。研究发现,正常妊娠母体细胞免疫功能抑制,体液免疫功能增强,Th1/Th2细胞比值向Th2细胞方向偏移,Th2细胞优势环境对妊娠有利,而Thl细胞因子具有胚胎毒作用,能阻碍早期胚胎的发育,导致病理性妊娠。普遍认为Thl类细胞因子可导致流产,Th2类细胞因子则对维持正常妊娠有重要作用。5、维生素D能调节抗原呈递细胞(APC),诱导免疫耐受;影响细胞因子的分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显着增高,干扰素—γ(IFN-γ)显着减少;抑制活性诱导的细胞死亡,从而起到免疫抑制的作用。6、本实验目的是通过检测不明原因稽留流产患者及正常早孕孕妇的血清维生素D3、IFN-γ、IL-4、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蜕膜组织中维生素D受体,探讨维生素D3及其受体与不明原因稽留流产免疫学相关性。为稽留流产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二、方法1、选取2014.7-2015.7在深圳市罗湖妇幼保健院就诊的符合以下标准的稽留流产及早孕孕妇,稽留流产患者作为流产组,50例。入组条件:①孕10-12周通过超声发现胚胎停止发育,无心管搏动;②夫妇双方和(或)胚胎染色体正常;③月经周期正常;④性激素、甲状腺功能、血糖、胰岛素等内分泌检查均正常;⑤排除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如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⑥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等病原体检查IgM均为阴性;⑦检查抗磷脂抗体为阴性排除抗磷脂综合征。以10—12周活胎要求终止妊娠者作为正常对照组,50例。入组条件:①此次妊娠期间无阴道流血、腹痛等先兆流产症状和体征;②超声证实胚胎发育正常,有心管搏动。样本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自然流产、死胎、死产史;②有家族遗传病史;③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器质性病变和生殖器官解剖畸形遗传;④有性激素、甲状腺功能、血糖、胰岛素等内分泌方面的异常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史;⑤有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如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⑥有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等病原体检查IgM其中一项为阳性;⑦检查抗磷脂抗体为阳性可疑或确诊抗磷脂综合征。2、通过抽取两组入选者的外周静脉血血清检测维生素D3.IFN-γ、IL-4,全血用于CD4+、CD8+流式细胞检测。再通过清宫术取两组入选者的蜕膜组织行免疫组化查维生素D受体表达,数据经整理后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双侧检验水准取P=0.05.两组间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间或多样本间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采用简单直线回归和相关性分析。叁、结果入选的流产组和对照组的例数各50例,统计结果如下:1、流产组的血清CD4+/CD8+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5);流产组的血清IFN-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5);流产组的血清IL—4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5);流产组的血清维生素D3为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5)2、维生素D3与IL—4呈正相关,维生素D3与CD4+/CD8+、IFN-γ呈负相关。3、将100例样本进行按维生素D3浓度四分位分组,上四分位组,流产率为72%,下四分位组,流产率为32%,上四分位组和下四分位组经卡方检验,x2=8.013,双侧P=0.01<0.05,上四分位组与下四分位组的流产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两样本流产率有显着差异。4、以维生素D3<20 ng/mL定义为维生素D缺乏,以维生素D3在20-30ng /mL之间定义为维生素D不足,以维生素D3大于30ng/mL定义为维生素D正常。将所有维生素D缺乏、不足及正常的样本,经卡方检验,维生素D缺乏组、维生素D不足组及正常组的流产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x2=6.741,双侧P=0.028<0.05。5、在蜕膜组织中有维生素D受体表达76例样本中,流产组36例,对照组40例,流产组的血清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5);流产组的血清IFN-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5);流产组的血清IL一4为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0.05);流产组的血清维生素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0.05);流产组的蜕膜维生素D受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8>0.05)。6、在蜕膜组织中无维生素D受体表达样本24例中,流产组14例,对照组10例,流产组的血清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4>0.05);流产组的血清IFN-γ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7>0.05);流产组的血清维生素D3为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05);流产组的血清IL—4为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5)。四、结论1、不明原因稽留流产的发生与CD4+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增强有关,存在维生素D3缺乏。血清中维生素D3含量与稽留流产有相关性。维生素D缺乏导致稽留流产是通过改变CD4+/CD8+比例,影响细胞免疫平衡,打破Thl/Th2平衡起作用的。2、妊娠妇女普遍存在维生素D3缺乏和不足。在维生素D3缺乏组、不足组及正常组之间流产率有显着差异。