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焦虑行为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以潍坊城区幼儿为例论文_张金

关于幼儿焦虑行为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以潍坊城区幼儿为例论文_张金

(潍坊学院,261021)

一、幼儿与幼儿焦虑行为的表现

在成人的印象中,幼儿应该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因为他们觉得孩子年级小、不懂事,不用担心吃穿用度,不用担心金融危机,没有大人的许多烦恼。殊不知,幼儿稚嫩的内心世界也同样有他自己的喜怒哀乐、悲欢离愁。他们小小的内心也会因周围的各种环境的变换,产生一种对外界的无力感,进而引发他们的“焦虑”。

随着我们在幼儿园研究的深入,发现“焦虑”已成为困扰幼儿的主要情绪和行为障碍之一。

所谓的幼儿焦虑是幼儿在感知到内外界刺激对自己存在某种威胁,或者自己无法达到某种目标、克服某种障碍时所产生的愤怒、苦闷、羞愧、内疚、惊慌等不良的情绪体验或心理状态。其主要表现:(1)情绪不稳定。烦躁、好哭泣或吵闹,难以安抚和照料;最常见的就是喜怒无常。他们常常会无端地大哭大闹,摔打玩具,或冲大人发脾气。(2)行为异常。通常会表现出一些与平常截然不同的行为特征:对以往精熟的事情产生恐惧感,不愿意去完成;常常呆坐,双眼无神或游离;别人说东道西,似听不进话去;沉默寡言,不喜欢与他人接触;对周围的事情失去兴趣,无精打采,严重一些的甚至会出现大小便紊乱、睡眠障碍等。(3)变相发泄情绪。如说脏话、暴饮暴食、吮吸手指、咬指甲、咬或抓衣角、玩弄生殖器等。在幼儿遇到压力情境时,常常会通过上述行为来安慰或抚慰自己,甚至会变成一种变相依赖。还有许多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通过攻击其他小朋友或物品来发泄内心积压的焦虑情绪,有的幼儿甚至会产生自残行为,把攻击目标转向自己,采取咬手、抓头,或用锐利器具伤害身体等过激行为。

二、幼儿焦虑行为的成因

幼儿产生焦虑情绪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除去幼儿自身的性格、气质和遗传的影响外,后天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是造成儿童焦虑的主因。

(一)父母焦虑情绪的“传染”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敏感、多虑、缺乏自信,面对生活和经济的压力,焦虑行为较多,在孩子面前又没有很好的加以掩饰或回避的话,那么父母的表现也会在孩子身上反映出来。比如,孩子从父母脸上看到担忧和焦虑,心情会变得惊慌、不知所措;爸爸妈妈对某些危险估计过高,时时给子女一些多余的劝告、威胁、禁令等,孩子就很容易被“传染”。

(二)父母对幼儿的过高期待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目前中国父母的普遍心态。再加上媒体对早期教育功效的过度宣传,和对“成功”个案的夸张渲染,给很多家长造成一个错觉:即孩子的潜能可以无限制地开发,且开发越早越好。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些父母甚至固执地以为,别的孩子会的自己的孩子要会、别的孩子不会的自己的孩子也要会,且样样都得精通。由于有了这样的“高起点”,父母总是对孩子的表现不满意、不认可,一遍一遍地要求孩子做得更好,而这些高标准的要求常常超出孩子的实际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因为自己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自信心受损,内心焦躁不安。假如父母再辅以恐吓或粗暴的惩罚手段,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时就会显得更加紧张。违背儿童心理的超前教育和过多的压力刺激,是导致孩子焦虑的主要因素

(三)父母对儿童的过度溺爱和保护

如果父母对幼儿过度保护和溺爱,也会造成幼儿的焦虑。溺爱中的小孩在想自己做事的时候,父母家人的包办代替太多,孩子就会失去锻炼的机会,各种能力得不到培养,孩子就会产生一种错觉,即“我是最重要的”,从而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他们独自置身于新环境、新情景中或与陌生人接触时,需要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会产生不知如何应对的困惑,以致情绪波动,对自己失去信心而引发焦虑。

