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演进路径及其逻辑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路径论文,管理思想论文,逻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管理思想的发展既是一个文化的过程,又是文化的产物,是受到特定文化价值准则的影响,符合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方式准则。雷恩引入经济、社会、政治三个方面的影响,根据文化环境来研究管理思想的演变,对管理思想的演变作了全面的梳理,将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工业化以前的早期管理思想;第二阶段是从工业对效率的迫切需要中产生和发展的科学管理时代;第三阶段是社会人时代;第四阶段是现代,即孔茨所说的“丛林”时代。除了历时性的展开,雷恩同时也是为了表明,人们的行为和各种有关组织的设想都受到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社会以及政治准则和体制的影响,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国际流行的一些比较成熟的管理理论和思想归结为当代管理思潮,分析了管理思想的各阶段的特点,并从文化和人性两个方面说明管理思想演进的逻辑。
管理思想的演进路径
(一)早期的管理思想
工业化之前,人们都被封建制度紧紧的束缚在土地上,其管理就是统治阶级凭借其统治地位和“君权神授”的思想对被统治阶级进行的,管理就是对被管理人的一种硬生生地控制。随着欧洲新生文化的影响和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建立,管理哲学开始出现巨大的发展。
早期管理思想实际上是管理理论的萌芽,是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主以及辅佐君主以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并以此取得统治者恩宠为主要目的(张当,2009)。人们逐步开始通过有组织的努力设法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而使管理作为一种活动开始兴起(郭咸纲,2004)。但由于红济、社会、政治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一时期的管理并未摆脱小生产方式的影响,管理者主要靠自己的主观经验和直观判断来组织管理生产活动,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系统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
(二)科学管理时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工业革命的带动下,西方国家的工厂制度日益普及,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且生产技术日益复杂,生产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先前那种建立在经验和主观臆断基础上的企业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迫切需要改进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可见,科学管理时代就是一个供给创造需求的时代,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提高企业价值创造流程的效率和效能。代表性的理论有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以及马克斯·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等。
“科学管理”其本质就是指由一些概括性法则构成的,其目的是通过培养人特殊的能力和技巧使每个人都能发挥其最大的潜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李竹明,2009)。就管理理论的“程序和方法-组织-人”三维架构而言,科学管理时代的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假设仅仅认为人是一种“经济人”,对作为社会组织之一的企业组织的假设仅仅认为组织是一种“机器”。其实质上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对管理上的要求,即管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三)社会人时代
“社会人”时代认为物质利益并非人的主要追求,个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比物质的满足更能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人的因素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这一时代,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等有深远影响的理论。
这一时期的管理理论学派繁多,出现了人际关系理论、社会技术系统理论、团体力学等很多不同学派的理论。对管理概念的定义、对管理职能的分类更是门类繁多,管理哲学出现了某些“混淆”的痕迹。
(四)现代管理丛林
进入现代管理阶段,管理显得不像它的名字那样带有“硬”性。民主式、参与式的管理越来越得到强调,对组织中人的因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概而言之,这个时代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组织的“新人道主义”。这个时期主要的管理理论有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菲德尔的权变领导模式等。
管理在继承上几个时期的管理共识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过程以及管理中的组织和结构等,开始了对一般管理理论的探索,人们看待管理问题的视角也更加多样化。它使得管理活动中少了一些“硬性”,多了一份人性,这一时期很多管理学者提出了要把个人的目标和组织的目标结合起来,把个人的发展和组织的发展综合起来,管理组织逐渐走向民主化、扁平化和人性化。此外,现代管理者对管理的认识越来越理性,认为管理并不存在一种最优的模式,而更强调一种情景管理和权变管理,这也是管理思想在质上的一次大飞跃。
(五)当代管理思潮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整个世界处于一种极度动荡的过程中,国际政治动荡起伏,世界经济变幻莫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西方管理学者对全球新的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对当代管理的研究范围拓展到了管理哲学、企业文化、组织变革、企业战略以及知识管理等领域。同时将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引入管理学之中。
这一时期的管理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始追求一种柔性的管理,从企业文化到学习型组织再到知识管理,这些理论的研究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重视人在组织中的作用。这一时期的管理是追求人性的“软管理”,它更进一步突出了人性在管理中的作用,并且重视的不再仅仅是人性假设、人的基本行为,而是升级为人的行为规范即组织文化。在研究人的作用的同时开始研究沉淀在人性中的知识资本的作用。
