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体育发展对体育权力建设的影响研究_体育论文

群众体育发展对体育强国建设影响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强国论文,群众体育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诸多关于体育强国发展的问题:我国目前还不是体育强国;体育强国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群众体育的短板产生的“水桶效应”是制约我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解决群众体育发展的问题成为了我国体育战略发展的主要任务。

1 体育强国的涵盖维度与群众体育基本评价指标解析

1.1 体育强国的涵盖维度

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始中国体育代表团的竞技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由第二军团的位次向第一军团的跨越,2008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更是以51枚金牌的成绩位居金牌榜首位,这不仅打破了欧美国家百年的垄断历史,也奠定了世界竞技体育新局面,应该说我国已经成为了国际体坛中的竞技体育领域的强国。但是如果说我国已经跨入了整体的体育强国还为时尚早,因为体育强国是一个整体的多维概念。是一个包涵体育教育实力、体育文化实力、体育产业实力、体育科技实力、体育法制发展程度以及竞技体育实力与群众体育实力等多维度的集合体(图1)。

图1 体育强国综合实力的要素组成[1]

从图1可以看出体育强国综合实力包含着软、硬实力两个层面,硬实力主要包括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科技、体育产业等资源性实力,而软实力主要由体育文化组成。通过对体育强国的涵盖维度进行剖析不难发现在体育强国的总体概念下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是组成体育强国概念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我国体育发展的实践表明群众体育发展“短板”所形成的“木桶效应”是制约我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关键,因此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将成为提高体育强国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

1.2 体育强国背景下群众体育的基本评价指标

1.2.1 群众体育发展相对滞后,影响我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群众体育的发展就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我国与体育强国的差距。以下三个方面的数据可以佐证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滞后,第一,一直以来《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指导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奥运争光计划”放在核心位置。第二,我国的人均体育场馆面积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悬殊,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的数据显示,我国共有各类体育场馆850080个,体育场地面积13.3亿平方米,人均拥有的体育场地面积是1.03平方米,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个。而日本和美国每万人拥有得体育场地是200多个,6.28﹕200的比例差距就是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体育场地上的距离。第三,作为群众体育的核心体育社会指导员比例也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根据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要求,截至2010年我国将形成一支60-65万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我国的社会指导员与总人口的比例应该达到1﹕2000,即每2000人有一个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个数字还不及发达国家90年代的水平,以发达国家1994年的资料为例,德国每40个人就有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我国的近邻日本80%的镇村都设有体育俱乐部,法国平均每345人就有一个体育俱乐部,瑞典为240人拥有一个体育俱乐部,[2]可见作为群众体育的服务指导群体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第四,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与少数人参与的竞技体育呈现两极分化趋势。我国青少年体质调查数据显示(2002),我国青少年的耐力和胸围指标连续15年呈下降趋势。2004年的测试结果也表明在除了50m跑成绩略有提升以外其余测试项目均呈下降趋势。与日本相比我国青少年除女子身高略高于日本以外,体重、握力、50m等指标均低于日本(2005)。第五,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不高。根据《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2007)的数据显示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28.2%,美国为49%(2005),加拿大为48%(2000),日本为55.4%(2004),韩国为43.5%(2005)。[3]

1.2.2 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群众体育评价的基本指标体系

通过上述资料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在群众体育的相关指标体系下与体育强国差距明显。在体育强国的概念下,群众体育的发展也应该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只有在软硬实力的综合影响下才称得上是体育强国。当然群众体育发展的水平也是由多个指标构成的,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在体育强国背景下群众体育强国的概念应该涵盖以下指标评价体系。

2 群众体育发展对体育强国战略相关指标的影响

2.1 群众体育发展对体育强国战略相关指标影响的模型构建

综上所述,仅从群众体育的发展的现状而言,我国与体育强国的差距相差甚远,也进一步说明了我国在群众体育发展上的滞后,因此大力推进基础建设发展,群众体育将成为当前体育强国战略实施的首要任务。因为群众体育的发展将会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水平,从而促进国家体育整体实力的提升(图3)。

