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手术处理方法分析论文_张景春 赵向宁 张少辉

张景春 赵向宁 张少辉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 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 目的分析并研究外科手术治疗大肠癌致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到2015年4月收治的75例大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确诊情况、手术方法、并发症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并总结大肠癌直肠梗阻的外科手术处理方法.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患者的平均数中出血量为(165.3±15.7)ml,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38.8±19.6)min,其中出现1例切口感染患者,并发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00%,经过有效干预,患者并发症全部好转.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临床上治疗大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外科手术方法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的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大肠癌;肠梗阻;外科手术【中图分类号】R57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86-02

在临床上,大肠癌是一种严重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这种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非常高[1],而且有相当高的致死率,特别是最近这些年,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因素都促使大肠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2].大肠癌是一种紧进展缓慢且发病隐匿的疾病,其发病早期很难被发现,而且大肠癌很容易导致肠梗阻发病,使得患者的肠道压力升高,容积扩张等,这种疾病临床上需要采取手术治疗,而且对手术治疗的要求很高[3].本研究基于此,主要分析大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手术处理方法和效果,结果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现将主要研究情况作出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3年4月到2015年4月收治的这75例大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当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2例,分析患者的年龄资料,最高为78岁,最低为34岁,平均年龄为(54.2±12.4)岁.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检测和诊断,均为大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患者排除广泛转移情况,排除恶性病变情况,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患者的认识功能加强,严重的无法进行常规沟通.患者的病程为1~5d,其中右半结肠癌患者32例,左半结肠癌31例,直肠癌患者12例.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呕吐、腹肌紧张情况,患者的肛门停止排便和排气.有45例患者出现血便、触摸腹部出现肿块患者4例,28例患者贫血,有16例患者合并糖尿病,23例患者合并高血压,2例合并冠心病,无合并其他疾病患者.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进行分析,无差异,P>0.05,可进行研究分析. 1.2 方法 本研究内所选病例全部因肠梗阻为基础病症入院接受治疗,在治疗48h后效果未出现好转,甚至有患者病情加重,对患者进行紧急干预,并进行急诊腹部检查和病理学诊断.经诊断确诊以后,所有患者均采用抗生素作抗感染治疗,并进行胃肠减压干预,对患者体内的电解质平衡进行调整,准备进行手术. 本研究75例患者内,入院12h内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有29例,入院24h 内进行手术患者36例,剩余10例患者均在入院48h内进行了手术治疗.在左半结肠癌的31例患者当中,有12例患者行Ⅰ期肿瘤切除吻合术,15例患者行结肠造口术结合肿瘤切除术治疗,4例患者行Ⅱ期肿瘤切除再吻合术.在右半结肠癌的32里患者当中,15例患者行Ⅰ期肿瘤切除吻合术,其余17例患者均型Ⅱ期肿瘤切除再吻合术;12例直肠癌患者有10例患者行Ⅰ期肿瘤切除吻合术,其余2例患者行结肠造口术联合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确诊情况、手术方法、并发症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手术之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成功状况、并发症进行分析,调查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生存质量和治疗后6个月的生存质量等. 1.4 评价标准 本研究采用卡氏评分法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主要从4个方面对患者进行评分,分别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和周围环境. 评分采用10分法,共涉及到10个项目,每个项目最高10分,最低0分.本评分以50分为基准线,高于50分为生活可自理,低于50分为生活不可自理,0 分为死亡,100分为无症状(痊愈).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IBM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计量资料均采用t值检验,并采用(??x±s)表示,前后比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否则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效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患者的平均数中出血量为(165.3±15.7)ml,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38.8±19.6)min,其中出现1例切口感染患者,并发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00%,经过有效干预,患者并发症全部好转. 2.2 生存质量 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请参见表1所示.

3 讨论

大肠癌和其它的肿瘤疾病不同,因为大肠不同的位置具有不同的作用,其特点也各不相同,所以患者大肠癌的生长部位不同,因为其所并发的肠梗阻的特点和表现也就不同[4].比如说右半结肠癌较多髓样癌,其体积相对较大,但是因为右侧的结肠肠腔比较大,所盛敛的粪便一般都是液体状态,所以和左侧大肠癌相比,其肠梗阻的发病症状更晚,一般都是在患者的肿瘤体积较大的时候才会发病. 但大肠癌致肠梗阻一定会为患者带来较大的影响,临床针对该疾病的治疗常常本着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的原则进行,但是该疾病一般被发现的较晚,所以这也一直是困扰着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5].临床上对大肠癌致肠梗阻的治疗一般采用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所以本研究主要就外科手术方法治疗大肠癌致肠梗阻的手术处理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从本研究结果来看,本研究组所纳入研究的75例患者均采用外科手术方式治疗,且治疗效果均显著,和治疗前相比,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明显改善,且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提升,这说明大肠癌致肠梗阻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针对本研究的研究特点,也可以从中得出启示,对于大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而言,手术治疗是当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因为患者的发病部位和发病阶段不同,所以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就癌肿侵出肌层以外,而且伴有淋巴转移且无忧出现远隔转移的进展期大肠癌患者,需要采用积极的根治性切除手术进行治疗.而对于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的早期大肠癌患者,采用根治请局部切除术进行治疗,效果最佳.如果患者的癌变已经出现了远隔转移,如血行转移、腹膜转移、远位淋巴转移等,这类患者属于已经不能根治的大肠癌患者,所以临床上建议采用姑息治疗进行干预,本研究所选病例未见此类患者. 进展期的大肠癌患者,采用根治性切除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在手术中,为了确保患者的手术效果最佳,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在进行手术时需要做好四点原则:①对患者的病灶进行全面探查,不放过一丝病变;②严格防止患者出现医源性扩散情况;③需要对患者的病灶进行整块切除;④对患者的淋巴结进行彻底的清扫.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和预后. 所以,综上所述,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临床上治疗大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外科手术方法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的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1] 陈晋湘,陈子华.左半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04):524-525. [2] 骆俊杰,周海燕.甲硝唑联合5-氟尿嘧啶肠腔灌洗在左半大肠癌合并肠梗阻Ⅰ期手术中的疗效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4,23(04):3627[ -3629. 3] 冯国光,吕强,顾志相,陆耀.老年左侧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术139例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8(21):53. [4] 徐建康,方庆安.手术治疗左半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17(21):537-539. [5] 张晓云.老年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外科治疗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5(08):272-273.

论文作者:张景春 赵向宁 张少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

标签:;  ;  ;  ;  ;  ;  ;  ;  

大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手术处理方法分析论文_张景春 赵向宁 张少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