3、当蜕膜组织可以表达维生素D受体时,血清中维生素D3含量与稽留流产有相关性。但蜕膜组织维生素D受体的表达的数量与稽留流产相关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以善佳[7]2014年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与Th17、Th22细胞及IL-22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检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外周血和蜕膜组织中Th17、Th22细胞比例及白细胞介素-22(IL-22)水平,了解URSA患者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Th17、Th22细胞比例及IL-22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15例为研究组,正常早孕要求人流(NP)的患者为对照组。于人流术前采集其肘静脉血5ml,人流术后留取蜕膜组织。通过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其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Th17、Th22细胞比例及IL-22水平。结果:1、URSA组患者外周血及蜕膜组织Th17(CD4+IL-17+)细胞比例分别为1.62%±0.52%和2.11%±0.61%,均高于相应NP组患者1.24%±0.27%和1.47%±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蜕膜局部Th17细胞比例水平高于外周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URSA组患者外周血及蜕膜组织Th22细胞比例分别为1.59%±0.52%和1.91%±0.58%,均明显高于相应NP组患者1.11%±0.24%和1.33%±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蜕膜局部Th22细胞比例水平高于外周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URSA组患者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IL-22水平分别是181.98±8.10pg/ml,198.52±10.98pg/ml,均高于对应NP组患者104.28±4.73pg/ml,110.47±6.4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蜕膜局部IL-22水平高于外周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比较URSA组患者与NP组患者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IL-22细胞因子水平与Th17细胞比例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及P值分别为:外周血中(r=0.157, P<0.05)、(r=0.437, P>0.05);蜕膜中(r=0.069, P<0.05)、(r=0.235,P>0.05)。结果示两变量间线性关系极弱或无线性关系存在。5、比较URSA组患者与NP组患者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IL-22细胞因子水平与Th22细胞比例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及P值分别为:外周血中(r=0.885,P<0.05)、(r=0.749, P<0.01);蜕膜中(r=0.849, P<0.05)、(r=0.934,P<0.01)。结果均呈正相关关系。6、分别比较URSA组患者与NP组患者外周血与蜕膜组织中Th17细胞比例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及P值分别为:(r=0.661, P<0.01)、(r=0.954,P<0.01)均呈正相关关系。7、分别比较URSA组患者与NP组患者外周血与蜕膜组织中Th22细胞比例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及P值分别为:(r=0.685, P<0.01)、(r=0.943,P<0.01),均呈正相关关系。8、分别比较URSA组患者与NP组患者外周血与蜕膜组织中IL-22水平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及P值分别为:(r=0.875, P<0.01)、(r=0.823, P<0.01)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1、妊娠妇女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Th17、Th22细胞比例和IL-22水平增高与URSA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并且相较于外周血,局部蜕膜中Th17、Th22细胞比例和IL-22水平改变与妊娠状态有更密切的关系。2、妊娠妇女(包括URSA患者)外周血与局部蜕膜的Th17、Th22细胞比例及IL-22水平改变呈平行改变。3、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Th17、Th22细胞比例及IL-22水平可能可以作为URSA的预测指标。
陈芳[8]2016年在《稽留流产患者aCL和anti-β2GPI CLIA法的检测和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两种方法来检测稽留流产患者和正常早孕患者静脉血中抗心磷脂抗体(aCL)和抗β2糖蛋白Ⅰ抗体(anti-β2GPI)的水平,评价CLIA法在稽留流产实验室诊断及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同时,探讨CLIA法检测的抗心磷脂抗体和抗β2糖蛋白Ⅰ抗体与稽留流产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08月至12月就诊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妇科的14例稽留流产患者设为试验组,孕周<12周;另将同时期20例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正常早孕患者设为对照组,孕周<12周。每例抽取空腹静脉血2-3ml,采用CLIA法和ELISA法分别对两组患者血清中的IgG/IgM抗心磷脂抗体和IgG/IgM抗β2糖蛋白Ⅰ抗体进行定量检测。1.比较CLIA法和ELISA法在检测抗心磷脂抗体和抗β2糖蛋白Ⅰ抗体上的一致性、相关性。2.