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5”模式下的一堂物理课论文_田丰

“30+15”模式下的一堂物理课论文_田丰

田丰 甘肃省平凉市华亭一中 744100

一、背景

为了适应课改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实行“30+15”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每堂课教师最多讲30分钟,其他时间要还给学生,让学生多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学校的要求下,老师们的上课有了很大变化。作为年轻教师,在学校的要求下,我们积极参与课改,以下是一节在课改精神指导下的物理课。

二、主题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参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课堂上达到教学目标,并且进行检测。

三、细节

课题:高一物理第七章第二节《功率》

确定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功率的概念,能运用功率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2.理解公式的意义,能用来解释现象进行计算。 3.理解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问题。

教学目标的确定一定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切不可不切实际。我认为对于我教的这几个班的学生,一节课把这几个教学目标都实现难度很大,所以我就把这节课用两个课时上。在第一课时,我主要突破第一第二个目标,对于第三个目标,专门用一节课来突破。

确定教学重难点:

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这节课的核心内容,所以一定要准确把握,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并且通过向老教师请教,最终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功率的概念,会计算一些简单物理模型的功率。教学难点是理解功率计算的公式的意义。我认为,这节课的这些重难点是完全可以突破的,并且可以检测。

导入:

通过一道习题复习上节所学的内容,计算两种情况下相同力所做的功,第一种,物体在光滑平面上受大小为10N的水平拉力的作用,运动了5米,第二种,物体在粗糙的平面上受大小为10N的水平拉力的作用,运动了5米,求两种情况下拉力所做的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上课时我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做了这两道题,同学们得到的结论是,两种情况拉力做的功完全相同,这时我紧接着问,难道两种情况下没有不同点吗?同学们很快就告诉我做功的时间不同,然后我让学生用运动学的知识算出了运动的时间,接着告诉学生,做相同的功,在不同的情况下,所用的时间是不同的,所以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个用来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

新课教学:

学生根据我在黑板上列出的提纲阅读课本一到五段,然后回答问题。(5分钟)

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在黑板上总结出功率的定义及定义式、物理意义、单位等。(5分钟)

计算上课初所举例子拉力的功率并且比较。(3分钟)

推导用力与速度计算功率的公式,强调瞬时功率,平均功率。(8分钟)

讲解例题:讲解课本上的一道例题。

课堂练习:当堂让学生就所讲过的内容训练3道题,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做,老师在下面巡视指导同学做题。(15分钟)

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

作业:课后3、4。

四、结果

本节课的三道课堂练习是有梯度的,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是对教学的检测,通过同学的做题,我发现同学们对本节的重点难点掌握得不错,有80%的同学很快就可以做完这几道题。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五、评析

课上完了,但我的感触很多。

首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起点不高,很具体,切合我的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习水平,我所确定的这个教学目标是同学努力后完全可以达到的,也是可以当堂检测的。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会吃夹生饭,学生掌握情况老师也会心中有数。

其次,这节课学生的活动时间远远超过了15分钟,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可以把所学的内容当堂消化。同时,在看同学做题的过程中,老师对个别学生的点拨更有针对性。

再次,所选的例题都是最经典的,最有代表性的,学生当堂练习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通过这节课,我觉的,学校提出的“30+15”的课堂教学模式意义非常重大,会对我校的教学带来质的飞跃。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是最实惠的课堂,是有收获的课堂,也是能够体会成功的课堂。对老师来说,这样的课堂,是可以达到的,是可控的,也是效率最高的课堂。

论文作者:田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6月总第2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8

标签:;  ;  ;  ;  ;  ;  ;  ;  

“30+15”模式下的一堂物理课论文_田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