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时刻 足迹
在太平洋底刻下中国深度
——蛟龙号深潜7062米的背后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也是863计划中的一个重大研究专项。2010年5月至7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进行了多次下潜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7020米。
2002年中国科技部将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计划)重大专项,启动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2009年至2012年,接连取得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成功。2012年6月,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也是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这一次,我们将镜头对准在 “蛟龙号”背后默默无闻奉献的故事……
中国“蛟龙”号,无锡702所造
美丽的太湖之滨,坐落着 “蛟龙”号的设计生产单位——中船重工702所。
“十年磨砺闯海沟,四度探海成正果。”步入702所大门,眼前红色横幅上的这句话让人印象深刻。研究所副所长、党委书记蔡大明介绍,听到海试成功的消息,整个研究所沸腾了,很多人流下了泪水,“20年的梦想和10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1951年建立,1965年总部搬至无锡的702所主要从事船舶及海洋工程领域的水动力学、结构力学及振动等相关技术的研究,以及高性能船舶与水下工程的研究设计与开发。为向海洋强国梦想迈进,20世纪90年代,在成功研制载人潜水器、有缆水下机器人和无缆水下机器人后,研究所老一代科学家们提出了设计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的计划。但由于当时条件所限,研究工作未能启动。
据介绍, “蛟龙”号整个项目分为12个系统,主要包括总体性能、结构设计、航行控制、动力和配电、生命支持、水声通信等,其中10个系统都由702所承担。
十年来,以702所为主的国内100多家科研单位,从无到有,在很多深海设备、加工工艺国内外处于空白的情况下,打造出了在海洋深处潜行自如的 “蛟龙”号。
“蛟龙”身后有支“龙之队”
寡妇妈在外面忙活着招待客人,我在椅子上缩成一团,兔崽子也学阴险了,趁我睡着时,把我脱了个精光,我还没来得及喊非礼,他就已经开始指责我衣服脏得不像话。
“蛟龙”号正式立项时,被誉为 “中国深潜领路人”的徐芑南已退休。接到担任总设计师的邀请,尽管身体不好,但徐老还是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
在如此信念支撑下,一批老科学家重新聚集在702所,他们带着年轻的科研人员,很快组成了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创新团队。
刚从 “蛟龙”号陆上基地保障中心回到702所的徐芑南说:“载人潜水器是从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为实现这一梦想,我们愿意发挥余热。”
每一道难题的解决都挑战着设计人员的智慧极限。以潜水器构型为例,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到进行多个尺度的拖曳试验、下潜上浮试验的优化设计,研究团队经历了数不清的失败。有时为解决一个细节问题,研发人员要熬上两个通宵。
一批年轻科技人员在工程实践中逐步成长,成为国家海洋装备开发的骨干。“蛟龙”号第一次突破1000米、3000米、5000米及7000米,都在33岁的叶聪驾驶下完成的。“当舱门关上的那一刻,所有恐惧和焦虑都随之抛开。潜行在几千米的大洋深处,想得最多的是祖国!”叶聪的话道出了 “龙之队”的动力所在。
“蛟龙”号每一次下潜都伴随着风险,尤其是每个深度的第一次尝试。作为 “蛟龙”号第一副总设计师、702所副所长的崔维成,在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此次7000米级的海试中,自始至终冲在第一线。
“龙之队”最终用7000米级成功海试向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掌握了深海载人潜水器自主设计、集成创新等核心能力。徐芑南感慨地说,“全靠团队精神,没有这样的团队,怎么也拿不出如此复杂的系统工程产品。”
求解12道技术难题
“蛟龙”号立项之初,我国曾研制过最深载人潜水器只有600米,从600米到7000米,是一次非常困难的技术跨越。徐芑南介绍,正如载人航天器一样,“蛟龙”号也是总体设计和总体集成的。在7000米的水压下,一元硬币也会压成薄片,研究人员必须设计出能承受水压的壳体、装置,同时要使处在7000米水下的舱内潜航员仍处于常压环境下。
在处理软土地基的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应当系统分析土体结构的具体参数,如水平剪切力、土体结构承载负荷力及土壤热化效应指标等。经过系统分析后,逐步优化处理方案。
2002年6月,科技部正式把7000米载人潜水器列为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在科技部、国家海洋局的领导下和中国大洋协会的具体组织下,作为载人潜水器总师单位,702所联合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中科院声学所负责潜水器本体研制任务,同时承担总装与集成、潜航员培训等工作。
取转接3次后的上述培养液1 mL适当稀释后分别涂布于MRS初筛平板和ATB初筛平板上,25℃培养48 h后,以菌落周围有透明圈的菌落为目的菌进行挑菌,革兰氏染色,斜面保存阳性菌并进行后续验证及保藏。
“蛟龙”号结构系统主任设计师胡勇介绍,“蛟龙”号如鲨鱼般的身型完全是研究人员独创的,正是凭着这一巧妙的身型,它才能在大洋深处来去自如。
“蛟龙”号有许多独创:稳定的贴近海底自动巡航能力、精确的悬停定位能力、充油蓄电池……
