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方法移植的底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底层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从图书馆学的本体出发对研究方法进行划分,建基于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的自生方法与其它学科研究方法构成了图书馆学的方法论整体。尽管在方法论研究中,已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但是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无一达到成熟和完善的地步。在构建图书馆学研究方法论体系的过程中,概括与抽象本学科的专门方法和移植、借用其它学科研究方法二者不可偏废。
1 移植的概念
所谓移植是指“吸取、借用某一研究对象的概念、原理、方法以及其他方面的成果,作为研究另一个研究对象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基本手段,而取得进展的方法”[1]。从这一概念所揭示的内涵表明, 移植作为学科发展、完善的途径与方法,其实质在于研究视角与思维方法的转换与突破。不同的研究视角和思维方式产生不同的方法“范式”,方法“范式”的积聚与丰富必将推动学科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2 移植的内在机理
2.1 现代科学高度综合化、整体化趋势的必然结果。 “整个新学科已作为先前相互分离的各门知识合流和连接的结果而成长起来了。”[2] 现代科学的高度综合化和继续分化在与学科间相互渗透和交叉的双向互动中得以放大。随着现代科学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科学分工更加细密、学科门类日益增多。学科的高度分化使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与其“母体”学科联系加强的同时,促使了整个科学的交叉与渗透。学科间的广泛渗透又促使科学的综合,产生新的学科分支。科学的这种高度分化与综合的整体化趋势最终将导致一个多学科、多层次、多序列、相互联系、协同发展的科学学体出现。这一科学学体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学科结构整合而成。诚如维纳所说,“在科学发展上可以得到最大的收获的领域是各种已经建立起来的部门之间的被人忽视的无人区。”[3]在这些学科结构的中间地带不断形成交叉学科、 边缘学科、横断学科。这种发展趋势对科研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即愈来愈专深的研究迫切需要愈来愈广的学科知识和多视角研究方法;同时,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使得一个研究对象往往为多个学科共同关注和研究,研究对象的共通和研究内容的交叉重叠决定了研究方法的相容性,这为研究方法在相关学科间的渗透与移植提供了前提。学科间界限的消融与联系的加强必然催生新的理论方法的移植。
2.2 科学方法体系自身整合的内在要求。 客观世界是一个统一的、互相联系的整体,作为认识和改造这个客观世界的科学技术及其研究方法也是统一的。科学方法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作用于科学研究的具体过程,对任何科学和学科的研究都起作用,而不是严格的一一映射和呆板的对应。钱学森在《论系统工程》一文中认为,方法论和认识论绝不为某一个学科所独有,其他学科同样离不开他们,而且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所用的研究方法也逐渐统一起来,不能区分是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和社会科学的方法论。[4]著名科学学家D.普赖斯也指出, “自然科学同人文科学的任何分离都不明智,我们必须越过这个鸿沟,把自然科学当作人文科学或把人文科学当作科学考虑来消除这一裂痕。”因此在自然科学方法向社会科学渗透的同时,“使所有的人文学科技巧对准所有科学的领域”意义重大。[5] 科学方法体系自身整合要求在各个学科的研究中尽可能地应用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发挥科学研究方法系统的整体功能。
2.3 图书馆学发展和完善的需要。翻开图书馆学史, 我们不难发现,图书馆学的发展是缓慢的。直到本世纪中叶,对图书馆是否是一门学科的问题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当时图书馆学依旧停留在应用的、极基础的水平上,图书馆学理论低下,研究方法单调,传统的经验描述和历史方法占主导地位。[6]图书馆学理论和方法论研究在进入80 年代后才焕发出新的活力。不管是“理论高位论”的批判者还是热衷于高层理论的建构的探索者都不可否认图书馆学近20年突飞猛进的事实,但总体学科理论和方法尚未成熟和完善,学科地位不高也是人人皆知的客观存在。这表明图书馆学的发展之路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科学是随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前进的”[7]。 图书馆学也只有当图书馆学研究方法成为它的内部支柱时,它才能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从根本上说是由源自本学科的专门方法和移植的其它学科研究方法所组成。图书学的专门方法是图书馆学方法论的核心,它的发展与成熟与否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学方法论的发展与完善。对其它学科研究方法的移植则是促使图书馆学理论体系进一步深化与发展的切实需要。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取向也有助于图书学专门方法的概括和总结。
3 合理移植的原则
