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童话是我国现代流行的一种儿童文学体裁,由于童话具有着内容丰富新奇、创作思维宽广等特点,非常受儿童欢迎和喜爱。而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普遍年龄较小,仍属于儿童阶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童话教学,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创新都提供极为有效的途径。因此,通过儿童的视角,将童话内容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融合,能够使学生在快乐中进行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儿童视角 小学语文 童话教学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仍然属于儿童年龄范畴之内,因此,对于儿童学习的研究也同样适用于小学生学习阶段。童话故事是国内外儿童都非常喜爱和青睐的一种文学体裁,童话以其特有的、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乐趣性、幻想性、新颖性以及教育性,在儿童成长和教育阶段都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小学语文老师需要重视这种文学教育体裁,并通过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使童话故事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并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现状分析
1.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
由于在目前的小学教学当中,很多小学语文老师还没有充分重视起童话教学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很多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课教学计划和备课中,并没有将童话体裁课文与其他语文课文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和研究,从而使得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体裁并没有发挥其自身对于小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对更深刻的思想内涵的传递。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对于童话这种体裁本身还是持有积极的认可的,认为童话是对儿童业余生活的一种娱乐途径,同时也能够给小学生带来快乐感和趣味性,但是对于将童话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则有持有着一定的怀疑性,认为童话的教学意义并不突出,因此将其单独分类进行教学准备和计划并不十分恰当。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由于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并没有将童话教学与其他内容的教学方法相区分。在语文课堂中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童话体裁的课文内容也同样按照普通文章教学那样进行知识讲解和分析,从而无法使小学生感受到童话带来的欢乐。在这种情况下,童话教学内容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使其同普通语文课文没有任何差别,也无法起到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升。由于将童话内容进行固定模式的教学讲解,也无法使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锻炼。而由于将童话教学采用普通的课文讲解方式进行,使学生仅仅是把童话内容当做简单的知识进行学习,从而无法发挥童话故事中的内涵对小学生思想与道德的启迪和引导作用。
3.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
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低年级学生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比较多地考虑了学生的年龄,因此,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童话体裁文章比重较大,但是到了之后年级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体裁课文大量(逐渐)减少,这种情况导致之后年级语文老师和学生都形成了一种心理暗示,即对于中高年级学生,童话体裁文章已经没有更多的积极作用和意义了。在这种心理暗示之下,老师和学生都忽视了童话故事学习的进行,也不再进行童话内容的研究,从而导致童话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无法再发挥其特有的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以及思维能力的拓展等积极作用。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也是儿童,他们仍然具有着儿童对于新奇故事内容的喜爱等特点,因此,这种降低中高年级语文教材中童话内容的情况极大地阻碍了中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没有考虑到学生内心的需求,无法实现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目标。
4.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由于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仍然没有重视素质教育的实践,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没有对童话教学效果的评价包含其中,这也导致一部分语文老师仍以传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作为语文评价的唯一标准,而且只重视教学结果,忽视了教学过程,从而使对童话教学方法的评价方式不够公平和合理。由于童话教学的核心目的并不是进行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要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发散思维,并拓展想象空间,因此,对于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无法真正对童话教学结果进行科学评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增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效果的途径
1.转变小学语文老师的教育理念。
在小学教学阶段,小学语文老师不但承担着对学生知识内容的传递,同时也肩负着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兼具着对学生思想道德和审美情操、文化底蕴的指导责任,而仅仅通过单纯的语文知识内容教学,无法达到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效果。因此,在日常教学当中,语文老师要重视童话教学的作用,转变教育理念,通过与教学实践相联系,充分发挥童话故事内容的教学作用与意义。
2.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1)通过朗读体会童话故事的情感。在进行童话教学时,老师需要营造一个能够让学生感受童话故事内容中所要表达的情感的环境和氛围。而朗读这种学习方式,不但能够将童话内容进行有声的传递,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童话故事的学习中。在进行故事朗读时,学生通过对不同故事角色对话情绪的模仿,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现童话内容的丰富多彩以及趣味性,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喜爱。
(2)通过发挥想象力走进童话故事的世界。童话故事能够为小学生创造出一个新奇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可以无限地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来进行故事的创作。因此,在进行语文童话故事学习时,老师不要局限于传统的认知水平和既定的故事情节,要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在童话世界中自由翱翔。
(3)运用表演来使学生体验童话的乐趣和内涵。由于很多童话故事都会使用拟人、比喻等形象的语言表达手法进行故事创作,而故事内容往往十分得生动活泼,具有着极大的演绎价值。因此,语文老师要充分利用童话故事的这一特点,在语文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童话故事演绎。为更好地进行演绎,学生都会在课前充分对童话文章内容进行了解和背诵等,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于语文教学知识的掌握以及主动学习的动力。
3.丰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内容。
小学语文老师积极寻找适合学生需求特点的优秀童话故事对教材进行补充。在日常教学课堂中,将具有深刻寓意的优秀童话故事引入课堂教学,不但能够满足中高年级小学生对于童话故事的喜爱,同时也能够极大地丰富原有的教学内容,并能够实现对中高年级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童话故事教学的有效运用,也实现了对学生心理需求更好的尊重,从而使语文教学更加科学化、完善化。
4.完善小学语文评价体系。
由于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往往无法用具体的分数进行衡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建设中,要充分考虑童话教学的这一特点。将童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培养、思维培养以及道德教育等内容加入现有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从而使童话教学的积极作用与效果能够更好地被认可。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正处于儿童期,其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都与儿童有着共同点。因此,通过儿童的视角来看待小学语文教学,并将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对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进行促进和提高,因此,小学语文老师要重视童话教学的作用和意义,进行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彭怡 童话故事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5):141。
[2]郭培炎 童话 撑起儿时一片天——有关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书育人,2019,(11):76。
[3]李奎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118。
[4]秦小苏 小学语文课堂童话故事教学的有效策略[J].华夏教师,2019,(03):50。
[5]王晓艳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9,(06):32-33。
[6]宋颖 探讨小学语文童话故事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2):75。
[7]占小红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3):251。
[8]芦歌 基于儿童视角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
论文作者:郭小苑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11月总第3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0
标签:童话论文; 童话故事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论文; 体裁论文; 内容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11月总第326期论文;