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对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中全血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联合检查价值作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根据其临床检验诊断方法不同,分为血常规组、全血C反应蛋白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0例,对检验结果以及临床诊断准确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常规检查显示,患儿阳性率为57.5%,全血C反应蛋白检查显示,患儿阳性率为60.0%,联合检查显示,患儿阳性率为82.5%,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明显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进行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临床应用价值意义较为突出。
【关键词】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细菌性感染
临床中,细菌性感染作为儿科病室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具有相对较高的发生率。对于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临床多以血常规检验结果作为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由于在实际检验过程中,血常规检查结果容易受到温度或药物等作用影响,对疾病诊断产生干扰,而细菌培养方式所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不利于临床诊断应用[1]。针对这种情况,结合C反应蛋白受白细胞等炎性因子作用影响的非特异性急性反应蛋白性质,通过全血C反应蛋白结果变化,与血常规检查相结合,进行患者疾病检查判断,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支持。本文将以我院收治的120例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为例,对其疾病临床诊断方式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按照其临床检查与诊断方式不同,分为血常规组、全血C反应蛋白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0例。其中,血常规组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19例,患儿年龄在0.5至12岁之间不等,平均为(5.6±1.2)岁,其中肺炎患儿18例,肠炎患儿7例,脑膜炎患儿4例,其他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11例;全血C反应蛋白组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18例,患儿年龄在0.2至12岁之间不等,平均为(5.4±1.3)岁,其中肺炎患儿19例,肠炎患儿8例,脑膜炎患儿5例,其他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8例;联合组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19例,患儿年龄在0.4至12岁之间不等,平均为(5.5±1.2)岁,其中肺炎患儿18例,肠炎患儿8例,脑膜炎患儿5例,其他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9例。三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以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别,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病例选取标准
所选取患儿均符合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标准[2],且患儿接受治疗前均进行病理性检查;排除存在其他器官功能障碍患儿。
1.3方法
血常规检查:采集患儿静脉血2ml后,与EDTA-K2一同放置在抗凝管中进行完全混合,冷藏储存,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指标检验,以获取检验样本的白细胞类型与数量;
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采用全自动特定蛋白仪(型号为西门子BNⅡ)对患儿全血C反应蛋白结果进行检验,检验试剂为设备配套试剂。
1.4结果判断标准
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数量在12.0×109/L范围以上,表示检查结果为阳性;全血C反应蛋白检查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在3mg/L范围以上,表示检查结果为阳性。根据检查判断标准,对患儿不同检查结果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对比,以进行诊断准确性评价。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P<0.05表示差异突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20例患儿分别采用血常规、全血C反应蛋白以及两种方式联合进行疾病检查诊断后,结果显示,血常规检查患儿结果阳性率为57.5%,全血C反应蛋白检查患儿结果阳性率为60.0%,而联合检查患儿结果阳性率为82.5%,与血常规、全血C反应蛋白检查相比,联合检查患儿的结果阳性率明显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血常规以全血C反应蛋白检查结果阳性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如下表1所示,为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对比。
表1 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对比
3讨论
临床中,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以儿童为主要发病群体,且临床发病率相对较高,对患儿健康存在的影响比较突出。临床研究中,针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全血C反应蛋白检查显示,患儿的全血C反应蛋白指数由于受到炎性因子的作用影响,根据患者病情程度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升高变化,与患者病情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3]。因此,临床中,在进行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病症检查诊断中,多会以患儿全血C反应蛋白变化结果作为病症诊断的主要参考数据之一。此外,临床中进行细菌性感染疾病患者检查诊断,血常规也是主要检查项目,通过对于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中白细胞数量变化的分析,来进行患儿炎症程度判断,从而实现患者病症诊断与治疗。但是,由于在对血常规检查进行患者病症诊断的价值作用研究中发现,血常规检查结果容易受到温度以药物等作用的影响,发生相应的变化,对患者病症检查与诊断存在着一定的干扰影响,因此,单纯以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患者病症诊断的准确率相对较低。针对这种情况,临床多以血常规检查和全血C反应蛋白检查联合形式,进行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症检查与诊断应用,并且具有较好的效果。
上文中,对我院收治的120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采取血常规、全血C反应蛋白以及两种检查方式联合应用等不同方法,进行患儿疾病检查诊断应用后,结果显示,血常规及全血C反应蛋白检查患儿的结果阳性率明显低于两种方式联合检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说明,血常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进行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临床诊断应用,准确率高于血常规或全血C反应蛋白单一检查结果,与临床研究结果一致。这主要是由于,C反应蛋白作为人体中受肿瘤坏死因子以及白细胞等炎性因子变化控制,呈现非特异性急性变化反应的蛋白因子,在人体机能正常情况下会呈现出较低的水平变化,而一旦人体出现炎症变化,C反应蛋白水平就会呈现快速的增长变化,并且这种增长变化随着人体炎症程度而上升,对患者病症情况的检查确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之,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进行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为患者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相应的指导意义,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徐月娥,阳国平,李苌清,谢莹莹等.哌拉西林舒巴坦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2):247-249.
[2]李叶静.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热带医学杂志,2016,16(12):1527-1529.
[3]阳国平,徐月娥,李苌清,谢莹莹等.头孢噻肟舒巴坦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04):45-46.
论文作者:邓伶俐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患儿论文; 蛋白论文; 血常规论文; 细菌性论文; 疾病论文; 患者论文; 阳性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