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体系结构,使图书分类体现出更加科学的分类思想--兼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修订_科学论文

修改体系结构,使图书分类体现出更加科学的分类思想--兼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修订_科学论文

修订体系结构,使图书分类法体现更科学的分类思想——兼论《中图法》的修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分类法论文,体系结构论文,思想论文,科学论文,中图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书分类对象虽然是图书,但由于图书内含着知识信息,不同学科的知识信息亦不同,因而,它与知识分类、科学分类关系十分密切。图书分类法构建在一定的知识分类、科学分类的思想体系之上。英国著名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从人类思维的特征出发,把人类理性能力分解为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判断(理性)能力,相对应的学科分别为历史、诗歌、哲学,并将当时的各门学科分置于此三大类下。哈利斯在其编制的图书分类法里,倒转培根三大类的次序为哲学、文艺、历史,以之为主干去安排一百个类目的次序,称作倒装培根法。杜威编制的《十进分类法》,承袭着哈利斯图书分类法的类目次序,将100个类归纳为10大类,只作个别调整。在《十进分类法》第一版中,杜威说:“九大类(笔者按:即哲学和相关学科、宗教、社会科学、语言、纯粹科学、工艺学、艺术、文学、普通地理学和历史)内容是遵从圣路易士图书馆的倒装培根的体系。”由上可知,哈利斯和杜威所编制的图书分类法的体系结构主体均源于培根的学科分类体系。《中图法》的体系结构,编制者在第一版编制说明里作了如下的解说:“关于知识的分类,毛主席在《整顿党的作风》文内指出:‘什么是知识?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阶级斗争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这就是我们确定分类法基本结构的理论根据。据此,本分类法将知识门类分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部类。”“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作为一个基本部类,列于首位。此外,考虑到图书本身的特点,对于一些内容庞杂,类无归属,无法按某一学科内容性质分类的图书,概括为‘综合性图书’,作为一个基本部类,置于最后。”显然,《中图法》的体系结构是依据毛泽东关于知识分类思想衍生出来的。

关于知识分类、科学分类的认识,与人类对其他客观事物的认识一样,有着漫长的发展的历程。研究者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闪烁着智慧火花的观点,深化了人们对此问题的认识。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板块是:一、培根提出的依思维特征性分类。前面已对之略作说明。二、康德依据历史、逻辑和应用的链式关系,将学科排序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科学。三、依据被研究对象的不同特性,以世界大类现象作为分类标准,圣西门把所见到的现象分成天文现象、物理现象、化学现象和生理现象。与此对应的是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另加上作为各学科的基础的数学。西方实证主义的开山鼻祖孔德,继承了圣西门的纵向式分类。并将之发展,增加了“社会学”。四、黑格尔以发展的思想去建构学科体系。五、按科学方法类型划分。或划分为抽象的学科(数学和逻辑)、具体的学科(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介于抽象与具体之间的学科(力学、物理学);或划分为探索普遍规律的学科(如研究社会现象规律的经济学、社会学和人口学等;探求自然现象规律的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等)和。案研究学科(主要是弄清再现事实或现象,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和描述方法,如历史学、文学、考古学、文物学、古生物学、动植物形态学等);或划分为实验学科和非实验学科,等等。六、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划分依据物质运动形式的区别和固有次序的区分。把各种运动概括为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社会的,创立了按物质运动形式进行科学分类的理论。七、三角形划分理论。不同时代又有不同内容的划分。最先是柏拉图把知识体系分成辩证法、物理知识和伦理学说。亚里士多德将自然哲学分为理论哲学、实践哲学和创造哲学。目前国际较有影响的三角形划分是把人类知识划分为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苏联凯德洛夫提出的三角形划分以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分居三角,心理学居三角形之中。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是一级联系,基本学科的结合部和互相渗透形成二级联系,学科的转化还形成三级联系。他的三角形划分具有层次性和动态性。八、能级性划分学说。主干部分按物质运动形式的区别和固有次序的区分划分为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社会的。学科个体相互联系、转化、组合,学科个体组合为学科群体,学科群体凝聚为学科集团,按能级依次排列为学科集团、学科群体、学科个体。九、群体划分学说在当代颇流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科群体划分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药科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另一种大学科群体划分为哲学、社会科学、数学、自然科学。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观点别具一格,他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文艺理论、军事科学和行为科学。他认为,这样划分不是说每个学科群只是研究客观世界的一个部分,而是应该认识到它们都是研究整个客观世界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观察问题、研究问题的侧面及侧重点不一样。大学科群不是一成不变,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完善。十、依据学科发展新特点划分。例如,对于生态环境的新开掘、拓展了人类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地理学和文化生态学等新领域;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带动了科学方法的现代化,导致一批以方法论为特征的新学科的问世,……新学科是动态发展的,其新特点在不断变化,因而,特点分类体系是开环体系,具体分类随之变化。十一、综合式划分。其分类依据是对学科体系进行整体考察、综合审视、以顺应当代科学技术系统综合、宏观整合的大趋势。一般是将学科体系分为综合学科、横向学科、交叉学科和分支学科。十二、全息式划分,即利用全息理论把“各代”新学科用同一分类模式统一起来,把不断衍生分化的分支学科顺理成章地纳入学科体系、它是“综合式”分类法的全息化。