图2 群众体育强国评价的基本指标涵盖

图3 群众体育的发展对体育强国相关指标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关系图

注:图3运用王智慧关于“体育赛事的举办与幸福指数的提升”研究关系模型构建而成[4]。

具体事件是连接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与体育强国战略相关变量的中介,产生的效果会直接关系到对体育强国战略的整体影响,从具体事件的性质可以分为群众体育发展对群众体育整体实力的直接影响(体育需求情况、国民体质、群众体育文化、体育人口数量)和对竞技体育整体实力的间接影响(体育场馆数量、体育产业、竞技体育文化、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

2.2 群众体育的发展对体育强国相关指标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

2.2.1 群众体育的发展对群众体育综合实力的直接影响

2.2.1.1 群众体育的深入开展有利于提高国民体育参与程度,提升体育人口的整体数量和质量

竞技体育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国民生产总值,而群众体育的发展取决于人均GDP数值和锻炼意识。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较高,已经成为世界上的第二个大经济体,因此在举国体制和管理政策的支持下竞技体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也为向体育强国方向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均GDP水平较低,群众体育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刘鹏局长在2010年体育局长会议上曾经指出,“群众体育是我国体育的薄弱环节,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人们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与有限的资源之间的矛盾”是制约我国体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实现体育大国的战略目标首先要实现群众体育的科学发展,实现群众体育的发展关键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普及与参与程度。上文提到就经常参加锻炼的体育人口数量的比较我国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我国第三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的数据显示(2008):目前我国有3.4亿的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16周岁以上,包括在校学生),这部分人群占全国16周岁以上的人口数量的32.7%。[5]就这一数值来讲我国还不及发达国家2000至2005年的水平,美国的数据显示为49%(2005),加拿大48%(2000),芬兰39%(2005),日本55.4%(2004),韩国43.5%(2005)。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提高体育人口的质量和数量是当前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群众体育的开展必然带动人们的体育参与热情,进而为提高体育人口的质量和数量服务。

2.2.1.2 群众体育的深入开展有利于提升体育人文氛围,促进群众体育文化的创新

环境通常是指周围的事物和条件,体育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文化行为,体育活动的开展也必然影响环境的改变,从体育的本身而言应该包括自然和社会两种属性,体育的自然属性是人对自然界的认知,是人类保持自我生物优势的必要手段,体育的自然属性的主体是人。而体育的社会环境是体育发展和人的广泛参与的结果,包括价值观念、社会意识、政治归属等等。群众体育作为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性,处于环境当中的个体的人与周围的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群众体育的广泛开展必将形成较强的周围环境影响力,进而影响到群体中的个人,这对调动人参与体育的积极性有着非常独特的功能,这种功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体中的个体的体育参与意识。这在我国群众体育资源相对紧缺、群众的参与需要与体育设施矛盾突出的现实条件下显得尤为重要,体育人文氛围的形成必将带动个体的自发的体育锻炼热情和参与程度。体育强国战略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不间断的系统工程。要想实现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首先得从加强群众体育建设,培育体育人文环境,改变体育文化观念入手。群众体育的科学发展必然带动体育人文环境的提升,体育人文环境的提升也必然会影响体育参与者的参与程度,提升参与者的数量和文化氛围。

