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山市委党校 浙江 江山 324100
摘 要: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行为凸显的是内心友善价值观的荒芜。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之一,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润滑剂。古代家训文化中包涵了很多关于友善的思想。这些思想至今还散发着人性的光辉。挖掘并运用家训文化中的友善思想,对青少年友善价值观的确立和内化,是一个有效的载体。
关键词:家训文化;青少年;友善价值观;培育
近年来,网络上频频出现“校园暴力”事件。一群青少年为了一点小事,对被施暴者暴力殴打。孩子的问题折射了整个社会问题。对教育的偏狭认识和功利思想导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重智轻德”,导致一些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友善待人的道德观念。友善观的缺失是他们形成暴力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在青少年心灵播下友善待己、待人乃至友善对待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青少年是开展友善价值观培育的重要人群
2001年,国家提出“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爱国守法、敬业奉献”20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明确指出“友善”是公民要遵守并执行的道德规范之一;2012年召开的十八大又提出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个人层面又把“友善”作为价值观之一。这一过程体现了国家对“友善观”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从一个需普遍遵循的道德基本规范上升到一个民族的神圣精神信仰,上升到一个国家社会价值理念、价值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价值准则,是我们建设和谐家园、实现民族梦想的重要精神条件和价值支撑。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承载着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希望和责任,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关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长远发展。“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友善价值观培育,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实,更是落实到关键人群的重要任务。
二、家训文化传承与青少年友善价值观培育
家训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时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养成起到重要作用。家训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含了很多和友善观有关的内容,具有时代价值。家训内容大都以家书、诗歌等文本形式流传下来,适合在家庭和学校进行传播。因此,挖掘并运用家训文化的友善内涵,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友善价值观培育,可以既有效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家训文化传承与青少年友善价值观培育的逻辑关系
1.友善观是传统家训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家训文化非常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仁爱思想,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而且还要推己及人,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传统家训文化“仁”的精神实质与当今提倡的“友善观”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仁者,爱人。不仅要爱家人,也要爱他人。怎样达到爱人的境界,就是通过友善待人的方式表达出“仁”的理念。友善价值观的提出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随着时代发展,我们的社会结构已由“熟人”社会渐渐转化为“陌生人”社会,要重建一个互信和谐的优良社会风气,友善的作用极其重要。因此,充分挖掘家训文化中友善内涵,在青少年群体中倡导以尊重、包容、助人、负责为主要内容的友善观,让友善成为他们灵魂的一部分。
2.青少年是家训文化传承的关键群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2]这一论断的提出为家风建设在当今历史时空发展新阶段画下浓重的一笔,为整个社会的家风建设启动了新模式。在举国重建家风的宏大背景下,作为家风传承中的具体外在形式和核心内容的家训文化,它的传承与发展是家风重建的重点,让谁来传承是关键。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背负着未来的发展与进步。传统家训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应该落在他们的身上,一代代的青少年不断传承必会造就和谐而文明的社会。
(二)传统家训中的友善价值观内涵分析
1.君子理想是传统家训友善观的生成依托。
古人以君子作为人生最高理想,崇尚修齐治平的经世思想。曾国藩在给其儿子的信中要求道:“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朱子家训》中也有相似内容:“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 要达成君子理想,修身是基础,修身乃通往君子之道。修身意味着修德,修德就是追求“至善”。正如《大学》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君子乃美德的经典化身与主体承载,君子必崇尚友善之德。刘备对儿子的遗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围绕君子之善,古代家训阐述了“敬”、“诚”、“谦”的思想。曾国藩在其家书中围绕这些思想作了大量论述,如“吾有志学为圣贤,少时欠居敬工夫,至今犹不免偶有戏言戏动。尔宜举止端庄,言不妄发,则入德之基也。”“相见必敬,开口必诚。多诈之人必败,诈即不诚。”“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君子八德——勤、俭、明、忠、谦、恕、浑、刚。”等等。可见,古代家训以君子理想作为依托,论述了很多关于友善观的思想。