既然图书分类法的体系结构不是凭空虚拟,都有所本,依据一定的知识分类、科学分类思想、体系结构,并结合文献的特征进行构筑,而知识分类、科学分类思想、体系随着时代在不断变化发展,因此,不仅在编制图书分类法要借鉴知识分类、科学分类的成果、而且修订图书分类法也必须根据知识分类、科学分类的新认识去充实、调整、修正原有的体系结构,使其反映知识分类、科学分类的认识高度,更具有时代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然而,修订图书分类法时,我们似乎将此重要方面遗忘,总不愿意在体系结构上动手术,那怕它已明显暴露出缺陷和问题,依然对之恋恋不舍,仅是在固定原有体系框架内作一些细节修补,维持原状。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一、编制者对新的知识分类、科学分类思想、体系缺乏充分了解和深入研究。二、思想保守,思维定势,不接受先进知识分类、科学分类思想。三、没有认识到体系结构的缺陷、致命伤是小修小补式的增删一些子目所无法解决的。在短时间里,小修小补尚可应付,时间一长,科学技术发展到更新的阶段,新的更科学的知识分类、科学分类体系形成,不加以改造的原来的图书分类体系结构的局限性更明显,其类分图书的功能便一落千丈。四、来自用户的障碍。大动大改,将导致繁重的改编工作,用户显然不乐意,迁就用户,于是只作些技节性的修剪。

《中图法》的修订亦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中图法》是我国图书馆使用较多的且被定为国家标准的分类法。自诞生以来,已经作了二次修订。1979年的修订,定下的原则是:一、消除林彪、“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二、将各门学科理论的按观点区别列类改为按学科列类。三、修改立类不当而使用率又不高的类目。四、适当调整类目,订正类名,增加注释。五、修改编制技术性的错误。六、对学术上有争论的问题以及可改不可改的类目不予改动。七、增加新的类目,对新设类目要注意类目的概括性和稳定性。第二版的修订,主要是加深原有类目的细分程度,增设反映新学科、新事物的类目,以增强类表的实用性、科学性。两次的修订,基本上是在维持原来的大结构框架中进行。第二版修订,增类6,000多个。笔者粗略统计,新事物、新学科的增类不足增类总数的十分之一,所增的类目远远不能反映出新学科增长的实际情况。没有触及体系结构的修订固然有它的优点,但是,其体系结构始终未能从陈旧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中图法》体系结构建立在毛泽东的知识分类思想基础上。毛泽东的《整顿党的作风》写作于四十年代初期。半个世纪过去了,人类关于知识分类、科学分类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富有时代性和特色的学科结构如春笋般涌现。例如,“金字塔式”结构,各学科按等级排列,学科水平逐级提高;“网式”结构,反映学科的纵横交错,相互制约;此外,还有“场式”结构,“树式”结构,“液体沉淀”结构,“封闭圆环”结构,“接触点式”相互渗透结构,“球横式”结构等等。当代,科学急剧发展,新学科大量涌出;各门学科联系加强;各门学科相互交叉处出现了众多的边缘学科。《中图法》依据毛泽东的知识分类思想而建立的体系结构因历史局限不能体现更科学的知识分类、科学分类的认识,在其体系结构里,类目只能单向线性展开,反映不出不同领域的学科的联系,因此无法让一些涉及到不同领域的多门学科的新兴学科正确序列于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图法》的局限性将更大。下面我们从数学等学科性质及其在当代科学体系的地位等方面来更具体认识《中图法》的体系结构的局限性。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变化的科学。它概括了物质运动形式中的量的关系,并与物质运动的时空有关。时空与物质运动关系密切。时空的统一是物质运动得以实现和存在条件和形式。据此可认为数学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和工具。钱学森认为数学科学是研究客观世界中数量和质量的辩证统一。不论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这样的时空统一,还是“数量和质量的辩证统一”,数学都存在于自然、社会、思维三大领域内。现代科学分类观点,作为各门学科的基础和工具的数学不是从属于自然科学,而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平列。这种认识是十分正确的。《中图法》没有将这种正确的认识及时在其体系结构里体现出来,仍然是守陈旧的观点将数学屈居于自然科学下,与自然科学下属类目平列。

综合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等学科知识,综合多学科(不同领域或同一领域的)的理论方法,对以某种主题为对象的事物进行系统综合研究,揭示其运动规律。综合学科发展迅速,在当代学科体系整体运动中,已发展成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与人类越来越深刻认识客观世界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性有关。以往被认为互不关联的分属不同领域的(或同一领域的)学科之间的联系逐渐被揭示。为更准确研究某一事物,势必要涉及到多门学科。可这样重要的综合学科在《中图法》里不能恰当列类,这是由于《中图法》的体系结构内缺乏容纳综合学科的地方,即使是勉强将之塞入类表内,也是牵强甚至是谬误的。例如,未来学,是用定性或定量分析来探索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前景,揭示按照人类所作的各种选择走向未来的可能性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它的研究范围涉及到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历史、文化、教育等领域。在《中图法》原有体系结构里,未来学被置于“文化、科学、教育、体育”大类内的“G3科学、科学研究事业”中。不言而喻、还是不正确的。类似这样的不合理的列类却在《中图法》合理地存在着。要使综合学科正确列类,唯一的途径就可修正目前《中图法》的体系结构。