徐芑南说,“蛟龙”号的成功,在于科研团队每个人的心中都怀抱着同样坚定的梦想。
驾驶“蛟龙”下潜40多次
现年35岁的唐嘉陵是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潜航员,同时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主驾驶员,驾驶蛟龙号下潜40多次。
作为我国首批自主选拔、培养的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潜航员,唐嘉陵全程参与了蛟龙号1000米级至7000米级4次海上试验,以及2013年、2014年至2015年的试验性应用航次。在海上试验中,他连续3年驾驶潜水器达到海试最大深度、刷新最长水下时间纪录,取得了大量珍贵的作业成果。在7000米级海上试验任务中,他驾驶潜水器两次分别下潜到6965米和7062米,在世界载人深潜历史上留下了中国纪录。同时,作为蛟龙号海试团队中的特殊代表,他多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颁发的 “载人深潜英雄”荣誉称号以及 “全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从总体方案设计,到潜水器的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到总装联调和水池实验,以及最后的海试…… “蛟龙”号是一条完全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的 “中国龙”,而这些都得归功于它身后有支 “龙之队”。
(5)利用中草药制剂防治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采用灌服途径给药,劳动强度较大。若将提取液按一定的比例添加到水中,通过鸡自由饮水进行给药,具有同样效果。连续给药7 d左右,即可治愈。在养殖过程中,应及时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
2009年7月,经过多方面的训练,逐渐掌握了潜水器操作的唐嘉陵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海试。“蛟龙号设备昂贵,构造精良,凝结了很多专家的心血。它脱离母舰下潜时,交到了我手上,就是真刀真枪。担着这么大的责任和信任,还是很有心理压力的。”回想起最初下潜经历时,唐嘉陵说。“那时候操作很谨慎,都是在脑海中先自己过两遍,必须保证操作流程和动作准确无误。”
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中国消费市场对乳制品的需求明显增加。以2016年为例,中国乳制品进口总量约195.56万吨,同比增长21.4%。其中,鲜奶、酸奶进口量增长明显:鲜奶进口63.41万吨,同比增长 38%,酸奶进口 2.1万吨,同比增长104.3%。另外,乳清粉、奶油、乳酪、奶粉的进口涨幅均在10%以上。近十年,中国乳制品进口量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①数据是根据2007—2016年商务部相关数据整理所得。。
随着一次次的自我完善和与 “蛟龙号”的磨合,唐嘉陵逐渐成长。“我觉得这是一个过程,克服心理上对于黑暗幽闭的恐惧,时时想着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判断力和反应能力。我们是第一代深海潜航员,没有既定的榜样和标杆,所以就得让自己努力符合优秀潜航员的标准。”唐嘉陵说,“我自己也开始享受深海下潜的这个过程,虽然有身体和心理上的疲劳要克服,但是深海未知的世界、奇特的生物和丰硕的科研成果让我觉得像探险,也很有成就感。”
4.3.4 高风险餐饮服务单位以及实行统一配送的食堂承包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主要原料和食品供应商检查评价制度,定期或者随机对主要原料和食品供应商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并做好记录。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徐天水膝下无子,没有更好的发家致富门路。好在他能吃苦,日子过得马马虎虎。这几年岁数大了,做活也没人要,每月老伴儿固定的几百块钱医药费,让本来就不宽裕的生活越发显得拮据。闺女婚后带着丈夫孩子一家人跪地认错,怎奈她家并不富裕,照顾老人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从最开始的几十米到后来的几千米,他从一个深潜的初学者成长为有胆有识的潜航员。30多次的下潜经历,7000多米的下潜深度,连续4年潜水器的驾驶经历。这一系列代表着成就的数字背后有着另外一串数字:6年深潜专业的学习和训练,一年中11个月在海上 “放逐”,单次连续下潜作业长达12小时。正是这样一种对海洋事业和深潜工作的坚持和热爱,唐嘉陵在太平洋底刻下了属于中国的深度。
“每一次下潜都是从零开始”是 “蛟龙”号海试团队确保每一次下潜安全返航的保障,这也是唐嘉陵坚持的原则。他从不把潜水器当作工具,而是自己的战友和兄弟,并拼命提高专业知识技能以尝试掌握潜水器每一个细微的现象或变化,尝试掌握这个战友、这个兄弟的最新状态或者情绪。“我和蛟龙号是荣辱与共的战友,在任务中我们必须做到人机一体”是他坚定的信条。记得在3000米级海试的一次下潜任务后,潜水器已回收至甲板等待再下一次下潜。和往常一样,他没事就喜欢围绕潜水器看看,尝试与 “蛟龙”交流。当他经过备用蓄电池箱下方时,一滴暖暖的油珠刚好落在了他的额头上。按照他对潜水器技术状态的理解和掌握,一滴温度异常的电容器油可能就是提前终止航次任务的安全隐患。唐嘉陵的细心发现让备用蓄电池箱异常放电、电缆短路的严重故障被及时发现,有效地避免了损伤的继续扩大。时任潜水器技术保障负责人、唐嘉陵的导师胡震评价道:“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了正确的地点”。
在四年海试中,每当遭遇恶劣海况或需要潜水器长时间水面漂泊时,唐嘉陵都没有丝毫退缩,都是主动要求参加水面时间最长、最难受和最颠簸的试验任务。他不但专业技术过硬,爱学习、能吃苦的精神更得到了全体海试队员的认可,这些都体现着他对深潜工作的那份热爱,那份责任心。
综合《光明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