2.仁爱思想是传统家训友善观的核心理念。
仁爱思想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之一。家训文化又是儒家文化的时代产物,是儒家文化大众化和世俗化的体现。因此仁爱思想在古代家训中也得到广泛地体现。其中的“孝悌”“睦邻”思想都是仁爱思想的具体体现。曾国藩要求家中子弟对上要孝长辈,平辈之间要兄友弟恭友好相处。他不仅这么要求家人,自己也是行孝悌的榜样。同时,他也非常重视与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要求家人要亲邻睦邻。他认为与邻里和睦来往是无价之宝:“宝者,亲族邻里,时时周旋,贺喜吊丧,问疾济急,星冈公常曰人待人无价宝也。”这些仁义、友爱、和谐的思想也是《朱子家训》的重要理念。从本质上看,古代家训中的淳朴思想体现了以仁爱思想为核心理念的人际友善观。
三、家训文化传承视阈下青少年友善价值观培育的途径探索
“人在少年,神情未定”《颜氏家训》。青少年正处于思想成长期,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认识方面都尚未完全定型,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对他们开展友善观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充分结合家训文化的友善思想,采取多种途径,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以促进“友善”观的广泛落实。
(一)挖掘家训文化友善内涵,培育友善文化氛围
在长久的农耕文明历史进程中,家训文化渐渐发展成古代主流教育文化,在古代社会中发挥着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不少文人志士、官宦家族甚至于帝王之家都有独特的家规家训,可谓内容庞大、思想丰富。借着家风重建的东风,深度挖掘家训文化中的友善内涵,结合当前时代特色,让家训文化重放异彩,让其所含的友善思想深入青少年的内心,引导他们养成向善的内心自觉。充分挖掘家训文化友善内涵,培育友善文化氛围,可以有以下途径:一是组建家训文化专业研究团队,深度挖掘友善内涵。友善思想犹如珍珠般散落在各部家训中。要把这些闪耀着人性光芒的思想运用起来,必须依靠专业人才的研究和整理。组织有志于此的人才,潜心研究整理友善内涵,结合时代特色和青少年心理特点,对家训文化中的友善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丰富友善思想的时代价值和时代内涵,增强传统友善价值观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同时,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践行友善的经典事例,注入时代价值,以绘本、故事的形式讲述友善价值、传播友善价值。二是运用新型媒介,大力宣传家训文化中的友善思想。当今时代青少年群体使用最多的是电脑和手机。利用网络的便捷优势,引导一部分青少年成为传播主体,让他们成为这个群体的宣传员,让家训文化的友善思想在青少年的成长空间占领一席之地,引导更多的青少年向上向善,从而激发青少年友善观的文化自觉。
(二)拓宽家训文化实践渠道,促进友善价值观入脑入心
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友善价值观的教育在本质上也是一种社会生活活动。作为一种思想意识方面的活动,光有理念的引导和宣传是不够的,容易造成理念与行动的脱节,因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4]家训与法律条文不同,是口头或是文字形式针对家族成员进行教育的诫言,讲述家庭成员应遵循的道德修养、维护家族的和睦等等为人处世方面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通常针对的是具体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礼仪和行为举止,体现出家训操作性强的实践性质。这种特点与价值观的实践性要求非常吻合。然而现在的家庭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呈现原子化的特点。而且由于城市化的影响,家庭又呈现流动性,家训文化的代际传播能力明显减弱。因而要促进友善观在青少年群体中入脑入心,就必须拓宽家训文化的实践渠道。一方面,在乡村社区的宗族祠堂、文化礼堂广泛开展家训文化实践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吸引青少年积极参与。通过活动,青少年对家训内容熟记于心,家训中包含的时代价值观渐渐内化于心。另一方面,在校园内开展家风家训文化实践活动。校园是青少年主要的集中场所,学校组织各种各样的家训文化实践活动,会取得很大成效。
(三)建立联动机制,保障友善价值观教育长效化
友善价值观的教育成效并不能在一朝一夕取得,它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系统性工程。除了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探索有效形式,还要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完善的机制保障,才能使友善价值观实现常态化、日常化、规范化。首先要建立一个以团组织为首的联动机构。团组织凝聚了广大青少年的主要力量,代表着青少年的先进形象。由团组织机构作为召集人,体现了青少年的主体性。以团委机构为首牵头学校、家庭、乡村社区、文化宣传等部门,定好计划做好家训文化的相关实践活动,共同协力促进友善价值观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有效落实。其次要制定一个惩恶扬善的嘉奖惩罚联动机制。一个价值观要在社会上获得认同并被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应该有一个正面激励和反面惩治的动力机制。在学校和社会两个层面建立对青少年和家庭在友善价值观践行方面的奖、罚措施,在社会中广泛宣传并实施,建立一个学校和社会层面联动的奖惩机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
[2]习近平.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习近平.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学习中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
作者简介:周莲君,女,(1973年10月-),浙江江山市人,本科,中共江山市委党校 讲师,研究方向:文化。
论文作者:周莲君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6
标签:友善论文; 家训论文; 青少年论文; 文化论文; 价值观论文; 思想论文; 家风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