边缘学科(也称交叉学科)的立类在《中图法》现有的体系结构里亦面临着与综合学科一样的窘境。十九世纪以前,自然科学分化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差别增大,到近代,由于在原有的学科相邻接处生长出新的边缘学科,它们互相连接起来。边缘学科不仅在同一层次的相邻各学科之间形成,而且在同一层次相距甚远或不同层次的各学科之间也可形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出现了多门学科互相渗透的现象,三门学科以至多门学科相互交叉产生的新的边缘学科层出不穷。恩格斯曾对边缘学科作过预言:“在分子科学和原子科学的接触点上,双方都宣称与己无关,但是恰恰就在这一点上可望取得最大的成果。”如恩格斯预言那样,边缘学科迅猛发展,它在新学科内占的比重相当大。根据研究者的统计数据,我们编成下表:

时间  边缘学科数

十年内新边缘学科

科数

 兴学科数   所占比例

1900年132

23755.70

1910年123

19662.76

1920年197

29866.11

1930年236

35067.43

1940年231

33369.37

1950年381

55468.77

1960年290

44165.76

1970年243

44155.10

数量众多的在同一层次或不同层次的二门或多门学科相邻点生长出来的边缘学科,诚如恩格斯指出那样,形成它们的“双方都宣称与己无关”,将它们列类于形成它们的那些学科的哪一门学科都不能正确反映出它们的特征,因为边缘学科有着形成它们的那些学科的某些性质,但它们已经不属于那些学科。《中图法》现有的体系结构不能表现科学的交叉渗透的特征,故给边缘学科的列类造成极大困难。《中图法》为摆脱这一棘手问题,修订时扩大了组配的范围,但也仅限于为数不多的类目。再说组配的能力不是无限的。另方面,由各门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通过组配去表达也不准确,还使问题变得繁琐,因为组配只表达进行组配的概念的外延和,而边缘学科不是产生它的那些母学科的外延简单的集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明了不想修改体系结构而将希望寄托于组配的错误。同样,设交替类目也是似是而非。而对层出不穷的新学科,《中图法》在不改变体系结构情况下的另一对策是增添新学科、新事物的类目。这仅能解决部分问题。即那些由原来的学科分化出来的,未涉及多个领域的分支学科可采取此途径立类。对于边缘学科、综合学科则无能为力。在新学科中,边缘学科占总数50%以上,它们不能准确类列于《中图法》里,如硬将之塞入其中,这样的增类越多,列类的错误也越严重。

综上所述,《中图法》的修订不能只停留在技节的修剪上,要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釜底抽薪之法是修订其体系结构。体系结构的修订,必须及时借鉴、吸取先进的科学的知识分类、科学分类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划分学说精辟地阐述了作为有机整体的自然界,存在发展着的普遍联系,延续着物质发展的历史过程。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从无机物的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到有意识的生物的生命的思维,其运动形式,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物质运动形式内部存在固有次序。每一门学科都是分析个别的运动形式或者许多被此联系和互相转化的运动形式。这一学说奠定了科学分类最基本的思想、理论、原则和方法。我们必须运用它反思《中图法》的结构。《中图法》不少地方成功地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按物质运动形式内存在固有次序”列类的原则。然而,那些分析“许多彼此联系和互相转化的运动形式”的学科在《中图法》结构内如何正确反映、列类,体现它们的互相联系的关系这样重要的且具有时代性的问题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必须进一步研究,结束对于这种性质的学科的列类束手无策的局面。在当代,学科分类的“综合式”划分学说里,学科划分为综合学科、横向学科、交叉学科,打破了传统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之间的学科壁垒,使在传统学科分类结构内无法立类的大批新学科得到准确的归属。《中图法》如果能兼收并蓄,恰当地揉合进这些学说、观点的精粹,就可以反映出当代科学系统综合、横向贯通、交叉渗透、依枝衍生的“彼此联系和互相转化”的发展特点,准确类分新学科文献的问题将迎刃而解。关于“综合学科”,一些研究者曾就它的立类、标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十分遗憾,一些较好的意见未被《中图法》采纳。在以后的修订,《中图法》应勇敢地从原有的体系结构里走出。若修订体系结构,用户可采用一刀切,避免繁重的改编工作。图书馆过去不是已经采取此办法处理过分类法的较大改动吗?

〔收稿日间:1995-06-30〕

标签:;  ;  ;  ;  ;  ;  

修改体系结构,使图书分类体现出更加科学的分类思想--兼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修订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