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以来中国主要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农产品论文,国际竞争力论文,土地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以小麦、稻谷、玉米、大豆和棉花等5种重要的基本农产品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国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求发现中国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发展趋势和规律,提出有利于提高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一、加入WTO以来中国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
表1为入世以来中国国内市场上主要农产品总供应量中的国产农产品产量所占比重和国外进口农产品数量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
表1 入世以来国内主要农产品总供应量之国内外产量所占比重变化情况 单位:%
注:1.表中2001年至2004年数据根据《中国农业展望(2002-2005)》有关统计资料进行计算获得;
2.表中2005年数据根据中国商务部网站《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2006年12月)》和中国农业部网站有关统计资料进行计算获得;
3.表中“国内产量比重”指标由公式“(当年总产量-出口量)×100%/(当年总产量+进口量-出口量)”计算:“国外产量比重”指标由公式“进口量×100%/(当年总产量+进口量-出口量)”计算。
除玉米以外,主要农产品的国内自产数量在总供应量中所占比重均呈现下降趋势,而国外进口产量所占比重则呈现上升趋势。这种趋势在2002年加入WTO以后表现十分明显,说明国内农产品市场开放程度提高以后,国外农产品进口数量增多,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增加,国内外同类农产品的竞争强度提高。
从各种农产品比较来看,国产小麦、大米和玉米的国内市场份额保持绝对优势地位。然而国产大豆产量占总供应量的比重从加入WTO第一年的近60%下降至2005年的 40.77%,而进口大豆的比重则从 41.12%上升至59.23%。如果再考虑国产大豆的库存部分,进口大豆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还要显著高于60%,因此可以说国外大豆产业在相当程度上控制了中国的国内大豆市场,中国大豆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严重的威胁。同时国产棉花占国内市场总供应量的比重自2001年的97.9%降至2005年的68.75%,而进口棉花的比重则从2.1%迅速上升至31.25%,由此可见加入WTO以来进口棉花对国内棉花产业的冲击强度之大。
二、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1.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从历年的《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的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和成本收益率等经济指标可以分析农业生产效率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总的来看,各种农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均呈现上升趋势,表明农业生产者的劳动效率在不断提高。2003年以来,一方面由于粮食产量持续下降引起粮油产品价格上升,一方面由于政府采取的包括粮食直补在内的一系列鼓励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发挥作用,使得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显著回升。
从生产成本情况看,主要农产品的每亩生产成本水平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说明中国入世以后,人多地少的基本矛盾和资源劣势并未随着国际贸易流量的扩大而有所改善。同时,这也说明在目前以手工劳动为主和分散、小规模经营为特征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下,即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也无法扭转和抑制农业生产成本水平持续上升的必然趋势。
从成本收益率情况来看,小麦的成本收益率呈现不稳定变化的特征。2003年以前小麦的成本收益率是负值,而到了2003年以后成本收益率变为正值,而且2004年与2003年相比变化相当显著。2005年成本收益率较上一年有所下降,下降幅度达到20%以上。大米、玉米和大豆的成本收益率自2001年至2004年总体上呈现持续上升趋势,2005年受人民币升值影响均显著下降。棉花自2001年至2003年成本收益率持续显著上升,到2004年又显著下降,2005年有所回升。上述情况表明,粮棉油种植农户所面对的市场供需情况不稳定,而棉花的市场波动风险最大。
2.主要农业生产要素成本的影响。资金、土地和劳动力等主要农业生产要素的成本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成本与收益水平。表2为入世以来主要粮棉油农产品的生产成本结构变化情况,从中可见主要农业生产要素成本水平的变化情况。
表2 入世以来主要农产品成本结构变化情况单位:%
注:表中数据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2-2006)》有关资料进行整理计算获得。
物质费用占农业生产成本的比重最大,说明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下,分散生产经营的小规模农户需要维持较高水平的增产型投入品才能维持一定的收益水平,农民在生产前获得足够的生产投入资金对于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有着直接的影响。
劳动费用占农业生产成本的比重仅次于物质费用比重。近年来主要农产品的亩均劳动日投入量呈现持续减少趋势,而与此同时劳动费用水平及其在农业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却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上述情况表明,入世以来中国农业劳动力成本在逐渐上升。这就意味着农民要把农业生产的相当一部分收入用以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也就是用于生活支出,从而使得农民通过农业生产实现资本积累、逐渐致富的潜力和可能性大大降低,农业生产越来越变成农民维持生计而不是能够为农民增加收入、有利可图的职业。
