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秋 万峥 黑龙江省鹤岗市南山小学 154100
黑龙江省鹤岗市逸夫小学 黑龙江 鹤岗 154100)
【摘要】新型师生关系更能体现人性化教育,也是构建新型课堂的关键,是课改的重要方向。因此,教师今后的工作重点应该是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交往;新型关系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7-167-01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在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当前课堂更多的是注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关系。因为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加强对教师的认同感,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
一、平等交往,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
良好的师生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同时还可以打破传统课堂中沉闷的课堂氛围,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搞特殊化和一言堂,使学生从心里接受教师,从而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发展,满足时代的需求。
比如,在学习《认识图形》一节时,教师在讲课时,可以走到讲台下面,走进学生,减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感,而不是端坐在讲台前,使学生觉得教师遥不可及;在学生问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并积极与学生们进行互动,以热情来感染学生,以耐心来引导学生,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教师的爱;同时,教师还要不吝赞赏,以鼓励的言语让学生建立信心,提高其学习数学的热情。由此可见,教师要尊重学生,建立一种民主意识。打破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即是真理,教师讲的都是对的,学生没有丝毫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只能被动的接受,从而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学习呆板的现象。在新形势下,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需求,教师应平等的对待学生,与学生平等的交往,在教学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给学生营造平等的、和谐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达到情感的交融,良好的互动,从而推动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互动
学生只有对所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提出疑问,并与教师展开交流互动。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其创造具体的情境,让小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体会所学知识,使其更容易接受,也使学生更乐于与教师互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比如,在学习《百分数》一节时,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存款利率,买奢侈品时要交的税率,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中感受所学,同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并宣布前几名有奖品,以此来“诱惑”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其乐意与教师进行交流,当然,在选出了前几名之后,教师要对其加以表扬,使学生得到心理的满足,从而使学生下一次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与教师的互动中,这样就很好地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发展。
小学生由于年龄问题,正处于爱玩的阶段,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抓住学生的兴趣,无疑更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使学生更乐于融入到教师的教学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完成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使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让学生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进而促进新时代下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
三、鼓励发言,促进师生互动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给予学生们探索交流的空间,是师生互动的重要方面。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只有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了解学生的想法,从而制定学习计划。同时发言的核心是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彼此坦诚相见,互相理解,互相包容,这种形式有利于改变沉闷的教学氛围,更好的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加强彼此的了解,促进师生关系的顺利发展。
比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与性质》一节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疑问,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抛砖引玉,如:“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分数?”有了教师的鼓励,学生会放心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如“假分数是不是就是错误的分数?”为什么会出现分子比分母还会大的假分数?”等等。鼓励学生发言,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演讲者”角色,也改变了学生的“观众”角色,改变了沉闷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更具有活力,同时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加深了师生关系,有效地促进了师生关系的长足发展。
虽然平时我们常说教师是学生前行道路的指明灯,风向标,但归根结底,教师只是一名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发言,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才利于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实现与教师的互动,有了交流,才能更好地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总之,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需要注意在点点滴滴中来推动师生关系发展。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贯彻新课标理念,改变以往老旧的师生观念,积极地探索高效的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享受学习数学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第21期
[2]黄济,王策.《现代教育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 P375
[3]胡波.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论文作者:王治秋,万峥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师生关系论文; 互动论文; 师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课堂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