对比ELISA法,评估CLIA法在检测抗心磷脂抗体和抗β2糖蛋白Ⅰ抗体上的诊断性能及临床应用价值。3.分析CLIA法检测的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IgG/IgM抗心磷脂抗体和IgG/IgM抗β2糖蛋白Ⅰ抗体的检测值并比较有无差异。4.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CLIA法与ELISA法测定血清抗心磷脂抗体和抗β2糖蛋白I抗体均呈正相关(P<0.05),斯皮尔曼相关系数r,分布在0.663~0.888,呈强正相关(P<0.05)。2.IgG anti-β2GPⅠ、IgM anti-β2GPⅠ、IgG aCL、IgM aCL四种抗体用CLIA法检测结果的ROC曲线面积分别为0.804、0.857、0.827、0.820;用ELISA法检测结果的ROC曲线面积分别为0.782、0.848、0.818、0.804(P均<0.05);CLIA法检测四种抗体的ROC曲线面积均比与ELISA法稍大。3.CLIA法检测的血清IgM aCL中位水平及IgM anti-β2GPI中位水平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gM aCL中位水平:21.3(2.2~39.4)U/ml与6.0(1.5~10.7)U/ml,IgM anti-β2GPI中位水平:11.9(1.2~25.4)U/ml与1.9(1.1~4.0)U/ml;u值分别为2.031、2.912,P均<0.05]。血清IgG aCL水平及IgG anti-β2GPI水平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gG a CL水平:2.94±0.57 U/ml与2.82±0.55 U/ml,IgG anti-β2GPI水平:6.42±0.08 U/ml与6.5±0.35 U/ml;t值分别为0.621、0.986,P均>0.05]。结论:1.CLIA法与ELISA法在检测抗心磷脂抗体和抗β2糖蛋白Ⅰ抗体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相关性。2.CLIA法的诊断价值优于ELISA法,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3.CLIA法检测的稽留流产患者体内的IgM抗心磷脂抗体及IgM抗β2糖蛋白Ⅰ抗体水平和正常妊娠人群相比显着升高,早期和动态检测这两种抗体可能对降低稽留流产的发生率有一定临床意义。
阮氏白燕[9]2008年在《寿胎丸合四君子汤加味对自然流产TNF-α、IL-10型细胞因子、NO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Th1/Th2(TNF-α/IL-10)型细胞因子、NO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临床上通过比较自然流产(先兆流产)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E_2、P、β-HCG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变化,进一步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寿胎丸合四君子汤加味”的安胎机理,从而深入探讨中医安胎理论和中药安胎的免疫学机制。方法:严格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病例筛选。选取早期自然流产患者中医辨证属脾肾虚型30例做为实验组,正常健康早孕妇女15例做为对照组。检测正常早孕妇女和实验组治疗前外周血中E_2、P、β-HCG及TNF-α、IL-10、NO含量,探讨Th1/Th2型细胞因子变化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比较实验组服用寿胎丸合四君子汤加味方前和服药两周后外周血中E_2、P、β-HCG及TNF-α、IL-10、NO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妊娠组相比,实验组在服用寿胎丸合四君子汤加味方前血清E_2、P、β-HCG、IL-10水平明显下降(P<0.01),TNF-α水平明显升高;(TNF-α/IL-10)比值明显升高(P<0.01);NO变化无显着性差异;自然流产次数与TNF-α值呈正相关(p<0.05),而与NO,IL-10,TNF-α/IL-10未见明显相关性;免疫性抗体阳性患者与免疫性抗体阴性患者相比较,两组各血清TNF-α、IL-10、NO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自然流产患者治疗前血清P含量与IL-10明显相关性,P含量下降相关IL-10也下降(p<0.05);自然流产患者治疗前血清NO含量与TNF-α,IL-10,TNF-α/IL-10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服用寿胎丸合四君子汤加味方两周后,治疗组30例,其中28例有效,2例妊娠维持超过既往流产天数后再次自然流产,总有效率93.3%。实验组用药后比用药前E_2、P、β-HCG变化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用药后IL-10增高、TNF-α下降、Th1/Th2(TNF-α/IL-10)含量下降,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NO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中TNF-α增高,IL-10下降,Th1/Th2比例失调是引起自然流产的重要因素。TNF-α/IL-10(Th1/Th2)型细胞因子比例失调对于自然流产的影响具有临床意义。过高的NO可能通过抑制Th2型细胞因子,促进Th1型反应,从而影响妊娠。补肾健脾中药“寿胎丸合四君子汤加味”方可以升高血清IL-10水平、降低TNF-α含量,降低TNF-α/IL-10比值,并使之趋于平衡。同时通过增加妊娠期间E_2、P、β-HCG分泌抑制过高的Th1型反应,降低血清中过高的NO含量,调节Th1/Th2平衡,从整体上调节机体的免疫失衡状态,使妊娠得以维持。
