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统罗曼#183;赫尔佐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赫尔论文,德国论文,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4年5月23日,罗曼·赫尔佐克作为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推举的候选人击败社会民主党候选人约翰内斯·劳,以696 票当选德国战后第七任总统,成为首任由德国联邦大会选举的全德统一总统,并于7月1日接替里夏德·冯·魏茨泽克,正式就任联邦总统,德国政坛又一颗新星冉冉升起。如果说,那时的德国人对于他能否胜任总统职务怀有不同程度的疑问的话,那么,一年半以后的现在,可以肯定地说,德国国内各阶层都毫不例外地对他产生了极大的认同、好感和信任。回顾他走过的路可以发现,这一成就的取得并非偶然。
成长的历程
罗曼·赫尔佐克1934年4月5日出生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的兰茨胡特。与前任魏茨泽克的贵族世家相比,赫尔佐克的家世极为普通。父亲早年在一家鼻烟厂任职员,但他对这一职业并不满意,便开始发展自己的爱好,研究本家族祖先和兰茨胡特周围地区的历史,后来终于成为兰茨胡特市博物馆的馆长,去世时已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历史学家。小罗曼13岁的时候,父亲为建博物馆档案向他求教拉丁语,于是他小小年纪便成为父亲的老师,父亲在通过拉丁语考试后,还特意送给他一只手表以示感谢。他对父亲这种坚定不移的进取信念印象十分深刻,心中充满了对父亲的钦佩和尊敬。罗曼是长子,下面还有一个小弟弟。母亲是一位极具自我牺牲精神的妇女,年轻时曾受过职业教育,但却为家庭付出了一切,罗曼一直非常感激母亲所做的奉献。母亲在战争时期内心受到刺激,以致于她总是以一种十分复杂的心态面对儿子的发展。罗曼的家庭较少热情、欢快的气氛,但也留下了不少温馨的童年回忆。
罗曼起初就读于兰茨胡特文科中学,1953年毕业后进入慕尼黑大学。他在选择专业时曾在物理学和法学之间徘徊不定,最后还是选择了法学,因为他发现法学比理论性极强的物理学更合自己的胃口。他称自己在大学里是一只“孤独的狼”,除了听自己喜欢的教授讲课外很少呆在学校,而是自己找书来读,并通过做家教来满足生活需求。大学时代的罗曼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业上都表现出了很强的独立性。1957年和196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两次通过国家法律考试,并于1958年获法学博士学位。
1958年到1964年间,赫尔佐克作为战后德国最著名的国家法学者毛恩茨教授的助手在慕尼黑大学工作。1964年他获得了大学授课资格,从此先后在慕尼黑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和莱法州施佩耶尔大学任教,这么多年的教学生涯奠定了他职业法学家的出身。1970年他加入基督教民主联盟,从此步入政坛。
成为联邦总统
赫尔佐克的仕途同学业一样一帆风顺,身后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38岁的国务秘书,44岁的部长,49岁的宪法法官,53岁的联邦宪法法院院长,终于在60岁时成为国家元首。对于赫尔佐克来说,所有这些升迁似乎是得来全不费功夫。他自己也说:“我从未有意争取过什么,却总是被赋予一个又一个使命;不曾被野心吞噬,却未错过任何机遇。”他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人,在生活中总是处于胜利者的位置,命运的冲击和严重的挫折与他无缘。
“上帝只帮助自助的人”。除了命运的厚爱之外,赫尔佐克的成就还取决于他所接受的高深教育、聪明灵活的工作手法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他担任巴符州文化部长时,为了强调拉丁语这一学科的重要性,曾经匿名参加在斯图加特文科中学举行的一项拉丁语毕业考试,并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他勤奋好学,敢做敢为,具有巴伐利亚人的倔犟。
这里不能不提到一个人的名字,赫尔佐克与他有着20多年的友谊,他们之间彼此信任,以诚相待,但又保持一定距离,赫尔佐克的每一次重大转折都离不开此人的举荐和提拔。这个人就是赫尔穆特·科尔。
在赫尔佐克事业的重要关头,他家的电话铃曾四次响起,电话那端的科尔四次将更高的新职务展示给他:1973年,当时的莱法州州长科尔任命他为该州驻波恩代表处负责人并进入莱法州议会;1978年,科尔举荐他任巴符州文化体育部长,后当选该州议员并改任内政部长。科尔曾打趣说:“我还从未见过这么胖的体育部长”;1983年,科尔使他进入联邦宪法法院,1987年他升任院长,登上了联邦政府第5把交椅; 最后的一次是在1994年,科尔提名他为基民盟的联邦总统候选人,从而使他达到了政治生活的辉煌顶点,成为代表整个德国的国家元首。
赫尔佐克倍受科尔青睐,以至于很多人认为他是“科尔的人”。他对此不以为然,在与科尔密切合作的同时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曾反驳说:“我是德国的最高法官,头顶蓝天,为什么要依附于人呢?”
