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建设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有很大作用。工程建设往往涉及到很多因素,其中不仅是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还包括的是工程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基的土壤性质及承载强度,本文结合具体的软土地基的工程勘察做出分析,并对相应的勘察要点进行严格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要点;分析
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对施工技术和施工现场的管理,同时在施工之前要做好相应地基的勘察处理,本文主要结合实际的软土地基岩土工程的勘察做出分析,首先阐述了软土地基的透水性较差和强度差以及不均匀沉降和触变性、流变性、高压缩性等基本特征,同时对软土地基勘察的勘察要点及关键问题做出细致阐述,希望对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开展有所启发。
1 软土地基的基本特征
软土主要指的是天然孔隙比等于或者大于 1.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局部地区软土含水率高达 200%,孔隙比大于 6.0。一般来说,软土地基含有以下几种特点:
1.1 透水性较差
尽管软土地基的含水量较高,但是软土地基的透水性较差,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其软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方面,所出现的沉降持续时间较长,导致整个承载力难以有效确定,甚至会出现一定的空隙水压力,导致建筑工程的地基承载力受到严重影响[1]。
1.2 不均匀软土地基
由于沉积环境的复杂性导致了软土地层空间分布的不稳定性及物理力学性质的突变型,这主要是表现为地层的均匀性较差,尤其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由于其结构不均匀,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沉降。
1.3 触变性软土地基
由于自身结构的不稳定,所以当其原有的土壤结构受到破坏之后,其土层承载强度会大大降低,这种强度变化可以使用灵敏度 St 表示,软体地基属于高灵敏土或极灵敏土范畴,当软土地基受到振动荷载后,很容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滑动或者是挤出等情况[2]。
1.4 流变性软土地基
在所受到的长期荷载力的影响,不仅会由于一定的排水而出现变形,同时还会由发生剪切变形,这种变形的变化不明显,但是往往会由于所持续的时间较长,很容易对实际的建筑工程的地基沉降和相工程的边坡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2 软土地基的勘察要点及关键问题
2.1 土层检测
在针对软土地基的勘察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实际的软土地基的类型、条件、分布情况等进行勘察,同时还需要针对软土地基的排水固结条件和沉降速度以及强度增加等情况做出更加科学细致的统计和实验,针对不同的软土地基,可能还会存在薄层中夹杂着部分砂层,这点尤其要注意[3]。在软土地基勘察过程中,应该做好对土层均匀度的测量,同时还需要结合土层深浅对土层持力层埋藏情况进行勘察,以检测硬土层的情况,同时要结合软土地基的基础影响范围对基岩情况做好勘察,更加科学合理的描述出基岩的分布特点和不同的风化程度。
2.2 力学性质
软土地基的实际勘察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对其力学性质的评价和判断,要做好对土层固结情况和超固结情况等方面的勘察和分析,不同的程度的土壤固结所产生的变形和压力及性能有所不同,所以在对土层的勘察过程中要做出重点处理和分析,从而确定出土层前期固结的压力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把握土层压力及变形参数的基础上,需要在室内试验过程中对前期固结压力和压力系数、压力指数、回弹指数、固结系数等各种参数的具体数值加以确定,从而更加科学准确的掌握软土层的具体结构情况,加深对软土层的进一步了解。在实际的工程施工措施应用中,可以对施工导致的软土性能变化进行预测,其中就包括有土层的强度和土层压缩性能的改变。
2.3 勘察技术选择
2.3.1 钻探技术
钻探技术在实际的岩土工程施工中是较为常见的技术措施,也是对软土地基进行更加详细准确的把握,以此来获取和掌握软土厚度、状况、颜色等,从而能够更加清楚明晰的掌握地下水的深度、径流、排泄等条件,更好的掌握岩土层的相关物理和力学指标。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对软土地基的勘察,以在后续做好对软土的结构保护,所以应该更好的采用钻探的方式进行。另外如果需要使用护壁回转钻探技术,应该做好完善的保护措施,确保软土地基的结构性不被损坏,更加明晰的做好对原始土层的分析。在对软土采样的时候,应采用薄壁取土器静压方式,要做好对土样性质防护,加强对水分的保护,针对细砂层的处理也要做好防护,从而保护好后续颗粒分析的准确性。
2.3.2 现场检测技术
软土地基的勘察过程中,由于软土的性质特殊,具有触变性和流变性等不利于检测的物理性质,所以很容易导致其土样出现水流失,不利于做好对土层性质的分析,所以需要有针对性的采用原地检测的方式来加强对土层的检测,尤其是针对软土的具体特征和工程等级需要做好具体的原位检测技术。一般来说,在软土地质的现场原位检测工作中,可以采用标准贯入试验、轻型动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
2.3.3 物探技术
在实际的软土地基的勘察过程中,如果出现原位检测技术难以满足实际的土层勘察需要,就需要结合实际的土层地理位置和相应的物理技术来借助物探方式进行辅助,确保原位检测技术得以更加高效准确的对软土地基进行检测,也能够有效增强检测的准确性。
2.4 软土地基的液化判别及处理措施
地面下存在饱和粉土、砂土的时候,除了 6 度之外,判别为液化;当饱和粉土、砂土的初步判别认为需要进一步对液化进行判别时,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判别地面下 20m 深度的液化。对存在液化粉土层、砂土层的地基,需要对液化土层的厚度、深度进行探明,根据相关公式对钻孔液化指数进行计算,进而划分液化等级。软土地基液化的主要处理措施有:①部分消除液化沉陷。处理深度应当降低处理之后地基的液化指数,且最好不要超过 5;采用挤密碎石桩、振冲加固的时候,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最好是超过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通过减小液化震陷等方法的时候,比如增厚上覆非液化土层的厚度、改善排水条件等。②全部消除液化沉陷。用非液化土替换全部液化土层,或者增加上覆非液化土层的厚度;采用换土法、加密法进行处理,通过加密法加固时,应当处理到液化深度下界;采用深基础的时候,基础底面应当埋入液化深度下的稳定层中,且深度应当在 0.5m 以上。
3 结 语
总体来说,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对岩土工程的地基勘察,由于软土地基具有透水性较差和强度差以及不均匀沉降和触变性、流变性、高压缩性等特征,为了有效提高勘察质量,要在施工之前做好相应地基的勘察处理,做好对软土地基的土层检测和力学性质勘察,合理选用钻探技术和现场检测技术以及物探技术等勘察技术,不断提高软土地基的勘察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千山,赵 栋,丁玉涛.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08):73+90.
[2]陈松松.基于软土地基岩土工程的勘察与数据处理分析 [J].江西建材,2017(03):222~223.
[3]张建磊.岩土工程勘察中的质量控制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24):199~200.
论文作者:王敬晓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土层论文; 土地论文; 地基论文; 基岩论文; 过程中论文; 情况论文; 岩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