张颖新[10]2011年在《CTLA-4Ig体外诱导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变化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CTLA-4融合蛋白在诱导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转换中的作用。方法:①收集门诊URSA患者外周血,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将标本分为叁组,用RPMI1640培养基同时加入终浓度为10ug/ml植物血凝素(PHA),将PBMC配成细胞浓度为2*10~6cells/ml,加入96孔板(200ul/孔)。两组实验组分别加入CTLA4Ig0.4ul(终浓度为1ug/ml)和CTLA4Ig4ul(终浓度为10ug/ml),同时设空白对照组,37℃5%CO2孵箱中培养72小时后,收集100μlPBMC,用流式分析法分析CD4+IL-17A+、CD4+CD25+FoxP3+细胞变化,来探讨CTLA-4Ig在诱导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Th17/Treg细胞转换中的作用。②收集门诊URSA患者外周血,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CTLA-4融合蛋白刺激培养72小时,同时设空白对照组。提取总mRNA,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中FoxP3mRNA和RORγtmRNA的变化。探讨CTLA-4Ig是否可以调节Treg细胞特异性的转录因子FoxP3及Th17细胞特异性的转录因子RORγt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结果:①CTLA-4Ig可诱导URSA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上调,Th17细胞下降,URSA患者外周血中,单纯PBMC培养的对照组CD4+IL-17A+/CD4+细胞的比例(2.72士0.07%)明显高于CTLA-4Iglug/ml实验组(1.16士0.39%),差异显着(P<0.05)。URSA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CD4+细胞的比例(2.30士0.36%)明显低于CTLA-4Iglug/ml实验组(3.96士0.52%)差异显着( P<0.05 )。而加入CTLA-4Igl0ug/ml组与CTLA-4Ig1ug/ml组相比,CD4+IL-17A+/CD4+细胞的比例无明显差异,CTLA-4Igl0ug/ml组CD4+CD25+FoxP3+/CD4+细胞的比例略低于CTLA-4Ig1ug/ml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O.05)。推测Th17/Treg细胞在妊娠的维持中可能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一旦失衡则不利于妊娠,可能是引起复发流产的原因之一。②荧光定量PCR扩增FoxP3 mRNA和RORγt mRNA的变化,加入CTLA-4Ig1ug/ml的实验组RORγt mRNA 2-ΔΔCt值为(0.306±0.079),RORγtmRNA的表达比空白对照组降低,差异显着(P<0.05)。同样CTLA-4Ig组FoxP3 mRNA2-ΔΔCt值为(5.162±3.595),FoxP3 mRNA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着升高,差异显着(P<0.05)。从分子水平推测CTLA-4Ig可能影响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表达降低,而Treg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升高。结论:生殖免疫学观点认为,正常胚胎不被母体排斥有赖于母胎界面的免疫耐受,一旦这种格局被打破将导致URSA的发生。正常早孕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数目增多有利于妊娠的维持,而URSA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目的降低,同时伴外周血Th17细胞增加,对于妊娠的维持是不利的,从而导致流产的发生。那么由此可见除了Th1/Th2之间的平衡,Th17/Treg细胞之间的比例失衡可能也会导致URSA的发生。CTLA-4在T细胞的活化、Th细胞亚群的分化和母胎免疫耐受的诱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封闭CTLA-4可使URSA患者外周血的Th2细胞因子向Thl型细胞因子偏移,不利于妊娠的维持因此外源性给予与CTLA-4同样作用的物质如CTLA4Ig,可能上调Treg细胞的增殖,抑制Th17细胞的发育分化,从而有利于妊娠的维持。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CTLA-4Ig可在体外诱导URSA患者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之间的转化,并影响其特异转录因子在分子水平的表达,由此推测,CTLA-4Ig可能逆转URSA患者的Th17/Treg细胞之间的失衡,使其向Treg细胞偏移,在体内形成利于妊娠维持的环境从而有助于复发流产的治疗,为CTLA4-Ig的临床应用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体外反应系统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D]. 李媛. 四川大学. 2004
[2]. 肾虚自然流产蜕膜Th1/Th2表达及助孕3号方对流产大鼠TCRγδT和细胞因子调控的研究[D]. 周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6
[3]. 小剂量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Th1/Th2/Treg细胞比例失衡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D]. 刘梦远. 南京大学. 2018
[4]. Th1/Th2型细胞因子与自然流产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D]. 冯倩怡.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
[5]. 黄芩和石菖蒲及其成分的安胎作用及机理研究[D]. 姜国均. 扬州大学. 2007
[6]. 维生素D及其受体与稽留流产的免疫学相关性研究[D]. 苏贞文. 南方医科大学. 2016
[7].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与Th17、Th22细胞及IL-22的关系研究[D]. 以善佳. 广西医科大学. 2014
[8]. 稽留流产患者aCL和anti-β2GPI CLIA法的检测和应用研究[D]. 陈芳. 江苏大学. 2016
[9]. 寿胎丸合四君子汤加味对自然流产TNF-α、IL-10型细胞因子、NO影响的临床研究[D]. 阮氏白燕.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
[10]. CTLA-4Ig体外诱导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变化的研究[D]. 张颖新. 安徽医科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