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为阅读和写作搭桥研究论文_杨红霞

日记为阅读和写作搭桥研究论文_杨红霞

(张店九中)

关于读写结合,许多的语文教学前辈和专家早有论述。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进而不断生成新的学习资源,可以实现学生语文学习的良性发展,这已经是语文老师们的共识。

在开展日记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坚持“读写结合”原则,以课本为依托,进行相关的拓展延伸,经过不断摸索和尝试,开发了形式多样的读写日记,拓宽了日记的题材和空间。

以教材文本为媒介的读写日记,主要形式有以下两个种:

(1)读后感式日记。对教材内部分文章,我们采用了自学的方式进行处理。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书写自己的阅读感受。例如初一教材中弗罗斯特的诗歌《未选择的路》,学生在自习课上学习之后,围绕“选择”这个话题书写自己的人生感慨,表达自己的人生启示。

再如初三教材中黄蓓佳的《心声》是一篇非常切近学生生活和心理状态的小说,主人公的经历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触动他们的情思。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布置了《我的心声》这个题目,让学生用日记的形式说说自己的愿望和心里话。

(2)改写、扩写、拓展式日记。我们对教材内的部分经典古诗词采取了改写现代散文的方式进行处理,学生在原作基础上,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经历,可以加入想象和联想,让诗词的内容更加立体丰富、意蕴深厚。比如李清照《如梦令》,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陆游《卜算子·咏梅》,这些篇目学生都曾创作出不少佳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教材内还有的文本比较短小,语言简省,尤其是古文诗歌等,我们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扩充,比如《为学》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再如《陌上桑》中罗敷怒斥“使君”的故事,学生加入自己的想象之后,让原来的文章内容更加妙趣横生,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

另外,教材中还有的文章结尾让人产生无穷的想象,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续写。比如学习了《变色龙》之后,学生在续写日记中对离开广场的奥楚蔑洛夫后来的命运进行了充分演绎,既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又与上文的情节紧密相关。

除了改写、扩写、拓展之外,个别文本我们也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或跨越时空的改编,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热情,大胆创作,培养写的兴趣。比如,学生学习了《孔乙己》之后写作“假如孔乙己中举了”“孔乙己穿越到我身边”等。这种形式既加深了学生对原作的理解,也拓展了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丰富了写作题材。

除了以教材文本为依托之外,我们的阅读日记写作也以课本为跳板,进行课外的拓展,主要的做法也有以下两种:

(1)名著导读指定的书目写人物品评或读后感。初中教材中每册书都有两本或以上的指定阅读书目,这些书目大多布置学生利用寒暑假或小长假进行阅读。为了提高阅读质量,除了进行读书交流之外,我们还鼓励学生用人物传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写日记,并用课堂交流或张贴的形式进行展示分享。

(2)同体裁、同作者的拓展阅读日记。为拓宽学生语文视野,我们进行了散文专题阅读、小说专题阅读、诗歌专题阅读等,让学生在扩展阅读中加深对文体特点的认识。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灿若群星,为了加深对他们的了解,我们编辑了《走进文学大家》汇编手册,学生通过阅读助读资料,更加立体丰富地走近了许多自己不熟悉的文学巨匠,如陶渊明、苏轼、辛弃疾、鲁迅、朱自清等等,并用感怀的形式在日记中记录自己的所思所获。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日记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确实起到了架通阅读与写作的桥梁作用,极大拓宽了学生视野,增加了练笔机会。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老师的指导性提升有点滞后、学生日记写作的评价机制不够健全的情况,这也是今后需要持续改进的地方。

论文作者:杨红霞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  ;  ;  ;  ;  ;  ;  ;  

日记为阅读和写作搭桥研究论文_杨红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