2.2.1.3 开展群众体育有利于增强人们的锻炼意识,提高国民体质健康水平

国民体质的健康水平是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的基础,也是评价体育强国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工业化革命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在一定领域代替了人的劳动,再加上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其所处经济方式和生产结构特征更是决定了以劳动力来换取经济的增长,在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及现代交通工具的替代下,人们的健康状况逐渐受到威胁。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免疫研究中心,冯理达,2004):“我国居民中有60%的中老年人存在健康问题,我国居民在40岁左右体能呈明显下降趋势,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人均患各种慢性病2-3种,患病率是全人群的4.2倍,学生中的近视发病率接近60%左右”。[6][7]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召开的学生健康工作会议上的数据显示(2006):“学生身体素质呈连续下降趋势,其中耐力素质连续20年下降,速度和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学生体重超重和肥胖现象与日俱增(城市男生的体重超重率已达24%),不良视力的比率有随学龄增长而逐渐增多趋势,小学31%、初中58%、高中67%、大学82%,在2005和2006年的新兵入伍体检中有63.78%的高中生因不合格而被淘汰”。[8]国民体质的连续下降与金牌大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正是“重竞技”“轻群体”的结果,仅从国民体质健康水平上来看,我国在短期内还难成为世界级的体育强国。有鉴于此,广泛提高人们的锻炼意识、增进国民健康水平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2.2.1.4 群众体育的开展有利于推进健身知识的普及,扩大体育锻炼的需求

2.2.2 群众体育的发展对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间接影响

2.2.2.1 群众体育的开展有利于提升体育的普及程度,促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我国的体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把竞技体育推向了历史的顶峰。北京奥运会结束后随着体育强国战略的提出,一些影响我国体育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也随之显现。如: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出现了高度的分化,群众体育发展严重滞后,人们日益满足的体育锻炼需求与有限的体育资源之间形成了短期内不可逾越的鸿沟等。这些问题成了中国体育发展的瓶颈,影响着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为此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成了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体育发展的重要举措。理论界围绕着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也开始展开。任海教授认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是体育发展的高度分化的结果,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性质相同而形式各异、在功能上是互补的,基于上述理论提出了互补关系学说”。[9]裴立新认为“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之间是体育系统中相对独立的子系统,这两个子系统之间邻近的部分存在相互取予的关系”。[10]笔者在认同上述观点的同时认为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都是体育母体的两个部分,是人在体育发展中的作用导致了二者的分化,强调体育的社会价值导致竞技成绩斐然,忽视了体育自身的价值导致了群众体育发展的滞后。群众体育的开展必然带来的是体育的广泛普及,体育广泛普及的结果带来的是为竞技体育的选材和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为竞技体育的人才储备和科学化选材提供了强大的资源优势,实现了竞技体育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2.2.2.2 群众体育的开展有利于提升体育欣赏意识,营造良好的竞技体育文化氛围

2.2.2.3 群众体育的广泛开展有利于促进体育消费,拉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现代体育锻炼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消费行为,特别是都市体育锻炼健身群体上,体育锻炼更是一种消费意识、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从运动服装到运动器材从竞技参与再到高水平竞技的欣赏无处不存在消费的影子。因此笔者在上文提到竞技体育的开展和成绩的取得要靠国民生产总值作为坚强的后盾,尤其是技能主导类项目更是如此。而群众体育的开展取决于人均GDP水平,只有人均的恩格尔系数较小,人们才有更充裕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作为后盾从事体育锻炼与消费。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向好趋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活、享受体育,进而扩大用于健身消费的比重、推动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随着群众体育的广泛开展,国内外体育赛事的不断举行,体育受众群体的体育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将不断提高,这必将推动体育产业的繁荣发展。同时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江崇民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调查显示:“2007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44.7%。在这部分人群中有72.7%的人有过体育消费,全年人均消费总额为593元”[11]。诚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观念也随之改变,体育成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随之带来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不断扩大,体育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参与锻炼和消费主体的扩大将极大地促进体育产业经济效益,改变体育消费的经济结构,给体育产业市场带来勃勃生机。

2.2.2.4 群众体育的发展与国家政策法规相互影响,有利于提升体育场馆资源的数量、扩大体育资源的开放程度

在今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群众体育发展将成为我国体育发展的立足点。从国家政策上来讲,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加强群众体育政策法规建设,提高体育场馆数量,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可以促进我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标签:;  ;  ;  ;  

大众体育发展对体育权力建设的影响研究_体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