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各大城市都在对智慧城市、数字城市、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和空间数据库进行不断地建设和完善,政府对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更加科学的决策和精细化管理,从而可以为信息数据库的动态更新提供更好的保障服务。现如今全国各大城市都在大力开展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更新工作,不断更新其周期、模式还有变化等各个方面,而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本文主要对具体的动态更新技术类型和质量检验策略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分析,以期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动态;更新技术
1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动态更新技术
1.1信息数据库动态更新技术
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动态更新是整个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做好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动态管理才能为后期相关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应该做到:首先,在对数据库各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动态监测过程当中,一定要做好对影像变化的监测,同时还应该构建本底影像数据库,也就是对DOM、DLG以及相关遥感影响等多种状态信息的对比和分析,然后对具体的标识和范围进行准确的确定。在具体更新过程当中,相关的工作人员首先应该准确测定航天影响资料各项数据,这些数据一定要和地图数据很好地匹配,匹配好之后再充分利用三角测量方式进行迅速处理。在状态信息构建好之后,工作人员还需要对一些专业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我国目前最为常用的就是利用语法、几何还有语义等几种方式对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更新处理;其次,在采集变化信息的过程中,还需要对业内外工作流程进行一体化建设,建设好之后再各种已经获取的矢量数据叠加处理,同时还应该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检查。在整个操作流程当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调绘标注、输入GPS数据以及采集变化信息来完成对采集、检查和编辑等各项操作,然后再按照1:5万的比例来开发数字化缩编更新软件,之后再通过人机协同对数据库环境进行更新,合理利用此软件可以对各项数据进行有效的预处理和图形编辑,同时还可以利用PDA和GPS技术对野外增量数据进行有效的采集和分享业内外成果。除此之外,相关的工作人员还应该对道路和水系等各种要素变化信息进行有效的提取,在获取专题和基础变化信息之后就可以实现对数据库的有效更新。在对变化信息进行整合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分片和分幅,同时还应该做好对空间冲突的协调处理以更好地完成对空间数据库的更新。利用多尺度联级软件按照1:5万比例尺可以实现对更小数据的有效更新,利用版本化管理软件可以实现对新旧版本数据库的有效管理。合理利用产品更新系统还可以实现对符号化数字地形图和影像地图等各种新版本的更新和升级;再次,利用1:5万基础数据库发布各项更新信息可以很好地实现对信息网络化服务的更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对更新数据和更新范围引起足够的重视,尽可能为用户提供最优和最新的服务。
1.2派生联动更新技术
在采用派生联动更新技术过程当中,势必就需要应用到联动更新技术,这种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包括跨类型数据库和跨尺度数据库联动更新技术,在使用跨尺度数据库联动更新技术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小比例尺地形数据库的动态更新,在整个应用过程当中,工作人员应该对多尺度地形数据库进行整合,同时还应该对不同尺度的地形要素进行匹配,之后再实现对不同尺度地形数据库的联动整合。采用该项技术可以对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和地形图制图数据库有效的联动更新。
1.3多时态地理信息数据库动态更新技术
这种更新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构建多时态数据库模型,并创建各要素标识码,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各种更新状态信息和要素版本充分明确,从而更好地保证各个数据库之间同名要素之间的自动联动。在对数据库具体建设过程当中,还需要对各种没有发生变化的内容纳入到数据库当中,当然只有增量的部分才能被纳入到数据库当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至于多版本数据库,大多数都被存储到历史数据库当中,新版本的数据库可以实现对全集的有效存储。由于历史数据库至存储变化增量数据,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身的冗余,采用这种方式构建数据库可以有效增强新旧版本数据库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更好地对各种数据变化进行分析和提取。
2质量检验策略
2.1以往传统的检验模式
以往在无论在对地形图还是数据库更新的时候都没有实现图库一体化模式,这就造成了图形生产过程和GIS两者之间是分开进行的,也就是先对地形图进行生产,然后再将其加工到数据库当中,这样的生产方式不但延长了生产周期,而且还很容易造成图形数据和数据库当中的数据之间不能很好地保持一致。在这种分离情况下,地形图的生产过程就需要采用一种特殊的形式,即“两级检查一级验收”这种管理模式可以很好地实现独立的图幅,同个时还更加容易实现抽样检查和批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2.2图库一体化模式下的检验难题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在不断地更新,现如今图形生产、图库一体化还有GIS数据加工等各项现代化先进技术都逐步实现了一体化模式,也就是先对数据库数据进行生产,然后再从数据库当中出图。这种模式可以有效缩短生产周期,而且还可以使得图形数据和数据库之间很好地保持一致。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此大环境之下,工作人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网格模式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管理,由于数据之间的关系是无缝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所以一定不能随意裁切。
2.3图库兼顾检验模式
想要实现图库兼顾就需要采用“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的模式,数据更新之后,还需要再次验收合格才能入库,并对网格范围内的数据逻辑还有图面合理性引起重点关注。入库完成之后还应该补充验收,特别是对输出质量和库体的验证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这种操作模式的不但投资比较大、检验周期长,而且还非常容易形成瓶颈。
2.4图库异步检验模式
这种模式在动态更新过程中由以往传统的串行改为现如今的并行流程,也就是生产安排和质量验收环节不同步,在此过程中需要由专门管理部门对数据库进行抽样验收。更新一段时间后还应该将数据同步到服务库和成果库当中。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升生产效率和上产质量,很适合网格管理,是现如今非常好的一种策略。
总而言之,在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掌握好各种数据库动态更新技术,并对各种技术进行不断地完善和优化处理,以更好地实现数据库的动态化服务和自动化更新。
参考文献:
[1]陈玉燕.面向基础地理数据库构建信息化测绘体系研究[J].城市地理,2017(20):108.
[2]刘凤.关于在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中应用一体化测绘技术的分析[J].江西测绘,2017(03):50-51.
[3]盘贻峰.地理国情监测下的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2):99-100.
[4]白友文.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和应用推广方法探讨[J].科技资讯,2016,14(13):14-15+17.
[5]李逵.FME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通报,2016(03):115-117.
论文作者:裴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数据库论文; 数据论文; 地理信息论文; 技术论文; 基础论文; 动态论文; 城市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