需要指出的是,各种农产品的土地费用占农业生产成本的比重较低,说明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中的土地成本相对较低是农业生产的最为突出的比较优势所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一项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重要措施,对于稳定中国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政府自2000年开始试点,到2006年全面完成了以减免农业税及其附加的农村税费改革,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实际上就是减免了农业土地的国家的地租部分,有效抑制了农业生产成本长期上升的趋势。
3.流通效率分析。表3是入世以来在国内销售的国产农产品的流通费用与进口农产品在进入中国之前的流通费用的变化情况。
表3 入世以来国内外主要农产品流通费用比较情况 单价:元/公斤
注:1.表中2001年至2004年数据根据《中国农业展望(2002-2005)》有关统计资料进行计算获得;
2.表中2005年数据根据中国商务部网站《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2006年12月)》和中国农业部网站有关统计资料进行计算获得;
3.表中“国内流通费用”指标由“国内市场批发价格”减去“农户出售价格”获得:小麦、大米、大豆和棉花的“国外流通费用”指标由“到岸价格”减去“国际市场价格”获得,玉米的“国外流通费用”指标由“国际市场价格”减去“离岸价格”获得。
2004年以前国内外流通费用水平相对较低,而2004年开始则都显著上升,这主要是因2004年开始,石油价格上升而造成国内外运输费用升高。从各种农产品相互比较的情况来看,小麦、大米的国内流通费用要显著低于其相应的国外流通费用,而这两种农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水平最高。玉米的国内流通费用较低,但离岸价格要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说明玉米的国内市场价格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较高,玉米大量出口主要依靠在流通环节上的补贴。
国产大豆的国内流通费用年度间变化较为剧烈。2001年国内流通费用略低于国外流通费用,2002年和2003年国内流通费用为负值,随后两年国内流通费用又低于国外流通费用。流通费用为负值,说明农户出售价格要高于国内市场批发价格,这样会造成本国农民生产的大豆不能销售,造成积压。2004年和2005年国产大豆的国内流通费用显著低于进口大豆的国外流通费用,这种情况表明,如果能够降低进口大豆对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原料来源的垄断程度,那么再结合降低生产成本等措施可以提高国产大豆的竞争力水平。
国产棉花的国内流通费用在多数年份显著高于进口大豆的国外流通费用,在某种程度上这是造成国产棉花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低于进口棉花的重要因素。
4.人民币升值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大了农产品的价格风险。人民币升值,可能会导致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收益率与非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收益率的相对差距加大,从而导致农业吸纳资本的能力相对削弱,也使得政府需要在投资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增加更多的财政负担。人民币升值,使得以人民币计价的各种农产品生产成本、价格因为本币升值而比以前升高,实际上降低了中国农产品价格的竞争力水平。
相对于人民币升值对农业的影响而言,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对于中国农业的影响更为深远。汇率市场化改革以后,人民币币值变动将会更加频繁和难以预测,使得农业生产的经营收益前景风险更大,因为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难以在避免或者足够降低损失的前提下及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规模,以适应因本币波动导致农产品市场产生剧烈变化。此外,在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制度框架下,国际资本进出中国金融市场的自由度大为提高。这就意味着,国际资本在中国境内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等金融市场进行投机获利的机会增多,从而增加了国内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
三、主要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1.加入WTO以后,国内农产品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农业与外国农业进行竞争的主战场,国内市场上农业竞争的结果对于中国农业、农村乃至国家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直接影响,因此提高国内市场上农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在WTO体制中促进中国农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建立以加强农产品竞争力为核心的农业产业整体竞争战略,农业对于中国的经济安全和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农业整体竞争战略的目标应当是保护广大中国农民的根本利益和保持农业产业健康发展,不能将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片面理解为实现更多的贸易顺差;
3.加强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在合理调整农业产业体系组成部分布局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城乡交通和仓储基础设施体系;
4.充分认识农村土地集体经济所有制对于降低土地要素成本的积极作用,坚持农村土地的集体经济所有制;
5.认真总结中国大豆产业竞争失利的原因,充分了解国外竞争对手的战略,以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应对竞争;
6.加强对国内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尤其是加强对影响农产品价格形成的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监督管理,防止出现国内外巨额基金炒作农产品期货价格,造成农产品现货市场价格过度波动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