3.1 相关性。移植的相关性是指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相似性和可类比性。相关性是移植得以发生的前提基础。科学是以某种特定的运动形式为研究对象。这些运动形式处于广泛联系和相互关联之中。通过运动形式的联系与关联,各学科组合成一个巨大的结构网,每一学科自成体系又通过交叉渗透耦合成科学整体。以科学作为系统来观照学科间相关性从而取得了移植的理论基础,具有普遍意义;同时,学科间的耦合方式及相互作用的程度决定了研究对象与思维方式的相关程度,这即是说,学科间联系的越紧密,学科间亲和力越强,移植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3.2 研究客体的层次差别与学科发展的不平衡性。 运动形式有简单和复杂、低级和高级之分。这就决定了研究客体的层次差别。而科学发展史表明,某一“转折点”都有“带头学科”引导科学革命,取得爆炸性影响。由于科学链条的内在联系与内在的整体性,使它总能为其它学科提供所需要的观点、理论、概念、方法、技术;而其它学科也迫切需要从这些成熟学科中吸取养分来发展自己。图书馆学尽管有近200 年发展历史,但是仍处于前科学向常规科学进化的过程中。[8]因此, 借用其它较成熟学科的理论方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3.3 效用性是方法移植的最终评价标准。 移植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是研究者所关注的重心。以效用性来表征合理性移植的标准即是强调移植的目的性和实际效果。效用性是移植方法的灵魂和活力所在。波普尔科学发展的“四段式”表明科学始于问题而终于更深层问题的提出,一部科学的发展史亦可理解为一部问题的进化史。图书馆学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如“效益问题”、“有偿服务问题”、“发展战略问题”、“一体化问题”、“资源共享问题”、“理论研究与图书馆工作实际关系问题”、“网络化、数字化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常有赖于移植与借鉴其他学科理论、方法、技术来解决。问题是方法移植的驱动力和内在根源。而评判移植方法科学合理与否即在于此理论、方法、技术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是否具有导向功能,即效用度如何。
4 移植层次结构
文化接触是异质文化的渗透与同化,异质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中某些元素相结合从而催生了异域文明的本土化,最终完成文化的交流与渗透。文化本身所反映出来的层次结构决定了文化融合与渗透时各部分文化先后顺序和渐进过程。庞朴先生认为文化可分为三个层面:物质层面,物质化了的意识(如理论、制度、行为)层面,心理层面或意识层面。当两种文化经冲突而走向融合时,将沿着由浅入深的顺序逐层吸收或移植。[9]
方法移植有似于此,即遵循此种由表及里先浅后深的顺序结构。由此可将移植划分为三个层面:表层移植,中层移植和深层移植。表层移植是指借用其它学科的名词、术语和概念等以丰富本学科的概念术语系统的移植方法,表层移植所指较泛,在学科研究中为表达更清楚,科学常需借用一些新名词、新概念,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中层移植是指借用相关学科的观点、技术或公式、原理、模型,扩充学科理论或量化学科研究,使其科学化、精确化的一种方法。深层移植是指自觉运用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结合本学科的研究特点进行深层次的创造的一种方法。从这三个层面来观照移植方法不难看出,移植的深度取决于学科间的相关程度和研究者的素质。二者的有机结合使方法移植得以成功。由于识见和研究深度不一,许多研究者浅尝辄止,对某一学科方法的移植远未穷尽移植的可能深度。因此在方法移植的体系中,移植随深度增加而呈递减趋势。这种递减趋势与由浅入深的顺序结构形成了方法移植整体中的层次包含结构。
5 以数学方法为例予以说明
数学方法是用数学概念、定理和逻辑方式来考察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方法。结构主义观认为,数学可以看作是以群结构推广而得的系统,这个系统可归为三类“母结构”,这三类结构在人类幼年已经与客体世界接触而得动作的普遍协调里有萌芽,故人类的认识,如各种科学和学科,能运用从数学运算中抽象得来的数理逻辑性系统的公式对本学科加以研究。[10]这一观点说明,数学与其他科学和学科具有共同的基础,故能移植和应用于其他科学和学科。图书馆学研究中存在许多量的方面和数量关系。量化研究已成为图书馆学研究中新的增长点。
数学方法的移植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和发展性。在表层移植中,可靠数据和统计资料的援用提高了图书馆学研究精确化、科学化程度。中层移植表现为用数学原理、定律去判断、推导、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或公式,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进行数量描述。深层移植则是运用数学思维方式来解决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深层问题,数学家出身的阮冈纳赞所概括的“图书馆学五法则”以简明扼要的数学化语言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及理论与实践意义,完整地表达了图书馆活动的根本宗旨和目标。这一经典概括堪称深层移植之典范。
6 结语
理论界通常将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分为哲学方法、一般方法和专门方法三个层次。近20年来,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方法论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图书馆研究新的增长点。据田方斌统计,1981 ~1996 年共有242篇方法论研究文章发表。 图书馆学方法论既是图书馆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自成体系,对图书馆学理论起工具和催生作用:[11]为整个图书馆学研究提供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促进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科学化进程。
如果说“三分法”意在强调图书馆学方法体系内部的整合与同一,那么“二分法”则以移植与渗透为纽带揭示了图书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及在科学世界图景中的地位。而后者在以竞争为基本特征的时代对于一门学科的生存与发展似乎越来越重要。
科学史表明,一门成熟的学科应该有所输入,也应当有所输出。输入是指其它学科理论、技术、方法作用于本学科,即移植。在学科初创期表现尤为明显,输入是学科成熟的前提,通过移植、消化、吸收而构建具有本学科特色的理论体系。输出是指本学科发展到较为完善程度时,某些特色理论、技术、方法必然产生的向外扩张和渗透。科学的综合化整体化趋势助长了这一内在需要。以此来考察图书馆学的移植现象,具有双重意义,即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评价功能和对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的启发功能。
(来搞时间:199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