成功的一年半
在任一年半的时间里,赫尔佐克口碑极佳。他已在潜移默化之中迅速取代了前任魏茨泽克留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成为一个生活在公民中的总统。德国的总统是一个虚职,但赫尔佐克毫不懈怠,带着与生俱来的自信、冷静、幽默、自然、通达和平易,依然故我,举重若轻,按照自己的方式努力工作着,使总统这一职务在内政外交领域翊翊生辉。德国舆论认为他熟悉教育、精通法律,具有高超的处世艺术,能与不同政治倾向的人共事,而且任职至今未犯错误。
内政主张:
⑴致力于东西部地区的团结和融合。赫尔佐克在就职演说中表示,他将努力团结各派力量,在国家和政党面前做全体公民的代言人,以促进德意志的民族团结和繁荣昌盛。上任伊始的他并未遇到很好的契机。统一不久的德国,其内在分裂仍不时在政治生活中反映出来,东西部地区的利益之争也从未平息过。他在任教授、部长、法官期间一直是一个善于维持平衡的人物,成为总统的他对此仍游刃有余。虽出身西部,但在东西部关系问题上处理得恰如其分,代表了全体德国人的利益。就象先前保证的那样,他每周都要抽一两天时间到东部各州走一走,深入到人民之中,以便了解情况,为促进东西部经济共同增长献计献策。
⑵重视对国民尤其是青年人进行反法西斯教育。他多次呼吁人们不要忘记历史,因为“只有牢记过去的人才能避免未来的危险”,号召德国人吸取教训,对新法西斯分子保持最大的警惕,用一切必须的力量与之对抗,防止种族大屠杀的历史重演,而其中的关键任务在于教育下一代把防止历史重演看作自己的责任。这与他在就职演说中提出的希望德国能成为“热爱和平、自由、高效率、宽容和对外开放的国家”的目标相一致。1996年初,赫尔佐克在联邦议院选定1月27日为“纳粹受害者纪念日”,因为这一天是奥斯维辛集中营被苏联红军解放51周年,由此可以教育青年人对可能出现的种族主义和极权主义保持敏锐的目光。
⑶努力捍卫法律的公正。作为资深法学家,赫尔佐克在社会政策方面颇有见的。他尊重公民举行抗议示威的权利,赞同赋予在德外国人以双重国籍,主张改革税制,调整税法,减轻有孩子家庭的负担,对于德国政坛上林立的大小政党也都不偏不倚,敢于公开批评它们的不规则行为。他称自己是“站在右派一边,和左派一起行动”。
外交策略:
⑴主张与纳粹受害国真诚和解,并身体力行取得良好效果。1995年,赫尔佐克面临着二战结束50周年、向世界检讨德国罪行的尴尬时期,但他充满自信,知难而进。他参加了华沙起义50周年纪念活动,在那里坦诚而毫无保留地为德国使波兰遭受的苦难而致歉,请求波兰人民宽恕。国内舆论认为,这一行动在改善德波关系上甚至与当年维利·勃兰特历史性的一跪起到了同样的作用;在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50周年的活动中,他保持了“聪明的沉默”,达到了语言所不能及的良好效果。此外,他还主张对波兰等国提供经济援助,以促进其社会发展。
⑵主张德国外交政策全球化,但反对德国在世界上扮演大国和仲裁者的角色。1995年3月,赫尔佐克在一次纪念会上明确指出, “在一个日益变小的、机会与风险以同等速度全球化的世界上,德国外交政策的全球化不可避免”,而德国也正在以其在东欧和亚非国家积极进取的外交行动实施这一策略。但他强调,德意志民族必须放弃自以为是和自我吹嘘,加强德国在政治、经济、道德方面的影响,奉行一种“不炫耀武力、没有军队喧嚣、不会使人过分紧张的外交政策”。