三、解决幼儿焦虑行为的策略

幼儿的很多焦虑并不是必然发生的,在成人的努力下,幼儿的许多焦虑问题是可以预防和消除的。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

焦虑症孩子时时担惊受怕,内心敏感、容易受伤,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他们的情绪波动。因而特别需要一个温馨、和睦、能给他安全感的家,父母的体贴、呵护、安慰和精神上的引领,能有效地降低孩子的焦虑指数。所以,父母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沉着、冷静、自信、果断,避免大惊小怪;将内心的焦虑彻底甩掉或尽量克制,在孩子面前不露出蛛丝马迹,避免一些外界因素刺激孩子。同时,孩子的生活经验大多来自家庭的早期经验。作为父母要给孩子更多的关注和爱心,要多与孩子交流,多关注孩子的生活,并在生活中教给孩子正确的生活经验,同时父母还要多学习幼儿心理方面的知识,了解孩子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当孩子被焦虑困扰时,做他们的心理支持者,和他们一起寻找应对策略。

(二)父母要端正态度,合理教养幼儿

首先父母应为幼儿制定适宜的目标。当父母对儿童抱有某种合理的期望,就会以相应的态度和行为对待幼儿,譬如对幼儿多鼓励,多赞赏,多支持,儿童感受到父母的鼓励、赞赏、支持,又会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回应父母,形成良性循环。反之,父母对幼儿抱有过高或过低的期望,都会影响到父母对待幼儿的态度和方式,造成幼儿担心自己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担心受批评或担心父母不爱自己等等,从而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其次父母应做孩子的心理支持者。父母在评价孩子时注意多用肯定语,多说几句“你能做到”“在妈妈眼里你是最棒的”之类的话,让孩子真正感受到你的支持与肯定,感受到你是尊重他、爱他的。耐心地倾听孩子,与之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使孩子在父母面前不设防,自觉自愿地吐露内心的忧虑。在听孩子述说时,爸爸妈妈对他所说的内容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对其痛苦适当地表示同情,这有助于孩子将心里的压力释放出来,消除顾虑和紧张情绪。当孩子做错了事或情绪不稳时,告诉他“没关系”、“大胆些”、“不要怕”、“再试一次”、“爸爸妈妈相信你”之类的话,一段时间以后,孩子可能会走出焦虑,建立起自信,学会应对困难,并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

(三)加强家园合作与沟通,及时了解儿童的各种状况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幼儿许多焦虑问题的产生与二者密切相关。比如,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周围的环境和交往对象都发生了变化,幼儿对此容易产生恐慌;幼儿园与家庭不同的规则让幼儿感到不适应;家园教育的不一致让幼儿感到困惑等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家庭和幼儿园必须及时的交流和沟通,对问题形成一致意见,进行良好的合作。比如,幼儿入园之前双方要做好入园准备工作。家长要提前带幼儿去参观和熟悉幼儿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带班教师多交流等,幼儿园带班教师应及时建立幼儿个人档案,对儿童的喜好、性格做大体的了解。幼儿入学之后,幼儿园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及讲座等传统形式,也可通过blog、email等网络形式向父母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交流幼儿在园的表现,同时家长也应积极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配合幼儿院的工作,保持家园的一致性,以免幼儿无所适从产生焦虑。

总之,引发幼儿焦虑行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家长和老师必须搞清楚究竟是什么引发了幼儿焦虑,并以此为依据,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缓解和消除幼儿的焦虑,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范娟、杜亚松、王立伟等.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的中国城市常模和信度研究:上海精神医学,2005年第17卷第6期

[2]苏林雁、李雪荣、黄春香、罗学荣、张纪水.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的中国城市常模: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年,第9卷,第4期.

论文作者:张金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  ;  ;  ;  ;  ;  ;  ;  

关于幼儿焦虑行为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以潍坊城区幼儿为例论文_张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