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入学考试叙述性阅读试题特点分析_中考论文

中学入学考试叙述性阅读试题特点分析_中考论文

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特点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记叙文论文,中考论文,试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学语文阅读与分析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中考考查的热点。本文结合2004年、2005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谈一谈该类试题的特点。

首先,就所选择的记叙文材料而言,我们发现有如下几个特点:

1.注重情感体验、价值取向和人文内涵

近两年来绝大多数地区试卷中的记叙文阅读材料选择了文质兼美的文章,使广大考生在答题的过程中受到了一次真善美的教育。就如“关爱生命”这个话题,2004年广西南宁市的《生命常常是如此之美》,2005年甘肃兰州市的《生命的化妆》,重庆市的《石缝间的生命》,宁夏的《生命之琴》,以及前两年部分省市的《生命的选择》、《敬畏生命》等等。

诸如以上这些话题的材料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都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情感体验。通过这些材料的阅读能够对考生进行形象的思想教育和深刻的人文启迪,强化对考生的文化熏陶,提高考生的文化品质和审美情趣,引导考生进一步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完全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教育教学理念,完全符合新课标所提出的三维度课堂教学目标。

2.淡化课内选文,有明显偏重课外的趋势

随着“中考改革意见”的出台,中考阅读考试“应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的精神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已经得到了体现。就笔者所搜集到的2005年全国各地的近六十套试卷,发现只有武汉市和苏州市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市考了《孔乙己》和《最后一课》等课内文段,其余的省市都没有再涉及课内的记叙文阅读。

3.突出鲜明个性,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

翻阅2004年、2005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的记叙文阅读材料,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各地在选择记叙文材料时选取了有地域特色的文章,目的是让考生通过材料的阅读和分析,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树立爱家乡的观念。这无疑对提升家乡的形象也起到了很好的推介作用。如2005年北京市的《老北京的小胡同》,江苏苏州市的《被女性化的苏州人》以及山西省的《醋乡话醋》等。

4.注重名家名篇,追求很强的名人效应

近年来,各地在中考选择课外记叙文时,注意选择那些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以致出现了选文撞车的现象,虽然这些选文在考题的设计上并没有多少雷同,但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比如,2004年江苏南通市、2005年福建福州市均考了余秋雨的《坦然看生活》,2005年江苏南通市所考的《感动是一种养分》早在几年前就在外省市的中考试卷中出现过。我们还可以发现像毕淑敏、周国平、林清玄、雷抒雁等作家的文章屡次出现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上,这样的选文取向应当给我们以很好的启示。

其次,就考题的设置而言,我们发现有如下几个特点:

1.注重考查学生整体阅读材料的能力

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悟是阅读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突出考查整体阅读能力,有助于改变阅读教学中片面肢解课文和机械训练的弊病。2004年、2005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部分突出了对材料的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虽然在题型的设计上不再考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旨是什么,或者这篇文章的整体思路是什么,但是我们发现如果缺少对材料的整体理解和把握,就很难将题目做对,或者说根本就做不对。比如2005年北京市中考试卷的第19题: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2005年吉林长春市中考试卷的第23题:文章结尾从“无法说再见”到“没有说再见”,意思得到了进一步升华。结合文章内容,你怎样理解“日子对日记没有说再见”这句话的含义?

因此我们在阅读记叙类文体时,一定要把握这类文章的写作目的、写作思路以及作者运用材料谋篇布局、表达主题的思想轨迹。

2.主观性、开放性试题的分量明显加大

开放性试题,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这类试题都带有明显的共性:那就是鼓励考生有创意地表达,提倡多角度、开放性地思考问题。如2005年黑龙江的记叙文阅读题《流逝的古典》,共设计了5个题目,其中就有4个是开放性试题;再如2005年湖北黄冈市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儿子的鱼》中还出现了不少别具创意、独特新颖的开放性探索题。如第15、16、17题让学生在阅读材料中探究发现,陈述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受,通过这种题型的设计培养了考生的创新思维和鉴赏能力。这种试题的分量估计在今后还将进一步加大。

3.题型设计注重合理性、综合性和科学性

我们知道,语言试题的科学性除了考查知识的正确性以外,既要讲究简答题的设计要符合语体本身的特点,体现最实质的内容;同时又不会使考生作答时对题目所指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和歧义;还要讲究知识和能力考查应有梯度,综合性要强。从近两年各地中考试题看,都体现了这个特点。以2005年辽宁大连市语文试题中的记叙文《种种有情》为例来说明,根据这篇文章,命题者一共设计了8道试题:第1题着重考查考生整体感知选文、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第2题着重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第3题着重考查考生的主观分析能力;第4题着重考查考生对词语的鉴赏能力;第5题从文章结构方面着重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能力;第6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尤其是最后两道题更是鼓励考生有创意地表达。8道题,8个知识点,考查了7个方面的能力,并且还有一定的梯度,综合性、合理性以及科学性表现得非常突出。

笔者认为以上这些特点也将是今后几年内语文命题的导向和必然趋势,所以在平时的学习和阅读中,我们一定要选择那些文化品位高,与课文难易程度相当,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的文章来阅读深研,相信通过这样的阅读方式一定能够极大地提高我们的阅读和分析课外记叙文的水平和能力。

标签:;  ;  

中学入学考试叙述性阅读试题特点分析_中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