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佳 洪阳
(1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贵州 贵阳 550004)
(2贵阳市卫生计生委 贵州 贵阳 550081)
【摘要】 原发性肠道恶性淋巴瘤是最常见的淋巴癌类型,临床较少见,起病隐袭,发现时多已出现晚期并发症,容易漏诊、误诊。我院曾收治以肠套叠为首发表现的肠道淋巴瘤1例,外院曾被漏诊,就诊我院因发现肠套叠而被诊断,现做一简要报告。
【关键词】 淋巴瘤;肠套叠;小肠血管造影;肠镜;手术;化疗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4-0397-02
1.病历资料
男,53岁,因反复腹痛1月,血便10天就诊,外院就诊查肠镜诊断乙状结肠息肉,升结肠多发息肉。胃镜诊断食管下段息肉。为行息肉切除手术就诊我院。起病后有纳差、消瘦。
查体及住院经过:血压:120/70mmHg,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睑结膜无苍白,腹稍膨隆,软,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扪及肿块,左侧肋缘下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扪及,肠鸣音4次/分。实验室检查:Hb 123.00g/L,大便隐血阴性,多肿瘤标志物正常。上腹部B超见脂肪肝声像。腹部平片正常。患者外院检查未发现便血原因,入院后给予小肠血管造影(小肠CTA)检查,见回肠远段呈靶环样特征改变,局部见团块影,增强扫描强化明显,局部肠系膜血管增多、扭曲,并见血管穿入靶环内(图a)。考虑回肠远侧段占位并肠套叠。故再次行肠镜检查,见回肠末端巨大新生物,新生物可活动,约4cm×3.5cm,不能观察病变全貌,基底部难以显示清晰,新生物表明弥漫充血水肿,不规则溃疡形成,上覆白苔(图b、c)。考虑回肠末端新生物,小肠套叠。肠镜病理活检(回肠末端)送检物为坏死组织,肉芽组织及纤维组织,其内见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患者因肠套叠转入我院外科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回肠末端套入升结肠约30cm,并与后腹膜粘连,距回盲部20cm处可扪及1大小约4cm×5cm占位。术中见阑尾呈盲肠前位,与周围有粘连,阑尾尖端质硬,长约6cm,直径约0.7cm。考虑慢性阑尾炎,遂加行阑尾切除。术后诊断:回肠末端占位:小肠癌?回结肠套叠,慢性阑尾炎。病理诊断:(回肠末段)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活化后,侵袭性。遂转入血液科,经PET/CT等检查后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II期A组。排除化疗禁忌,给予5个疗程R-CHOP方案化疗后好转出院。
2.讨论
2.1 目前,消化系统淋巴瘤诊断仍较困难,误诊、漏诊仍较多。原发性肠道淋巴瘤多发生在小肠,多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性多见,起源于肠粘膜下淋巴滤泡,向内外侵袭生长,生长迅速,形成息肉状结节突入肠腔,从而诱发肠套叠 。本例即为肠道淋巴瘤引起的肠套叠。原发性肠道淋巴瘤早期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多以腹痛、腹胀、腹部包块为主要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和误诊,晚期常因出现血便、肠梗阻、穿孔等并发症而就诊,本例则以腹痛、血便消化道症状而就诊,在外院检查未发现异常而被漏诊。入我院后做小肠CTA,该检查需做肠道准备,这可能使肠道肿物受到肠蠕动推动套入结肠腔内引起肠套叠,从而被发现。
2.2 肠套叠多发生在小儿,成人肠套叠多为继发性肠套叠,文献报道成人肠套叠多伴发器质性病变,原因多为肠道脂肪瘤、平滑肌瘤、间质瘤、淋巴瘤,肠癌,Meckle憩室等。不同的肿瘤病理活检可诊断区分。但此例肠镜活检与最终手术活检病理不同,考虑与肠道淋巴瘤发生在黏膜下淋巴组织,癌细胞未破坏黏膜上皮,从而使取材困难有关。这告诉我们,对于高度怀疑恶性肿瘤的包块,内镜下取材应多点,并尽可能做到取材到位,以减少漏诊、误诊。
2.3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治疗多以手术为主,放疗或化疗为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为侵袭性淋巴瘤,不论其分期如何,均以化疗为主。R-CHOP为侵袭性淋巴瘤标准治疗方案,术后行辅助化疗可提高其5年生存率 。
2.4 本例以腹痛、血便就诊外院,经治疗后症状好转,胃肠镜检查未发现肿瘤病灶,因患者大便转黄,故未行进一步检查,这提醒临床医师,接诊此类患者,不能因为症状改善,而放弃对病因的进一步寻找,应坚持循证医学原则,对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及对应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正确的病因,以降低漏诊、误诊率,提高诊疗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继,卜新华,王秀平等. 以肠套叠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结肠淋巴瘤1例[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7):552-553.
[2]Pascual M,Sánchez-González B,García M,et al,Primary lymphoma of the colon [J].Rev Esp Enferm Dig,2013,105(2):74-78.
论文作者:刘佳佳,洪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1
标签:肠套叠论文; 淋巴瘤论文; 肠道论文; 回肠论文; 原发性论文; 结肠论文; 息肉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