⑶赞成欧盟东扩和建立核心欧洲。他认为,“奥德河不应成为欧洲的东界河”,应该将中东欧国家纳入统一的欧洲,积极发展德国与其它欧洲国家之间的和解、理解、信任和睦邻关系。他认为建立核心欧洲是走向欧洲政治大联盟的过渡阶段和中间站,经济和货币是建立政治联盟的重要因素,经济一体化程度越高,通过政治一体化保障经济的必要性就越大。
⑷在人权问题上持灵活态度。他认为所有国家和民族都应尊重人权,但具体问题应由有关国家自己解决。赫尔佐克曾说:“在人权问题上是否也要区别对待呢?我们是否可以将我们欧洲人对人权的理解完全强加给其它国家,或强使任何其它的文化接受呢?”他的两个问句表明了自己的否定态度。
⑸重视与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的交往和合作。赫尔佐克对亚洲局势甚为关注,他多次呼吁把德国今后的政治、经济、外交视角投注在长期被忽视的亚洲大陆上,认为“错过亚洲意味着错过未来”。而中国又在德国的“亚洲方案”中处于中心地位,父亲研究历史的癖好遗传给了他,他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浓厚兴趣,并对战国和汉代的历史有所研究。他认为中德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十分必要。他期待着以政治家和学者身份访问中国,以便有机会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尤其是现代的中国。
幸福的家庭
还在兰茨胡特中学读书的时候,年仅14岁的赫尔佐克便结识了他未来的妻子克丽斯蒂安娜,而岳父恰好是学校的宗教老师。少女的活泼洒脱以及那两条黑黑的辫子一下子吸引了他,但直到19岁中学毕业那一年,爱情才悄悄降临。岳父的条件是:“先通过国家考试才能结婚”。终于,1958年赫尔佐克获博士学位后不久,一对恋人幸福地结合了。婚后几十年的生活中,夫人不但成为赫尔佐克的坚强内助,而且是一位聪明可靠的顾问,在争取夫人的意见之前,他从不作出任何重大决定,就连科尔也对她的智慧赞不绝口。如今,夫人创办了一个救助新陈代谢病患者的协会,成员全部为妇女,已筹集了300万马克的基金。
长子马尔库斯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在慕尼黑一家大事务所任专利律师;次子汉斯一乔治是特许电子工程师,在慕尼黑科技大学任助教,同时攻读博士学位;此外,赫尔佐克夫妇还有一个华裔越南籍的养子,这个乘难民船逃到德国的小伙子得到了他们父母般的关心和照顾。
“一个胖胖的温和的人”,熟悉赫尔佐克的人都这么说。在62年的人生历程中,他抱定淡泊的生活哲学,即便在角逐总统职务的白热化阶段仍未打破内心的平静。他了解自身的价值,喜欢自我调侃,对自己和外部世界都十分满意,这种满足感使他禁不住要感谢命运的恩赐。他认为人过60岁,其智力和能力将明显衰退,于是上任不久即作出决定,只任一届。现仍不改初衷,戏言在1999年卸任之后将与科尔相约,同去沃尔夫冈湖畔玩掷飞碟的游戏。他的飞碟技艺如何不得而知,年轻的时候却喜欢骑自行车,现在的运动方式则是在住宅里爬楼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