总结归纳了上述各时期的管理思想的内容及特点,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整理得出管理思想演进路径(见图1)。
管理作为一种技术被引进 对企业外部的关注
社会技术水平社会生产发展 强调硬技术 科学管理时代 淡化硬技术强化软技术 对人的关注 社会人时代 软、硬、内、外协调发展 现代管理丛林 总结前人管理思想 一般管理的发展 当代管理思潮
图1 管理思想的演进路径
管理思想演进逻辑分析
(一)文化逻辑
要寻找发现管理思想发展的逻辑,就必须到管理的母体——文化中去寻找。在西方,管理一词的英文是Manage或Mangement,它来源于拉丁文Managgiare,原意为“训练和驾驭马匹”。由此可知,西方人对管理对象的设定是物——马匹。因而,管理对象在本质上被理解为“物”,其实质就是从客体的角度来看待人。显然,这是与西方文化主张的“世界是合乎理性的存在结构,人作为理性的存在物可以通过理性把握世界的结构,并且理性地保证了人类获取的知识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一切科学知识和社会制度的合理性、合法性的尺度就是理性”这一理性本质相吻合的,也奠定了西方管理的理性基调。
任何一种思想或理论都根植于一定的社会历史进程之中,在西方早期管理思想萌芽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世俗文明在宗教阴影下不断壮大,形成了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的起点——商品化。人们开始从农业文明的勤俭、互助、无为的文化理念中解放出来,进而激发了人对物质生活的欲望。社会开始注重生产组织、增加产量、追求最大利润的具体方法,社会的基本生产组织形式从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过渡到以工厂为单位的生产。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推动下相继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了垄断阶段。这一宏观社会背景的变化使得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社会内部构成因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联合化的机器大生产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小手工业生产,人们开始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迅速地应用到了社会生产实践领域,进而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自由竞争的衰落和大萧条的到来,西方社会矛盾激化。为了改善劳资关系,调和劳资矛盾,西方社会开始注意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以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社会道德规范有所改进。随着大萧条的远去和局部战争的结束,20世纪70年代主要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经济开始走上正轨,一度在新政时期遭受冷遇的自由主义再次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话语。人们的社会归属感转向了自我的实现要求,同时开始关注伦理和社会责任。
(二)人性的逻辑
管理理论乃至人类所有的理论都总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的基础上。因为没有必要的假设,理论研究就无法进行,人性假设是每个管理者和每种管理模式哲学上和文化观念上的最高指导思想和理论前提。综观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我们看到,人性假设作为一条鲜明的主线贯穿于管理发展的始终。故此,探寻管理思想发展的逻辑,就必须要对各时期理论的人性假设有所把握。
从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开始,人性问题便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两千年前亚里士多德的“人是理性的动物”的观点奠定了西方人性偏向于理性的基调。之后人性都是以此为核心不断地展开和丰富。泰罗是使得管理的研究走向了科学化正轨的核心人物,以他为代表的科学管理逻辑起点的人性假设是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它最基本的特征是理性和自利。
霍桑是人际关系学派为代表,管理思想的发展开始进入社会人时代,并针对科学管理时代的“经济人”假设提出了“社会人”假设,将员工安全、归属等需要的满足作为管理的价值目标,凸现人群关系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后期则以行为科学学派为代表,以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假设为基础,这一人性假设本质上反映了个体自主性要求,是主体能动性的揭示,是对科学管理时代中忽视个体内在价值追求倾向的匡正,使得对管理思想的研究更加“丰满”,更加注重管理的“柔性”。这也是同西方文化中尊重个体存在、重视个体发展、不致使个体淹没在整体中的价值趋向,即个人主义式的社会伦理一脉相承的。
进入现代管理阶段,管理在继承上几个时期的管理共识的基础上,由西蒙提出了“决策人”的假设,它体现了“经济人”和“社会人”人性观的综合。“决策人”信奉组织中的人无论作为管理主体还是管理客体都是问题的解决者、决策者,“决策人”的假设承认个人从经济利益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充分体现了西方价值体系中个人主义色彩,同时也继承了“社会人”的基本观点,它保留了两种人性观的合理内核。
基于德国哲学家卡西尔提出人的“劳作”是人性的基础,他从文化的角度来揭示人的本性,强调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文化。认为人性是一个逐步展示的过程,“理性的动物”、“社会的动物”以及“经济人”、“社会人”等等,都是人性展示的不同方面。这些不同的人性面,就构成了人类的共同本质——“文化人”。人性总是受到具体环境、地点、风俗的限制,具有文化本性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最重要区别,可以说人性就是文化性。简言之,人就是在文化中发展自己,人就是“文化的存在物”。当代管理理论学者对人性的问题开始围绕着“文化人”展开。“文化人”人性假设的提出,并非是对以往人性假设的否定,而是辩证的扬弃,它不否认人们对经济利益和其他需求的追求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生驱动。
从管理思想演进的文化和人性两方面的逻辑分析,笔者认为,西方管理思想的逻辑起点就是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出现。人们对效率的追求和技术的进步在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同时也推动了管理思想的演进。换言之,科技和战争在社会现实层面所卷起的惊涛骇浪也在人们的思想文化领域引发了阵阵波澜,每当社会的基本结构和情景发生重大变化时,人们会不自觉地改变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因此,奠基在社会文化之上的思想文化也必然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